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4年!中国“换心人”刷新亚洲地区存活时间新纪录

2018-04-30 李丽云 张道林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张道林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消息,该院“换心人”于文峰心脏移植术后至今健康存活了整24年,成为亚洲地区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


关于目前心脏移植手术中供体从哪来?国内心脏移植普遍在什么价位?心脏移植的条件和技术是否成熟?心脏移植后的患者和正常人是否会有不同?


4月26日,第十四届“4.26爱心日”举行,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副主任谢宝栋教授和亚洲地区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于文峰。



“换心”到底难不难?



“目前国内已经有26家已经认证的心脏移植中心,一般手术的成功率在90%-95%左右,术后存活三年以上占手术人数的80%-90%,存活五年以上在70%-80%左右,可以说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的存活率还是很高的。”谢宝栋向记者介绍,我国目前提供心脏的供体全部都是脑死亡的志愿者捐献,每年会有三四千例志愿捐献,志愿捐献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口基数太大,一般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申请顺序、心脏配型是否适合患者本身以及不同患者对心脏移植的需求程度来进行移植。



谢宝栋说:“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普遍价位在50万元左右,因为心脏移植的供体普遍来源于自愿捐助,手术本身不涉及到脏器本身的费用,除去手术费和医疗器械的消耗,患者的经费多花在术后服用的抗排斥药上,不同患者的服药情况也因人而异,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定期服用,也存在特殊情况不需要终身服用。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脏移植抗排斥药已经被纳入了医保中,比如,3月份在哈医大二院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金兆颖,一场心脏移植手术花了20多万元,不到普遍价位的一半,今后患者在心脏移植上的医疗花费会越来越低。”



影视剧中的心脏移植别轻信



近期,热播剧《美好生活》张嘉译饰演的男主角由于换了一颗心脏(来自女主角丈夫),使得素不相识的两个人感觉似曾相识。换心之后,心脏的受体和供体之间会在心灵上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网上曾传关于“换心”后有些人会性格大变?患者是否会“继承”了供体(心脏捐献者)的记忆等疑问始终存在人们心中。



对此,谢宝栋医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现象不一定是超科学的,也可能是目前的科学还没有发现而已,心脏移植后患者出现性格改变的情况或许存在,但是,据他目前从医的经验来看,现在确实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来证明这些观点,很有可能的情况是患者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前,由于心脏衰竭导致整个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都变得特别差,心脏移植后相当于给身体安上了新的“发动机”,心情或许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对于我来说,性格方面没有太大改变,我和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像我现在还在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量比正常老师大得多。”亚洲地区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于文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心脏移植后会更加珍惜生命,像我现在既能正常地工作,同时也能把我的家庭照顾好,每天的生活很充实,让我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创造心脏移植存活记录



曾几何时,心脏移植后存活24年在很多人看来无疑于痴人说梦。1994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教师于文峰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至今,于文峰已经“换心”二十四年,仍然在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



奇迹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良好律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移植手术后初期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记录身体情况,并且生活要有节制,要按规律的生活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于文峰说:“也不要因为自己换了心脏而劳神分心,把心放宽些,现在多想想怎么能生活的更好,能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才是比较好的精神状态。”


于文峰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许多病友都很关心术前术后如何服药的问题,但是服药因人而异,不同医生采用的方法不同,一定不要盲目跟风服药,要找到最熟悉自己身体情况的医生,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左常睿

审核:管晶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