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艺术节:一周城市生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1980年被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首次提出后,历经40年的研究与发展,已逐步从边缘、专业的学术倡导地位,渗入主流的商业社会与消费生活中。尼尔森《全球社会责任调查报告》自2015年起指出,就社会责任进行宣传推广的企业占据了超过60%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环保或天然标识贡献了每年超过7%的增长。究其原因,80后、90后、95后消费者作为社会责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响应者,为环保产品支付更高价格的意愿强烈。
本周回顾,我们关注以“重生与共生”为核心理念的“普通人艺术节“活动,同时整理了关于可持续设计、可持续生活和可持续消费的书籍分享给大家。
本期主持:陈鑫培
近期回顾
当今,伴随科技硬核创新不足、疫情下消费降级的现状,加之政策高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ESG旗帜的综合营商环境,品牌普遍认识到“可持续”的重要性正从品牌塑造与市场营销的辅助性理念,跃升为影响企业战略制定、指导产品与业务体系的利器。2022年,运动品牌Patagonia的创始人Yvon Chouinard宣布将整个企业捐献给地球,以坚持其“用商业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的经营理念。
与此同时,“艺术+”风潮的兴起催生了消费文化与绘画、装置、影像、音乐、文学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的品牌正秉持环保理念,借力艺术创作与展览活动的解构性、表达力、可感性搭建与更广阔消费者群体沟通的新桥梁。2021年的赫尔辛基双年展就以“同一片海”为主题,鼓励艺术家围绕在地环境探索人与自然间的情感与链接,反映出全球对可持续议题的关切。
未来,可持续将成为消费符号的新构成要素,持续提供前所未有的价值和机遇,补位生产与消费的替代性方式,引领商业诸多方面的变革。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言:人们从不只消费物品本身,而是当作能够突出自我特质的符号。进行同一种消费,意味着人们共享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以此来展示与其他团体的不同。
虽然理想中的可持续革命提供了未来可期的想象空间,但其大面积的推行仍然面临重重现实挑战。首当其中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可持续?什么是真正的可持续?纵观消费品市场,通过营销伪装成环境友好的形象却并未将实际资源投入环保实务中的“漂绿”组织与看似运用了可回收材料进行再生产却实际上制造了更多资源浪费的误导行为不胜枚举,导致普通大众甚至专业从业者对可持续的理解缺乏共识。
目前相对可靠的衡量做法,是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即覆盖需求分析、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报废到回收再生的整个流程体系,综合评估和对比节约的资源与新耗费的能源。其次,可持续消费还面临主流与边缘、高价与普惠之间的博弈与平衡。虽然许多追求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消费者会通过购买环境与社会友好的商品希望支持ESG基业长青,但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导致的高昂售价仍是制约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无法仅凭情怀。
在上述背景下,“地球一小时观影局”与“一吨计划”联合主办了“普通人艺术节”活动,以“重生与共生”为核心理念,既是一次拼凑、梳理过往社群活动的年末总结,也是一场对组织方和场地方今潮8弄而言,试图探索更多增强公众参与可持续革命多种可能性的落地实验。组织方“地球一小时观影局”是为响应“地球一小时”发起的熄灯观影可持续纪录片活动,后发展为倡导并行动环保与可持续的社群;“一吨计划”致力于将各行业所产生的冗余材料回收,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二次艺术创作或设计改造,并基于此与各行业进行可持续生活理念推广的跨界合作。
普通人艺术节的整体展览空间被打造成了一所地球公寓,分隔为客厅、餐厅、书房、 画室、阳台、屋顶、小院七大版块。周旻秀Ming 图
海洋漂浮物和纺织余料制成的装置艺术品、旧衣改造而来的时尚布袋、咖啡渣做成的雕塑蜡烛、把外卖包装盒作为画纸的架上艺术品……许多生活中的物品与材料,一经使用,便悄无声息地失去了价值,成为垃圾;如何挖掘其背后替代性的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转换至新的使用场景,以满足普通人更为丰富的物质与心理需求,是本次普通人艺术节想要叙述并实践的。
在本次展览的语境中,艺术介入了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两个面向:一是希望围绕可持续生活、自然与环境的主题,创作者通过作品与观看者对话,从而形成情感共鸣或智识碰撞,呼应消费社会中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进而唤起其购买欲望的本质;二是鼓励创作者和观看者都可以运用可持续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与布展,希望以此唤起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艺术媒介表达对可持续议题关注的意识,并获得如何将可持续议题融入日常生活的启发,通过共创作品凝聚共识,加入可持续的社会行动中。
《终点站》,北极熊母子身处冰川融化的蜡烛,燃烧的过程也是呈现温室效应失控影响地球生灵的过程。创作者:王生安
《重新认识馈赠》,创作者曾于2019年夏天随一家环保NPO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调研,惊讶于边远五线城市与县域中,互联网时代消费风潮的产物与教育的匮乏之间形成的张力,在发家致富、改善生活的天理人情与保护生态、爱惜水源的道德约束等不同诉求所引发的固有冲突下,看见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叙事本色。创作者:音悦
《消失的屋顶》,随着城市的蔓延与扩张,建筑与居住方式一代一代地被取代、拆除和抹杀,产生无数不可循环的建筑垃圾。但许多时候,“新”不等于”好“,更为珍贵的应是对生活深思熟虑过后存留的坚持。作者小时候常在今潮8弄亲戚家玩耍,时隔多年后回到所在社区参与展览,很是感慨。创作者:乐正阳
展览所有作品均来自公开招募,创作者既包含专业的艺术从业者,也有和艺术行业毫无关联的普通大众。因此,许多艺术家得以加入导览环节,现场面向公众表达创作理念和背后的故事。同时,通过在时在地、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许多参与者第一次通过文字编排、内容剪贴、图像手绘、手工制作等方式,一起运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可能性,从独立创作拼贴诗词、地球日历冰箱贴的简单艺术行动入手,到绘制了属于自己的低碳生活Zine(指通过拼贴、绘画、折叠和剪切等手工方法,搭配任意材料,创作、装帧而成的独立杂志/迷你书,兼具原创性、装饰性、符号化较强的艺术质感和有别于主流出版、强调个人化表述的文化价值),思考构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还能先从哪些易上手的行动开始,不断丰富关于环保的种种行动小事。
地球一小时观影局出品的地球日历,收集了一年的100个可持续节日。插画师:罗珊
环保日常生活拼贴诗与Zine工作坊,人们通过多种废弃材料,现场创作并表达自己理解的可持续
一吨计划开范小组(Open Mode Group)用海洋漂浮物和雏菊制作的悬浮花园
文/尹悦,
普通人艺术节策展团队成员与共创工作坊带领者、BetterPartners影响力投资与咨询机构创始核心成员与文艺版块负责人;
图/Lexy,Jean
本周主题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书|《艺术:让人成为人》
该书讲述的是历史上以及世界许多文化中的人文学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我们感激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与我们相近的人过去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
书|《设计反思》
该书共五部分十九章,分别从降低、重复使用、循环利用、恢复和过程五大方面介绍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
书|《持续之道:中国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设计与探讨》
“可持续设计”是透过整合产品及服务以构建“可持续解决方案”去满足消费者特定的需求,以“成果”和“效益”去取代物质产品的消耗,而同时又以减少资源虚耗和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社会生活素质为最终目标的一种策略性的设计活动。本书共分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可持续”观和“可持续设计”概念、定价及内容的阐释;中国可持续设计工作坊提案及提案的研究及讨论等内容。
书|《可持续消费、生态与公平贸易》
本书以可持续消费为主线,结合西方国家实施可持续消费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详细的剖析,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多个层面讨论了可持续消费影响的主体及其原因;对已经实施的可持续消费进行分析论证,并对进一步开展可持续消费进行了展望。
书|《从摇篮到摇篮》
樱桃树从它周围的土壤中吸取养分,使得自己花果丰硕,但并不耗竭它周围的环境资源,而是相反,用它撒落在地上的花果滋养周围的事物。这不是一种单向的从生长到消亡的线性发展模式,而是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两位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把他们的新设计理念积极付诸实践。
书|《可持续消费、生态与公平贸易》
基于为期31个月的民族志田野调查,通过目睹、倾听、研究,作者描述了地理标志、公平贸易或大吉岭地区的廓尔喀独立运动等很少被提及的细节,凸显出农业生产与消费全球化后产生的问题。
书|《商业生态学》
本书指出,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而非管理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我们惟一的真正出路。在该模式中,企业“对社会负责”是自我推动的,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一致,而非道德或规章约束的。
线下活动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上海·展览丨“步天歌”——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
详情: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上海·展览丨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
详情:浦东美术馆MAP
上海·展览丨“开启START” 星美术馆开馆展
详情: 星美术馆
上海·展览丨爱在身边 —— 一场关于记忆的展览
详情: 碧云 BAM
上海·展览丨Willy Ronis Par Willy Ronis——永恒的巴黎
详情: 宝龙美术馆
上海·展览丨矢志蓝天——静态仿真航空模型展
详情: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丨慕琴生涯——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
详情: 刘海粟美术馆
北京·活动招募|“骑思妙想”大讨论:关于通勤骑行这件事
详情: 城市象限
北京·展览丨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详情:北京艺术双年展
北京·展览丨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详情: 北京艺术双年展
北京·展览丨芬芳一生
详情: 言YANBOOKS
北京·活动招募|百米犀牛:城市隐形记
详情: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深圳·活动|南兆旭:带你用飞鸟的目光看深圳山海
详情: 深港双城双年展
香港·展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香港站
详情: 香港建筑师学会
福州·展览|2022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行动”单元:他们
详情: 桂湖美术馆
福州·展览|家在青山绿水间——南平历史文化展
详情: 福建博物院
厦门·展览丨中国摄影四十年
详情: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
线上活动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线上征集|记录疫情海啸下1000个中国村庄的故事
详情: 万村写作计划
线上讲座|abC:作为文化的共同体
详情: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图书分享会|“大一统”在中国:历史流变和多元脉络
详情: 文景
线上展览|艺术之为书籍——2022年上海国际艺术家书线上邀请展
线上论坛|全球化以来的展览实践及其当代困境
详情: 跨媒体艺术
线上艺术节|用三天,深入了解二十七个有趣的灵魂和他们的另类道路
详情: 大鱼营造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
请发邮件至
dongyl@thepaper.cn
扫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