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大可:30年后,“丑陋的中国人”更丑陋了

2017-06-23 时代书屋

在移动时代,只为你提供短而浓缩的阅读快感。长按下图美人像,识别二维码,加短哥行个人号为友,此情可待:

▲ 柏杨,著名作家


作者:朱大可

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介绍:


柏杨,原名郭定生,自称是“野生动物”。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异域》。2008年,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逝世,享寿89岁。


中国人的酱缸文化   


《丑陋的中国人》结集作者柏杨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那么,什么是"酱缸文化"呢?  


酱缸文化之一,是对权势的崇拜狂


在古代中国,最优权势的人当然是皇帝。伦理观念对皇帝陛下概不适用,皇帝所有的旁系尊亲属,在皇帝面前只不过是“臣”是“奴才”而已。这种逆伦灭性的畸形道德,不但无人反对,反而认为天经地义。 以权势崇拜为基石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只有“起敬起畏”的感情,而很少有“爱”的感情。所谓“仁”也者,似乎只能在书本上找,很难从行为上找。而“仁”似乎也并不是平等互惠性的。


古往今来,做官之所以把人吸引的如痴如狂,原因有四:


一、有权在手,可以某种程度地为所欲为;

二、受人崇拜;

三、学问变大;

四、财产增多。


酱缸文化之二,是自私与不合作


中国人太聪明,聪明的极致就是太自私,以致使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用在窝里斗上。窝里斗的劣根性是不合作的最主要原因,而弱者“明哲保身”,强者“定于一”也是构成不合作的习惯反应。(所谓“强者”仅指不安分的人,不怕铤而走险的人,也是“打天下”的人;所谓“定于一”,是指一种独断专行的气质:凡是有老子在的地方,一切都得听老子的!)


酱缸文化之三,是淡漠、冷酷、猜忌、残忍


因为处处是淡漠、冷酷,用正常的脚步寸步难行,特权现象乃油然而生。谈到猜忌,这跟官的大小成正比。古往今来有多少功臣良将因受到帝王的猜忌而惨不忍睹。谈到残忍,柏杨提到宦官,提到女人缠足。中国人居然会想出这么残忍的玩意儿,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提到残忍,还有就是刑求。中国历史上冤狱无数。冤狱不一定来自刑求,但刑求必然导致冤狱,所谓“三木(古代刑具)之下,何求不得!”古时候侦查刑案,不凭推理,不凭证据,自抓人到判刑,全凭办案人和审判人的自由心证。最常见的是:抓到疑犯,送上公堂后,先不问情由,打他三十大板再说,算是来个下马威,假如再不招供的话,那“好戏”还在后头呢。


酱缸文化之四,是文字欺诈


柏杨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只有“美”,只有“善”,而很少有“真”。


“真”在中国历史文件中,几乎没有地位。《公羊传》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者,就是文字诈欺。讳来讳去,剩下的不“讳”(也就是真的部分),还有多少呢?关于中国正史上明目张胆的文字诈欺,更是屡见不鲜。君不见有多少“天降异象”,而帝王生的记载。更进一步,文字诈欺,乃是来自对权势的崇拜。所以中国历史学家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只有功利。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酱缸文化之五,是对僵尸的迷恋和肤浅虚骄


对僵尸迷恋的第一个现象就是:“古时候啥都有”;第二个现象更糟:“古时候啥都好”,包括古人人品好,古代法令规章好,古书好,古代名词好。


第一个较突出的史例:宋代王安石先生,算是跳出了酱缸。他说过三句冲击力很强的话:“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结果一些对僵尸迷恋的人,群起而攻之,这股反对力量,如排山倒海而来,迫使他的变法最终失败。假如王安石的变法成功,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以下经典好文,你可能会喜欢,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文章:


江青自殺前留给世人的最後20个字,震惊无数人!


50岁之后,別再粗茶淡饭!最新研究结果,你一定要看看


家与国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请关注“家与国”吧!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后加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