明天就过年了,这些话必须今天说出来
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上大学以后,总觉得外面天大地大,我要到处去看看,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故乡也就渐渐成为了背景。
然而人到中年,尤其是这两年,越发开始眷恋故土,去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过年,爸妈陪我们在北京过春节,虽然一家人在一起也觉得开心,但是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但具体是差什么呢?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今天再次回到老家过年,我终于搞明白了,是那份从小就种在心里的乡愁,是那份分外浓郁的年味,是那份只有回到老家才能得到的心灵慰藉。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视频里的这个男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了很多人的心声,他说:“就是想家,哪怕回去就看一眼,再回来都行,虽然那里只是个小平房,但那是生我们的地方。”
小时候的春节,“年味”特别浓
这几年,常听身边人抱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我觉得可能就是少了小时候那种热闹劲吧。
现在想想,小时候过年让人开心的事情可真多啊。
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放鞭炮,那时候的鞭炮虽然不如现在的烟花那般绚烂,但是只要噼里啪啦一响,年味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和团队小伙伴聊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小时候放炮很好玩,有的地方是年三十饺子下锅的时候放一挂鞭炮,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饭前还要放一挂。
一个淘气的男生说,他小时候还会把一卦鞭炮拆开,一个一个地放,那样才觉得有意思,有时候还会把大人已经放过的鞭炮从中间掰开,再用燃着的香点燃,他们管这就做“呲花”。
一个家里要准备很多挂鞭炮,因为三十要放,大年初一要放,初五也要放,有的地方,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
现在北京全城禁放烟花,的确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也的确少了很多年味。
今天终于带着从没见过烟花炮竹长啥样的姐妹俩去了一趟烟花炮竹店,两人看到各式各样的烟花,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今天晚上就要带着她们亲自放一些,过过瘾。
没见过烟花的两小只
第二件事情就是:可以很晚睡,没人管,可以猫在爷爷家和表兄弟姐妹们,看电视、玩游戏、打闹发疯。
过年这几天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似乎格外宽松,没有那么多三令五申,我们好几个人窝在一起叽叽喳喳,享受一下专属于孩子的快乐,总有玩不完的游戏,说不完的话,可真过瘾啊。
第三件事就是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比如有很多豆沙夹心的八宝饭、各种奶糖、小饼干……
每个地方的春节美食也不一样,就像我东北的同事说他回家必然要吃家里的血肠和炖酸菜。而我也一直惦记那口地道的家乡味儿:幸福的折耳根、火辣的肠旺面、带蘸水的烤串、酥香的小豆腐……
或者说,味道是记忆的载体,想念的不只是这个味道,更是当时的场景,想念当时的时光。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这一次,我也要带着两个孩子,好好尝尝家乡的美食。
第四件事就是新衣服。小时候想穿新衣服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很多孩子都是过年了才有一套新衣服穿,家庭困难一点的,或者有好几个孩子的,还要把老大的衣服改小了给老二老三穿。
但也因为难得,所以过新年穿新衣才觉得特别有仪式感。穿上一件新衣服要高兴好几天,而且还特别珍惜,生怕弄脏。
现在的孩子都不缺衣服穿了,但是我还是会在春节的时候给姐妹两人准备一套过年的新衣服,这也算是仪式感的一种吧。
现在,自己变成了给孩子发红包的那个人,时光流转,我们都从孩子变成了大人,也终于体会到小时候父母给我们过年时候的那种心意,原来,看着孩子们欢欢喜喜,围绕身边,才让大人们觉得过年特别有意义。
人到中年,越来越重视团聚
这一次回贵州过年,除了带两个孩子感受年味,其实更重要的是好好陪老彭两口子。
这些年,我忙忙碌碌,即使前两年他们帮我在北京带孩子,但是我真正能陪他们的时间很少,更多时候,都是他们在支持我,帮我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今年,我不想让他们再被我捆绑,能有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俩都是在贵州,但他们离开北京后,我更忙了,所以和他们见面的时间更少了。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疫情,现在觉得全家人能整整齐齐,平平安安在一起已是弥足珍贵。
人到中年,过年时,父母在身边,儿女膝下承欢,已是难得的幸福了。
所以,这次回来,要多陪老彭打打麻将,和妈妈多唠唠嗑,再多拍几张全家福。
明天就过年了,你们也都赶回家,准备着明天除夕的年夜饭了吧。
过去的一年,大家都不容易,所以这几天全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好好陪陪家人,开开心心过个好年,愿来年我们都越来越好,钱兔似锦。
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豌豆口才的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