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不要再保持沉默

你们的中产先生 中产先生 2021-11-06

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这个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3146个字 阅读时长:8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要让更多人了解农村问题。

写在前面

最近,莆田案件得到舆论广泛关注,情绪宣泄之后,理性的人开始关注农村问题,前天我们在小号“中产先生mini”写过一篇推文《心塞,这是农村的悲剧》,最后一段点出了农村问题。

今天,打算全面的梳理一下。

农村似乎被舆论所忽视,实际上它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大事,每年政府报告都是重中之重,但媒体关于农村的信息基本偏负面,严肃一点的还能报道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体现一点人文关怀,社交媒体更多的是报道农民哄抢货物,图个乐子,快手之类的短视频,更像是农民自娱自乐,难登大雅。

至于农业、农村、农民,这些深层次的探讨,更不为多数人所知。

不如借着这波关注,简单聊一聊。

- 1 -
历史

莆田案件初看是农村治理问题。


之前的推文我们说过了,农村从秦朝开始都是基层自治的,为什么?因为管理成本太高,国家负担不了,连国地税都合并了,你能想象村里也整四套班子吗?


所以在古代,国家只管到县一级,县以下全靠自治。


那时候国家和农民的联系主要就是赋税,其他能不管就不管,你看两千多年,王朝兴替了24个,城头变幻大王旗,农村社会基本维持原样。


从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到李自成出安民告示,两千多年农村都在重复相似的场景,每有政局变换,士绅就去找当权者讨一纸安民告示,告诉大家缴多少税,然后农民就安心了,专心种地交粮。


农村怎么维持这种超稳固的的自治状态呢?


先看农村社会分层:

一个是士绅阶层,宗族元老、退休官僚、小商人等,他们之间盘根错节,是农村社会的权威话事人。


一个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通常是匠人身份,教书匠,铁匠,篾匠,劁猪匠……


最后就是农民了,男的种地,女的缫丝,男耕女织。


整个农村就是封闭的小社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有管理者,有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就是基于这种自治模式。


其次,是这种自治主要靠宗族和血缘关系来维系,并不完全靠权威。


宗族和血缘保证了这套模式的弹性,所以农村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或者几大姓氏,内部互相之间扶持和反哺,保持外部竞争优势。这点就不细讲了,江南富了十几代的大族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但是农村这种自治模式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一个王朝初期总能出现盛世,然后就会出现土地兼并和地方豪强,农民吃不饱饭,地方势力威胁国家权威,然后政府开始改革,成功了就中兴,不成功就改朝换代,如此轮回。


什么意思呢?


土地兼并和地方豪强很大部分就是农村自治的副产品,上面说的江南大族就是代表,明清的江南大族早期甚至可以制约皇权。


所以,这套自治模式是有bug的,每到一段时间就要重启,遇到中兴之主还能修复一下,撑一段时间,如果再遇上蝗灾、水灾、旱灾、瘟疫,甚至是小冰期,那简直就像电脑病毒,直接把系统整崩溃。


还是成本问题,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甚至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明清之前中国所有朝代的人口上限都是5000万,超过这个数字就养活不了,地不够种,生产力也跟不上,所以饥民多了就要打仗,然后王朝更替,直到明清引进美洲土豆和红薯,人口才突破一亿。


所以,农村自治在古代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重要到影响国家稳定,但它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背后涉及成本、经济、社会多方博弈,很多时候处于一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处境。

- 2 -

现状


上个世纪,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具体就不多说了。


一句话概括:传统的农村结构被打破了。


土地不再私有,士绅阶层更是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七零八落。


而且为了工业和城市化,农村被当成了“原始积累”:


工农业剪刀差和户籍制度,让农村持续几十年补贴城市,农村的建设和配套长时期落后基本上成了一种存量经济和封闭社会


这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很大:


内部人情社会。很多关于农村温情的记忆,其实更多是抱团取暖。这种人情仅限于亲朋之间。比如结婚凑份子就是例子,到现在其实也没发生多发改变,也不只是在农村,乡镇县城也是如此,《中县干部》可以读一读,人情渗透到方方面面。


外部丛林逻辑。既然是存量竞争,自然偏向丛林法则,有当官的亲戚自然最好,富一点的也没问题,都没有的就要靠家里男人多,所以你说农村重男轻女确实有传宗接代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面对丛林社会不受欺负的现实考虑


甚至即便家里男人多,如果都外出打工,家里老人都会被邻里欺负,过年回家干架的不少,这就是妥妥的存量竞争,无聊且残酷。


这种存量的竞争,方方面面,可大可小。


大到分宅基地,分责任田,都可以引发纠纷,你看《平凡的世界》,可以因为放水的问题而死人。


小到邻居房檐比自己高了几公分,也能结仇,越是存量封闭的社会,越在乎所谓的尊严和面子,因为你必须握紧拳头,别人才不敢分原本属于你的蛋糕。


所以,在存量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会选择出走,感谢义务教育和WTO,很多人摆脱了这种命运。


不过,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也带来了留守儿童、农二代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加上女生逃离农村的意愿更强烈,农村彩礼高、结婚难的问题,大龄光棍越来越多


当然,这不是所有农村的现状。


每次说到这个问题,都会有南方读者说自己那里好得不得了,但是你忘了你可能是在萧山,家家都是别墅,比大部分城市都过得还要好。


- 3 -

未来


目前农村的问题,总结起来就两点:


1、穷,2、封闭。


对应起来就是经济差,而且户籍的原因不能自由流动。


说起城乡流动,其实还是农村在补贴城市。


农村人口外流,给城市提供劳动力,除了人才,还有大量服务业劳动力。


但是城市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因为福利都和户籍绑在一起,想要户籍,还要买一套住房,继续掏空农村。


这一点必须改变。


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说了好多年了。


所以,解决的办法其实主要有两个:


1、经济上乡村振兴。


农民没有别的,只有地,宅基地和自留地。


所以,要补贴农民最快的办法就是把土地流转起来,流转之后几个办法:


机械化种植:我看南方好多城市已经在这么做了,租农民的责任田,每年给钱给粮。


区域产业集群:扶持地方产业优势,招商引资做产业园,中国很多县城乡村都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集群,今年火的曹县只是其中之一,具体可以看《山东曹县,什么梗,怎么突然就火了?》,能做成产业集群是最好的出路。


青山绿水搞旅游:西部黄沙,南方水乡,北方雪原,西南湿地……生态资源利用好也不错。


上面说的这三点,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好的案例,当然土地流转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比如山东的合村并居就过于操切了。

2、户籍上解除流动限制


目前也是这个趋势,过去都是农村补贴城市,现在城市应该反哺一下了,不能再用户籍卡资源,每一个在城市付出劳动的人,都应到得到相应的配套资源。


农村的人可以出去靠劳动体面的生活,城市老人也可以回乡养老。人口流动起来,才能破除农村封闭的状态,存量竞争才会得到改善


上面说过了,人口流动对城市也是好事,目前来看,城市老龄化就是因为门槛太高留不住年轻人。


当然,能做好上面两点已经不容易,农村问题更多是生态问题,急不得,要慢慢改变。


- 4 -

结语


写了很多,都是自己的感想,不成体系,算是抛砖引玉,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大家多多斧正。


目前农村已经走在了十字路口,问题很多,阻力也不小,而因为各种原因,农村一直是比较沉默的状态。


很多问题平时看不到,一发生就是大事,不是沉默,就是爆发,这样不太好。


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农村,而不只是挖苦戏谑,各方努力吧,让农村不再沉默,让更多人了解农村。


最后,这几年国家在农村问题上没少发力,期待农村振兴早日实现。


就这样。




心塞,这是农村的悲剧


楼市回暖?这个打脸,来得有点快


听说,最近大家都在紧张这个事?


这么搞,究竟几个意思?


男女的事,可不敢这么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