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应对压力和症状的关键点
压力心理学家凯莉·麦格尼格尔发现,压力对人有一定的损害,但这种损害主要在那些以消极的心态面对压力的人中存在(表现为心身疾病的高发),那些以积极心态看待压力的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压力并未带来明显的损害。相反,这些人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提升了能力,拓展了人际关系,增加了幸福感。(见TED视频:《与压力做朋友》)
什么叫以积极心态看待压力?指的是以欢迎的态度面对压力,把压力看作机会,发现压力事件的积极意义,在压力中锻炼自己。什么叫消极心态看待压力?指的是把压力看作一次伤害或危险,更多看到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消极被动的态度面对压力(比如一边抱怨,一边做着),或者干脆逃跑。
如果概括一下,积极心态包括:主动、宽容、独立、坚强、自主、乐观、热情、渴望、执着......而消极心态包括:被动、自私、依赖、胆怯、贪婪、悲观、冷漠、低沉、逃避......人的成长,便是在不断克服消极心态的过程中,培育出更多积极的心态,两种心态之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下,积极心态并非指每天打着鸡血,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这往往并非积极心态,而是一种消极心态(自欺欺人)。积极心态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不是靠情绪推动下短暂的冲动,是在实践、思考、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出来的。
压力、心理症状、痛苦都是消极心态的一部分,我们不应排斥它们,但也不能被它们所主导,而是要从中发展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把消极状态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母体。“通过离开母亲,每个人经常不同的途径成长为男人和女人”,精神分析家琼·里维埃的话为正确对待消极状态提供了参考。
我们以运动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因为身体上的疲惫,我们会产生放弃、担心、怀疑等消极心理,如果你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便会体验到自信、毅力和坚定的积极感觉。通过无数次这样的训练,积极心理品质越来越多,它慢慢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提供你稳定的内在支持。运动之所以能提升心理品质,并非运动本身,而是运动过程中对消极心理的克服和转化。
学习也同样如此。所谓“快乐学习”并不能让你学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只有持久的、反复的、不辞辛劳地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性也得到了磨练。有价值的学习是一个知识与心性都得到成长的过程。
“烦恼即菩提”,菩提心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者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以正确的心念面对烦恼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要经过异常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在佛家看来,只有戒,都能有真正的定和慧,心性上才能真正成长,而戒的本质,就是对消极状态(懒惰、畏惧、逃避等)的克服,然后得到积极心态(定、慧)的增加。
上述理解,对我们正确应对压力和心理症状会有所启发。压力与症状不是被外力所消除的,而是被内力所消除的,这个内力便是指心态的转变。心理的成长与症状或压力的减弱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我曾经在知乎上的一篇回答中(“如何对抗内心无处不在的疲惫感”)讲过我高中时的心路历程,从中能够发现心态转变带来的积极变化,现摘录如下:
记得在高二之前,我一直学得很辛苦但成绩又一般,对于我而言,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只是因为社会或父母的要求,被动又无奈的在学习着。疲惫感、无力感、低成就感、沮丧感伴随着我高二之前的整个学习生涯,时轻时重。我佩服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因为他们能够轻松而专注地学习,成绩好,体育好,又受到周围人的关注。
转变在高二。有一天我正在埋头辛苦地学习,好像是突然间,我感受到了学习知识本身的乐趣。因为我突然发现了那些枯燥抽象的知识中所蕴藏的人类智慧,我为能获得和发现这种智慧而感到开心,为能与那些优秀的人类在一起而自豪,这对我来说真是一次神奇的体验。此后,我更能沉下心去理解知识,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获得的过程,那种枯燥感、疲惫感、无力感一扫而光。此后,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越,之前徘徊在班级15名左右,后来经常能拿到班级第一。
由于完成了心态的转变,我发现了学习的积极意义,学习带给我的感觉有了明显的变化,享受与获得感越来越多,消耗与折磨感越来越少。从心理症状的改变来说,之前困扰我的“学习焦虑”以及自卑感消失了,转变成学业上的自信与成功的体验。同样一件事情,由于心态的变化,体验与结果却有了明显的不同,这个转变为我后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交焦虑者之所以害怕社交,是回避去体验社交时的负面情绪,他们采取了习惯性的逃跑方式,当不得不社交时,他们是被动的,防御的,回避的。因此,导致社交焦虑的恶化,并非社交焦虑本身,而是对于社交焦虑的消极心态。要改变社交焦虑,关键是转变对于社交的消极心态,而不仅仅是提高社交技巧。
我们想象一个情景,要求一个社交焦虑者去张罗一次聚会,并承诺成功之后可以得到一百万的奖励,或者某个漂亮异性的青睐。此时,这件事情有了积极的意义(一大笔钱,或者一个美人),那么,面对这种诱惑,主动的、挑战的心态就会被唤起。此时,他也许会发现,组织聚会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甚至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就,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心态的转变,这种心态有利于事情的良好进展。
焦虑、抑郁患者如果能够发展出接纳、理解、挑战的态度面对那些糟糕的情绪,症状就能够有明显的缓解。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共同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慢慢提升容纳与理解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此相伴的是痛苦或症状的减轻。
很多克服口吃的人,促使康复的关键点在于接纳口吃,不因此逃避退缩,而是带着症状做该做的事情(一种积极心态),甚至通过演讲来不断地锻炼口才(挑战的态度),最终,有些人不但克服了口吃,而且还成为了演讲专家。有些社交达人曾经也是社交焦虑者,后来以挑战与主动的心态面对社交,每当遇到社交情景,都会唤起他们那种兴奋与挑战的劲头。这些积极心理品质最终让他们走出了心理症状的阴影。
如果能够培养出一种对待压力的积极态度,那么,压力就能转化为动力,能够让一个普通人也能焕发出潜能。
河北衡水一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7年高考,衡水中学174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41名同学被香港大学等港校录取,2100余人被“985工程”高校录取,3900余人被“211工程”高校录取,见:北大浙大等名校授予衡水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牌匾. 网易新闻2017-10-23),这所学校的生源并不特殊,只是一个地级市的生源,为什么能够让这些普通的同学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是值得思考的。
就我跟少数几个衡水中学毕业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这个中学一直将积极心态的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在这所中学,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非只是一味的喊口号,而是深入到时间管理、体育锻炼、生活作息、课程教育、师生关系的全过程,让学生能以乐观、挑战、追求卓越的心态面对高考。在这种心态的鼓舞之下,人的潜能被充分调动出来,无怪乎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可参考:作为过来人,我对衡中的态度是:来了不后悔,走了...)
因此,压力、症状、生活事件中孕育着培养积极心态的机会,如果转化成功,收获会很大。关于如何培养积极心态,限于篇幅不再展开,之后再写,欢迎继续关注。
延伸阅读:
——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