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远新“海城避震”建奇功,10万苍生脱劫难!震惊美国

2017-02-16 红旗日刊

审核严格,删贴频繁!又一篇历史文章又被删。近期发的《张春桥女儿回忆录》(4)、(5),《纪登奎夫人回忆红墙往事》,《汪东兴如何下台的》多次被删。只能是关注后加小编好友单独发。新读者关注本号后回复01、02、03、04、05、06,查看还未被删的素材文章。注意:今天新增往期精选文章8篇,输入精选文章1,即可获得。为方便新读者,本刊原创精选文章,分别回复原创文章1、原创文章2、原创文章3、原创文章4,每个回复有8篇文章,可查看远期30篇原创精选文章。12月2日以后的文章大家自己翻看历史消息。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本刊号。此后原创文章在“红色经典研究”公众号发。鉴于本号危险,请大家关注,二维码在文章末尾。感觉本号已被盯上,为避免被封号,这几天发帖避免刺激性。更多精彩刺激文章关注后加小编好友,入群观看。



毛远新“海城避震”建奇功,10万苍生脱劫难!震惊美国

 

毛远新下台后的非议很多。但是1975年他在辽宁成功指挥海城避震,创造人类第一次准确预报和躲避7级以上地震的奇迹,还是功不可没。


 

   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了一百多次小震,到1975年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逐渐升高。辽宁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引起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震情预报。

 

   时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的李伯秋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毛远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发出地震预报,可能会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商量的结果是,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开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同时,通过县级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当天下午两点,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2月4日19点36分,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

 

   地震后统计,辽宁全省倒塌房屋100多万间,伤10000余人,死1300余人。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可能和汶川地震差不多。毛远新当时的担忧,是老实话,并非杞人忧天。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辽宁省领导人能作出决策,并非易事。


 

   由于震前作出了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比如,营口县政府在震前采取4条应急预防措施:一、城乡停止一切会议;二、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医院一般患者用战备车送回家,少数重病患者留在防震帐篷里就地治疗,城乡招待所、旅社要动员客人离开;三、城乡文化娱乐场所停止活动;四、各级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做到人离屋、畜离圈,重要农机具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各街道、乡一方面用广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房屋,有的还在露天放映电影,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如处于地震烈度9度区的大石桥镇,共有居民72000人,震时房屋倒塌67%,但只死亡21人,轻伤353人。再如,一个当地驻军,震前正同鞍山市春节慰问团举行军民联欢会,大礼堂内军民加演员上千人,当接到紧急防震通知后,决定联欢会只讲话不演节目。结果人员刚刚撤离,地震就发生了,礼堂倒塌,只伤了一个最后离开的战士。


 

海城地震发生在现代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地区,该区绝大多数房屋未设防,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冬季的晚上,按照当地农村多数人的习惯,震时已都入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预报和预防,人员伤亡将十分惨重。国内其他未实现预报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如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的人员伤亡率分别为14%、13%、18.4%。按这3次地震的人员伤亡率平均值估算,海城地震人员伤亡将近15万。而由于发布了短临预报,震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预防,使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仅占7度区总人口数的0.22%,其中,死亡328人,占总人口数的0.02%,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轻重伤占总人口数的0.2%,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地震发生以后,救灾部队迅速到达灾区,毛远新也前往海城、营口等地,组织救灾工作。

 

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震惊了世界。这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由被动到主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它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使人们看到了地震预报的前景是光明的。


 

海城地震预报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仅就这一点来说,这次预报可以说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泽东,并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毛远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


 

说是巧合,也是一种气运,而运气往往也会降临给那些正直善良、敢于担当的人。如果毛远新萎懦不前,保守行事,就不会创造这样一个人类奇迹。

 

海城50岁以上的人都清晰地记着这件事,提起40多年前这场大地震,无不赞叹毛远新的机智果断,赞叹毛家有这样一个年轻才俊。


 

1976年6月,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现场说:

 

   “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红旗日刊二维码如下,长按关注

 

请转发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

也可以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红旗日刊,再点击关注,这样您每天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这样的文章了。新关注读者点击手机右上角的半身小人图案,再点“查看历史消息就可以翻阅以往的精彩文章因本号曾被封过为防止不测导致和大家失去联系,下面是本刊姊妹号,“红色经典研究”,专发原创理论时评文章。请大家长按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