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这么看来,物价肯定是要上涨的,至于温不温和就要因人而异了。
- 1 -物价上涨
上一轮比较明显的物价全面上涨是从2008年到2011年,很多东西价格都翻倍了。
比如,最明显的矿泉水从1块钱涨到2块钱,农夫山泉的老板都成了首富。
感受最深的就是去超市和下馆子,去超市随便买点什么没有两百出不了门,餐馆也是正常的工作餐从不到10块涨到20几块。
2020年大家也有涨价的感受,不过主要集中在猪肉上,加上气候原因水果也涨了一波,整体的物价大涨没有。
不过,近日央行副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
这基本就是定调打招呼了。
为什么央行会有这种判断呢?
- 2 -
上涨原因
物价上涨跑不了那几个因素:
一个是经济基本面,一个是货币、利率政策,还有一个就是疫情因素。
1、我们首先来看政策基本面。
几个宏观数据:
先看GDP,四季度GDP增速恢复到6.2%了,但是细看结构都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主要作用是稳住经济和就业,并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基本面。
再来看PMI,2020年12月,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小型企业PMI为48.8%,小型企业承载最多就业,说明企业这块还不是很好,居民就业和收入比较严峻,不足以推动物价上涨。
然后是PPI,PPI主要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因为疫情之后中国出口得复苏,原油价格大涨,PPI是连续正增长的,成本升高确实会影响物价。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物价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反映到CPI也是一致的,同比上涨了0.3%。
2、来看看重头戏货币政策
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2008-2011那段时间的物价翻番,根本原因就是四万亿。
今年货币政策怎么走?
先看美国。刚刚拜登宣布推出一项规模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了应对疫情对家庭及商业造成的冲击。
其实,去年特朗普就推出了5万亿+几乎是0利率的刺激计划,用于抗击疫情。
所以,你看从全球来看,货币放水早就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国内也得跟啊,何况明年意义重大,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一百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经济上肯定不能出问题。
所以,外有洪水滔天,内有现实需求,货币和利率政策肯定是稳健偏宽松的。
货币政策才是今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其实,如果货币宽松,最先反应的还是楼市,最近网上都在流传,深圳房地产总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上海学区房疯了。
不过我的看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房住不炒,以稳为主,局部分化。
现在想想,去年给房企和房贷划了5道红线,可能就是为了应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而戴的紧箍咒。
至于买房,刚需反正都要买,投资就投核心区域吧,看这货币放水的情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就是普通人和货币超发掰手腕的工具,至于三四线炒房,别闹了。
3、最后一个是疫情因素。
大家都在期待疫苗接种之后,今年底疫情就能完全结束。
不过看来可能没那么乐观,几个原因:
1、欧美的疫苗产能不足:不管是辉瑞还是莫德纳目前产能都跟不上接种需求,目前美国很多人接种完第一针第二针都不知道去哪接种。
2、国产疫苗有效率不高:我们之前文章《50.38%,国产科兴新冠疫苗有效率为何调低?》里说过,国产科兴疫苗有效率刚刚及格,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3、新冠病毒变异:这基本就是一场赛跑,疫苗接种如果赶在变异失效之前完成,就能压制住疫情。
对于今年的疫情还是要谨慎乐观,据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日本奥运组委会,日本首相一定要开奥运会,他们束手无策已经在焚香祷告,希望今年夏天疫情能控制住,奥运会能如期开幕。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今年疫情有反复,物价也是会上涨的。
综合来看,物价上涨确实是大概率的,至于是不是温和,现在还不好说,因为不同人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 3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既然说起不同人对物价上涨感受不同,那么干脆就把话说明白一点。
从去年我就观察到一个现象:
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穷人通缩和富人通胀并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20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唯独中国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涨48%,并不像大家说得疫情之下过得惨兮兮的样子。
这其实也印证了另一个现象:
为何全球长达十几年的货币超发,社会上并没有出现经济学家口中所说的通货膨胀?
原因就在于超发的货币都变成了钢筋水泥,推动了房产等资产价格暴涨,然后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
这就是穷人通缩消费降级,富人通胀消费升级的原因,也是不同人对物价上涨不同感受的原因。
这个问题是个全球问题,目前来看已经很严重了,不但危害经济基础,而且还造成民粹、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看看美国刚刚发生的冲击国会的事情就明白了。
是到了休养生息,调节再分配的时候了,早买一套房子就拉开一个阶层的时代应该过去了。
就这样。
其他
2021,物价上涨之年
2201个字 阅读时长:6分钟
| |
这么看来,物价肯定是要上涨的,至于温不温和就要因人而异了。
- 1 -物价上涨
上一轮比较明显的物价全面上涨是从2008年到2011年,很多东西价格都翻倍了。
比如,最明显的矿泉水从1块钱涨到2块钱,农夫山泉的老板都成了首富。
感受最深的就是去超市和下馆子,去超市随便买点什么没有两百出不了门,餐馆也是正常的工作餐从不到10块涨到20几块。
2020年大家也有涨价的感受,不过主要集中在猪肉上,加上气候原因水果也涨了一波,整体的物价大涨没有。
不过,近日央行副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
这基本就是定调打招呼了。
为什么央行会有这种判断呢?
- 2 -
上涨原因
物价上涨跑不了那几个因素:
一个是经济基本面,一个是货币、利率政策,还有一个就是疫情因素。
1、我们首先来看政策基本面。
几个宏观数据:
先看GDP,四季度GDP增速恢复到6.2%了,但是细看结构都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主要作用是稳住经济和就业,并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基本面。
再来看PMI,2020年12月,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小型企业PMI为48.8%,小型企业承载最多就业,说明企业这块还不是很好,居民就业和收入比较严峻,不足以推动物价上涨。
然后是PPI,PPI主要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因为疫情之后中国出口得复苏,原油价格大涨,PPI是连续正增长的,成本升高确实会影响物价。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物价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反映到CPI也是一致的,同比上涨了0.3%。
2、来看看重头戏货币政策
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2008-2011那段时间的物价翻番,根本原因就是四万亿。
今年货币政策怎么走?
先看美国。刚刚拜登宣布推出一项规模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了应对疫情对家庭及商业造成的冲击。
其实,去年特朗普就推出了5万亿+几乎是0利率的刺激计划,用于抗击疫情。
所以,你看从全球来看,货币放水早就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国内也得跟啊,何况明年意义重大,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一百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经济上肯定不能出问题。
所以,外有洪水滔天,内有现实需求,货币和利率政策肯定是稳健偏宽松的。
货币政策才是今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其实,如果货币宽松,最先反应的还是楼市,最近网上都在流传,深圳房地产总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上海学区房疯了。
不过我的看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房住不炒,以稳为主,局部分化。
现在想想,去年给房企和房贷划了5道红线,可能就是为了应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而戴的紧箍咒。
至于买房,刚需反正都要买,投资就投核心区域吧,看这货币放水的情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就是普通人和货币超发掰手腕的工具,至于三四线炒房,别闹了。
3、最后一个是疫情因素。
大家都在期待疫苗接种之后,今年底疫情就能完全结束。
不过看来可能没那么乐观,几个原因:
1、欧美的疫苗产能不足:不管是辉瑞还是莫德纳目前产能都跟不上接种需求,目前美国很多人接种完第一针第二针都不知道去哪接种。
2、国产疫苗有效率不高:我们之前文章《50.38%,国产科兴新冠疫苗有效率为何调低?》里说过,国产科兴疫苗有效率刚刚及格,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3、新冠病毒变异:这基本就是一场赛跑,疫苗接种如果赶在变异失效之前完成,就能压制住疫情。
对于今年的疫情还是要谨慎乐观,据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日本奥运组委会,日本首相一定要开奥运会,他们束手无策已经在焚香祷告,希望今年夏天疫情能控制住,奥运会能如期开幕。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今年疫情有反复,物价也是会上涨的。
综合来看,物价上涨确实是大概率的,至于是不是温和,现在还不好说,因为不同人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 3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既然说起不同人对物价上涨感受不同,那么干脆就把话说明白一点。
从去年我就观察到一个现象:
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穷人通缩和富人通胀并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20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唯独中国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涨48%,并不像大家说得疫情之下过得惨兮兮的样子。
这其实也印证了另一个现象:
为何全球长达十几年的货币超发,社会上并没有出现经济学家口中所说的通货膨胀?
原因就在于超发的货币都变成了钢筋水泥,推动了房产等资产价格暴涨,然后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
这就是穷人通缩消费降级,富人通胀消费升级的原因,也是不同人对物价上涨不同感受的原因。
这个问题是个全球问题,目前来看已经很严重了,不但危害经济基础,而且还造成民粹、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看看美国刚刚发生的冲击国会的事情就明白了。
是到了休养生息,调节再分配的时候了,早买一套房子就拉开一个阶层的时代应该过去了。
就这样。
”
房产达人/ 买房哥
地产是这么玩的:
居民积累30万,按揭70万,100万给房企。70万上交,20万买建材发工资。交上去的70万,再次参与分配,如基建教育医疗。
地产抽的太狠了,居民经不住这么割,很难玩太久。没了30万首付,就撬不起杠杆,全社会都陷入资金黑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