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用木鱼念经?你没看错,它本是道士发明和尚借用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木鱼等于和尚,是僧人念经时敲击的器物。然而我们去道观,在大殿中同样可以看到木鱼,这就让人不理解了。难道是道士用了和尚的法器。其实,木鱼最初使用于道观。在唐代,佛教寺院仿用木鱼,以致于佛教徒将木鱼的发明系于佛的名下。
一、木鱼分类
木鱼最早是作为乐器,归属于我国“鼓、锣、钹、板、星”五类打击乐器中的“板类”,后来被运用用宗教活动中,在唱经时敲击木鱼伴奏。。木鱼分为两种:梆木鱼和诵木鱼。
1、梆木鱼,也叫“饭梆”,多用于寺庙召集僧众进餐或集会。长木鱼一般体长100-150厘米,高25-40厘米,最大者可达长300厘米,高80厘米,小者仅长39厘米,高7厘米。
2、诵木鱼,常于诵经或民间音乐中使用。团鱼形,其鱼形头部正中开大口,背部向鱼尾部呈斜坡形,尾部盘绕,两侧为三角形,底部椭圆,中空,整个形状犹如一条昂首缩尾的鱼。
二、木鱼起源的历史
很多学者认为木鱼起初是佛教的法器,并随着佛教的传人而自印度传人我国。但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木鱼就已经存在,并在道观已经出现了木制的鱼形器物。《异苑》卷七云:湘君庙位于洞庭湖君山,因湘妃而闻名。蒋道支刻木为鱼,中空。可见,道观使用木鱼始于唐代,源头在汉晋。
宫观使用木鱼始于唐代,见历史文物图。四川金堂县杨柳乡出土的汉代石棺上有一副画像,画像如下:
卞法师回答僧舍为什么悬挂木鱼。五代王定保(870一约955)《遮言》云:有一白衣人问天竺长老:“僧舍都悬挂木鱼,为什么呢?”答曰:“用以警众。”白衣人问:“为什么刻成鱼形状 呢?”长老回答不上来,于是问悟卞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天竺长老自然不知道木鱼的来历,而卞法师的解释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其实,此时僧舍悬挂木鱼最多也不过一百来年历史。但奇怪的是,在释道相争甚烈的唐代,寺院仿用木鱼,没有招致道士的攻击,以致于佛教徒将木鱼的发明系于佛的名下。
三、木鱼的双重寓意
木鱼的双重寓意:警醒和富裕。
第一种寓意,警醒。木鱼,相传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第二寓意,富裕。在中国汉字中,“鱼”与“余”、“裕”谐音,代表着富裕兴旺、连绵永久,这正合道教重生恶死的教义,而且也符合中国百姓求吉利的愿望,因而道教和民间的乐器、绘画、建筑装饰中常可看到鱼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