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玉凤:写破坏毛泽东形象作品的人 可能都会短寿

2017-01-21 红旗日刊



审核严格,删贴频繁!接连三天的文章都被删,改日再发素材给大家,先老实下。新读者关注本号后回复01、02、03、04、05。注意:06、07、08文章的素材都被删,改日再发。为方便新读者,本刊原创精选文章,分别回复原创文章1、原创文章2、原创文章3、原创文章4,即可查看远期30篇原创精选文章。12月2日以后的文章大家自己翻看历史消息。现在还没有到“原创文章5”,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本刊号。此后原创文章在“红色经典研究”公众号发。请大家关注,二维码在文章末尾。为避免被封号,这几天发帖避免刺激性。更多精彩刺激文章关注后加小编好友,入群观看。



张玉凤:写破坏毛泽东形象作品的人 可能都会短寿

 

第一次见张玉凤老师(一般都这么称呼,也允许俺这样称呼),是在1999年,我代表出版方出面宴请张玉凤。宴请地点就安排在张玉凤在北京开的毛家菜餐馆里。

 

俺禁不住偷偷打量了一番这位有些神秘的人物。毕竟,她曾长期工作在毛泽东身边,是毛泽东十分信任的机要秘书。



 

张玉凤老师很幽默,她告诉俺,因为我们要商量出版事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就决定把这次宴请活动安排在“遵义厅”。

 

吃饭前,张玉凤老师认真听我讲完了想出版她所知道的毛泽东读书的故事的愿望后,她用略带黑龙江地区口音的北京话告诉俺:毛泽东的故事很吸引人。

 

其实,她也很想就毛泽东读书,写些文字出来。但她认为还不是该她讲这故事的时候。至于什么时候更为妥当,得依据大气候而定。



 

她特别提到,个别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到国外后就出版了一些对毛泽东形象起到破坏作用的书,她感到十分不爽。

 

她私下里认为,这种有损于毛泽东的书出版后,对于作者来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她甚至说,这种作者可能都会短寿。

 

比如那个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亵渎毛泽东的书的保健医生,就还没有等享受到稿费带来的乐趣,就一命呜呼了。

 

俺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不再提出版的事情。转而谈起她每周坚持游泳两次的事情。她说,之所以喜欢游泳,也真是因为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受到毛泽东的影响,才渐渐喜欢上的。



 

每周坚持游泳的好习惯,使她看上去很健康,她的心态看起来也平和。可能在张玉凤老师看来,冥冥之中,有神灵守护着她,她感到很安全。

 

她长得又高又白也很秀丽的大女儿,后来也来到遵义厅,大家一起吃着饭,说着些无关痛痒的话,倒是其乐融融。

 

张玉凤当时50多岁,并不太显老。她属于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人。当然,俺最想看到的,是她当年在毛泽东身边时的样子。那就只能依靠照片了。

 

给毛泽东当过摄影师的杜修贤,手上倒是有些张玉凤的照片,其中包括著名的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照片里在一边搀扶毛泽东的人,就是张玉凤老师,只是她当时已经30来岁。



 

从一位忘年交的老朋友那里,我得到了张玉凤老师更年轻时候的照片。那时,她应该20岁出头吧。按当时的审美标准,军装,尤其是女军装,是当时天下最美的服装。

 

看着张玉凤老师一身戎装的样子,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红太阳毛泽东身边,真替她感到高兴与幸福。这的确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张玉凤谈毛主席的养生之道

 

1970年,张玉凤接到通知去中南海,她没有想到,自己将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

 

不过,虽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但张玉凤为人低调,她总说“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被采访”,还是在与一名扮演青年毛泽东的特型演员的交流中,她透露了一些毛主席的故事。



与毛泽东特型演员合影

 

养生之道:看书学习是“精神生命”

 

不少文章都喜欢探讨毛主席的养生之道,不过张玉凤表示,毛主席并不注重个人饮食,更不注重养生。“主席不拘小节,还保留着早期质朴的生活习惯。

 

“饭粒掉到桌上,他用手捡起来就放进嘴里吃了,如果从现在的健康角度来讲,肯定不卫生,但他考虑的是珍惜粮食。”

 

毛主席经常看书看到很晚,他的保健医生徐涛很担心他的身体。一次散步聊天时,毛主席说:“我自然科学的书读得不多,还得补课。”徐涛说:“我正好相反。”毛主席兴致来了:“我们以后多聊点自然科学吧。”

 

后来毛主席问徐涛:“石油怎么开采?怎么炼?有哪些用途?”徐涛答不出来,就去查书后再聊。就这样,毛主席常常向徐涛提出新问题,徐涛只得一次次地查书。

 

后来徐涛发现,自己读的书主席也在看。徐涛茫然了:本想劝主席少读书,结果却适得其反,他说:“主席,您电影不看,对打扑克、下棋没兴趣,体力活动不搞,长时间进行一种劳动,最容易疲劳。您读书很多,但方法不科学。您这么整天读,不休息,太疲劳,违背辩证法嘛。”毛主席摇摇头说:“你那点辩证法不全面,你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局限。看文件累了看报纸,看正书累了看闲书,看大书累了看小人书,看政治书累了看文艺书,我这也是一种休息。你不承认?”

 

在张玉凤看来,毛主席的养生之道就是看书、学习。“主席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在看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轻‘小养’重‘大养’,看书学习就是他的精神生命。”张玉凤说。

 

价值观念:毛主席看不起爱钱的人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6年,张玉凤发现了毛主席的一个特点:不爱钱。“主席不是没钱,仅《毛泽东选集》的稿费就有百万,存放在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里,必须有他的亲笔信,才能取到钱。”张玉凤说,“这些存款,在他去世后,都留给了国家和人民。”

 

张玉凤说,毛主席看不起爱钱的人。“主席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有困难的民主党派人士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如果有谁伸手向他要钱,他就不愿再见到这个人了。”

 

张玉凤说,毛主席不爱钱的品格让她明白,人不能为钱而活。“主席常穿的中山装口袋里只装有两件东西,一样是香烟,还总是只装半包香烟,不装整包的;另一样是一块手帕。此外身无分文。”

 

张玉凤爱书法。张玉凤回忆说,她刚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看到主席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心里敬佩的同时也想学着写写。“开始不懂呀,觉得草书潇洒,自己就照着画。主席看见我练字,挺高兴,他指点我说:‘还没学会走路呢,就想跑。这样不行。’”毛主席专门给张玉凤写下一句话:写字要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练字之法则。张玉凤至今记得这句话。

 

守住了多少秘密?

 

一直以来,对于张玉凤,有着很多的文字追踪于她。有党史研究的,有纪实报告的,还有民间演绎天上地下信口开河的文字。对于后者,张玉凤选择沉默,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附会。张玉凤的善良、付出、守纪,是值得我们报以极大尊敬的一个人。

 

有关她最简单的介绍文字是这样的:张玉凤,女,1944年1月27日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



 张玉凤、丈夫和二个女儿的合影(1975年)


1962-1970年在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工作,1970-1976年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1974-1976年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1976年后张玉凤去了哪里,干了什么虽然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已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张玉凤走近毛泽东、守护毛泽东,到最终送走毛泽东,她一直是一个最知情毛泽东的人。

 

1962年至1970年,从“七千人大会”后到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会议),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像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冲突、发动文化大革命、与林彪的冲突等等;这个时候的张玉凤,还只是一个旁观者。但作为毛泽东专列上的服务员,她一定看到过很多很多。



 

而1974年至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临终,张玉凤已经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了。这期间,中国政治经历了邓小平复出、四届人大召开、江青集团力量坐大和式微、毛远新出任毛与政治局的联络员、周恩来病重、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总理人选安排、大量受屈干部的政策落实、军队干部对调、再次扳倒邓小平、天安门追悼周恩来活动、唐山大地震、毛泽东去世、毛去世后各派力量的角力、粉碎“四人帮”等等重大事件。

 

毛泽东晚年发音不清楚,但只要他动动嘴巴,发出哪怕几个不连贯的音节,张玉凤基本上就能解读出来。曾经发生过毛泽东与张玉凤冲突后,毛泽东将张玉凤驱逐出去的事。

 

但张玉凤可以走,毛泽东却离不开她,没有多长时间,毛泽东先自认输了,让汪东兴尽快将张玉凤找回来,并说下了很动情的话:我也这么大年纪了,脾气是有的,难道你的脾气比我还大?也还真是张飞的后代呀!

 

作为机要秘书,张玉凤想不看到什么都难。更何况,毛泽东晚年,他离不开张玉风,毕竟,从1962年起,这位如花年龄的女性就在毛泽东的专列上服务了。可以说,毛泽东想到什么,张玉凤就能敏感地知道一二。

 

不能说因为张玉凤对毛泽东的了解太深就真敢与毛泽东叫板对撞,但话又说回来了,毛泽东的晚年脾气大不同于身体健康时期,实在是不大好侍候的。

 

张玉凤能一直随身于左右,帮毛处理好一些别人未见得能代替她处理得好的事——这也是中央为什么做出让张玉凤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重大安排及其理由。

 

机要秘书是做什么的呢?简单言之,就是毛泽东有关的“机密”、“要件”的转递、落实、存档。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张玉凤成了各派关注的对象,连江青——毛泽东的夫人,也不得不小心地对待张玉凤,尽量地巴结“小张”,包括用一些女人之间的小恩惠小手段。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由此可以见出张玉凤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份量。曾有一篇《毛远新“贪污”过毛泽东的谈话吗》的文章,结论是不曾有过“误传圣旨”的过错,这中间就有着张玉凤的工作勤恳敬业等因由,因为是她对毛泽东任何谈话语音和文字文本的执着追索,没有给他人留下其他发挥的空间。

 

张玉凤没有主动做过影响毛泽东决策的任何“进言”,这是一种操守。她所做过的一件让她后来还感到害怕的事就是在长沙“批走后门”事件的代毛圈阅。其它,张玉凤守住了本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但不参与,并不代表不知情。有关中国为什么发生文化大革命、刘少奇之死留下的蹊跷、毛泽东在滴水洞给江青的信之有无、林彪事件、中央政治局的人事安排、王洪文的升迁沉浮、康生其人及其状告江青、毛泽东眼里的邓小平、毛泽东与江青的关系、毛远新在毛泽东的住室里谈话的全部、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华国锋的政治和战略考量、毛泽东为什么不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天安门悼周时毛泽东在病室里的所有情形等等。



红旗日刊二维码如下,长按关注

 

请转发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

也可以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红旗日刊,再点击关注,这样您每天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这样的文章了。新关注读者点击手机右上角的半身小人图案,再点“查看历史消息就可以翻阅以往的精彩文章因本号曾被封过为防止不测导致和大家失去联系,下面是本刊姊妹号,“红色经典研究”,专发原创理论时评文章。请大家长按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