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浮丘——后疫情时代下的插入城市系统
面对疫情,用设计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作品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彼得·库克领导成立了“建筑电讯派小组”。其中,由彼得·库克本人提出的“插入城市”、“行走城市”,以及“立即城市”给人们留下了启示,影响至今。
区位分析
研究基地逢源社区位于广州省荔湾区,其旧称为西关,明清时期南海县管辖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由南海县县府直辖,位于今日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清朝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西关是当时广州城西面的地区,因明清时地处南海县府管辖的广州城西门外而得名,但当时非属广州城。
逢源社区以广州本地人居多,人口构成以老年人为主,有少量青年租客。社区老人对于社区生活文化认同感高,有着浓厚的邻里基础。
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参与度高,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无障碍设备方面需求高。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传统街区落后衰败的环境现状之间的矛盾是传统街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西关传统街区公共空间的调查与老年人行为的研究,提出适老化策略,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提升社区的认同感。
现状分析
方案策略
在借鉴“建筑电讯派小组”理论的基础上,以自动贩卖机为概念原型,提出了“旧城浮丘”的方案。“旧城浮丘”是一个老住宅街区中插入的新系统,通过四种形式组成,由小范围到大范围分别是:模块化家具、多功能可折叠模块化空间、空中连廊、运行大框架。这些将通过手机app提供线上线下的联动,最终实现将位于地面的完整公共空间功能赋予位于屋顶的分散公共空间的目的。
基于此方案,我们希望可以实现配套设施的便利性和个性化、为老城开放性社区提供社区软边界、加强社区凝聚力,为未来城市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形态提取
本方案形态提取的逻辑为“原生建筑”元素结合“野生建筑”元素指具有西关特色的坡屋顶,“野生建筑”元素则指由居民自行搭建的构筑物中的框架模块单体功能分析。
形态提取
通过置入模块化家具的自由升降的功能实现空间功能的转变,可根据升降高度和升降数量不同形成餐饮空间、棋牌室、公园、医疗空间、自助超市、活动空间、多功能室、观影室八种不同的空间形态,以对应周围居民的不同需求。
构件细节2
参赛信息
获 奖:第十三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未来城市与绿色基础设施类类主题竞赛作品一等奖
四校联合团队,左起依次为:黄凌华、黎冲、牟雨娇、林丽娟
专家评语
以具有想象力的手法,在城镇建成区中插入一套可选择的屋顶公共空间构架,为传统南方狭小逼兀的建成空间提供了灵活而具系统性的活动场所,巨型构架与传统建筑结合、碰撞出新特色空间,更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应对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在理论研究、对象选择、灵感和方案的互动、方案设计和表达等方面均较突出。
参赛图纸展示
2022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