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10亿杯,到1个月离职5位高管,杯装奶茶开创者何处飘香?
从公司阶段性发展看,香飘飘1个月出走5位高层的原因应该是与业绩挂钩。
而从中长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战略的改变与升级。
15年来,香飘飘可谓每动荡一次,升一次级。这一次动荡之后,香飘飘能否从饮料界的特劳特,走向饮料界的ZARA?
作者|黄晓军
来源|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零售商业评论
蔡建峰是跟着董事长蒋建琪一起为香飘飘打江山的人。
从2005年发展至今,蔡建峰历经多次公司战略转型,且持股比例达1.96%,是公司第六大股东。
▨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图/品牌头版
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就认为,从公司阶段性发展看,上述高层的变动原因应该是与业绩挂钩。
而从中长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战略的改变与升级。
15年来,香飘飘可谓每动荡一次,升一次级。这次的高层动荡中,这家奶茶公司又能否得到新生?
季节生意:从棒棒冰到杯装奶茶
2004年,蒋建琪经营着一家以生产棒棒冰为主的小型食品厂。超过1000万的总资产,也难掩棒棒冰的季节周期,一年下来赚不到多少钱。
整天在为棒棒冰销量发愁的蒋建琪,一次偶然发现街头有很多人在排队买珍珠奶茶。
哪里有排队,哪里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需要满足。当时想开奶茶店的老板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另一种生意。
就这样,香飘飘来了。
蒋建琪找到浙江食品研究所,用高纤维椰肉替代了高热量、高糖分的“珍珠”,开发了椰肉奶茶。为了方便椰肉吮吸,他还特意将吸管加粗了5毫米。
▨香飘飘制作大致脑回路,图/香飘飘官博
按他所想:挂面到方便面之间出了一个康师傅;甜点到休闲果冻之间出了一个喜之郎;手磨咖啡到速溶之间还出了一个雀巢……
快餐化的东西将是未来市场的需求。
这些需求当然是90后的,就连QQ浏览器也在之后打出广告语:想要的马上就要。
2005年,郑州街头上,蒋建琪开始在当地大中专院校附近铺货。这些地方90后学生党多,要喝奶茶立刻就能喝,不用排队、不用等待。
没想到,几周后那些超市和便利店都打电话来要货,蒋建琪的仓库被翻了个底朝天。
有媒体报道,当时香飘飘区域市场的销售代理权,都是通过拍卖形式确定的。
眼看着香飘飘引爆了杯装奶茶市场,各家巨头都开始布局。
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推出了优乐美、立顿奶茶重振旗鼓、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等几十个品牌在市场林立。
▨当时市场上的4大品牌,图/网络
这其中攻势最猛的是优乐美。
流通渠道:若香飘飘在街边小店挂一条横幅,出价50元/月,优乐美立即以100元/月的价格取而代之。
优乐美在超市花1200元租到一个好架位,香飘飘宁可加价200元也要拿下。
品牌宣传:一边号称“奶茶就要香飘飘”,一边则称“奶茶我要优乐美”;一边请陈好代言,一边就请周杰伦助阵;
价格体系:优乐美出厂价比香飘飘便宜5%-10%,建议零售价也比香飘飘便宜。
甚至于,依托于喜之郎的渠道优势,将夏季热销的果冻、冬季热销的奶茶搭配销售。
香飘飘面临第一次危机。
定位生意:每年卖X杯,绕地球X圈
身单力薄的香飘飘,肯定干不动背靠喜之郎的优乐美。
2007年,无奈的蒋建琪不得不尝试多元化转型。这一年,香飘飘开始搞线下连锁奶茶店,进军房地产,甚至生产起方便年糕。
几块业务毫不相关,估计跟在身边的蔡建峰都不知道劲儿该往哪里使。
到2009年,香飘飘副业搞得倒不算失败,但主业市场份额丢失惨重,甚至已经被后来者优乐美追平。
这一年,蒋建琪信上了“定位理论”。
他根据特劳特(Trout&Partners)的建议,砍掉了一切与杯装奶茶不相关的业务,并且定位杯装奶茶的开创者,宣传自己是“全国销量最大的企业”。
▨香飘飘回归主业,图/网络
此后,“每年卖XX杯,绕地球X圈”“香飘飘,杯装奶茶开创者”等广告语,开始在各大电视台刷屏。
而周杰伦与江语晨那段对话,“你是我的优乐美”,开始在屏幕上熄火。
2009年底,整个快消行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原材料涨价。在白酒、奶粉等消费品率先上涨市场价后,香飘飘也跟随涨价。
没想到的是,优乐美却反其道而行之,其销售价格不涨反降。可悲的是,香飘飘趁机推出了红豆、芝士燕麦等美味系列。
尽管涨价,香飘飘在口味上征服了90后学生一族,美味系列产品占公司营收曾一度超过20%。
2011年,香飘飘销量达10亿杯,销售额突破20亿元。这一年后,优乐美的广告里也在没有周杰伦了。
▨近地轨道估计全是香飘飘,图/网络
当然,杯装奶茶领域的前2名竞争,最受牵连的是第三名及其他。
就像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后,非常可乐、天府可乐倒一片;王老吉VS加多宝后,和其正的身影隐匿了不少。
香飘飘和优乐美的明争暗斗中,香约、立顿等杯装奶茶,也被迫退出一线品牌阵营。
场景生意:小饿小困喝香飘飘
杯装奶茶产品竞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不占优势的香飘飘,只有不断加大财力投入,才有可能巩固位置。
IPO上市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2012年开始,香飘飘就传出IPO的消息。但这个过程历时了4年,经历了两次IPO暂停。
直到2015年11月,香飘飘才再次披露了招股书,计划募资7.48亿元用于扩建杯装奶茶生产线,以及增设液态奶茶项目。
香飘飘是打算从杯装奶茶扩展边界,涉足统一阿萨姆、康师傅、三得利等巨头环伺的液态奶茶市场了。
▨液态奶茶市场统一和康师傅称霸,图/格隆汇
但在IPO申请的这4年里,奶茶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尼尔森(Nielsen)的数据显示,2014年整个奶茶品类增速放缓,整体销售额较2013年仅增长了1.1%。
香飘飘在这4年里也始终没有突破20亿平台。2012-2014年,香飘飘营收分别为19.2亿元、21亿元、20.9亿元;2015年上半年营收仅5.9亿,同比下滑8%。
杯装奶茶市场瓶颈已至。
就像10年前思考如何提升棒棒冰销量一样,蒋建琪走在街头,想着如何把香飘飘的销量在提一提。
这一次,他没有在街头看到新的业态,也没有从排队的人群中看到市场需求,但蒋建琪的思考逻辑变了。
他表示,扩大销售无非两个途径:一是扩大消费人群,二是刺激人群消费频率。
如果将香飘飘定义为冬季畅销饮品,定义为学生饮品,那么它的市场就太狭窄了。
逛街、课间、休闲之外,这杯奶茶还能在什么时候喝?
2016年,蒋建琪就提出了“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香飘飘延伸小饿小困场景,图/百度
小饿小困,不再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群体了,上班的、上课的、熬夜追剧的,都能够囊括其中。
简单一句广告词,为香飘飘拓宽了用户群。
不止如此,广告里还没有了那种在雪天暖手暖胃的情形了。小饿小困是一年四季的常态,淡旺季明显的奶茶生意,开始被香飘飘全年通吃。
为了配合消费场景,香飘飘调整了产品形态,变成半固体的杯装产品。
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在没有热水的情况下,一样能够便捷地享用。
▨网友上传的香飘飘饮用场景,图/sohu
打出“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的广告语后,香飘飘销量开始以30%-50%的速度增长。
在整个行业销量大幅下降的2016年上半年,香飘飘营收增长了19%。
模式生意:争做饮料界ZARA
2017年,香飘飘终于登陆上交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奶茶第一股”。
上市之后,香飘飘的业绩增长有条不紊。
其2017年营收26.4亿,净利2.68亿;2018年营收32.51亿,同比增长23.13%,净利3.15亿,同比17.53%。
但奶茶的季节性周期依旧明显。2017年上半年,香飘飘亏损0.31亿;2018年上半年亏损0.55亿。
2019年上半年,香飘飘扭亏为盈,净利达到2352.96万。但这其中,非经常性损益达到2350.68万,包含政府补助2304.78万。
香飘飘自己赚的,也就2.28万。
▨香飘飘季节周期明显,图/新商业要参
这些利润,还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香飘飘奶茶的功劳。
原来,香飘飘包含冲泡类、即饮类两种饮料。我们普遍关注的冲泡类,2019年上半年下滑2.81%;即饮类同比大增413.74%。
这里面,一款2018年7月推出的Meco蜜谷果汁茶,收入则达到5.88亿。
但香飘飘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液态奶茶项目,似乎表现并不好。
上市于2017年的液体奶茶,包括兰芳园丝袜奶茶、牛乳茶,在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不足1亿,同比下滑37.69%。
在201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蒋建琪表示,香飘飘将转型为享受型饮料,希望成为饮料界的ZARA,快速迭代,推陈出新。
紧随其后,王俊凯就出现在了香飘飘奶茶品牌升级发布会上。
香飘飘不仅紧握90后,还把目光投向了0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
▨奔着王俊凯而来的粉丝,图/娱乐榜上榜
在这天的发布会上,香飘飘还新推出了“珍珠双拼”奶茶。该系列共有3个产品,包括太妃双拼、黑糖双拼和抹茶双拼。
这算得上饮料界ZARA的第一枪。按照蒋建琪的说法,是希望2019年放在货架上的产品,在3年后可以全部换掉。
业内人士也谈到,饮料市场的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只有不断进行品类创新才能稳定地占据市场。
但问题是,饮料行业的新品存活率不到5%,品类创新的风险犹在。
新推出的产品究竟会有怎样的市场反响?由于目前正处于年度报告披露前的“静默期”,相关数据只能等到年报发布。
但如果正如朱丹蓬所言,1个月出走的5位高管是与业绩挂钩相关。
那我们有理由相信,香飘飘2019年的ZARA模式不见得顺利。
▨网友整理的王俊凯奶茶双拼系列合影,图/网络
ZARA模式,其实是实时搜集市场数据,并从研发设计、供应链再到终端做出实时反馈。
对香飘飘而言,这意味着整个供应链的持续优化:是否对市场敏感;是否保持供应链顺畅;是否利益分配合理;是否实现动态监控、供应链透明。
这每一个问题,都可能直击蒋建琪的心底。他或许自己明白,在此之前,香飘飘不过是一个倚重于广告营销的公司。
谈何供应链?
全都是营销的生意
从定位杯装奶茶开创者,宣传绕地球N圈;到白领方便食品,主导“小饿小困”,香飘飘的增长离不开营销。
媒体揭秘,香飘飘真正的掌权部门是“营销委员会”,下设市场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
这样的制度,让香飘飘的产品一直由市场人员推动。公司驱动以费用支出的中心,也是权力与利益流向最多的地方。
比如2012-2019年Q2,香飘飘一共投入的销售费用是46.04亿,而同期的研发费用投入只有0.42亿。
这中间,是110倍的投入差距。
单从广告支出看,2012-2014年,香飘飘每年广告支出为3.17亿元、2.98亿元和3.33亿元,而同期净利润才1.7亿元、1.84亿元、1.85亿元。
▨香飘飘营收&费用统计,图/新商业要参
2015年,香飘飘更是与IP剧作《欢乐颂》《老九门》合作,还签下有“国民男神”之称的小哇钟汉良。这一年,香飘飘销售费用5.2亿,同比增长26.64%。
《长江商报》曾统计发现,近5年来香飘飘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平均每年占约1/4的营收。
2017年上市后,香飘飘的销售费用分别是6.17亿、8亿元和3.91亿(2019H1),而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68亿元、3.15亿元和2352.96万元。
▨香飘飘综艺植入,图/和盛传媒微博
以这个迹象看来,香飘飘营销拉动的效率也在减缓。每一年里,要实现同等收益,需要花费更多的销售费用了。
但如果我们转变一下思维,这个饮料界ZARA是否真的有心学习ZARA模式?
毕竟,后者的产品经理、技术人员、供应链一线的员工,才是真正应该掌握话语权的人。
这个时候,不知道蒋建琪有没有再一次去走走大街。
大街上,当年的珍珠奶茶已没有了身影,但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的新式茶饮的店铺前,同样有人正排着4个小时队。
▨排队购买喜茶的人群,图/网络
营销之外,他们的奶茶真的挺好喝。
蒋建琪不可能对这些视而不见。他曾在媒体前表示:
“香飘飘的组织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不能都是我这个上年纪的人完全做主,比如现在的新产品,无论是产品的口味、包装的设计,我都不做主的,都交给了年轻人……”
2019年上半年已有了些值得庆幸的东西。比如,香飘飘研发费用达到1798.9万元,是去年同期的差不多5倍。
但1个月5位高管出走后,香飘飘能否从饮料界的Trout&Partners,走向饮料界的Z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