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术的超经典文章!《击剑漫谈》
国术者 古今同义 国之术 修身之艺也!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里所谈的击剑,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 ─ 剑术。 而且这里所谈的中国剑术,乃是纯粹的武术;不是舞术,也不涉及仙术。
一般传说:黄帝战蚩尤时,已有了剑。 大约是这样的吧,也懒得去征文考献了。 因为这篇东西只是漫谈,并非考据。 而且,即使从书本上翻出了点什么来,也未必就一定可靠。根本,黄帝战蚩尤,便非信史。 然则博物馆中绿绣斑驳的古剑,该可以证明剑的发明的确「很古」,没有问题。
即使全凭臆度吧:石器时代的人,以石头相击拍、打破,取其破裂的边锋,作为工作的器具,这便是刀、剑的原始形态。 其一面刃者,为刀;两面刃者,为剑;厚背的,便是斧。
所以,剑是老祖宗们举起石块,「扑秃」一砸之下,一不小心的产品。 之所以说「不小心」,因为他们原是想做刀的;剑是两面刃,不好拿。
经、史、子、集里头,都不乏「剑」这个字。 也有不少用剑的人、和事的纪录。 然而,那若不是传奇,便是寓言,便是神仙,充其量是游侠,是武将。
那些记载尽管描述得龙腾虎跃,精彩动人。 然而记的都是剑人、剑事,或是借剑讽喻。 至于「剑术」,鲜有提及的。 万一提及了,也只是对剑术如何高妙,如何神奇的一些空洞渲染。而对于「术」的本身,特别是练习的方法,可说一字也无。
明末吴殳,作了一本<手臂录>,研究中国的枪法。 (研究中国枪法的书,可能没有比这本更好的了。 )书里,也附了一些有关剑术的文章。吴殳是到了中年以后,才有机缘遇到一位「渔阳老人」,传以剑术的;而渔阳老人又嘱咐他:不可以轻泄剑术的秘密!
所以吴殳只能用古诗的体裁 ─ 吴殳也是一位诗人 ─ 记下了他在剑术方面的心传。 这诗,就是中国剑术留传下来的珍贵数据了。 但是,没有学过正统剑术的人,却又看不懂。而渔阳老人到底是何许人? 老人以上的师承又怎样? 恐怕都不可考了。
因此,对于今日仍能流传下一些 ─ 确实所剩不多了 ─ 中国固有的剑术,我们能不庆幸? 能不惊喜吗? 又何忍再作什么苛求呢?
然而,正是为了保存这可怜的「一些」,使它能继续流传,不致湮没;所以又不得不来一番去伪,去芜的工作。 「岂好辩哉」? 「不得已也」!还是这句老话。
许多人 ─ 包括武术家 ─ 说:「剑是一种最文雅的兵器」。 则实在看不出剑到底「文雅」在那裹!
也许一般作如是观的人,是因为古人有佩剑的习惯;不但武将,就是文臣,也是佩剑的。 而一些诗人文士,又喜以琴、剑为书生常伴;又时常在他们的诗文作品中,提到「剑」这个字。于是,就下意识地认为:「剑,是最文雅的凶器」了吧?
至于附和此说,并且作似乎权威性的证明的武术家们,也许他们别的武术造就甚高,但对于剑,只怕根本不通。
这些武术家们,自己的剑术半通不通,似是而非。 只见到剑术的演练动作,比一般的兵器文静些,就阿从了世俗的说法。 并且希望藉这一把「文雅」的剑,消弭自己一
45 33018 45 14985 0 0 1649 0 0:00:20 0:00:09 0:00:11 2990武莽之气。虽不敢冀图风雅,至少也免得被别人詈为行行鄙夫。 其实,这若不是他们不安本份,就是笃道之志不坚罢了。
剑,文静的只是它动作的外表;而阴狠、毒辣,才是它应用的内涵。 就因为阴毒,所以它的动作绝不像刀一样,老老实实地、大开大阖地攻啊、守啊、劈啊、架啊...... 它是最懂得「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以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的了。
剑术练到最高妙之处,就是它攻守不分;攻即是守,守即是攻。 一势之中,攻守兼有;一招之内,发收俱全。 这是剑术立足的根本,也是修养的极致。
拳谚说:「剑是等劲,鞭是悠劲」。 这个「等」字,就有「彼不动,己不动,彼一动,己先动」。 「后发而先至」的含意在内。
又说:「抢扎一点,剑走一偏」。 这个「偏」字,就是避重就轻,拦截邀击的意思。
又说:「剑不离腕」。 则解释较多。 一是运剑离不开用腕劲,(此说平常,然而重要)。 一是空着的左手不要离开右手腕,(此说实不可据,因为刀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是以剑击人,先找其腕,也就是封他出剑之门的意思。 (此说较妥,亦是剑术高妙所在之一例。 )
又说:「剑走青(轻),刀走黑」。 这个「轻」,有灵敏、巧捷、见机、阴毒而多变的意思在内。 至于「刀走黑」的「黑」,则是勇猛、凶狠一类的意思。也就是所谓「舍命单刀、救命花枪」;用刀要「舍身」猛扑,以刀裹身而进的意思。
又说是:「刀如猛虎,剑如飞凤,枪似游龙」。 这匹「猛虎」,到是条实心眼儿的戆直汉;而这只「飞凤」,正好比是个坚忍深刻的阴谋家。
武侠小说与功夫电影中,喜欢动不动就派定那些侠客们的拿手兵刃为剑。 尤其大剑客、女侠客、好人侠客们,更是同剑结了不解缘似的。有时一场羣斗,常常十分之九的与战者,都是用剑的。
真不懂他们这种剑为主要兵器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 而又怎么能那样不约而同地大家都如此描写,如此拍摄的!? 也许,又中了「剑最文雅」的毒吧!? 还是武侠作家,武侠明星们都自命对剑有研究!? 无以名之,姑妄名之曰︰「剑崇拜狂」!
事实上,从古以来,擅剑的就不多。 因为古代的武术必须是一种作战的技能,是要在疆界上用以保国卫民的。 而剑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功能就不如刀了。所以擅刀的多,能剑的少。
再根据近古的数据,那些帮会,镖局中的武术家们,专长于剑的也很少。 普遍使用的兵刃,一直是刀、是棍、也有枪。 而剑,并不是不会,而是不精。即使稍精,也大多不如其他兵刃之更精。 所以,就不敢随便拿出来用。 因为他们是恃技为生的,也随时可能以技殁身。 不像如今火器昌明,武术转为体育的项目,于是「半瓶醋」们全可以肆无忌惮地妖言惑众。
由于操练剑术,有一个比较文静的外表,所以,一般人因此而将练剑叫「舞剑」。 但是这个「舞」字,只能解释作「挥舞」、「舞动」的意思。可千万不要当「舞蹈」、「跳舞」讲啊!
时下的那些剑术表演,有些根本就是「民族舞蹈」。 要知道,「舞剑」同「剑舞」是绝对不可以弄混的两件东西。 「舞剑」,如上所说的,乃是研究如何持剑刺入敌人的胸膛,如何注意不要被他的肋骨夹住,很快地拔出来,又刺杀另外一个敌人的一种武术。
而剑舞呢? 那就好比什么宫灯舞、羽扇舞、筷子舞、盘子舞、花篮舞等等等等...... 乃是在跳舞时,手拿一样可以是任何东西的东西,而作一种舞蹈。 这舞蹈,是因物为名的;今天拿了剑跳,就叫 ─ 「剑舞」。
连「舞剑」同「剑舞」都分不清,也要奢谈剑术;这种「舞」术家,可叹如今正行时!
也就是因为「舞剑」、「剑舞」地大家闹不清,所以,练剑时,空着的左手,习惯上(只能说是「习惯」,因为它不知始于何时,所为那桩。)将中食二指骈出,掐成的「剑诀」,就大大被人所注意,以为非此不足以言剑术了。 其实,如果是「剑舞」,则如此手势,到是颇为美观。 但要说是在剑术上有什么用途,就是胡闹了。
有人讲这左手的剑诀,可以夹击敌人。 姑不论有没有这种机会了,就算有此良机,可用左手夹击时,什么手法不可用,非用剑诀去点不可吗?又有人驳说:那是「点穴」啊,当然得「点」哪! 殊不知这又错了。 「点穴」是总名,施术时,所用的手法多啦,又那里是非「点」不可的呢?
还有剑上的穗子,俗称「剑穗」的,实在是一种美观的装饰品而已。 后来有些「舞」术家们,将它愈弄愈长,竟有长逾剑身的长穗出现了。而且还特别编了一些套路,管叫它「穗子剑」;舞动时将这长长的剑穗,随势抛扬,以为出众。
这种技巧,好看是真好看的。 但只可说是「剑舞」,其去「舞剑」又远甚了。 因为如此一来,为了求剑穗的飞舞,手上的劲,就集中在剑的后柄上,而剑锋上一无所有。那么这种剑如何能应敌? 如何能对刺? 该是不言可喻的了。
至于有些人练「云帚带剑」,「鞘子带剑」,则除了硬说「云帚带剑」是吕洞宾所传,未免无聊亦复无知之外,到也无可厚非的。
因为这种技术之所以发明,只是一手盾牌,一手兵刃的延展而已。 牌以护己,刃以攻人。 明白了这个,则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可以一只手拿得动的,实在都可以拿来与剑同练。
这也就有如「单刀拐子」,「单刀哨子」,(是小「哨子棍」,不是吹的口笛。 )「刀里夹鞭」、「刀里夹钩」一样;我们当紧急之时,实在不妨来上一个「锅铲带剑」、「汤杓带剑」!以及什么「单刀夹熨斗」、「单刀夹茶壶」! 以求保身救命。 但以这些来表演,来炫耀,以为出众,称为绝技,就未免野狐参禅,不登大雅了。
剑术的命脉已是岌岌可危了,总希望那些「舞」术家们别再将驴作马,以紫乱朱。 饶了咱们中国传统的剑术一命吧! 至于有些人一定不肯学「舞剑」,而要搞「剑舞」,则人各有志,不可勉强。但是,舞蹈本是高尚的艺术,只应该勤尔四体,注尔精神地只管去舞、去编、去研究、去追求...... 而,绝对不可拿些并不高明的舞蹈,混入武术。对武术不忠,对舞蹈不义。 那么,可敬的舞蹈艺术多谢你! 武术中的剑术多谢你! 天下幸甚,百姓幸甚了!
文/ 徐纪
推荐阅读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一把可以传世的太极剑
点击“”阅读原文“”或在国术馆订阅号底栏菜单中咨询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