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心理囚徒斌斌?
剧情简介:(来自豆瓣电影)
故事开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赵涛 饰)和斌斌(廖凡 饰)相恋多年,巧巧一心希望能够和斌斌成家过安稳的生活,但斌斌身为当地的大佬,有着自己更高远的志向。一场意外中,斌斌遭人暗算危在旦夕,巧巧拿着斌斌私藏的手枪挺身而出救了斌斌,自己却因为非法持枪而被判处了五年的监禁。
一晃眼五年过去,出狱后的巧巧发现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斌斌真挚的感情。巧巧跋山涉水寻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时的斌斌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锋芒,而且身边已有了新的女友。身无分文的巧巧靠着自己的智慧摸爬滚打,终于为自己挣得了一片天地,不过一直没有结婚。多年后,中风后瘫痪的斌斌回到大同,巧巧接受了斌斌,并帮助他逐渐康复。但就在斌斌可以走路的那天,他再一次离开了巧巧,留下她一个人独自悲伤......
图片来自网络
《江湖儿女》这部电影的点晴之笔,是火车上满嘴跑火车的新疆克拉玛依男(徐铮饰)对巧巧说的那句话:“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
电影中有两个囚徒:巧巧和斌斌。现实中,他们都坐过牢,确实是囚徒;精神层面,他们都被一种情结所控制,可谓是“心理囚徒”。
巧巧困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明知深爱的人不爱她,却无法脱身,囚禁她的是阉割情结和缺爱的痛苦,以及一种不正确的解决方式(具体请见:电影《江湖儿女》人物心理分析之——巧巧)。
斌斌也是一个囚徒,囚禁他的是低自尊感,他一辈子都在为尊严而战,迷失了生活中更好的东西(哪怕仅仅是深爱他的巧巧)。
低自尊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每个人几乎都有这种体验,按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说法,人人都有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往往有两种不成熟的解决方式,这两种方式容易让人困在心理情结中,不能真正走出它的囚禁。
一是特别自卑,表现为不敢争取,不敢表达需要,害怕被拒绝,总是逃避,以一种自卑的身份认同来迎合别人,渴望得到一种特殊的体谅和照顾。因为害怕和逃避,自卑者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陷在自卑的泥淖中难以自拔。
第二种方式是自尊心很强,表现为对不尊重特别敏感,别人略有不尊重的表现,都会唤起他们强烈的愤怒和反击,因此,别人得小心翼翼跟他相处。
当自尊心强的人,因为体力、智力或其他智商上的优势,他们就会有一种优越感,通过碾压别人来维护高自尊的感觉。在潜意识幻想里,又特别害怕别人会来碾压自己。
(一般来说,这两种方式低自尊者都会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斌斌属于后者,一个自尊心强的低自尊者,对贬低的信息特别敏感,通过碾压别人来维护高自尊。
最让斌斌伤心的,是当他被人差一点打死,坐牢出狱之后,之前的兄弟却没一个人来迎接他。之前他的马仔,现在却坐着宾利耀武扬威,全不把他放在眼里。自尊的满足及受挫,似乎贯穿了影片中斌斌的全部经历。
斌斌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厉害的。他热衷于追求权力、地位、金钱,为了这些,哪怕以命相搏,因为这些东西能够支撑他的自尊。
他提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希望等他发达之后,再一次风风光光地回去,凌驾于别人之上。在他的心目中,只有被碾压与碾压别人的关系,这往往是低自尊者常见的关系主题(成者王侯败者寇)。
斌斌是一个一直端着的人,影片中的他很少笑,给人以一种无所不在的威严感。在影片前半段,他总是一幅成功人士的样子,自信潇洒,前呼后拥,大家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在影片的后半段,他却郁郁寡欢,胡子不刮,戴着一顶穷酸人士常用的帽子,样子很落寞。
从自尊的角度来看,前半段是他虚幻的高自尊状态,后半段是他真实的低自尊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执着于自己的自尊需要,过度关注自己,他对别人没多大的感情。
在他的朋友兼合作伙伴——房地产开发商被人捅死后的葬礼上,斌斌让一对年轻人跳起了国标舞,美其名曰送他一程。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情节,欢快又性感的舞蹈映衬出周围人的无情,以一种嬉笑和得意的方式去祭奠一个死亡的灵魂。
这可谓是斌斌内心世界的呈现,他的内心没有爱,他不爱巧巧,也不爱其他女人,他只爱他自己。虽然影片中没有斌斌成长经历的介绍,但我们可以推测,他成长于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他的需要从未被看到,因此,他也忽略别人的需要。
在斌斌出狱后,之前的朋友却没一个人来迎接,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幻想着再次成功之后的报复性胜利。
其实,周围人的无情是他带来的,他不光伤害巧巧,他也伤害别人。所以,在电影的后半段,之前他的马仔某中年男,当众羞辱斌斌,对方要出一出多年来压抑的恶气;当他瘫痪之后,被之前喜欢他的林家燕无情抛弃(影片没有介绍,但大致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被人当众羞辱的这一幕也证实了斌斌潜意识的幻想:大家都会嘲笑他。他对巧巧说:“我之所以来找你,是因为在大同,只有你不会嘲笑我”,从中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主题。
当众被人嘲笑或羞辱,往往是低自尊者常有的潜意识幻想。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害怕这个幻想会成为现实,为此做出逃避或战斗的准备。
斌斌就一直困在这种潜意识幻想里,扭曲了真实的关系,让一般人都能体验到的爱和友情变得遥不可及。
在影片最后,他之所以在刚能走路就离开巧巧,可能也跟自尊有关。他最讨厌的是同情,因为同情会让他不断地面对无能的自己。离开巧巧,一种虚假的坚强感让他保护了脆弱的自尊,也防御了被巧巧看不起的恐惧。
我相信,如果斌斌足够幸运,再一次东山再起时,他一定会满血复活地又一次出现在巧巧面前,并有勇气去追求她。他一定会再次让那个中年马仔臣服于他。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来谈一谈低自尊的正确解决方式。
低自尊的正确解决方式,一是去更好的理解、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局限,接纳别人的优势,做能做的自己。二是去努力锻炼自己,提升能力,敢于表达,敢于争取利益,通过现实的成就不断地积累信心,逐渐积累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这两种方式有助于一段爱的关系的产生,后者又能够为低自尊的解决提升源源不断的支持。
自卑的行为、碾压别人、嘲笑别人,都是低自尊的不正确解决方式。重要的是能够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走上理性而又成熟的自尊提升之路,有力量在关系中呈现自己,接受好关系的来临。
如果斌斌敢于面对巧巧,敢于在巧巧面前呈现这个真实的自己,那么,一段相爱的关系产生了,这象征了斌斌人格整合的完成。斌斌坚强、勇敢、果断、力量的男性气质照样存在着,同时,因为有了宽容、理解和自我接纳,他在心理上更成熟了。此时的他,也许会像电影《教父》中的教父科莱昂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
可惜的是,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囚禁在心理情结中的斌斌却错过了,执着于一些糟糕的解决方式中,这可谓是这部电影中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所在。
————
两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江湖儿女》中的男女主人公做出了解读,也许显得有些“野蛮”,可能会让某些喜欢斌斌(包括廖凡)、巧巧(包括赵涛)的读者厌恶。不过,我希望借助本文,使生活中的“斌斌”和“巧巧”能够找到正确的成长之路,而不是陷在心理困境中无法自拔。欢迎拍砖,欢迎提出不同见解。
相关阅读:自私者是痛苦的-谈谈自私与匮乏的关系
上篇文章:电影《江湖儿女》人物心理分析之——巧巧
——
作者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