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记——车前草
关注植物,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存在感。古人经常会在诗词中出现植物来抒发情感。所以植物伴随着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它是默默无闻的历史见证者。早就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芦苇、狗尾巴草,在诗经中,有一个让人惊艳的名字,比如的蒹葭~莠~等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种植物在诗经中也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名字叫芣苢(fuyi)~”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芣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车前”
5月当下,正是它的生长季,或许就在我们常常经过的小路边。它就是车前(Plantago asiatica),
车前按植物分类而言,有车前、平车前、大车前、小车前等。车前是多年生草本,高1~30厘米,根茎短粗,具多数须根,叶基生成莲座状,叶宽卵形至椭圆形,叶脉显著,基部渐狭成叶柄,穗状花序,花序梗基生,花序圆柱状,4枚雄蕊,1枚雌蕊,蒴果卵球形。圆柱状花序,花萼绿色,花冠白色,雄蕊4枚,花药白色,雌蕊一枚,蒴果,卵球形。 |
而在一座公园小径,在石砖相接的缝隙间,反而寻见了生长着几丛车前草,这里人来人往,被无数次踩踏,又一次次坚韧挺立。为什么它没有出现在大片的空地上,或林地种而是在这里呢?据说,它的种子落下后只要沾上水,就会变得很黏,如果有人走过,或者有车经过,就能粘着被带到其他地方落户生根。所以我们人类足迹所及之处的路边就经常会看到这种植物。而自古以来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马舄、牛遗、当道等。又因为近水湿地中,有一种车前草叶片硕大,蛤蟆可以藏在下面,所以也叫蛤蟆衣或,虾蟆衣。
它不仅种子会粘着鞋底传播,不怕被鞋子或车轮碾压,它的植株,也是同样的坚韧,我试着从上面走过,它很快又挺立起来,丝毫不受影响。我们又试着用手压一下,它的花梗很有韧性地弹了起来,可见它茎秆的坚韧。它花梗和我们印象中草本植物纤弱感截然不同,带着类似藤蔓植物的韧性。再拿一根顺着茎撕开,会看到里面有很多坚韧的纤维,甩在手心里啪啪地响呢。它的叶子摘下时总会留下一两根纤维,轻轻一拉,就会“磕头”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说一说。
它叶子也是很有韧性,试着去拉扯一下叶片,会发现皮革一般有弹性和韧性,拉扯着叶子就变宽大了,而不是被撕裂,一松手很快又恢复原形,这种坚韧不折的品性让它就算是城市化的当下也总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车前——古称“芣苢”名字来源
相传《周书.王会》中有言:芣苢如李,出于西戎(rong),东晋郭璞为正名实,作有《芣苢 》:“车前之草,别名芣苢”,王会之云,其实如李,名之相乱,在乎疑似。这是我们在文字中找到的关于车前草名字的来源。
也有传说古时候有位贵族乘马车赶路时看到了路边的小草,就问仆人这种草的名字,对于这种陌生小草,仆人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见长于车前便随口答道“车前草”。虽这是传说,但经过观察倒是觉着这样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都市中泥土小径都难见,车前草也变得难觅,上次小区野草调查时仅发现一处,当时还没有开花,只有贴地的叶片,没有等到开花便已经销声匿迹,因为频繁的割草。
有趣的开花方式
车前草会从根生叶中直接抽出花梗,开出一串不起眼的穗状小花。有趣的是,它的雌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先会开出有白色丝状雌蕊的雌花,之后会开着有四根丝状雄蕊的雄花,雌雄花间隔登场。这种巧妙的构造可以避免自花授粉导致的近亲繁殖,保持基因的多样性。
传播方式
车前草的花也是风媒花,雄蕊的花药会裸露在空气中,一阵风将花粉吹散帮助它授粉,受精成熟后的种子会落下,这时候为了能让自己的后代传播得更远,它又会使出一个绝招,一沾水很容易就会变得很黏,吸附在其他东西上。若有人或车从旁经过,它便粘到路人的鞋子和车轮上,被带到远方,小小的植物是不是也很智慧呢?
历史上车前草与人们的交集
车前草其实也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材。唐人张籍亦喜爱车前子,曾作诗“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余里寄闲人”。他曾染上眼疾,是朋友送来的车前子良药帮助其治愈,所以写下这首诗。古时讲究适时采摘,开州所产车前子为佳,必须五月采集,不可误天时。李时珍称,需要与他药相辅。
欧阳修曾患腹泻暴下之症。虽有国医不能治,夫人乃购市井偏方,服之而愈,所用即车前子是也。魏晋以来,民间自有食用车前草叶之法,《救荒本草》记载:“采嫩苗叶煠ye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
植物趣味玩法
车前草会磕头?
摘下车前草的叶片,叶柄断口处,叶柄处总能残留一两根甚为坚韧的细丝,将细丝向下拉扯,叶片上端便随牵连而前屈,如点头状。由此之故,小孩称其为“磕头草”闲来无事,就下两片叶子迫使“磕头”。
斗草
唐刘禹锡“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春日草长莺飞,百草繁茂之时,吴王与西施“斗草”博戏。后来渐渐变为文人墨客的游乐,辨识花草,述说掌故,吟诗作赋。先秦时候的斗草,大约以“武斗”居多,简单明了,所选草枝,皆是“芣苢”之草,以此游戏,彼此较量。甚至有斗草时的专属歌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作斗草的“芣苢”便是如今的车前草。
后感:
为什么我们要观察植物?这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名字,更是让我们和周围生活的环境之间产生天然的链接,感知生命存在。或许多年后,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成人了,工作了,到了别的城市,或者国家,当他看到某种植物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和故乡的人和事,让乡愁有所寄托;也不管身处何方做什么决策都能想到自己的故乡和这片土地,对生命负责对这片土地负责,我想这才是孩子们认识植物比较重要的一点。
玩中学博物 亲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