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高祥︱抗病魔,生命之花绽放彝乡

2017-07-14 市教育局宣 乐山教育


  他在彝乡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34年,即使得了癌症仍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他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李高祥。


  曾经有人问他: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他说:是教师。也有人问他: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他说:是做教师。正是怀着对教师的梦想,他踏上了教育的讲台,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悄然度过了34个春秋。


李高祥  峨边县新林镇中心小学教师

   

扎根乡村,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学生


  1983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讲台那刻起,就把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从教34年以来,他不管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他对学生都充满着关爱。他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与家长沟通的原则,二是让学生信任的原则。为了坚持好这两个原则,他经常深入到学生家中,与家长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一起聊天,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他们的优点、爱好及特长,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与班上称为“调皮生”的同学进行交谈。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他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绊了口角一样,语重心长和孩子们讲道理、摆故事,他喜欢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去解决学生出现的矛盾。对待每一个学生,他都是用严爱相济的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学生们信任他,有心里话都愿意给他说。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不管是“金凤凰”还是“丑小鸭”他都一样去爱。他认为“调皮学生”和“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对待调皮学生和学困生,他采用的办法是“上课多提问多鼓励;课后耐心辅导;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他常对同事们说:“不全面地了解学生,就制定不出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完全掌握问题的症结,就无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去教育学生。不去与家长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无法实现家教合一,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法。






  他从教的新林镇是个彝、汉杂居的乡镇,学生家庭居住分散,但在他任每一个班的班主任中,每个学生住那里,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他都要弄得明明白白。他每次去家访,都要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进步,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转换成闪光点。记得那年9月27日,他去家访吉客阿更学生,走了近15公里的山路,一路翻山越岭,几经询问,才好不容易走到学生家中,那一次,他费尽心思才将正在地里干活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唤回,和学生家长摆谈足足3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冒着雨才回到学校,尽管回到学校已经晚上12点钟了,回来时还不慎跌到了水沟里摔伤了膝盖,但他开心地说,这次家访与学生家长谈得真投机,家长听了他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再让孩子辍学在家帮助家里干农活了。他随时都用微笑的语言去与学生交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他所教过的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的喜欢他,在背地里都亲切地称他“班爸爸”。


  34年的教学生涯,他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中,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他更加重视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他在教学中,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倡导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深知要教好学生,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他常在教研会上讲:“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取知识,走到理想的彼岸”。他常常和教师们说:“教师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并和你一起去探究新的知识”


        

踏遍彝家山寨,为彝娃搭起成才之路


      1983年,李高祥同志从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直在民族地区的乡镇一线上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34年。34年来,他把青春奉献给了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上,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上生了根结了果。


        过去的峨边彝族自治县,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教育工作更是难以展开。彝族每个家庭至少都有3个孩子,子女多家庭压力大,而那时孩子们从小就是干农活,在山上放猪放羊帮助家里解决经济开支,却很少有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只有少部分的家庭让一个孩子去上学,而且最多也是读到小学毕业。





  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他1986年8月至2016年2月担任新林镇中心小学行政工作,先后担任了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为了让每个村小的彝、汉孩子都能就近入学,他带领教师们逐村逐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他常常带领教职员工翻山越岭,到每一个村组挨家挨户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适龄孩子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当时村民都觉得女儿长大了会嫁人,儿子长大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回忆那时为了动员孩子去读书,他常常是需要 “三顾茅庐”才能把孩子请到学校读书。他说:记得有一次去动员一个叫阿罗阿耿的孩子入学,这个孩子住在非常偏远彝族村,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可是家里人不让他到校读书,每天在山上放猪放牛羊。他知道这个情况后带领两位教师去孩子的家里做动员工作,希望通过动员,能让孩子到校学习。他们在动员阿罗阿耿上学的过程中,却走上了“三顾茅庐”的路。一顾:步行四五个小时,连孩子面都没见到,就吃了孩子家长的闭门羹。二顾:他带上了该村的村组长,这次终于见到父母,但是村民半彝半汉的语言,实在交流困难,一个小时的动员工作只是缓解了孩子父母的态度,结果被父母以孩子要在山上放猪放牛羊为由拒绝了。三顾:不言放弃的李高祥他们不仅带上了村组长还特意请来了镇长同行,还好在镇长的帮助下,通过李高祥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起到了作用,阿罗阿耿的父母同意孩子“出山”。李高祥说:“古人三顾茅庐请先生,我们三顾茅庐请学生。不过阿罗阿耿后来考上了中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教34年来,他不记得把全镇的村子跑了多少遍,走访了多少家庭。他的汗水洒满了山区,却把温暖留给了村民和孩子。


  作为教师,他的脑海中,随时装着的是学生,每当所教班级的孩子的出现辍学时,他会在最短的时间赶到孩子的家,劝说辍学的孩子返校上课。记得所教过的一个叫铁鑫的彝族女生,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中途辍学了,当他听说这位女同学是被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还不如早点回家定亲成家的思想影响才辍学的。他下午放学后,立即走了十几里山路赶到彝寨,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他通过说孩子在校表现优秀、学习也不错时,孩子的家长犹豫了,但家长放不下面子,还是不同意孩子返校上课,后来通过李老师反复例举自己教过的好几个彝族女孩子坚持学习考上中专、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成为了女干部的现身说法,终于让这位同学的家长返校上课,后来这位彝族女孩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为了让彝族孩子安心上学,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所教班级的学生生病了,他及时送医,并无偿为孩子们支付药费。记得在2007年的冬天,一位寄宿学生沙玛小丽在凌晨一点多,突然生病了,病情严重,学校宿管员打电话给他。睡梦中的他接到电话,翻身下床,拿着衣服就冲向了女生宿舍。他把这位学生背到镇医院,支付了医药费。因为就诊及时,沙玛小丽才脱离了危险。寒冬腊月,路面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刺骨的寒风迎面呼呼的吹来,好像要穿透人的心脏,可是当李高祥老师把沙玛小丽送到医院时,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回忆起来,李高祥总是淡淡的说:“到学校寄宿学习的这些娃娃,就好像是我的儿子和女儿,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负责。”多年来,他把爱献给了学生,为彝家的孩子搭起成才之路。

         

与病魔抗争,乐观自信方显生命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生命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富有,而在于精神的拥有。


  2008年11月,一天天消瘦、伴着肩背疼的他,因放不下三尺讲台,仍坚持每天为教育教学工作忙碌着,在学校领导、亲朋好友和家人的极力劝告下,经市级、省级医院检查,他被确诊为身患肝癌。肝癌切除手术后仍在养病的他就要求回学校上班。学校领导、同事、家人和医生都要求他在家好好疗养。他说:“他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孩子,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忘记病痛。”于是,他又登上了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那时,他的肚子上还捆着绷带,生怕一个喷嚏就震坏 49 31431 49 15534 0 0 2591 0 0:00:12 0:00:05 0:00:07 3090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他带上了抗癌药物,和正常人一样,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因为伤口的原因,上课的时候,那三十多厘米长的伤口,让他一堂课上下来后常常都是满头大汗,汗水浸透了衣襟。但他仍然用甜蜜激情的语言给孩子们上课。





  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每月都要到100公里以外的乐山城区看病拿药,但是却没有请过一天假。总是在节假日去完成这些事,有时候拿药的时间刚好遇上有课,就和别的科任老师调课,只用半天时间去看病。由于时间仓促,走路太快,他的伤口经常被磨得发红发紫,刺心的疼。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耽误对学生的教学时间,不愿意耽误了学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没人能代替他对学生的爱。


  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病魔,在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2013年参与主研的《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方法培养研究》获乐山市人民政府普教科研课题三等奖,2013年参与主研的《高段彝族小学生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获峨边彝族自治县微型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从教34年来有30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刊物发表或获奖。


  有人说:李高祥是头牛!他说:“如果他这头“牛”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幸福,能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方便,能给新林小学的教育带来创新发展,我永远愿意做一头‘孺子牛’,用爱和生命去默默耕耘!”

        

倾心宣传指导,让生命之花更艳丽


  从教34年来,他把振兴家乡教育事业作为己任,宣传《义务教育法》、推动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一村一幼”,他无时不刻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的足迹遍布了从教的新林镇小学的每一个角落,他曾带领教师们挨门逐户对村民宣传,动员适龄孩子入学,他与村民们谈心、讲党的政策的优越,讲读书的好处,和村民吃、住在一起,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如今,村民们都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近读书,实现了工作所在地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在如今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党支部书记,他又俨然做起了一名扶贫政策宣传员,每次利用学校教育大会,家长会、家访活动,他都要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家长,走访的各户村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家长积极送孩子入学,关心关注孩子成长,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挂在嘴边,宣传到师生和人民群众心中。2016年,他还主动帮扶了本镇卷木村王方杰、王春宇两名精准贫困户儿童,每到周末,他都要到“结穷亲”的贫困户中帮扶指导,和他们谈致富规划、谈就业途径、谈致富门路,给予物质慰问、指导农业生产,给贫困户加油鼓劲,激励脱贫致富信心,在他的带领下,2名脱贫户顺利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彻底退出了贫困行列。




  为了让年轻一代教师较快地担负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任,2016年,他主动辞去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但他辞职不辞责,仍然兢兢业业地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上。他为了让新的学校行政班子较快地成长起来,他耐心指导行政班子成员的工作;认真指导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关心教师们的疾苦;他积极为教师们做事,为教师们服好务;他还经常为学校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用正能量,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感化和引导身边的同事,老师们有事都愿意找他,信任他,都觉得找他指导实在,找他帮忙办事放心。虽然他不再是行政管理人员了,但他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干群的肯定。2013年9月被乐山市教育局、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评为“乐山最受关注乡村教师”;2016年7月被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4月被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他还在2016年当选为所在乡镇新林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八届党代表,2016年在所在乡镇新林镇第七届党代会上当选为纪委委员。


  他常常用罗丹的话激励大家:“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他工作着,他快乐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