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芒种 |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2017-06-05 马鞍山组工

每年的6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气象

芒种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时,故“霉雨”又称之为“梅雨”。《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正常梅雨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时间长达20-30天,雨量在200-300毫米之间,约占当地全年雨量的20%-30%。但年际变化很大,入梅日期迟早可相差40天,出梅日期可相差45天。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习俗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安苗



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诗歌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养生







芒种养生

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公众在起居方面,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振奋精神。

芒种时节,也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

饮食宜清淡,以清补为主。同时,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

有种,才有收;

种好,才能收好。

愿你把握当下,

为自己的一亩心田努力耕作,

来日,好好迎接生命赐予的丰厚!


 综合自网络


往期精彩:

征稿启示:

1、“马鞍山组工”是中共马鞍山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积极投递原创稿件。

2、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投稿邮箱:maszgwx@163.com


— 马鞍山组工 —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