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师大、浙江大学学生与乐山娃的故事实录

市教育局宣 乐山教育 2024-04-29


乐山教育

乐山市教育局官方微信


传承厚生,奉献青春

南京师范大学“情援西部”暑期支教团活动纪实


“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其中,“厚生”的意思是主张积极回报社会。在南京师大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为响应国家号召,在行动中践行学校校训,南师文学院的姚亦恬、朱芷仪和虞博森三位志愿者组成“传承厚生,奉献青春”支教团,暑期到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两周的“情援西部”暑期支教活动。


暑期支教活动包括支教与调研两方面,以支教为主,调研为辅,活动地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活动内容包括基础课程教学、拓展课程教学、风土人情走访、为孩子们送温暖等四个方面。


一起来看三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暑期支教活动实录.....

玩转语数英--基础课程教学


经过第一天的破冰行动后,二十余位孩子和支教团成员间的关系就在一天天的相处中,渐渐彼此熟稔起来。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及心理这些基础课程中,课堂氛围相当不错。三位成员结合自身所学及优势,将课堂变得丰富又趣味;孩子们则调动课本知识,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趣味科学的课程中,支教团成员姚亦恬由马边夏日蝉鸣以及嬉水马边河的经历出发,引导孩子们走进了“昆虫”和“水”两个专题。


上课铃响后,希沃一体机开始播放动画视频《虫群》和纪录片《水脉》,孩子们好奇地睁大了双眼,叽叽喳喳的小嘴一下子就不动了。从兴趣出发,着眼于生活,学会思考和发散——经过课堂上知识的讲解与拓展,孩子们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尝试去将生活与知识结合起来。“有次课间,一个彝族孩子手里捉着一只蝉跑过来,问我们它的头、胸、腹分别在哪,还把小朱老师吓了一跳!”姚亦恬说。


在第二周的语文课上,支教团成员朱芷仪开展了“写作”这一专题课程。马边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在山环水绕的小镇中,孩子们对景物的感受更为真实切身。课程中引入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优美古诗文,带领孩子们体悟中国文化的魅力,并着重介绍“五感写景法”,培养孩子们“沉浸式”感知周遭。


经过教学与实践,成员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中少了很多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句式,增添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描写与纯真质朴的感想。除此之外,成员朱芷仪给孩子们补充了优秀人物的素材积累,如唐宋八大家,并着重介绍了苏轼。苏轼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在课后小组讨论时,孩子们一个个都说得非常好,他们对人物已有了自己独到且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三大学科语数英中接触最晚、认知最少、兴趣最弱的一门。支教团成员们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充分掌握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很多知识点都比较薄弱,如基本的动词过去式、句子的语法结构等。相比于其他学科,孩子们对英语还存在排斥心理,于是支教团成员们避开了传统的英语课本,从英文歌和英语故事入手,从加大他们的兴趣为起点,逐步推进。
成员虞博森英语课上为孩子们分享经典的趣味故事《画龙点睛》与《给猫系铃铛》;成员朱芷仪则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带他们逐词逐句分析的流行英文歌《Row,Row your boat》。在歌声和故事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兴趣明显被调动了起来,虽然数年对外语的抵触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就被消除完全,但已经有不少孩子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看见孩子们愿意学、肯吃苦的态度转变,支教团成员们的心中都被欣慰感与满足感所填满了。


活力趣夏日--拓展课程教学


除基础课程之外,成员们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丰富的拓展课程,这些拓展课程也是本次支教过程中的亮点。在第一天的第一节正课上,孩子们就进入了口语表达课的练习,要求介绍自己并进行才艺表演,起初孩子们大部分都表现得不好,在课间生龙活虎的小精灵上了台便个个扭扭捏捏了起来。但经过两周每天一节的拓展性课程学习后,在最后的汇报演出上,所有孩子们都能在台上自信地表达自己、大方地展现自己。


口语表达课和主持朗诵课是拓展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支教团的三位成员都是来自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节节有意义的主题课程。其中,为了增进学生们对于党史的理解,加强对伟大祖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成员虞博森在“诗歌颂华章”系列活动中,带领孩子们研读红色党史故事,并以经典红色诗歌《青春中国》的朗诵为切入点,向他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征程的艰苦卓绝与开辟新天地的伟大壮举。


“他们嘹亮的歌声,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在马边,这群孩子们有着和东部城市孩子们一样的求知精神,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正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如此诚挚、如此酣畅。


在美术课上,团队成员朱芷仪鼓励孩子们在动手动笔的创作中融入小镇的美景与风土人情。地理学家段义孚曾指出,人们会对地方产生归属感和依恋之情,而这样的情结使得人与地方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课程的主题设计为——我和我的家乡,成员们让孩子用彩笔和卡纸把家乡的风情画出来,把对一草一木的热爱剪出来。很多孩子还将自己或者身边人在家乡中的身影融入画中,在一笔一画间流露出自己对家乡的挚爱童心。


在创作之前,支教团成员们给每个孩子送上了自己折的小星星,寓意着孩子们是天空中熠熠闪光的星星,通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家乡的希望、祖国的明天。课堂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展现自己的作品,不少孩子又将自己的作品赠与给了支教团成员们。


美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意在培养孩子们鉴赏美、创作美的形式,除了美术课、朗诵课,本次教学还设置了很多相关的美育课程。
在影视课上,孩子们感受着经典电影的无穷魅力,了解与探索这一启迪人生的造梦艺术;在音乐课上,孩子们聆听着民歌中饱含的深深情音,放声嘹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在形体课上,孩子们释放着青春的活力,用最本能的肢体表达欲望,舞动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姿态……

走近小凉山--风土人情走访


曲水绕重嶂,长桥贯岸街——马边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除了景美,更在人美。利用工作日下午和周末的闲暇时光,支教团成员们漫步马边街头,嬉水绕城河畔,进行了风土人情的走访与调研。


“风景实在太美了,空气也特别清新,这里给我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们三个在下午基本上都会去马边河的河坝走走,堤岸边的风清爽又凉快,浑身的疲惫感都能减轻许多。”成员虞博森说。”


“街上有时候会看见戴着彝族头饰的老奶奶买一种自制的小吃——玉米糕,特别好吃,我每次碰到都要买。这里的店铺也是物美价廉,我们中午经常去特色餐馆吃饭,老板干练,和善,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马边普通百姓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成员朱芷仪说。


“记得有一次调研,我们问路人‘生活幸福指数的问题’,所有的回答都是‘幸福或者很幸福’。在路上,我没走几步就能看见小朋友们大笑着蹦跳,小两口依偎在一起,老人们围成圈跳舞。马边人民淳朴且善良的性格与积极且悠然的生活状态,时时打动着我。”成员姚亦恬说。

大手牵小手--登家门送温暖


在马边之行的尾声,三位支教团成员进行了“爱心家访”,来到了几位孩子的家中送温暖。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给孩子们的礼物中除了水果、零食和学习用品之外,成员们还特意准备了经典书籍,希望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够为孩子们加油打气。成员们注意到,有一位可爱的男同学是和哥哥与妈妈和奶奶住在一起的。他在学校里就特别听话,而且文学积累相当不错,是全班唯一一个完整答出“唐宋八大家“的孩子。成员们为他挑选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长篇小说《红岩》,当小手接过礼物的时候,这位有些害羞的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快要分别了,无论是支教团成员们,还是孩子、家长们,彼此心中都有万般不舍。离开时,门框里、窗檐上总是冒出一个个小脑袋,孩子们一直挥手作别,目送着成员们走出视线。尽管活动马上告一段落,但联络与帮扶将通过书信、邮件继续持续下去。在这短短的十多天,一段跨地域的深厚情谊已经结下,这份缘将在马边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值得支教团成员们在回忆中恒久珍视。


我们的支教感悟:

支教团成员虞博森:

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在驶出蔡家山隧道口的那一刹那,一个崭新世界向我打开:小凉山区群山连绵,苍翠无垠,裹挟着从未感受过的山风,那种质朴又充斥着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很难想象深邃的大山里还有这样的一座小县城,甚至与连云港的一个镇子一般大。马边河穿城而过,磅礴的水声极富野性,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的马边人民。这里很多建筑都已经较为陈旧了,但是当我们走到民建小学的时候,我不禁感叹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备、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李瑞清先生的“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理念不谋而合。西部、凉山、自治县……几个荒凉的词汇皆因“支教”这个词的到来而在我的心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想在这里做些什么,我想,我也应该做些什么。

支教团成员朱芷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计算什么时候回家变成了计算还能与他们待多久,当日子慢慢变成倒计时,我真的很舍不得,舍不得每一位可爱的孩子们。五个小时的飞机和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穿越千山万水来到马边,来到依山而建的民建小学。我总是能想起马边河畔的一路高歌,早起到班控制纪律,夜半会议与备课的忙碌,放学时孩子们的群群簇拥……课堂上有他们的疑问、调皮、求知若渴与开怀大笑,这些和我们的疲惫与时而的无奈,以及每次的畅怀打闹一起,勾勒出这次支教的记忆轮廓。在七尺讲台,话大千世界,我们秉承温柔相待,亦师亦友的理念,融入孩子之中,此行,我们重在教与他们知识,但更多的是,我们也在成长。

支教团团长姚亦恬:

记得有一次下课,孩子们突然就跑过来把我围住,那一瞬间我想起了《面纱》里凯蒂在修道院中的场景。这些日子,我就和凯蒂一样,给予孩子们爱与帮助,而又在他们中间感受成长与救赎。每每和孩子们呆在一起,都有种最简单的幸福感,他们就像一群天使,身上的生命力非常直白。在返程途中,我接到很多孩子打来的电话。有时候我会感到遗憾,我们和孩子们都是浮萍,缘分就像露水,一旦承接就难堪其重。但无离别,成长亦无所附丽。在一封封告别信里,我和小朱与森森认真写下对孩子们的祝福,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收尾了,祝愿他们的前路闪闪发光,也祝愿这段时光在彼此的记忆里闪闪发光。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这一路上,孩子们教会了我很多,马边之行也影响了我很多,我感恩此般难得的生命体验。





日前,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的大学生暑期实践队伍到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镇初级中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在探索中提出青春之问,在实践里奉献青春力量。



在支教课堂上,志愿者们采用新型教育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参考浙大国际校区“国际化”“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了涵盖民乐、舞蹈、美术、心理、体育、科学实验、科普等丰富课程,并通过浙大国际校区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团队为孩子们带去了合成生物学等众多前沿知识。



 据悉,实践队中有一名来自巴西的外籍成员,他选择利用自身优势在学校里展开外教课程,该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增强了大家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用课上刚学过的英语与外教老师交流。同时,志愿者们还别出心裁地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寻梦课,让大家上台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梦想。



“教育扶贫”是实践队的调研主题之一。支教之余,志愿者们通过谈心与采访,为孩子们建立了个人档案,记录大家的忧虑与困难,并深入家访部分学生,制作了专门的教育扶贫宣传视频,让更多的人听见大山孩子们的声音。“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者们还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曾有“贡茶”之誉的特色茶产业如今正百废待兴,大家用制作宣传视频以及电商推广的方式,为当地的茶品牌增加知名度,并在实践结束后撰写相关调研报告。



今后,实践队将计划用“大熊猫”和“彝族”的元素设计挂坠、丝巾、冰箱贴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再将文创产品与当地特产荍坝贡茶、水蜜桃、红松茸、香菇干等农产品,一并采用电商的方式进行宣传,为当地打响知名度。同时,销售文创产品的所有收入、农副产品的部分收入将会捐赠给当地的政府或者学校,助力改善山区孩子的生活。(记者  张力)


-END-





来源:支教团成员姚亦恬  无限乐山

往期精彩


省特色项目授牌,与奥校签约,这所幼儿园开学...成都市来(返)乐人员如何管控?解答来了→奉献基层!乐山36位学子获学费奖补54万元事关开学交通安全!致学生和家长的倡议书乐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历+9月开学必备清单
监制 | 梁开禹  审核 | 程柏实  编审 | 张友根  编辑 | 李欣柳主办:乐山市教育局托管:乐山新闻网新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