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云先生:你崇拜信仰的“神佛”只是污灵?孔子论神的精妙处在哪里?

凌云先生 太乙玄门 2022-11-29

作者:凌云先生

(根据作者要求,将文章标题及部分内容做了修改)


根据最传统且没有变质的中国文化:神为“天”神,仙为仙“人”!

我们都说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个概念。其实不然。《说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又曰:“僊,长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从人从山。”足见神为天神,是万物之主宰;而仙,则是人修炼长生,迁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称之为仙人。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长生不死为主要特点的宗教,如何长生不死?唯有与道合真。通过伏气、礼斗、存思、诵经、积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从而达到道的境界。“仙”,体现了道家逍遥放旷、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则不一样,并非人类,而是先天存在


鬼、神、仙有什么不同


道教里面,除了修炼成仙的仙人之外,还有“神”。儒家常将鬼神并称,但是却不言仙。道教却神、仙、人、鬼都谈的。何为鬼神?宋儒云:“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周易》也说:“知鬼神之情状。”足见儒家是承认有鬼神存在的,否则你怎么“知鬼神之情状”?既然说“知鬼神之情状”,前提就是有鬼神。一般的人死之后,魂升而魄降,灵魂归于泰山,或言蒿里,或言酆都,或言北斗。但是有些忠孝之英灵,却在后期被很多国家或民族误认为神,也就是说,根据这种旧约痛斥的混杂信仰,同样是一个人,死了之后,既可以成为鬼,也可以成为“神”;比如印度如来佛、中国的关公等,实际都是死后的污灵;这样,中国的信仰崇拜中,就镶嵌进去了死亡文化。旧约中,即使先知死了,也不能成为“神”,而仍然属于污灵;因为死,就是罪人的工价;死了,说明还是罪人。老子说:求以得,有罪以免耶?就是道有赎罪功能,如果人无罪,就不会遭遇死亡。所以,凡是尝了死味的,都是污秽的灵魂,所以被旧约中的神称为“污灵”,连以色列的英雄祖先亚伯拉罕、各位先知等,只要尝了死味,统统被归为污灵。


除了民间百姓的胡乱信仰之外,儒家也是混淆鬼神的始作俑者。

早起儒家创始人孔子虽然未区分开鬼神概念,但显然没有将人死后的污灵称为鬼神,他在中庸里虽然鬼神混称,实际指的是造物的神,这是儒家经典最精彩的部分。

《中庸》: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白话: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祂也看不见,听祂也听不到,但祂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祂。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祂,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后期的儒家把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奉为神明,建立祠庙奉祀其灵,这在旧约中,就是神痛斥的信仰污灵而不信仰神;属于罪人行径;根据旧约说法,一代一代归到列祖那里,永不见光!说明信仰祖先污灵,并不能得到救赎,而是都堕入地狱了。《礼记·祭法》云:“夫先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类,不在祀典。”抗战胜利之后,民国政府在南岳衡山建忠烈祠,奉祀护国将士之灵。早段时间,台湾当局从海外为远征军招魂,将远征军之英灵,安奉在台湾的忠烈祠中,进行春秋祭典,其实都是基于此种理念;还有日本人崇拜的靖国神社,当然也是污灵信仰;靖国神社,实际应该称为靖国鬼社,因为里面都是鬼,不是神


这就是儒家的信仰体系,儒家信仰可以用天地君(国)亲师来概括。而儒家所崇奉的天神、地祇、君主、清官、忠臣,保家卫国的将帅, 由于儒道混杂以及统治者推崇,也多被后期道教认可并神化,供入了道教的殿堂。比如清官如海瑞之流,被奉为城隍;忠臣如颜真卿之辈,多成了天上仙官;忠义之将帅,如关羽被奉为神威远震天尊、三界伏魔大帝;岳飞也变成了武圣精忠报国岳元帅忠孝全义天尊,不仅岳飞成了神,就是岳武穆麾下的将卒也都成了神,详见《广成仪制》之《武穆正朝全集》。诸葛亮也成了天枢上相。也就是说后期道教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完全吞噬了儒家的“神”道的观念,儒家所崇拜奉祀的污灵,也成了道教的神。这样,仙家最原始的生文化,除了佛教死亡文化流入外,实际也从儒家流入了污灵文化信仰,道教已经蜕变成生死混杂的杂文化


不过,与印度死亡文化不同,儒家的祭祀污灵还是比较有理性化的。《礼记·祭统》云:“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儒家说祭祀某忠臣武将,并非是祈求此鬼神之力,以保佑国家。儒生反对过分的佞事鬼神而荒废人事,而他们认为祭祀的意义,主要仍然是在于这个仪式,可以培养个体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也就是所谓的长幼之序、上下之际。褒奖忠臣,乃在于激励后人,奋勇卫国,培养个体的忠义精神。而印度的佛教死亡文化,则完全是崇拜污灵,认为污灵有极大的“法力”,可以完全荒废人事,把所有的一切全部托付给污灵;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死亡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污染危害更重。



所以现在的道教里,既有鬼道,又有神道,还有仙道。道教最原始的神道信仰,则是生道信仰,老子说的“谷神不死”信仰,或者说道教最初的太一神信仰;仙道就是道家或仙家所追求的长生不死、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仙人境界。仙道是道家老庄精神的体现。鬼道是护国佑民、忠孝节烈,对于国家和族类有突出贡献的人,逝世之后,英灵昭著,或受朝廷册封,或受天庭褒奖,被奉为“神灵”的污灵,《道德经》云:“死而不亡者寿。”大概说的就是那些为国家民族正义而牺牲的人吧?即使如此,后期拉入道教的关羽、观音之类也都属于污灵信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