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三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 | 欢迎进入N×A超体


蛎础卯链洛桥成,水回滩流自态生
开隙生浸后境合,多频相栖渚港丰




设计灵感与思路

人工与自然的进退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洛阳江流域生态实验区的泉州后渚港,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人力渺小”到“人定胜天”的自然体、均衡体和人工体三个时期。

后渚港在“近自然体”时期,水草丰美、野性生长,人工要素随海丝时期的港口航运功能介入场地,此时后渚港形成人工与自然的“均衡体”

后渚港近自然体时期


随着近代基地港口贸易与重工产业的发展,后渚港来到“近人工体”时期。人工的介入大量挤占自然的生存空间,港口淤积衰落、物种失衡、环境恶化、灾害来袭,人们逐渐开始反思,但仍未找到场地的焕活之路,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后渚港近人工体时期

从后渚的规划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尝试很多方法试图缓和自然与人工的僵局,如人工修复生态、发展旅游业、制定保护规划等,但效果仍不理想,生态实验区的价值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的后渚港应如何重焕新生,海丝文化在新时期的后渚是否孕育着新的内涵? 

同在洛阳江之上,千年前的洛阳桥通过“投石夯础”与“置蛎附生”——人工与自然的交织渗透,千年之后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这一人工与自然的超级有机生命链接体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和时间智慧。

超级生命有机链接体——洛阳桥

在知识与观念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使用是人类在时间节点上一次新的选择。智慧的使用技术,其“超越时空”的性质会为我们走近自然带来便利。在新时代后渚港不是自然(Nature)与人工(Artificial)的“混合体”(+)而是“互动体”(×),是人与自然的鲜活港湾,是人工与自然的超级乘法,是人地互动协同、元技术监测调控、时间动态演化和智慧传播交流的“N×A超体”

我们通过“借力时代”构建后渚港人与自然互联的技术基底;引入生长模型使生长的建筑生长的自然在基地内联动演化;规划基地融入时间智慧:通过远期规划、科学检测,实现基地动态变化实时调整;通过科教传媒实现产业更迭、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广告展示、传播生态实验区的规划智慧。

概念推导与框架构建

我们期待,未来的后渚港将是人地命运共同体多层级物种同频共振共享的家园;海丝文化的内涵不只是运输,更将把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地协同的生态实验区智慧向世界传递。

后渚港规划鸟瞰图




设计亮点与难点

设计过程中的亮点和难点均在于如何平衡好自然与人工的关系,在具体操作手法上予场地不同区域以不同的生长方式,通过“空间渗透”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运用山体处理、生境构建、物质连绵、海洋焕活四个方面措施,以“山海韧净”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协同互动,在此过程中“空间渗透”与“山海韧净”并非割裂实施,而是互动推进,紧密相连的。在表达手法上,为了更具象地展现场地未来的发展情景,两位同学运用漫画的形式展现物种与自然同频共振、万物漫游的家园场景。

生境构建与物质连绵

万物漫游




参赛感想

在设计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件小事都记忆犹新。在设计伊始我们就已经萌发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命题的想法,思考设计的过程中也曾自我否定与挣扎,对于方案的形成也曾踌躇与迷茫,但庆幸最终以一个较为完善的形式展现出了最初想要的结果。由于场地临海,临洛阳桥,在方案生成中也发生了与此相关的趣事,例如在某天夜里梦见自己穿行在桥上,又或是漂浮在海中,就像是真实的由北向南,跨过重重隔膜,来到后渚港。第二天大家戏称又“实地调研”了一次。诸多趣事也拼凑出了我们对于泉州这座城市更深的记忆:“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得特别灿烂”这是雅各笔下的泉州,“山海长延绵,万物共生长”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泉州。

最后,非常感谢园冶杯提供了一个检验设计能力和提升自我技能的平台,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出团结协作的默契,创作出更注重人地关系的作品。

参赛信息
作品名称:N×A超体·永续生长——基于人地互动协同与生命智慧升维的泉州市后渚码头生态实验区城市设计
参赛作者:生馨蕾 高芷晴
指导老师:蹇庆鸣 黄晶涛 卜雪旸
参赛院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获  奖: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乡规划类课程设计作品一等奖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参赛团队

左列从上依次为:生馨蕾 高芷晴
右列(指导老师)从上依次为:蹇庆鸣 黄晶涛 卜雪旸




专家评语

方案针对当前人类城市建设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对立与思考,通过梳理历史上师法自然的智慧,创造性地进行自然与生活价值观的思考,提出基于人地互动协同的码头生态试验区的城市设计方案,提出针对性的产业策略,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维智慧管理,达到永续生长与发展的目标。概念新颖,思考深入,设计连贯整体,成果表达深入,形成了整体化的规划与设计体系。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李春青




参赛图纸展示



————END————

    

相关链接

园冶杯一等奖得主周倩岚:创新来自脚踏实地的研究

园冶杯一等奖得主张瑶:探寻西夏园林的魅力

园冶杯评委吴巍教授:设计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


2022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沧州运河活化国际设计师竞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第十三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 | 欢迎进入N×A超体,今天您「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