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美丽海南我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
“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第三场)
——“美丽海南我行动”专场实录
(2023年8月15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美丽海南我行动”专场。
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今天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专门选定在这样一个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体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定决心的特殊的纪念日,来举办今天的“美丽海南我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显得更有意义和富有仪式感。
近日,我省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正式印发了《“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该《行动计划》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情况,今天上午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先生;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陆海鹰女士;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烈飞先生;海南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范绪锋先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先生;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海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汤炎非先生;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范贤才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的毛东利先生就《行动计划》主要内容进行发布。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
很高兴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宣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和我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近日,我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教育厅、省林业局、团省委、省妇联七部门印发了《“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共3部分,其中,主要任务共有36项,明确了任务内容、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下面,我就《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作一个简要发布:
首先介绍第一部分:总体要求。《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全力服务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丽海南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
《行动计划》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治坚定,导向鲜明;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是坚持多方参与,统筹推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精准宣传。
《行动计划》明确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省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广泛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自觉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力戒奢侈浪费,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进一步转化为行动自觉,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导向鲜明、职责清晰、共建共享、创新高效、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基本建立。
接下来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任务。《行动计划》涵盖六大方面任务:
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海南建设方面:一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二是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界力量,扎实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三是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团,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面向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举办“大宣讲”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方面:一是坚持正面新闻宣传,规范优化新闻发布工作,策划主题新闻采访,组织“媒体走基层”,充分借助大型会展论坛开展宣传,放大生态文明建设主流声音;二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主流媒体,主动曝光阻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负面典型案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形成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合力;三是强化舆情研判能力,加强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或敏感热点舆情分析,及时准确把脉公众关切热点。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动员,广泛传播生态价值理念方面:一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播,引导鼓励文化艺术界人士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突出海南特色的生态文化活动品牌;二是建设“海南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基地”,举办新时代海南自贸港生态文学论坛,推出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扶持计划,促进生态文学作品创造性转化,推动新时代生态文学的有效传播;三是注重典型宣传引领,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评选与宣传力度,开展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推选和优秀公众参与案例征集活动;四是培育生态道德,开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引导公众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五是广泛动员社会,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生态文化体验宣传,深入推进“美丽海南我行动”主题实践等系列活动,组织和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夯实美丽海南建设基础方面:一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入学校、进课堂,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和海洋、湿地等各类生态景观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建设一批绿色节能、自然和谐的生态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一批自然教育精品课程,逐步推动自然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二是积极引导基础好、有条件、有意愿的单位,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三是积极开展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设与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发展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推选一批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加方面:一是发挥党政机关引领作用,引导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二是强化企业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探索创新绿色发展商业模式,深化环保设施开放,发挥企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壮大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四是发挥社会组织引导作用,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的引导、支持和培育力度,提升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创新线上线下宣传,开发推介新媒体宣传产品,生动形象地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二是改进政务新媒体宣传,加强全省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改进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宣传工作;三是打造线下宣教新媒介,用好书籍、报刊、广播、影视等传统大众传媒,制作刊播优秀公益广告作品,生动形象地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四是在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环保主题展览活动,宣传塑料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成效和知识。
最后介绍第三部分:组织实施。为强化实施保障,《行动计划》提出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经费保障、强化能力建设、加强督导推广4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上是《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至关重要。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进展成效,宣传报道好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美丽海南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廖宝祺:
谢谢毛东利厅长翔实而全面的发布,让我们对《行动计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请省委宣传部的陆海鹰女士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如何坚决落实《行动计划》进行发布。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陆海鹰:
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刚才毛东利厅长发布了《“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份行动计划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它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具有我们海南的地方特色。跟大家介绍,我们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将坚决落实行动计划,全力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事,学习宣传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型实践案例的宣传,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二件事,总结好海南生态文明实践成果。结合我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实践,开展生态文化研究,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的成果,推动全省全社会不断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件事,传播好海南本土生态文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挖掘海南本土生态文化资源,推出一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推进海南文化产品“走出去”。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策划主题新闻采访、“媒体走基层”活动,主动宣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推进海南本土生态文化传播开来。
第四件事,组织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这次“美丽海南我行动”的核心要义之一。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比如,对标《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开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比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再比如,开展优秀生态保护志愿者推选和优秀公众参与案例征集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工作经验。
第五件事,构建好生态文明大宣传格局。整合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宣传机构力量,形成大宣传格局,并将生态文明纳入大宣传内容,做到各地、各部门、各社会宣传机构形成生态文明宣传集中发力、同频共振的局面。
去年,我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村民陶凤交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这位大姐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农村妇女,在海南西部棋子湾荒漠上植树造林,经过三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筑起了现在的“绿色长城”。建设美丽海南,人人都是守护者、参与者,处处皆可为。在这里,我们也发出一个倡议,希望我们海南每一位居民都能像陶大姐这样,共同参与“美丽海南我行动”,共同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谢谢大家!
廖宝祺:
谢谢陆海鹰副部长的精彩发布。接下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答记者问
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我向陵水黎族自治县的范贤才副县长提问。我了解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是2023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主会场活动的承办单位。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主会场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吊罗山徒步健身活动开展情况。谢谢。
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范贤才: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先介绍2023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陵水主会场活动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的陵水主会场体验活动,我们策划了“雨林·山水时光”大型实景演出、吊罗山徒步健身活动、“绿野仙踪 漫游寻味”雨林餐桌主题推广活动、“梦幻雨林 淳美黎乡”海南陵水“为人民读诗”主题活动等,让所有来宾、游客都能亲身体验到吊罗山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独特魅力,进一步了解雨林、亲近雨林、认知雨林,从而带动雨林旅游热点消费、特色农产品展销,助力乡村振兴和以“生态+体育+旅游”的模式推动实现生态产业化转变。其中,“雨林·山水时光”大型实景演出场地选在吊罗山山脚下的小妹村,重点突出实景演出场地的打造,借此充分展现陵水吊罗山美丽的传说,突出黎苗风情和国家公园文化内涵。这个场地今后也将成为我县推动乡村旅游的重要活动平台,目前各项工作正加快有序推进,计划于今年11月底举办。
另外,为引导全民的共同呵护热带雨林生态家园,今年3月以来,我县组织生态坚守少年担当、保护野生动物、构筑绿色家园、雨林印象跟随护林员的守护之旅活动等四批自然研学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知识,掌握野外生存技能,探索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加深学生爱护雨林,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为做好活动的前期宣传工作,我县于6月21日召开 “雨林与您”体验活动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各类媒体平台不断推出“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宣传视频,对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造势作用。总的来说,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稳步有序推进中。我们有信心,届时将给游客和来宾提供一个高质量、有特色的“雨林与您”主会场活动。
下面,我简要介绍2023年“雨林与您”吊罗山徒步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徒步健身活动作为本年度“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内容之一,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支持,该活动已于8月13日在陵水吊罗山片区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市县及陵水县内的徒步爱好者约3000人参加。活动选定在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开展,旨在通过“生态+体育+旅游”的体验模式让广大公众走进雨林、亲近雨林、认知雨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关注生态环保工作。本次徒步活动途经河谷石滩到达终点热带雨林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全程4.5公里。参与者沿途既可以享受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还可以观赏雨林美景、瀑布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对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独特性也有了深度认知和直观体验,活动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未来,陵水还将继续丰富“生态+体育+旅游”业态,全面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搭建更多的“生态+体育+旅游”消费场景,积极打造活力陵水、健康陵水、潮玩陵水。在此,也希望热爱运动的市民游客持续关注陵水旅游发展,我们将会持续推出更多有趣、精品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谢谢大家!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的执行院长汤炎非先生。请问:你们研究院在热带雨林保护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谢谢。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海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汤炎非: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汇聚国内外力量,面向全球的科学家开放,在热带雨林保护、生态价值实现、海南长臂猿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进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推动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2022年我们研究院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为全面开展热带雨林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专家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社区共建共享等研究,完成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并向社会公布;起草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由省人大颁布实施;提出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桉树林退出机制建议报告,以及多份专报获得省领导的批示,为我省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是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联合攻关。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物种,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目前全球仅在霸王岭有37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将抢救性保护海南长臂猿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经过研究提出了海南长臂猿15年数量翻番的目标及路线图,编制完成《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获得省主要领导的批准。组织专家撰写的《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誉为世界珍稀物种保护的中国智慧,并建议向全球推广。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小猿组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设立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已正式设立,首届秘书处就设在我们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目前有来自8个国家16个国际组织参加。于2023年7月在海口召开了第一次创始会员及伙伴大会。我们还发起设立了海南省海南长臂猿保护志愿者协会。开展《海南长臂猿繁殖生物学研究》等课题研究,出版《海南长臂猿和热带雨林保护与研究》等研究成果,为海南长臂猿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
三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平台,加强招才引智和国际交流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中科院版纳植物园、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院士联合会等机构签订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合作培养高端人才,共同申报国家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等,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优势资源优化整合,建成了300余人的专家库。并获批成立海南省重点新型智库、海南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称号。我们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工作和咨询合作关系。2020年开始,每年两次主办或参与以长臂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扩大了国际交流,借鉴了国际智慧,提升了海南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在省委宣传部、省旅文厅、省科协的指导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省林业局、团省委、省文联等联合开展为期五年以“助力双碳目标,保护热带雨林”为主题的科普教育系列活动。该活动被列为2023年省政府重点工作和创新性亮点工作。
五是于2022年4月独家发起设立了海南绿岛热带雨林公益基金会,承接省政府批准的热带雨林保护研究专项基金,同时募集社会资金用于热带雨林保护研究工作。
下一步,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时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长臂猿拯救和栖息地保护、生态价值转换及产业化等方面,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科研平台和智库,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六大标志性工程之首。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在举全省之力高位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有力有效措施,来继续高质量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谢谢。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国家公园工作的关注。大家知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热带雨林公园之一。设立近2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我局与省直有关部门、相关市县政府通力协作,不断强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海南长臂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持续向好,将空间让给雨林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任务导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筹建统一规范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建立共抓保护、共谋发展、协同联动、高效顺畅的“园”“地”融合发展机制。
二是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勘界立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和确权登记等工作,摸清园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改造、新建一批保护站点并加快完善巡护路网,逐步建立网格化保护管理体系,综合应用高新技术和装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提升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是构建规划标准体系。根据即将批复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台系列制度、标准、规范,高水平谋划和储备一批国家公园重大项目,建立国家公园项目库,加快推进人工林处置、小水电整改、生态搬迁、森林防灭火等工作。
四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一批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基地,科学设计特色生态体验路线,建立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服务基地、雨林驿站”多层次服务体系,研究建立惠及园区居民的定期分红、生态保护补偿等长效机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开展就业培训、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促进园区居民就业增收。
五是强化科研支撑。依托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开放共享、国际一流的科研与交流平台,建设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基地,组建稳定的科研队伍,聚焦国家公园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并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六是加强科普宣教。办好第二届“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建设国家公园博物馆、展示馆以及野外宣教点、自然教育解说径、学生实训基地等科普宣教场所,建立统一规范的标识、解说系统,构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展示国家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支持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海南样板”,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美丽海南。
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培养青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请问,在这方面,各级各类学校将如何围绕“美丽海南我行动”三年行动计划,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谢谢。
海南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范绪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入学校、进课堂,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覆盖全省4700多所学校、约250万教育人口。在幼儿园,针对幼儿特点开展绿色教育,引导从小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在中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开设《生态文明》《海洋意识教育》《海南地理》《海南历史》等地方课程,系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能力。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并设置相关专业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依托海南丰富生态资源,设立一批校外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热带雨林、红树林、海洋环境保护等系列科普宣传、研学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我省有1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181所学校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
下一步,教育系统将以“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南,着力从以下方面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见行动、见实效。
一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塑造绿色心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重点开展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和省情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学校宣传主阵地,做到校园广播电视有声音、有图像,公共区域有专栏、树典型,班级有板报、手抄报。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全面提升知晓率、认知感和参与度,提升生态环保意识,让每个孩子胸怀“绿水青山”。
二是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养成绿色习惯。发布“生态文明倡议书”,开展“校园生态文明行动,你我共同参与”签名活动;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日为契机,积极开展校园“四个一”绿色低碳体验活动: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一张纸。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海洋、湿地等各类生态景观开展自然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绿色家园”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是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创建绿色校园。建立健全具有海南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着力打造“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育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校园创建工作,以评促建,推动学校健全节能、节水、节粮、禁塑、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以建设生态教育示范学校为抓手,将绿色校园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设立绿色校园学生监督岗,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践行的风气,争做美丽海南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践行者,为谱写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直播海南记者:
我们了解到,尽管生态环境质量一直稳居全国一流,但海南省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并在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否介绍一下海南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谢谢。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烈飞: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近年来,我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项目实施、强化制度保障等措施,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助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下面我简要介绍我省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是陆海统筹,加强生态修复顶层设计。编制完成《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和《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等,印发实施《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出台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一心一环多点多廊”的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二是系统修复,持续推进海南“增绿”“护蓝”。首先,今年我厅会同财政厅、生态厅,向国家申报“海南省南部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国家山水工程名单,中央财政支持20亿元资金;其次,稳步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8.5亿元,开展22个生态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海岸线127公里,新造和修复红树林786公顷,占全省红树林总面积的12%。此外,我厅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个国家级试点和12个省级试点项目,完成全省333个历史遗留和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筑牢海南自贸港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制度保障,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效能。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意见》,出台生态修复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有关政策文件,夯实我省生态修复制度基础。
下一步,我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促进规划计划落地。我们将按照各类规划计划描绘的“规划图”,制定可考核、可量化、可操作的“施工图”,确保各项规划计划目标如期实现。第二,推动修复项目顺利实施。在实施好南部区域国家级山水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已有项目基础上,继续谋划一批生态修复项目,促进建成“林水相依、林田纵横、山海联动”的和美生态岛。第三,加快“修复一体化”进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研究构建覆盖全域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业务体系,加强生态修复制度集成创新,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标准规范,依托海南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综合监管系统,实现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智慧管理。
谢谢。
廖宝祺:
谢谢邱烈飞副厅长的回答。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省新闻办的现场工作人员联系,或者关注“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后续发布的相关新闻信息。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后续的“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年的首个全国生态日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则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南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海南路径”。我们也期待,将来会有更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实践和宝贵经验,从海南走向全国,走向全球,造福全人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一起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共同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海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7位发布人和各位记者朋友及嘉宾的积极参与。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审核:何维龙
编辑:黎承龙
保护环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