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自主性的无限追求——解读杠精们的内心世界

俞林鑫 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2022-11-03

 杠精是一个网络热词,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本文试图来理解一下杠精们的内心世界。




01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杠精,网络流行语,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先反驳挑刺,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

 

杠精让我想到一种心理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在青少年中会有如下表现:(摘自《青少年心理治疗指导计划》一书)


1  对大多数成人采取消极、敌对和对抗的方式

2  经常把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人士当作敌人对待

3  用发脾气来反抗成人照料者的命令(争吵、尖叫、乱扔东西、在地上打滚或一动不动)

4  不断与成人争执

5  经常反抗或拒绝服从合理的要求或规定

6  常因自己的错误或所做的坏事责备旁人

7  故意惹怒他人,且易于被他人惹恼

8  在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上遭受重大损害

 

对立违抗障碍这个词很精确地说明了这种心理障碍的本质:反抗,尤其是对权威人物(或社会规则)的反抗

 

很多杠精可能没有到对立违抗障碍的程度,但他们的核心特点也是反抗。反抗往往意味着有不平等(权力或地位上的),杠精对于不平等特别敏感,即使这种不平等是合理的、必要的,他们也会采取条件反射式的反对。

 

小孩对大人,学生对老师,员工对老板,都存在着等级关系,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平等。这种等级是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老师合理的要求和约束,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的品质;对员工来说,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接受老板的安排,也能换来其他的利益,如生存的保障、归属感、自尊的满足等。从社会层面来说,通过一定的组织架构能够把个体统一起来,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

 

杠精对等级非常的反感,因为他们不愿意牺牲自我。他们对自我利益(自主、自由、权力)特别看重,甚至把一些合理的受损(比如在团体中需要约束一下自我时)也当成对他们自我利益的侵犯,并采取对抗的措施。



02




杠精非常善于觉察到别人言语背后的负面信息,特别担心别人会压制他,贬低他,伤害他,担心自我利益被剥削。严重者会忽略善意(或者他们不相信人有善意),选择性关注恶意,并将其放大。

 

王蒙小说《雄辩证》中的雄辩症病人可谓是一个“超级杠精”,摘录如下,括号中是我对他言语背后的潜意识的理解。

 

一位医生向我介绍,他们在门诊中接触了一位雄辩症病人。

医生说:请坐。

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担心被剥夺,一种恶意的揣测

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这水就绝对不能喝。恶意的揣测,认为医生有伤害的企图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被戳中了痛处,便反咬一口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病人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善于抓住漏洞,然后开始攻击,这是他内在攻击性的直接释放

医生忍不住反驳说:我们这里并不是北极嘛。

病人说:但你不应该否认北极的存在。你否认北极的存在,就是歪曲事实真相,就是别有用心。以一些看似合理的说法,继续加以攻击

医生说:你走吧。

病人说:你无权命令我走。这里是医院,不是公安机关,你不可能逮捕我,你不可能枪毙我。继续恶意揣测,认为对方在欺压他,伤害他

……经过多方调查,才知道病人当年参加过梁效的写作班子,估计可能是一种后遗症。

 


这位“超级杠精”被恶意的揣测主导了,他总认为别人会剥削他、伤害他。这些恶意其实来自于他自身,按精神分析的理解,他是以投射的方式来处理了自身的敌意。如果给他下一个诊断,可能已经到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程度。



03



 

根据反抗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杠精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杠精(以直接或外显的方式表达反抗),另一类隐性的杠精(以隐晦的方式表达反抗)。


显性杠精者努力想维持主导的地位,想要控制局面。任何会失去主导的情况,都会唤起他们条件反射式的反抗。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非常看重,当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善意的提醒或评价时,会被当成是对他们地位的挑战。

 

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他们?具有较大自主性的岗位。比如机构的领导者,部门的负责人,或者自由职业者。他们非常难以适应那种被严格要求的工作,比如体制内、公司内的普通员工。他们有两种方式去获得自主性,一是通过不断地努力获得很高的位置,从而得到自主感;二是成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完全由自己主导。

 

一位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的人离职后从事自由职业,朋友问他原因,他说他喜欢那种自己可以决定的感觉,在体制内总有各种约束。朋友说,你做了自由职业,其实也不自由,你的客户也是你需要去讨好的,就像在体制内的领导一样。他说:“这不一样,在体制内,你没得选择,只能合作与服从,而对于客户,你是有选择权的,我更需要这种感觉。”

 



隐性杠精者表面上是合作的,而且他们一般不想成为老大,他们不自觉地成为“千年老二”。他们很难跟人说“不”,个人的想法和愿望处于从属的地位,在关系里显得谦虚,对自己的从属地位感到满意。

 

在职场上,他们害怕成为领导者或负责人。不过,他们会被动地表达反抗,比如极其精确又缓慢的完成任务,经常拖延,或者显得懒散、迟疑、固执。

 

由于潜藏的对规则与要求的反抗态度,隐性杠精们并不那么适应社会,即使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性格中的不合作也让他们的职业发展受限。



04



杠精们对自我利益的过度关注,反映了他们没有解决好一个心理冲突,即在2-3岁左右,所呈现的“自主性对羞愧“的冲突,或者按弗洛伊德所说的,肛欲期对权力与控制的抵抗。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萌芽,能够清晰地区分自我与他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主张。为了维护这个薄弱的自我,他们为了自我而战,对他人的要求采取抵抗的态度。心理学家把孩子的这种需要叫做自主性的需要。此阶段的孩子会有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想要为所欲为,难免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当与孩子有矛盾时,以共情和尊重的态度去协商解决,经常跟孩子商量着办事,那么,孩子就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拥有了稳定的自主感。有时,为了更大的利益,孩子也能适当放弃自主感,跟他人合作,乐于接受被安排。相反,如果父母过于强势,或者过于纵容(缺乏规则与惩罚),那么,则会阻碍自主性的发展,让孩子对于丧失自主性特别恐惧和抵触。

 

有一位母亲,她只会用一种僵化的、强势的方式管教孩子,有时候,可以因为孩子不能完整流畅地背出一篇课文,就不给孩子吃饭,哪怕孩子哭得很厉害也绝不妥协。此时,她丧失了共情的能力,被一种逼迫性的力量所主导了。不过,在吃喝、身体、玩具的使用上,她又对孩子特别的照顾,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显得过于纵容。

 

无情逼迫的方式伤害了孩子的自主性,过度迁就又放纵了孩子,最终让孩子形成了对自主性特别敏感的状态,难以建立起一种合理的规则意识,对于命令和要求总是反抗。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习惯性迟到,经常不做作业,有时跟老师对着干,成为周围人眼中的问题小孩。



05




当一个人对自主性特别敏感时,他可能会为了自主性而不顾及理性的考虑,陷入“为反抗而反抗”的不良心态中,只看到规则令人不快的一面(对自主性的干扰),忽略规则有益的一面。这会让他们在与人合作,遵从社会规范上面出现问题,最终阻碍其社会发展的程度。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杠精,为了让孩子成为愿意接受社会规则的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以合理和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冲突,要学会适当认输,在孩子2-3岁(第一反抗期),以及在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时尤其如此。慢慢让孩子形成有弹性的自主性,不因自主的需要而忽略理性的选择。

 

对于已经是杠精的人该如何调适,限于篇幅今天就不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再写。

 

——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