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建平︱他就是个“山大王”

2017-08-07 市教育局宣 乐山教育





童建平

沙湾区福禄镇斑竹沱小学

  他就是个“山大王”,与山为伴,同山相依,和山共长。他叫童建平,男,1969年3月8日出生于福禄镇最偏僻的大坪山童家沟,1989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乐山师范学校,本可以选择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任教,而他却一意孤行回到了家乡——大坪山,“山大王”的故事从此拉开了序幕。





占山为“王”,初露锋芒




  大坪山小学,是他的母校。虽然简陋、封闭、偏僻,但这里有他的童年故事,也有他的少年梦想:希望毕业以后把自己的所学传递给他的家乡学生。说来也巧,他教的第一届学生有他的弟弟之类最熟悉的面孔。因而,他倍感亲切,也格外认真。


  大坪山小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代课的,专业理论不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靠的都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他刚回到这里,就备受关注。他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带着年轻的激情演绎着人生的大山第一课。


  凭着自己的那份热诚,凭着自己的爱好,凭着对家乡孩子的疼爱,很快他成了“山大王”、“孩子王”,带领着和他年龄差距不大的大山孩子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打着乒乓,玩着弹弹珠,一起在课堂上共同学习、成长着。虽然初入讲台的他不成熟,但孩子们对他的课很感兴趣,成绩自然提高了很多,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肯定与赞同,占山为“王”,初露锋芒。





“山大王”上山,苦着、累着,幸福着




  “山大王”在大坪山小学苦着、累着,也幸福着,收获着。他让刚结婚的妻子从沙湾区铜茨学校调到了大坪山小学,一起建立起“山大王”的家,一起延续着“山大王”的故事。双胞胎女儿的出生,他幸福着,更累着。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钱请保姆,只有自己带着两个女儿。白天,背上背着一个女儿,右手拿着粉笔走上讲台,同样用那高亢的声音向学生讲诉着故事,传授着知识,学生也适应了“山大王”特殊的授课方式,静静地吮吸着“山大王”的谆谆教诲,懂事地完成“山大王”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晚上,“山大王”背上又背着一个女儿,右手又抱着另一个女儿,幸福的哄着女儿睡觉,待两个女儿睡着了,他才放下心来,开始了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备课。女儿突然的哭声又惊动了“山大王”的备课,“山大王”又无奈停下笔,唱着变了调的《摇篮曲》继续幸福的哄着女儿,哭声停了下来,他又继续拿起笔来……


  就这样,“山大王”背上背着一个女儿,左手抱着一个女儿,右手拿着粉笔,心中装着学生,在大坪山上继续累着、苦着、幸福着。每送走一个毕业班,总有个别学生伴着鬼脸羞涩地对“山大王”说:“我好想叫您声爸爸!” “山大王”总是微笑的摸着他的头说:“那就叫吧,我喜欢听!”


  当第一篇论文《浅谈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在沙湾区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后,“山大王”钻研、探索的劲头更足了,就在这大山里写下了18篇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并在省级、市级、区级获奖,教学成绩也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收获着在大山中独有的幸福,享受着来自大山的乐趣。


  “山大王”就在这山上一呆就是13年,成功的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家乡弟子。这13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的青春就这样慢慢的逝去。他也想换过好的工作坏境,改变自己的状况,也到过条件好的学校应聘成功。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继续扮演着“山大王”的角色。13年的坚守,13年的磨练,13年的执着,让他拥有了大山的意志,练就了大山的胸怀,打造了大山的心态。





“山大王”下山,有苦有累有幸福




  由于撤乡并镇政策的设施,山村小学——大坪山小学也就逐步合并。2002年9月,“山大王”终于下山,到了福禄镇中心校任教。“山大王”刚下山,家长、学生满腹狐疑,这更加激起“山大王”在大山中练就的特有的坚强意志力,勤奋地学习大山中没有的电脑,学习制作幻灯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巧,向长期在中心校执教的优秀老师学习、借鉴、尝试、总结、提高,他累着、苦着。


  一年以后,他新接手的一个比较差的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上升到全区第二名,荣获一等奖,这时中心校的家长、学生终于舒心了。这位“山大王”也从中心校找到了“山”一样的自信,开始了“山下”的研究。8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获奖,每次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表演,一等奖的宝座总是他班的;各类活动、竞赛,他班获奖的人数总是最多的;每次班会课津津乐道,欢声笑语总是他班上传来的;每教完一个毕业班,也有个别学生像山上的孩子一样想叫他爸爸的……他就这样幸福着。


  天有不测风云,就当他在中心校幸福着的时候,他的妻子患上了抑郁症,继而演变成了间隙性精神分裂症,他累,他苦!年幼的双胞胎女儿需要照顾,需要教育,还要照顾妻子,完整的家就这样变得残缺。经济的压力、精神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迎面扑来,“山大王”累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泪水无法解决问题。“山大王”毕竟是“山大王”,他最终还是挺起了山一样的脊梁,敞开在大山练就的胸怀,合理、紧凑地安排着每天要做的事情。白天依然满怀笑脸走进课堂,中午腾出点时间照顾妻子,晚上辅导着女儿,支撑着心中的家!






“山大王”再次上山,载苦载累载幸福




  “山大王”在福禄中心校一呆又是8年,8年里积累了一定的新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育教学技巧,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9月,他毅然决定带着妻子申请调到福禄镇最偏僻的大楠山上的斑竹沱小学。他终于又再次上山,又当上那焕发生机的名副其实的“山大王”。


  “山大王”一到山上,就产生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的豪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他想要山村的孩子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开启山村孩子应具备的智慧,能最大程度的缩短和城里的孩子差距;同时,他还想在这幽静甜美的环境里,在这宽松、和谐、温馨的山村里,慢慢医治好他那患有间隙性精神分裂症的妻子,维系那家的完整。


  他就这样,带着山里的孩子一起劳动,一起种植花草,一起装扮校园,一起歌唱,一起吃饭,一起阅读,一起畅谈美好的将来…….当有学生生病了,他总会掏钱买点小礼物,带着全班同学的祝福去看望;当学生学习上遇到了障碍时,他总会变换方式去讲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当同学触犯了班规时,他总会让犯错的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又是学生的严父慈母,更是学生心中的一把大伞。当做完学校的一切工作后,又会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做家务,干农活。


  “山大王”在这山上装载了苦和累,也装载了幸福:7篇论文在市级、区级获奖,教学质量多次获一、二、三等奖,所教学生的思维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就这样,“山大王”在大楠山上的斑竹沱小学晃眼间,7年又过去了。这7年,孤独、劳累、寂寞、枯燥、成功、喜悦…….人生的各种滋味都品尝过。48岁了,白发已悄悄来临,皱纹也不自觉的爬上了眉梢,但那颗童心依在,他那探索的思绪没断。


  如今,“山大王”仍然坚守在斑竹沱小学的讲台上,虽然全校只有一个班,12名学生,但他的声音还是那样洪亮,他上课的激情还是那样高亢;每周星期一早上,五星红旗照样高高升起,庄严的国歌照样响彻大楠山;午间、课间,趣味广播体操、老鹰与小鸡的游戏照样进行…….


  2017年4月17日,“山大王”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班,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和教育界的专家零距离的接触,他的心情是那样激动,情绪是那样高涨,听的是那样认真,笔记记的是那样详细,他将自己的研究同专家们的研究进行了对比,他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和策略。他也在思索,思索外面的教育为什么丰富多彩,他也联想到他自己的大山的教育,他也在构思着如何让自己的教育同外面的世界一样精彩,也在构想他的12名学生如何腾飞。


  这就是“山大王”,一个永不满足的“山大王”,一个在山上呆了整个青春的“山大王”,他的朴实平凡将留在山里,他那憨厚、富有创意的笑容将停在教室里,他那勤奋积极的工作作风将长伴斑竹沱小学,他也将用自己的大脚板踏着一座座高山继续前行…….他就是福禄镇斑竹沱小学普通教师童建平,一个自封的“山大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