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慧堂|孟海华与太极瑜伽的别样情怀

2017-04-07 王十分 木兰村创业


对静慧堂的了解要从进门开始,踏入静慧堂,一面是空灵的玻璃窗,一面是相与辉映的落地镜,便感觉阳光充足,通明透亮;一些基础的锻炼道具,几株百合,几本书籍,简单大气的陈设彰显出遗世独立的品格,再有让人感触的就是纯木地板下直逼人心的地暖。


简单又非看上去那么简单,细究之下我们了解到装修材料全部都是无害的环保材料,全硅藻泥墙面,这不仅是自己的工作环境,也是对访客最基本的尊重。





“稀里糊涂就去当了海军,但我真的很感谢那几年的军旅生涯”



在家庭的影响下,年纪轻轻的孟海华投身行伍,参与到保卫祖国的光荣事业中,在广东从军的日子里,最早的接触到瑜伽这个行业,那时候即便在广东这样开放的地区,瑜伽馆也是不多见的。


简单的接触却激起她莫大的兴趣,莫大的兴趣又点燃她十年如一日的执念。03年退役的她拒绝了政府安排的工作,毅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爱好。



家人认为这是吃青春饭,都很反对,但是她深刻的明白,观念会因为自己改变而改变,不要在意一时的想法,只要走的路是对的,终究会被认可。曾经作为军人专注的本性,兴趣催发的莫大动力,此后孟海华在瑜伽一道越走越专,越走越精,眨眼便是十个春秋。





“不愿意随波逐流,想要坚持自己的本心”



孟海华最早在专业的瑜伽馆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你情我愿,倒也安然。谁想健身行业逐渐热门起来,她所在的瑜伽馆为了赚钱开始扩展健身项目,不光是种类增多瑜伽不受重视,为了招收学员,瑜伽项目本身也不停的扩充人员,吸纳各类老师、学员。



很多老师并不专业,学员也有不少也只是一时兴起而投入到学习中来,日子一长,各类问题就暴露出来。老师教的不精,学生学的不专,真正爱好瑜伽的学员由于人员太多,老师不能面面俱到,很多时候也只能随波逐流的学习皮毛。


一些真心对瑜伽感兴趣的学生知道孟老师从业多年,技艺深厚、教学专心,有心却不能兼顾每一个学员,私下里劝说他自己办一个小的工作室,让大家都能有一个专心学习瑜伽的环境。小小的提议却让孟海华经历了长久的心理斗争,对瑜伽的态度,她更在意修行,不愿涉及商业。



彼时的孟海华在瑜伽一道的修行深入瓶颈,技艺、心得无法再精进一步,在连续授课之后有时甚至感觉到精力不足,身体状况也一度下滑。


机缘巧合,也该命中注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她接触到了传统养身术--太极,在了解太极的过程中她偶然知道了太极瑜伽这个新的概念。


如枯苗望雨的她立刻拜访了太极瑜伽的创始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周小媛,太极瑜伽是将两大东方古老养生术,太极和瑜伽完美结合,为练习者带来双重“身心放松”体验,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太极文化的同时,延续印度瑜伽的精髓及锻炼体式与瑜伽完美结合。



这次拜访改变了孟海华对以往认为的“太极就是老头老太太的锻炼方法”这种观念,让她突破了一直禁锢自己的瓶颈,由量的积累恍然顿悟,达到了质的飞跃,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学习太极拳开始,调息养气,原先疲累的状况消失无踪,进而深入到太极背后的国学文化,修身的同时修心,真正的走在自己最坚定的路上不再犹疑。


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更为了传承太极瑜伽的理念,将修行,将文化发展下去。2014年静慧堂正式成立。





“并非什么人都来,我也并非什么人都收”



对太极瑜伽的追求和坚持让她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修行为目的而不是商业,这是一个共修的地方,不是培训的地方,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和顾客的关系”。她如是说道。


静慧堂收纳的都是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的人,大家真心的喜爱瑜伽,愿意长久的坚持下去,有人愿意教,有人愿意学。孟海华把今天获得的一切归功于每一位学员,愿意和学员共同成长。“他们一直跟着我,认可我”,在给学生很多东西的同时,他们同样反馈给自己很多东西。虽然不做宣传,但这里从来都不缺学员。





“实现了第一个小目标,在向下一个目标努力”



在实现了自己的初期愿望--受文化的洗礼之后,孟海华给自己制订了一个更进一步的目标:有一个带院子的房子,有花草植被,鱼虫鸟兽,更加的亲近自然,让更多有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谈经论道,交流心得。


只是路漫漫而修远,她认为这样一个文化毕竟是非常小众的。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稀有,所以难能可贵,要把它传承下去,更是任重道远,自己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样一个领域深挖,达到一定的深度。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永无止境的,在真正普及于世人之前,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守住这一份最真最美好的事业。

 


本文为木兰村原创,作者王十分,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