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奴苏东坡是因何转而修道炼丹的?
作者:佛不是道
苏轼,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公元1037-1101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家。
宋儒很多文学家受到印度佛教蛊惑,大部分都喜欢参禅,实际就是禅宗的所谓讲机锋,当头棒喝之类的耍嘴皮子之类的“参禅”,这种无知典故在宋朝特别多,成为空谈风气。根据隐芝先生的说法,吕洞宾曾嘲弄这些参话头的“参禅分子”:又叹愚人爱参禅,言尽口快难免死。。这“愚人”二字,表达了吕洞宾对这类“参禅分子”的蔑视。至于后文说的“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实际并不是说佛是道,而是要把“参禅分子”引入真道而已,否则就没有必要说“二气合成一粒丹”了。可惜这些“愚人”不悟,死抱着印度死亡文化不放。
苏东坡多才艺,集诗、词、文、书、画,但是也害怕衰老生病,信佛和参禅并不能解救他,所以,他也搞所谓佛道双修,骨子里认印度如来为精神老大,暗地里还是要偷学道家养生功夫。再加上苏东坡的一生是宦海沉浮、坎坷波折的一生,几经进退,使他感到世幻无常,所以也服气炼丹。
如他在《上清储祥宫碑记》中说:“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名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仁者静寿之说。”
可以说,老庄返朴归真、朴素的辩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曾以此做《醉香记》、《睡乡记》反映出他的安贫乐道、恬淡自适、随遇而安的观念。苏轼晚年喜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此更体现出了崇尚质朴、不慕荣利、傲视王侯的心境。
苏东坡对道教养生功法情有独钟并向道士学习养生。他的弟弟苏辙因气血亏损,加之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常年咳嗽、面黄、无力等。后随道士练习服气、辟谷等养生法而得痊愈。苏东坡也效仿其弟,遂到天庆观拜师学艺,习炼养生及外丹火候等。
苏东坡一生著述颇丰,仅流传下来的诗词就多达三千多首。关于他对气功养生疗疾的认识和感受,也写了《养生论》传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