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24节气】春分
关注自然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开启自然育儿之路吧!
今日 春分 上海气温7~9天气阴雨伴雷
这个春分的上海被疫情困扰,大家都被禁足在家,空荡的街头,只有零星的快递小哥在雨中飞驰,而春的时节里,大自然从未被这场疫情打断它的节奏,早春的紫叶李、望春玉兰花瓣开始凋落,李花、樱花、垂丝海棠、次第开放。 |
春分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22日)开始至4月4日前后结束。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白天和夜晚光照时间均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是太阳运动周年的开始 。
春分,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次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分不是把春天一分为二,而是均分了昼夜,匀了冷暖,春分前后有些地区还会出现倒春寒,上周连续的气温回升后,今天上海气温回落到7~9℃,且伴有雷雨。到楼下走一圈,被春雨打湿的小手依旧会被冻得红彤彤的,所以,这时候小朋友们不要过早换上春装,出门注意保暖。在上海真正入春的标志是:连续5天气温大于等于10℃。待到那时,孩子们方可脱下冬衣,或许那时,已经小区解封,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去户外感受春天。
记录今天的大自然物候变化
雨中的花瓣已经凋落,剩下子房的玉兰,一旁新叶萌发 摄于春分by绿野
雨中被打落花瓣的紫叶李,露出了花蕊 摄于春分by绿野
雨中,洒金桃叶珊瑚低调的小花 摄于春分by绿野
桑树的雌花花序(注:此处为一个花序,所以桑葚是聚花果) 摄于3.19by绿野
掉落的玉兰花瓣 摄于3.18by绿野
24节气与圭表
古时候,虽然我们的先人没有任何现代科学仪器,但他们通过肉眼观测天文气象日月星辰,发现了黄道、赤道、南北回归线,和现代天文学完全吻合,并发现了24了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成就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那么古人是怎么做到呢?古人有什么测量仪器么?
24节气与北斗七星
在古人观测自然的早期,除了圭表,还观测到了“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指向的的四个方向分别对应四个节气,春分这一天,正指向东。
现在的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古时候,人们观察发现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大约365.24天重复一次,运行的轨迹形成一个大圆形,称之为黄道,有了度数的黄道就是黄经,太阳在黄经上运行一周,也被称之为太阳周年运动,黄道被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分三候,每一候为五日。由于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就是黄道)和赤道保持着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都是不同的。沿着黄经每运行15°所用的时间便是一个节气,黄道和赤道有两个交接点,就是春分和秋分,春分为黄经0°。所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分三候:“一候玄鸟至;这时候小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燕子羽毛是黑色,所以称之为玄;二候雷乃发声,下雨时伴有雷鸣出现;三候始电。开始出现闪电”。
有小朋友问,为什么先雷后闪电呢,我们自然课中学到的是光速比声波传得快啊,这个问题很好,这是因为,春分后万物生发,水蒸气积聚在空中,云层厚,闪电还未穿破云层,而雷声先行了。
关于24节气
商朝时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即:两分两立,两分即春分、秋分,两立:夏至、冬至。(商朝 ,殷墟卜辞中,出现了“至日”“至南”“南日”等文字,这无疑指的是冬至。距今已经3600多年了。真正确立24个节气则是在汉朝距今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
冬至、夏至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
在生活中古人发现,不同节令之间日夜时长的差异,并逐渐发现冬至日照最短,夏至日照最长,春分秋分白天黑夜时间相当,如下图: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冬至白天最短,夏至白天最长
古人不仅发现了宇宙的奥秘,更是由此掌握了24节气,并用于指导农事生产。“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气温回升,但部分地区也会出现倒春寒,这时候正是农人们播种的好时机。
24节气与72物候
所谓“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24节气对应的72物候,它是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为一个季节,四个季节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由气候变化对应的自然界变化,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看花识节令
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中共有24候,每一候都有相对应的某种植物开花,于是就有了“24番花信风”的说法。春分对应的24番花信风分别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写在最后
24节气,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是我们中国文化之“根”。24节气的划分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它不仅用来指导百姓从事农耕劳作,也影响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处世哲学,它和易经一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符号象征,它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影响着我们当代中国人。
知识链接:
二十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更多精彩自然观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或点“在看”如需转载或使用到本公众号的内容,或图片在其他文章发表,
请事先和我联系征得同意,谢谢!
联系邮箱:390191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