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师钱钟书,烧火做饭都搞砸,逼得杨绛爬窗户,世人公认神仙眷恋

2018-03-05 时代书屋



作者:钟倩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每每提到民国女子的婚姻,杨绛与钱钟书夫妇的幸福生活最为后人称道。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懊悔过娶她,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在现代女人眼中,这段话简直不可思议,男人从来都是野生动物,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是天性,怎能一辈子只对一个女人忠诚?“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扬”的男人可谓满街皆是。


钱钟书与杨绛两人之所以不离不弃,完全取决于杨绛对钱钟书的宽容。钱钟书的生活低能是出了名的,大事小事都依靠杨绛去打理,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麻绳男”。


两人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两人都爱好文学,彼此心灵默契。虽然是自由恋爱,但订婚时,他们还是遵照老风俗的程序,钱钟书由父亲带着到杨绛家里求亲,并请出男女两家亲友作为“媒人”,之后举行了订婚宴。订婚毕,杨绛回到清华大学继续读书,钱钟书仍在光华大学授课。此时,杨绛创作的《璐璐,不用愁》被朱自清引荐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后又被选入了林徽因所编录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当时入选的作者都是名家,唯有杨绛是学生。


杨绛的才貌双全不言而喻,身在大学校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年龄,又没有正式成婚,爱慕她的男生一时排成了队。“杨绛肄业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70余人,虐者称杨绛为72煞。”但是,杨绛不随意交异性朋友,自始至终保持着莲花般的素洁与淡定,她说:“我绝非美女,一中年妇女……情人眼里则是另一回事。”


1935年,钱钟书参加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去英国留学的名额。为了能与钱钟书一同去英国,杨绛迫不及待地用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毕业,并与钱钟书举办了婚礼。而后,两人一起踏上了去伦敦的航船。


来到异国他乡,杨绛的主妇生涯正式开始了。



按说,陪丈夫去英国留学是件好事,但在杨绛身上,却是像照顾孩子般的忙碌与劳顿。过去她只听说钱钟书拙手笨脚,却没想到他拙手笨脚到了极致,左右手不分,不会系鞋带,不会划火柴,吃饭竟然用手抓。刚到牛津大学报到时,钱钟书就闹了大笑话,不知怎么被绊倒在地上,来了个“深情一吻”,磕掉了一颗门牙。


如果搁在今天,小两口因为不会做家务而吵架,甚至闹到法院要离婚都有可能。而同样娇生惯养长大的杨绛却没有丝毫抱怨,她在当旁听生之余,学做饭、打理家务,用她的话说,“好像自己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后来,杨绛觉得房东家的伙食越来越差,担心钱钟书吃不好,就把她喜欢吃的食物省下一大半给他。但钱钟书仍旧面黄肌瘦,于是她出去租了一套带有炉灶与炊具的住房,自己动手做饭,给钱钟书改善伙食。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杨绛学着为钱钟书做红烧肉吃,她先请教别人,问方法步骤,然后买来猪肉,用剪子把肉剪成一大块一大块,按照别人告诉她的办法炖。她用大火炖,见炖得快干了锅,便加点水再炖。中途,她突然想起在家时母亲制作橙皮果酱的时候是用文火熬的,便在下一次炖红烧肉时用文火,终于摸到了规律。如同杨绛在回忆录中所说,“我们搬家是冒险,自理伙食也是冒险,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


与“麻绳男”在一起生活,光有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拥有处理应急事件 48 33041 48 15889 0 0 4125 0 0:00:08 0:00:03 0:00:05 4124能力。有一次,钱钟书去上课,杨绛送他出门,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咣的一声把屋门给带上了。杨绛没有带钥匙,而且身上分文未带,无法去找锁匠,只能自己想办法。她转到楼后面的花园,踩着园丁修剪草坪的长梯,爬到了阳台上,又从门框上方玻璃的小横窗户使劲钻进去,到了卧室。此后,杨绛就把钥匙时刻拴在裤腰上,生怕再被锁到外面。


那她怎么不去学校找钱钟书呢?因为她深谙丈夫有多大“本事”,如果让他回来爬阳台,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杨绛做饭也好,爬窗户也罢,都是智慧和高情商的体现,她将丈夫的“无能”化成了自己不断提升的动力。可喜的是,在杨绛的引导与启发下,钱钟书学会了划火柴,并能为杨绛做早餐,烤面包,热牛奶,煮“五分钟鸡蛋”,冲香浓的红茶。


然而,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在家里频频闯祸,闯了祸,干瞪眼,他就去告诉妻子:“我做错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弄脏了”,“他把台灯弄坏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对此,身在医院的杨绛只有六个字:“不要紧,有我呐!”出院回到家,她把钱钟书弄的烂摊子一一打理好。这与其说是她对丈夫的无比宽容,不如说是她母性的深挚与博大。这既是两个人心灵彼此相融的见证,也是双方爱情的伟大与神圣。


“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这是杨绛怀孕时,钱钟书对她说的。不难看出,他对杨绛的感情多么炽热和深厚!


抗战困难时期,杨绛成了钱家的“灶下婢”,为了省钱,她亲自和煤末子,制作煤球,常常弄得满脸是灰;平时买菜、洗衣服都是她的任务,有时怕她不好意思上菜市场,钱钟书就陪她一起去。为了生计,她还写过话剧,用稿费给家里买肉吃。文革风波席卷而来,他们也在劫难逃,杨绛却勇敢地挺身担当起一切,连她的小叔子都说,“她像一个帐篷,把大哥和钱媛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都由她抵挡”。这期间有两件小事,令人十分感动。



第一件事是杨绛为钱钟书理发。钱钟书被批斗时,头发让人给剃成了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状,一直为他理发的杨绛便赶快帮他修整发型,由“学术头”改为“和尚头”。


第二件事,晚年时,钱钟书患癌症住院进行手术,杨绛一刻不离地陪在他的床边。钱钟书吃安眠药,她也吃安眠药,尽管她不失眠,但仍要求自己与丈夫保持一致,就像她挂在嘴边的话,“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默默地整理他的书稿和书信。与此同时,她痛下决心自学西班牙语,锲而不舍地翻译了《堂吉诃德》。可见,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丈夫搞创作,杨绛也能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


“贤妻良母”“灶下婢”“钱办主任”……杨绛用一颗宽容之心,无怨无悔地照顾钱钟书。而所谓“宽容”,已不再是单纯的忍耐与包容,而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两颗灵魂的相契,两颗心灵的相融。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


悠悠魂2核心词:良知点击关注

中西ABC核心词:共识点击关注

为短而生核心词:短点击关注

历史树核心词:求真点击关注

时代书屋核心词:自由阅读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