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24节气】谷雨
今日,谷雨。谷雨是春天最后的脚步,春日里万物生长,满园春色,而到了这一天,时值暮春,开花的木本植物:玉兰、樱花、梨花、桃花,都脱下了一身的粉黛。桑树、水杉,鸡爪槭的叶子也不见了早春时的“萌态”。叶片舒展宽大,生机勃勃。万物开始朝向夏的节奏运转。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除了雨水、小雪还有一个与降雨量有关的节气就是谷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0°,大地天气逐渐转暖,上个月还倒春寒,这个月就得脱下棉衣穿短袖的节奏。寒潮收场,和风煦日,暖意回归。
《诗经》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说的便是谷雨时节温暖的的东风。我们孩子熟悉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帝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就是谷雨时节的景象。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不妨留心一下清晨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们吧,最近正是鸟类求偶繁殖的季节,说不定你就能碰上小鸟妈妈带着宝宝呢。
清晨在阳台上观察到的斑鸠宝宝学飞过程
小朋友会很好奇“怎么发现的呢?”
当我们专注这个大自然,不管是在户外,还是被禁足在家,总能有惊喜发现。早晨当我站在阳台远眺,有一团阴影从我眼角掠过,抱着不放过一点自然线索的小企盼,发现原来是一只正在学飞的小斑鸠,撞到了下水管道,摔落在平台上。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开始了,点击视频观看过程。)
有趣的是,今天早上6点多小斑鸠又飞到了我家的阳台栏杆上,发现我在观察它,有点慌乱,犹豫了一小会儿飞去十米开外的构树上,我们猜测小斑鸠的鸟巢肯定就在这附近,因为没过一会儿,我们又见到了它在练习飞行,落停时没站稳,慌乱中起飞,一头撞上了对面的窗户,好在没有受伤,又换个方向飞走了。
这样的自然发现,在疫情中给了我们富有生机的精神滋养。在周围生活变得混乱无序时,大自然的秩序感,给心灵一个支点支持着我们走过困境,看到希望。小朋友们你们也一起带着爸爸妈妈从沮丧的疫情中转移一下目光吧!
一起近距离来看学飞后的小斑鸠:
记录今天的大自然物候变化
鸡爪槭的翅果 by绿野摄于2022.4.20
鸡爪槭新叶 by绿野摄于2022.4.20
对比三周前:
鸡爪槭的嫩叶与花,by绿野摄于2022.3.28
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玉兰
从清明到谷雨,这一个月的时间是万物生发最快的一个月,看看这棵玉兰树,是不是完全认不出来了?一个月前只能看到很微小的叶芽,现在叶片已经长得宽大又茂密了。这一个月的禁足,我们错过很多少自然神奇呐。。。
玉兰 by绿野摄于2022.3.12
玉兰 by绿野摄于2022.4.18
谷雨分三候:"一候萍始生,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 ;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发育中的桑葚果 by绿野 摄于2022.4.20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看花识节令
晓雨初收翠霭浓,此番二十四番风。
忽惊春暮翻为雪,乃是杨花飞满空。 《春晚行乐》宋——白玉蟾
谷雨,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对应的最后一种花。从梅花到楝花,对应从小寒到谷雨,是从春寒料峭,到万物清明,这是自然物候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它跨越了冬和春,见证了万物生发到欣欣向荣之象。
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是中国节气用语。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蘼,三候楝花。
谷雨|养生
谷雨节气,湿气加重,五脏之中,脾脏喜燥恶湿,最容易受到湿邪侵袭,一旦脾湿过重对人体危害。脾是后天这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萎黄,口唇色淡,腹部畏凉等。谷雨时节降雨多,脾脏喜燥恶湿。“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性味甘温食物帮助健脾,如:红枣、大米、白扁豆、山药等,可以熬粥,或蒸煮。脾胃不好的人可以长期这样吃,日常生活切忌过饥过饱。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睡前早起时揉腹。这时也是各类神经痛疾病的发病期,可以艾灸肾俞穴、中脘穴、阳陵泉穴、丰隆穴健脾利湿,疏肝利胆为盛夏打好基础。
24节气与圭gui表
古时候,虽然我们的先人没有任何现代科学仪器,但他们通过肉眼观测天文气象日月星辰,发现了黄道、赤道、南北回归线,和现代天文学完全吻合,并发现了24了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成就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那么古人是怎么做到呢?古人有什么测量仪器么?
24节气与北斗七星
在古人观测自然的早期,除了圭表,还观测到了“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指向的的四个方向分别对应四个节气,春分这一天,正指向东。
现在的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古时候,人们观察发现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大约365.24天重复一次,运行的轨迹形成一个大圆形,称之为黄道,有了度数的黄道就是黄经,太阳在黄经上运行一周,也被称之为太阳周年运动,黄道被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分三候,每一候为五日。由于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就是黄道)和赤道保持着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都是不同的。沿着黄经每运行15°所用的时间便是一个节气,黄道和赤道有两个交接点,就是春分和秋分,春分为黄经0°。所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关于24节气
商朝时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即:两分两立,两分即春分、秋分,两立:夏至、冬至。(商朝 ,殷墟卜辞中,出现了“至日”“至南”“南日”等文字,这无疑指的是冬至。距今已经3600多年了。真正确立24个节气则是在汉朝距今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
冬至、夏至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
在生活中古人发现,不同节令之间日夜时长的差异,并逐渐发现冬至日照最短,夏至日照最长,春分秋分白天黑夜时间相当,如下图: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冬至白天最短,夏至白天最长
古人不仅发现了宇宙的奥秘,更是由此掌握了24节气,并用于指导农事生产。“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气温回升,但部分地区也会出现倒春寒,这时候正是农人们播种的好时机。
24节气与72物候
所谓“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24节气对应的72物候,它是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为一个季节,四个季节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由气候变化对应的自然界变化,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写在最后
24节气,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是我们中国文化之“根”。24节气的划分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它不仅用来指导百姓从事农耕劳作,也影响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处世哲学,它和易经一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符号象征,它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影响着我们当代中国人。
知识链接:
二十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更多精彩自然观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或点“在看”如需转载或使用到本公众号的内容,或图片在其他文章发表,
请事先和我联系征得同意,谢谢!
联系邮箱:390191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