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杯一等奖获得者马梦娇:用设计连接乡村与城市
参加园冶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马梦娇同学,参加园冶杯的缘由与别人不太一样。她说,自己看到往期获奖作品的图纸,觉得一些作品的设计很棒,对解决不同类型场地的问题有很多新颖想法,于是她也想参与其中试一试,锻炼一下自己整体的组织、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的能力。
马梦娇和小伙伴们的参赛作品题目是《沁润乡水——耦合理念下的乡村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在她们看来,河流自古是动态、哺育、生长的象征,但同时也与灾害一直相伴,人们在得到河流带来的福泽的同时,也被它所拥有的吞噬性所困扰。如何合理解决人与河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她们所选的场地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希望从河流的视角将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用生态设计手法让河流自我恢复
对作品题目中的“耦合理念”,马梦娇专门解释了一下。耦合理念是使各设计要素和场地原环境相互适应,并产生积极的作用,以达到对环境的最小干预,对资源的最少消耗。本设计的选址是河南省沁阳市的沁河下游流域,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设计不仅仅专注于河流修复,还意在使河流与周围的村庄、农田、工厂良性协作,让整个沁河流域成为更有利于居民生活、城市发展的健康景观。
说到作品最大的特点,马梦娇认为是通过生态化手法解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河流所带来的的问题。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先处于被动地位的人类变成了河流的侵略者,沁河流域的污染及周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并且,沁河健康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周边农田村庄,功能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价值。对这些问题,她们在设计中给出了生态化的解决方案。
在生态化手法的具体运用上,最有特色的是菱形网格在河流中的加入。这主要是为应对潜在的洪水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借助河流的自然雕琢和恢复,创造及其多样的河流地貌,提高河道的洪水承载力,营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概念元素结合河流所处位置及周边文化基底,采用身后的农业文化——麦子的含义及其形式,以菱形格为基本单元,通过其组合演变以及不同的形态变化,按照点线面的分布形式放入河道,重塑河道底部形态,再经过河流的自然冲刷形成天然的、弹性的河道基底,可以让整条河流进行可持续的生态自我恢复。
希望在设计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完成这个作品,团队一共花了约3个月时间。马梦娇印象深刻的是,团队成员与老师的一次次线上沟通。师生们经常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次的讨论与总结,尝试去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呈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群聊的电话总是随时响起”,虽然工作的过程很辛苦,但最终完成成果时,大家都很开心。
老师对团队选题及大方向的把控起到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团队成员在竞赛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赛后复盘,马梦娇的感慨是,“一个人或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她认为,在参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各自的努力加上紧密的协作,使得成果完成得比预想中的还要好。参加园冶杯,也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很大的成长,对设计有了新的感悟。
未来,马梦娇希望继续走设计之路,成为一位优秀设计师,“可能会有很多人对我们进行‘劝退’,告诉你走这条路很难很难,可是,哪个行业又会是容易的呢?”很显然,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相信她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赛信息
作品名称 沁润乡水——耦合理念下的乡村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
参赛作者 马梦娇、裴苑利、赵锐、李伊伊
指导老师 韦娜、崔文河
参赛院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获 奖 第十一届园冶杯大学生竞赛主题竞赛奖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类一等奖
——END——
相关链接:
指导教师解读2020园冶杯一等奖作品《老司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