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位伟大的父亲,怎样用自己不平凡的智慧,把3个女儿都培养成引领时代的杰出女性

2018-03-28 时代书屋


每多一个人读书,

就多一份祥和。

点击体验


来源:本文梳理自《宋耀如年谱》《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海南日报》以及《党史文苑》、网站的部分内容。



成功的父亲,他的成功之处一定不是事业,而是对于孩子的培养。


当年,大仲马鼓励因《茶花女》获得巨大成功的小仲马:“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民国岳父”宋耀如,也会这么跟他的子女说。


他的3个女儿——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无论在民国时代还是在当代,都是绝对的出类拔萃。


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三人的丈夫对中国近代史的推动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一部宋氏家族史,可抵半部中国近代史。在历史上,可能很少有像宋氏家族这样,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走向了。


造就这个传奇家族的,正是宋耀如。


宋耀如


一位伟大的父亲,用自己不平凡的智慧,把3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引领时代的新式杰出女性,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直到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传奇经历奠定不凡教育观


宋氏家族的辉煌,和宋耀如自身的奋斗和追求分不开,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奠定了他的家庭教育观。


教育学家孙晓云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


1863年,宋耀如出生于海南文昌市的一户韩姓贫苦农家。


当时的文昌,穷乡僻壤,大量穷苦百姓到南洋各地出卖苦力,谋求生计。

1875年,12岁的宋耀如便随兄长到印尼爪哇岛当学徒工。


宋耀如


3年之后,他又被父母过继给自己在美国波士顿的堂舅父领养,改名宋嘉树,字耀如。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堂舅原本相中的是宋耀如的哥哥,宋耀如也想跟哥哥一同去美国,却被嫌弃年纪小。但最终,他以自己的勇敢打动了堂舅。


一天,文昌被一伙寻欢作乐的外国水手闹得鸡犬不宁,文昌人鸣锣罢市,与洋人展开了激烈械斗。年幼的宋耀如加入了这次行动。


混战中,他被一支竹箭射误伤了肩膀,却不叫一声疼,请旁边的堂舅将箭拔出,草草包扎后,继续冲上去。这件事使堂舅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15岁的宋耀如走出闭塞的故土,如愿来到美国学做丝茶生意。他也自此时懂得,要想得到机会,就必须比别人出色。


在美国,宋耀如大开眼界,受到美国民族精神中进取性和冒险性的熏陶,同时接触到中国近代首批留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决心上学接受教育,却遭到堂舅的反对。


虽然在美国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但宋耀如就是有勇气和魄力离家出走,逃到美国海岸警卫队缉私船上,成为一名编外水兵。


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他日后教给子女们的人生态度。


后来,宋耀如收受洗加入基督教,幸运地进入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学习神学。


在美国度过8年的求学生涯后,于1886年回到中国。


宋耀如


在上海,宋耀如以牧师的身份四处传教,之后又从事工商业和实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后来,他又与经历相似的孙中山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孙中山最亲密的革命战友。而与此同时,也将这个家族的未来与中国的政治和变革紧紧联系在一起。


宋耀如为宋氏家族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他的子女必然能够迈向新高度,整个家族也会必然崛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58hn9io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央视去年曾播放过一部关于宋耀如生平的电视剧


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


1890年,宋耀如已经是一方富贾,他在上海的郊区虹口东有恒路买下了一块面积颇大的地皮建新居。


许多人对他选择郊区而不是市区十分不解,但宋耀如有自己的想法。


当时的上海,市区内人口高度密集,鱼龙混杂,街道破旧肮脏,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治安相当混乱,各种流氓小偷流窜于大街之上。


但凡有地位和有钱的人出门,都要随身携带武器和保镖。大部分人的建房选址普遍以靠近外国领事馆为主,以求能得到庇护。


宋耀如不愿孩子们小小年纪就看遍乱象,也不愿她们在外国人面前卑尊屈膝。


宋氏三姐妹年轻时合影


他选择的建房地点靠近郊外,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而且是建在一片绿茵茵的庄稼地中间。


门前有小溪流过,屋后则开辟了菜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种菜,满足好奇心。


宋耀如还从美国订购了棕榈等自己喜爱的植物,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几乎重现了他当年在美国生活时的幽雅环境。


注重才艺培养 不吝鼓励


宋耀如婚姻美满,妻子倪桂也是一枚大写的奇女子。


倪桂珍


她生于书香世家,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人,自幼饱读诗书,接受西学,不但读过高等学堂,懂数学、英文,还拒绝缠脚,保留了天足,会弹钢琴。


倪桂珍很赞同丈夫用西方教育理念,而非孔孟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而且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认为养不教不仅是父之过,也是母之过。


每天,当宋耀如出门上班时,倪桂珍就教孩子们读诗、唱歌、弹琴、画画……艺术天分极易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激发出来。


倪桂珍和三个女儿


倪桂珍喜爱演奏钢琴,宋耀如又喜欢引吭高歌,于是周末举办家庭晚会成了宋家的惯例。


母亲为孩子们弹奏钢琴,父亲则随着琴声纯美洪亮地唱起美国南方的民歌和通俗歌曲。


晚会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也使他们有了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


宋庆龄


《宋庆龄传》中写道:“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万千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氛围。”


宋家姐妹,多才多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成,英语、阅读、演讲、乐器、书法、写作、绘画等等。


在各个领域,她们都各自有所涉猎,且不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言,都是下过功夫练过的。



宋家姐妹有句名言: “皮囊非所倚,唯才华与勇气,足可照亮坎坷之路。” 意思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外貌,而是修养与才情。


丰富的才艺,反哺她们的事业,让她们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宋耀如的教育功不可没。


每当孩子们有了创作,他都认真点评,绝不敷衍。为此,还在客厅中专门开辟一面墙,把女儿们的毛笔字、英语作文和画作张贴出来。有客人来了,就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锻炼口才。


他还经常在家里举办辩论会和演讲会。宋家姐妹高超的演讲水平,皆得益于此。


宋美龄60岁生日会上,光脚玩游戏


为了锻炼孩子的写作水平,1898年,宋耀如和宋霭龄一起办了份英文报纸《上海儿童报》。


报上的文章均由孩子们自己写作,打字也由他们自己完成。这份独特的家庭小报一直办到宋子良、宋子安进入中学才停刊。


尊重天性 锻炼意志


宋耀如极其重视孩子在成长时的天性发展,认为这是“上帝在顽皮地跳舞”。


孩子刚会走路,他就买了一箱皮球回家,鼓励孩子把皮球到处踢,不在意会不会砸倒家中的花瓶。


尽管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实业家,宋耀如却仍然将子女教育当作是比事业更重要的事,每天无论多忙都会亲自抽空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长女宋霭龄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在田野里玩闹嬉戏,淘气地在庄稼地里钻来钻去。


农户找上门来告状,宋耀如直爽地道歉,支付了一笔远超过损失的赔偿金,跟农户达成协议:“如果他们还跑去玩,请不要惊吓他们,这都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


六七岁的年纪,本就该在野外撒野、奔跑,而不是被囿于一寸天地之中,宋耀如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其超前。


《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中记载:宋耀如喜爱孩子,让孩子按其个性自由发展。但他并非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是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宋霭龄蹒跚学步摔跤,父亲并不马上扶起她,而是在她前面拍著皮球鼓励:“勇敢的姑娘,爬起来,自己走!”


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宋耀如甚至常做两件事。


一是让正长身体的孩子和自己一起禁食,让他们切身感受那种饥饿感,用意志力抵制食物的诱惑。


二是在雷雨天气带孩子们跑步,围着院子淋雨,锻炼忍耐力。


有一次,宋耀如带着宋霭龄去上海龙华寺,那天下着雨,不仅不准打伞,还要女儿跟着他绕寺六圈,所谓“六六大顺”。



早年生活的困苦让宋耀如懂得,坚韧不拔和勇于面对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斯巴达式”的行为,逐渐磨练出宋家子女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和信念。


男女平等 开创中国女性海外留学先例


曾留学美国的宋耀如,并没有中国世俗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认为女子就不能有作为、有成就。


《宋氏家族》一书的作者埃米莉·哈恩说,宋耀如“简直像对待男孩子那样对待女孩子”。


在宋霭龄5岁时,宋耀如就将她送到上海专为外国小姐开设的马克谛耶女子学校读书,并作为寄宿生,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后,宋庆龄和宋美龄也先后进入就读。


中学时的宋庆龄


当时,富贵人家送孩子出国的人不少,但把女孩子送出去,却是闻所未闻。宋耀如把宋霭龄送出国留学,可谓是破天荒之举。


宋霭龄远渡美国时,只有15岁,随后,年纪更小的宋庆龄和宋美龄也跟随姐姐的脚步,赴美留学,宋美龄前往美国的时候只有10岁。


在女儿最需要呵护和宠爱的年龄,宋耀如敢为天下先,毅然将她们推出温暖的巢穴,面对遥远且陌生的世界,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后排左起:宋子安、蒋介石、孔祥熙、宋子良;

前排左起:宋美龄、倪桂珍、宋霭龄


宋耀如这样对女儿们说:


“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景,而是要将你们早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能终止你们的追求。”


宋霭龄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个孤身远赴海外、出国留学的女性,开启了中国女性海外求学的先河,也为之后越来越多的女子留学树立了榜样。


电影《宋家王朝》的导演张婉婷度过宋家往事后感慨:“宋氏三姐妹有中国近代女子最缺乏的两个特点,第一是不怕洋人;第二是不怕男人。”


电影《宋家王朝》剧照


教孩子学贯中西 立志报国


宋耀如说过:“只要一百个孩子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害怕不能得救?”


从孩提时代起,宋耀如夫妇便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中英文双语训练,从美国购买大量幼儿读物,轮流教孩子们读写。


他常对教导孩子,学好英文是为了更好地睁开眼睛看世界,但同时,中文一定要更好。他坚信未来杰出的人物一定学贯中西。


宋氏三姐妹年轻时合影


尽管宋家姐弟都曾出国留学,但宋耀如却从不鼓励他们留在国外,通过给他们定期写信、寄剪报的方式,把国内发生的新闻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国情和革命的发展。


宋耀如有意识地带领子女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政治集会,希望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更深切的爱国精神。


他曾在美读书,亲眼看到中国人所受各种歧视,回国后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全国性的反美运动。宋家姐弟在父亲感染下也积极地投入了反美行列。


1941年,因为美国迫害华工,他们自发弃用美国文具,跟着父亲一起上街演讲。



儿女传承了父亲的爱国意志。由始至终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宋氏姐弟都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宋霭龄在美国求学时,有一次历史课上,宋霭龄对美国历史了然于胸,表现优异,教授称赞道:“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国公民。”


宋霭龄当即站起来反驳称:“我不是美国公民,我是中国人,我家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而且永远是中国人!”话说得掷地有声。


宋美龄给抗日战士缝制棉衣


抗日战争时期宋霭龄与宋庆龄、宋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南京成立“妇慰会”,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


1940年,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


《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中记载了当时宋霭龄给宋庆龄说的这段话:


“我本来决心不过问政事,一心经营事业,用赚来的钱给国家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办些实事。可现在,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生意也没法做了。国家到了让人打上门的程度,赚钱还有什么用?


我听说你正在发起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这抗日的大事,我也要积极参加。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还有什么比抵抗侵略更能显示爱国的行动吗?”


宋庆龄给抗日战士包扎


最终宋氏三姐妹携手一致,共同活跃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第一线。


有人说,放在现代语境下,宋家姐妹的成长故事,其实就是“富二代的成才路”。


宋耀如固然能给子女提供一般人不可企及的教育资源,但与贫富无关,与家境无关,让孩子坚持做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快乐、包容、鼓励、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是每个普通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


悠悠魂2核心词:良知点击关注

中西ABC核心词:共识点击关注

为短而生核心词:短点击关注

历史树核心词:求真点击关注

时代书屋核心词:自由阅读点击关注

灵魂如风到我家核心词:音乐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