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仓央嘉措:世间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过孤独

2018-03-08 时代书屋



作者:仓央嘉措



康熙44年(公元1706年),青海铁一般的夜里,一只押送的清军队伍停下了脚步。几天后一封加急讯息摆到了康熙皇帝的案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圆寂。


时间回溯到10年前:公元1696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叛乱,获知五世达赖早已归西,即降旨问罪桑结嘉措。


次年,出生在藏南偏远山村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被桑结嘉措迎入布达拉宫,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随后便举行坐床典礼,成为雪域之上最大的王。


他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进入圣神庄严的布达拉宫的时候,仓央嘉措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注定成为传奇,自己的命运将在神圣的宗教、诡谲的政治、凄美的爱情中痴缠。




2010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上映,无数的观众被片尾曲《最好不相见》感动,甚至被褒扬成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除了这首歌还有片中的一首诗。剧中,李香山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告别会上念诵一首诗《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笃定的凄婉带着清冷的禅意,迅速俘获了无数人的喜爱。


人们出奇一致得认为这首歌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300多年前的雪域之王——仓央嘉措。


遗憾的是,真正的作者是一位现代女诗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


至于《最好不相见》,片方也承认只有歌词前两句是改编自仓央嘉措的诗歌,后面的歌词为后人所作。


无数人迷恋仓央嘉措的“情诗”。尊奉其为情圣,最终却发现不过是伪作。


真实的仓央嘉措又该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呢?他的那些个至今仍在西藏民间流传的传奇又从何而来?




很多慕名而来到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的游客会津津有味的听服务员讲仓央嘉措的各种事迹,有的是杜撰,有的只是口口相传,但是与真相无关,人们对仓央嘉措的迷恋有增无减。


人们都说,这个名叫玛吉阿米”酒吧就是仓央嘉措私会情人的地方。有的人说玛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还有人会说,“玛吉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人们都在说着这样的故事:


黄昏的拉萨街头,装束一新的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他匆匆地绕过布达拉宫森严的高墙,穿过长长的街巷,在清凉的梵唱声中,钻进帕廓街边的小酒吧,与那如月般皎洁的姑娘幽会,直至拂晓方才离去。


大雪纷飞的夜晚,整个布达拉宫一片肃静。一个轻快的身影,越过寺院的后墙,消失在茫茫的雪原中。


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


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可是,人们一直喜爱着这位达赖,一边吟诵着他的诗歌,一边喜欢着他,300年来都是如此。


《饮虹乐府》卷八有仓央嘉措《雪夜行》,小序云:


“事以败泄坐废,走青海坐病死,藏之人怜而怀之,至今大雪山中未有不能歌六世达赖情辞者。”




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桩不是闲事


——仓央嘉措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书的扉页上曾引用了一首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的细腻的诗歌来。


但是要是你也去过江南,你或许能够明白。


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的“江南”——山南,这块土地像江南一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那样向往自由的灵性人,在藏族人眼里,仓央嘉措就是这样充满灵性的达赖,内心蕴藏着浓郁的佛性,哪怕他突破了戒律清规去私会情人,但是就是这样真实的活佛才是人们爱戴的王啊。


仓央嘉措以特有的真诚,大胆以及绝世才华,将对本尊的虔诚与证悟的喜悦,践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他看来,俗世的种种表现,都不过是修法体验的生动呈显。


沉浸在修行快乐里的仓央嘉措,却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已受到僧众和社会的非议与诟病,连他的上师五世班禅喇嘛,也规劝他以修行为重。仓央嘉措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哀婉地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宗教与世俗的两难选择中,仓央嘉措宁愿选择做一个宗教的叛逆者,只想服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在仓央嘉措做达赖的时候,由于实际掌权者桑结嘉措和后来清廷在西藏的驻军首领拉藏汗的政治矛盾,年轻的仓央嘉措被迫生活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


他过着近乎囚禁的生活,是个傀儡。人们说他放荡不羁,其实这未尝不是仓央嘉措无奈的逃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想要两全却是两难,风流的背后隐藏的苦恼也许是那些迷恋仓央嘉措情诗之人所不懂的。


他一度跑到日喀则,跪在扎什伦布寺前,向曾为他剃发受戒的师傅五世班禅喇嘛明确宣布:


“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在我身上的教戒也还给你,六世达赖喇嘛我不当了,让我回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然而,至真至性的仓央嘉措尚未能脱掉袈裟,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二十四岁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被康熙皇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法规”的罪名废黜,并被执献京师。


于是开头的一幕出现,圆寂的仓央嘉措走到生命的尽头,被称赞为“其才华智慧,尤为历世达赖之冠”的雪域之王,离开了困顿他的人世牢笼。





《见与不见的真实作者》扎西拉姆•多多接受采访时说,仓央嘉措写作情诗是为了逃避当时严酷复杂的政治现实,以达到宗教目的,而非他本人就是个“传说中的情圣”。


“我的诗被误传为仓央嘉措的作品,不是因为我们的诗本身很相像,而是因为人们首先就误解了仓央嘉措,以为他是佛门中的有情郎,所以但凡是带有情感同时具有禅意的作品,都容易被放到他的身上。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试图解释,但是人们不愿意了解。我明白,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心中的那个仓央嘉措。”


那日的布达拉宫,日光倾城。遥远的雪线之上,一片空灵。我长坐在佛前,廊间的风夹着深婉的梵唱,穿透我的身体和意念,回荡在遥远的时空。一切犹如虚空。


突然就想起很多年前,你写给我的书笺,还有相约藏南的诺言。那一段少年情事,虽然已时隔多年,却依然清晰。犹历历可辨。


很多时候,我们转山转水,却转不过尘世的轮回。


我为了死

才一次一次地活了下来

而其他人

却随处羞愧


——《仓央嘉措》




《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人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了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只有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生存于自然法则之中,一个人必须看得懂,放得下,才能得到自在。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


悠悠魂2核心词:良知点击关注

中西ABC核心词:共识点击关注

为短而生核心词:短点击关注

历史树核心词:求真点击关注

时代书屋核心词:自由阅读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