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九大开幕!她们代表护士走进人民大会堂!

2017-10-19 护理管理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九大代表:无惧“生命禁区”的护士长杜丽群




奋战在抗艾一线十余年,护理艾滋病患者超过万名,曾获“白求恩”奖章和“南丁格尔”奖章……她就是杜丽群,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今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杜丽群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内留影(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她用“妙手仁心”为患者带来阳光


“最难的就是护理皮肤长满水疱、大面积溃烂的病人。”杜丽群说。


早在2005年,杜丽群刚到艾滋病科就碰到这样一位患者:全身长满水疱,最大的疱疹直径达十几厘米,稍有不慎碰到便会破裂、渗液、溃烂,皮肤粘在床单上,恶臭阵阵。经过杜丽群十多天的细心护理,患者的水疱才逐渐吸收。“有时候会被恶臭熏得实在受不了,就到病房外透透气,缓过来再回去接着护理。”杜丽群说。


杜丽群用她的“妙手”,参与护理了逾万名艾滋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伤痛,她还“护理”着每位患者的心理创伤,“不少患者一说到病情就想到死亡,心理压力很大,很需要鼓励。还有相当部分患者遭到了亲友的‘抛弃’,需要关怀。”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杜丽群询问一名患者身体情况(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杜护士长每天都过来看我,帮我整理头发、衣服、病床。”几年前曾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住院的小马谈起往事,还是忍不住感动落泪,“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跟我接触,杜护士长对我不嫌弃、不抛弃,我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现在,小马是杜丽群防艾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社区、走进村落,开展一场又一场艾滋病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


杜丽群的“仁心”不仅体现在病房中,出院后回归正常生活的患者,她同样放在心上,每次碰到回医院领药的患者她都会询问近况,叮嘱他们按时服药、检查。


“有她在,我们的世界有了阳光。”有患者这样评价杜丽群。


她带领团队在“刀尖”上挥舞“红丝带”


“之前我感觉全身痛,还呕吐,觉得自己已经被感染了。”科室的年轻护士小晴噙着泪水回忆:“我哭着跑去找护士长,她也没说话,就抱着我,抱了好几分钟,我才平静下来。”


半年前,小晴在为艾滋病人拔针时,针管的血不慎溅到了眼睛。“我不敢跟家人说,只能找护士长。”小晴说。所幸,至今每次检查都显示她未感染艾滋病。


“针管拿出来时针头要朝下,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头,先旋转一圈才慢慢扎进静脉血管。拔针时一定要将手固定好,防止病人突然动作让针扎到你。”杜丽群每天都耐心地提醒护士们,但危险仍时有发生。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杜丽群(右)和护士交流工作(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艾滋病患者大多数每天需静脉输液多次多瓶,如此大的工作量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杜丽群和她的团队每天像“在刀尖上起舞”般护理着艾滋病人。一旦遭遇职业暴露,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会出现发烧、皮疹、全身酸痛等症状,而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症状也是如此,所以小晴难免心生恐惧。


除了充当护士们的“精神支柱”,杜丽群还通过业务创新为她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她将深静脉留置针推广到艾滋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减少扎针、拔针的次数,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科室至今没有一位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她们那么年轻,就跟着我面对这么多困难。没有她们一直在身边支持,我撑不到现在!”杜丽群动情地说。


她讲担当讲奉献 无愧为“先锋模范”


2005年6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设立艾滋病科,杜丽群任护士长。


“成立科室的时候,很多人有顾虑。我是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我不来其他护士更不敢来!”杜丽群说,医院刚发出号召她便主动请缨。此前,杜丽群是结核病科的护士长,积累了多年的传染病护理经验。


在筹备成立科室的两年里,杜丽群到北京、广州接受艾滋病护理的专门培训,还担负起制定新科室规范、划分病区区域、新募和培训人员的工作。


从科室成立到现在,杜丽群已坚守了12年。重症患者创面清理、吸毒患者毒瘾发作、绝望病人试图轻生……她带领着她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杜丽群(左)和护士交流工作(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作为党员,我要自觉发挥榜样的作用。”杜丽群说,遇到困难,如果党员干部都不冲在最前面,不讲担当、不讲奉献,那么就没办法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身边的同事。


杜丽群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散发“正能量”。这个艾滋病护理团队从成立之初的8人增加到现在的60多人,当中先后有10多名护士怀孕、生产,可以申请调离的她们在杜丽群的感召下,选择坚守岗位。


杜丽群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奖章、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最美医生”等50余项称号。


载誉无数,不忘初心。“艾滋病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艾滋病患者是需要特别关心的群体,我的目标就是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党代表杜丽群朴素的决心。


十九大代表陈声容:愿做一名乐于付出的白衣天使





作为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的妇产科兼生殖中心的护士长,陈声容的一天是从早晨忙碌的交接班、查房开始的。今年53岁的陈声容早已习惯了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很少有人知道,陈声容少女时的梦想是站在三尺讲台旁,可是因为高考失利,她被调剂到无锡卫生学校,成为一名助产专业的学生。1985年8月,陈声容毕业后入伍,成为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助产士,不久后第一次亲手接生婴儿的幸福感让她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陈声荣说:“接生完了以后,当时其实一边接生还很紧张,但是也很兴奋,把产妇和宝宝送到家属旁边去给他们看的时候,那些家属就很激动,我也很高兴,有一种成就感。”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生育高峰时,陈声容所在的产房一天要接生十几例,而她也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助产士。2004年,她参加了利比里亚维和行动,在这次任务中陈声容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护理艾滋病患者,他们占住院病人的三分之一。


陈声荣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埃塞的小伙子,他已经到了艾滋病的晚期了,他的吃喝拉撒都得给他料理,病人已经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想不了那么多了。”


作为医疗团队里最年长的大姐,陈声容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把照顾同事当成了自己的任务。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戈一峰说:“她就像一个秤砣一样,把她护理任务定定地稳住,细心的关心我们,帮我们洗衣服。我们没有带理发员,9个月的生活,我们的理发任务就陈姐担当下了。”


赴利比里亚维和的7个月里,陈声容接纳门诊病人3100多人次,化验1600多项,突破了驻地医院日门诊量的最高纪录,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6年后,陈声容跟随中国赴海地救援医疗队,再次执行救援任务。而在海地救援的十几天,陈声容依然始终战斗在应急救援第一线,收到四总部联合表彰。2011年,是陈声容从业的第27年,因为在护理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


在陈声容从事护理工作的32年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她曾两次出国执行任务,踏上12座海岛为基层官兵服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还获得护理界最高奖项南丁格尔奖。可对于陈声容来说,这份工作最让她幸福的还是呵护生命的满足感。


十九大代表赵庆华:爱人如己的护理工作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60qxyj3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十九大代表肉仙姑力·阿不都克力木




有人说爱是盛开的鲜花,能让人的心灵四季飘香。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事业发展部主任肉仙姑力·阿不都克力木就是这样一位心灵飘荡着香气的人,她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用大爱传播着温暖。


中等个头,说话办事干脆利落,虽已过天命之年,浑身上下却散发着年轻人的青春朝气。“我就是个医务工作者,没什么可说的。”面对记者的采访,肉仙姑力显得有些羞涩,但是说起事业,却健谈起来……


真情温暖患者心


在大家印象里,肉仙姑力几乎天天加班。她每天都在病房、重症监护室里穿梭忙碌,不管多忙、多累,面对患者时,总是面带微笑。“人在生病的时候最需要呵护,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能给患者带来力量。”肉仙姑力说。


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让患者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肉仙姑力想了许多办法。2010年起,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启动的“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式护理服务”模式,就是肉仙姑力和同事们探索出的一种创新服务,该模式填补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真空带”,能使患者享受更优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式护理服务’模式要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都由同一个医护小组负责诊疗、护理等全程服务。患者出院后医护小组的家庭随访工作随之启动。医护人员深入社区、村庄,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和家庭,使患者的院外康复治疗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肉仙姑力介绍。


2016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启动磁性病区建设,推行“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的的专科护理技术,如:好妈妈式产前服务、粉红丝带妇女关爱群、糖尿病之家、肾友会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有效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如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细心、爱心、诚心、恒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赢得广大患者的赞誉。


“我母亲住院时,护士给她梳理头发、帮她擦身体、剪指甲,我特别感动。”8月20日凌晨,疏勒县艾尔木东乡的玛白·艾力木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看到母亲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逐渐恢复健康,玛白·艾力木的女儿海日尼沙·赛派尔感动得热泪盈眶。


创新管理的“智多星”


勤学、细心、爱思考,在同事们眼里,肉仙姑力是个“智多星”。援疆省市的无私援助更是为肉仙姑力这个“智多星”插上了一双“翅膀”,助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012年,我到广东参加培训,当地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让我深受启发,我就在想如何让这些先进的做法在喀什落地生根。”肉仙姑力说。


这些年,在肉仙姑力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率先在疆内引进了医院护理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建立了APN护理排班模式,并开展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在专科护理发展中,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在地州市级医院中成立了危重症、急诊急救、老年病、糖尿病等12个专科小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依托医院专科护理优势资源,加强外引内联,举办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医学教育培训班50多期,有效提升了喀什地区医疗护理管理整体水平。


2015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肉仙姑力的不懈努力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与援疆省市医院联合启动了“粤喀百名护理精英培训项目”,作为自治区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和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全疆培养了300多名高素质专科护士。


罗文君从事护理工作十多年,在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下,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士长,得到了患者、家属和同事们的认可。“肉仙姑力是我们的好大姐,这些年无论是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护理部的发展,都凝聚了肉仙姑力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罗文君说。


用勤奋敬业书写忠诚


在从事护理事业三十多年来,肉仙姑力始终把患者和工作摆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十多年没请过年假”“生病了就在办公室打点滴”“手臂骨折了,吊着胳膊坚持上班”……提起肉仙姑力,熟识的人都会被她的勤奋和敬业精神所感动。


“记得那一年,医院派肉仙姑力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当时,她的孩子们还小,儿子才5岁,但肉仙姑力没有多说一句话,一走就是几个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莲英回忆道。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肉仙姑力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帮助医院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搭建护理管理体系,培训基层护士护理危重病人的技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肉仙姑力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年,肉仙姑力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护理管理干部、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肉仙姑力·阿不都克力木没有自满,她说:“我是一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参加工作30多年,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履行应尽的职责。能够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新的业绩。


十九大代表杨守伟:17年坚守儿童福利事业 把爱全给了孩子们





17年前,杨守伟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工作,初为人母的她第一次接触孤残孩子时就被深深震撼。“竟然还有这么多可怜的孩子没有妈妈……”母亲的天性让杨守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些可怜的孩子得到母亲般的关爱和温暖。


被遗弃送往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有先天残疾,病形各异,轻重不同。照顾好这些孩子,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母爱的慈怜和耐心。


杨守伟回忆说,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女孩小安敏因为早产,刚到福利院时还不到3斤,器官发育不全,营养严重不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主动承担了小安敏的护理工作,当时福利院还没有婴儿保温箱,我就24小时用热水袋给孩子保持体温,每隔两小时喂一次奶。真的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细心”。经过数十天的悉心照料,杨守伟硬是将小安敏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福利院还有一些患传染性重病的孩子,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怕被传染而辞职离开。“我也担心过,但想到无人照顾的孩子们,我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承担起‘妈妈’的责任和义务”杨守伟说。


2010年正月初五,正在休假的杨守伟接到同事带着哭声的电话:“杨姐,你快来吧,来了一个艾滋病患儿,我们很害怕。”“跑到单位后,我就看到了皮肤雪白的艾滋病患儿雪雪”,杨守伟说:“艾滋病,多么可怕的字眼。但作为福利院养护科科长,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肩负起责任。”杨守伟在第一时间镇静地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艾滋病病情,主动负起照料雪雪的责任。


杨守伟照顾福利院的孩子。资料图


由于当时孩子瘦得皮包骨头,无法注射点滴,杨守伟就一滴一滴地,一次2毫升、3毫升,不间断地喂盐水。为了打消其他护理员的顾虑,让大家一起照顾雪雪,杨守伟咨询了防疫站的专家,还给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医学博士马郎发去了咨询邮件,了解到原来雪雪与真正的艾滋病患者是不一样的,只是出生时母亲是艾滋病患者,雪雪的抗体阳性是有可能转阴的,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护理人员是没有危险的。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雪雪很快就胖了起来,在8个多月大体检的时候,抗体转阴了。“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高兴地留下了眼泪”。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杨守伟眼里,这些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面对孩子们亲切的呼唤和幸福的微笑,杨守伟心里甜甜的、暖暖的。“我是这些孩子的妈妈,孩子们需要我,我们就是一家人。”


多年的护理经历让杨守伟深切感受到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她意识到,要照顾好孩子仅靠一份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护理技能。高中毕业、毫无护理专业基础的杨守伟买来了学习资料,准备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没有时间,她就放弃节假日;没有老师,她就四处求教。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深夜回家的杨守伟将桌椅搬进了楼道,借着手电一字一句琢磨;为了掌握按摩时的技法和火候,杨守伟转遍了潍坊的盲人按摩店,甚至免费打了一个多月的“小工”。经过四年努力,杨守伟先后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孤残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蒙特梭利中级教师等多项资格证书。


杨守伟总结出了早产儿护理的三个关键措施,花费了十几个日夜为脑瘫患儿设计了“脑瘫衣”,为唇腭裂患儿设计了专用奶瓶等,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赞扬。通过学习先进做法并结合自身经验反复摸索,杨守伟采取生活教育、生活康复、早期教育多种模式并重,使每个儿童在点滴的生活护理中也得到教育和康复锻炼。为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她还先后开创了个案护理、心理护理、交叉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


杨守伟喂福利院的孩子吃果泥。资料图


这些年来,杨守伟的时间几乎全被福利院里的孩子占满了,而给予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对女儿,一直心存愧疚”。杨守伟至今记得,2004年她和同事带着3岁的小黎明到医院做唇裂修补手术,术后剧烈的疼痛让小黎明不停地挣扎哭闹。为了避免刚刚缝好的嘴唇再次裂开,杨守伟几乎连续抱了小黎明三天三夜。“当时女儿在家发高烧,不吃饭不睡觉,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家人只好给杨守伟打通了电话。“但怀里正抱着刚刚稳定下来的小黎明,我只好在安慰了几乎后‘狠心’地挂断了电话。因为这件事,女儿有好长时间都不愿和我亲近”。


从小到大,女儿一直在抱怨杨守伟,小时候抱怨她没有时间陪自己,长大后抱怨她不爱惜身体,没白没黑地扑在工作上。“嘴上虽然抱怨,但女儿却=非常懂事,年年都会拿压岁钱给院里的孩子买礼物,放假了就和同学来做义工”。


十几年来,有多少个孩子在杨守伟的怀抱里健康长大,已数不清了。她在儿童福利院默默工作,为了孤残儿童的幸福挥洒血汗、无怨无悔。很多人劝杨守伟辞职,因为这项工作太辛苦了,但杨守伟总是淡淡一笑,笑里是幸福,是无憾。现在的杨守伟已是荣誉满身,但她的干劲反而更足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应该干的,因为我是孩子们的‘妈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