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少年该有的模样!让这个视频传遍每一个国人!
国术者 古今同义 国之术 修身之艺也
作者 | 曾科
编辑 | 王国武
校对 | 珊珊
传承,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武学文化!
继承,不仅仅是动作,更是身体力行的武术精神!
视频中的武术老师叫曾科,80年代末,曾老师出生在一个武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武术有深刻的情怀。在家人的影响下,对传统武学有一种执着的喜爱,成为红拳的传人。
2008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曾获得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翻子拳、朴刀、对练三项第一名,同时是国家散打二级运动员。四川本土非遗传统武术赵门拳法传承人,师承世界武林百杰肖清黄先生。
曾科:
初学红拳那一年,是93年。恩师的训练方法对我后来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影响。武术,被称为国术,就是因为它含传统哲学、传统兵法学、传统中医学等传统文化于一体。练武术,就是练身体,通过强壮自己的身体,去强大自己的内心,内心强大,方能立足于天地之间。而德,是武术止干戈的核心表现,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和为贵,不恃强凌弱,即使自己强大,但是仍能保持一颗谦逊的内心,这就是武术精神。
可是现在放眼望去,遍街的跆拳道馆,国术文化与尚武精神的严重缺失,让我感到很痛心和惋惜。我小时候那种全民皆武的理念都没有了,孩子们每天沉迷于电子游戏或者补不完的语文数学,多少小学生体弱多病,多少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选择逃避。现在我们在学校里问孩子们,跆拳道的段位,跆拳道的知识,都能回答出来,而我们问武术的知识,我们四川本土的拳种文化,红拳的发展,大家都不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多少红拳好汉参加中条山战役,保家卫国,这些历史,我们应该铭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通过武术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武学思想,以武术为载体,将修行中培养的品格、智能、强健的身体、领悟的原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为人类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我的梦想,术为载体,武德育人,拯救传统武学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武学,再次遍地开花,让孩子们尊重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
传承,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武学文化;继承,不仅仅是动作,更是身体力行的武术精神。
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我们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八极拳,有“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翻子拳,有“源于周秦、扬名唐宋、盛行明清”的红拳,有“重意不重力,八打八不打”之说的螳螂拳,有“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的形意拳,有“走如风,站如钉,摆扣穿翻步法清”的八卦掌……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必须要传承下去,否则在未来,孩子们只知道空手道跆拳道的黑带红带,要学武术只能去国外了!
所以弘扬传统武术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这些在国外很受欢迎的技能,被我们部分“现代人”嗤之以鼻,前不久还有挑战天下传统武术的某MMA拳师,殊不知,自古就有“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之说,这些道理作为武术人其实都明白,仍然如此只能说是利欲熏心。
武术套路不是杂耍,不是体操,是无数的武术家在实战中积累下的经验,以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传承下来。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外在的表现形式,还要教给孩子们动作运用的内涵,教给孩子们武术的技法智慧。正是这些百花齐放的拳种的技法特点和内涵,才有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教学方法上,要吸收外来。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与学习,改变武术传统训练模式,将练武后的击打效果加入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动作以后去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去感悟动作的要领,通过自己的领悟,击打出有力的效果,这种运动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孩子们喜欢,我们武术才会有未来!
校园武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职业武术套路运动员,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高难新美,而是“以武正道”——武术为载体,将武术技术中所学到的精神、智慧、强健的体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功夫频道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带你放眼全球功夫世界
全世界的华人功夫迷都关注了
推荐阅读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