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吕洞宾张三丰等超长寿神人之谜

太乙小编 太乙玄门 2021-08-07

本期采编:太乙小编


揭秘张三丰超长寿之谜

本文采编:众妙门

中国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不仅开创内家太极拳,而且精修传统太极内丹功法,传说他超长寿至少150岁以上。

       1、丹功的核心是炼丹田丹气?
       张三丰说:“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生长诀……神仙哪有异功夫”;“大丹如黍米(指丹气)……人能服此药,寿与天齐,如若不延寿,吾言皆是非”;“岂知大道在目前……早拜明师结成丹。有人识得真铅汞(指丹气),便是长生不老仙……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张三丰全集》)。

当然这些是否后人编造,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2、有人说,张三丰主修的是:中华正统道脉“黄、老”(指黄帝和老子)内炼学说。
       该学说,以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北宋张伯端《悟真篇》两部经典名著为核心。此两经典名著,被中国道家并推为正宗,即正统道脉,其他则是旁门。
       该学说自广成子传黄帝,到先秦时期的老子(160岁以上)→东汉魏伯阳(100岁以上)→唐代吕洞宾(200岁以上)→北宋石泰(138岁);薛道光(114岁)→明代张三丰(150—300岁)→清代王常月(160岁)→现代吴云青(158岁仍健旺)。(删除无历史考证的人物)
可见,按传统“黄老”内炼学说精修内丹功获长寿超长寿的圣人,虽然寥寥无几,但还是有的,此不能不使当今修炼养生者深思。

     3、内丹发育成新生命的观点:

这一派的观点:丹田丹气,即在人体丹田内脱变出一种新的生命物质。
有人提出下述观点:古丹家将丹田气这一新的生命物质,巧喻为“先天气、原始祖气、真气、铅汞”等等。中国道家万卷丹经中所言的此种代名词可称千千万万,但千隐万喻,基本皆是围绕丹气这一核心。
       根据这一派的观点,据说是张三丰在他的文字关键处,有时故意直接指破了这一千古谜底,并告之世人修功到底应该炼什么。他说:“我之看书无滞,才知圣凡一气(指丹气),不为盲人迷惑……从整心猿,从发志气……苦求明师”;“圣人直指先天一气”;“只此是救命符、延年药也”(指丹气);“修道以修身为大”,“一身之中,惟金铅最贵“(指丹气);”但未有明师指破的人,如在醉梦相似”。又说:“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岂知一气原无故,气满身中命可延”等等。

       

有人还煞有介事的提出了张三丰的下述修炼方法,共读者参考:

1、丹功的姿式是行、住、坐、卧
      (1)行功  选宽敞地,漫步逍遥,自然放松,速度以中、慢为主。
     (2)住功(站)自然站立,以面向东或南为主,两手可提丹田前一尺远,掌心朝向丹田。
    (3)坐功   平坐,习惯盘坐也可,两手自然放在两大腿上,坐式要端正。
   (4)卧功  自然平仰卧;左右侧卧:两手在两肩前呈交叉圈式,一腿稍直,另一腿稍弯曲。
   以上行住坐卧四式及其细节,功中均可相互更换。练功者可探寻出适合自身的一式为主,其他次之。此四式极方便简易,占空间极小,室内室外皆可,关键是时时感受和采取丹田丹气。内丹学名著《入药镜》中“意所到,皆可为”的论述,即指此。
    2、丹功内炼的方法和诀窍   丹功第一大目标是丹气通周天
   (1)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
   此法目的是:在丹田内逐渐激发出内丹气。
   方法:入坐后姿式和头端正,双眼先凝视远处静不动,但觉思虑少了许多,即可把目光慢慢收回。又觉静了许多,然后垂帘,将目光和意念注入丹田之中。青年人为脐上或脐中,中老年为脐下(虚空腔内)。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附:

吕洞宾至少活了多少岁呢?

作者:太乙小编


很多道教公众号都不敢说吕洞宾长生了,他们爱引用专家的话,说什么吕洞宾生于五代,死于宋初。

太乙小编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

吕洞宾至少活了多少岁呢?

一般认为吕洞宾生年是公元796年,没有卒年。但是有一件事应该是公认的,那就是《宋史》中记载吕洞宾和陈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全唐诗》中保留了一首诗,话说有一年吕洞宾游至华山,去看陈抟(陈抟活了118岁),这时陈抟的道童哭诉:“师父已经于一月之前仙游了”,吕洞宾遂作诗悼念陈抟:

《哭陈抟》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 

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 

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落苍梧。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也就是说陈抟去世时吕洞宾还在,陈抟生卒年为公元871年—989年。用陈抟的卒年减去吕洞宾的生年989-796=193岁,也就是说吕至少活了193岁,当然,这个岁数也是让专家极度不爽和不信的。



一家之言:吕洞宾仙法不是打坐入静?

文/月足明

编辑:太乙小编

推荐者:存真(太乙玄门道友


在上一篇文章《吕洞宾仙法不是男女双修术》中,月足明用吕仙诗词论证吕仙的仙法并不是泥水丹法。对于一般道友来说,那篇文章支持的多反对的少。这次要写的是《吕洞宾仙法不是打坐入静》,我想会反对的多支持的少。我写文章并不是要多少人支持,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以经典和可考文物为依据,澄清一些修真界内和道门内被误解了很久的内容,从而为一小部分对于仙道古法和长生术感兴趣的道友提供明理的线索。能有一人因我的文章启发最终跨进太乙玄门,心愿足矣。
对于吕仙诗词,他的“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的《绝句》和“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的七言律诗一百零七,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是道门内都一致认可的吕仙仙法的诗词。我们就用这一部分都认可的吕仙诗词来论证观点。
无静坐
首先吕仙的诗词中根本就没有说过打坐入静这种修法,这可能让很多没有仔细研读过吕仙诗词的道友惊讶。在我提到的吕仙诗词中,有“坐”字出现的句子总共就有以下几句: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金阙内藏玄谷子,玉池中坐太和官。。。
玄门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长感玉皇。。。
九曲江边坐卧看,一条长路入天端。。。
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入坐中。。。
其中和打坐有可能有关的其实就两句“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和“九曲江边坐卧看,一条长路入天端”这两句。“九曲江边坐卧看”说的是一个“看”字,看的方式可以是“坐”和“卧”,并没有说打坐入静这样的功法。“立地看天坐地吟”,“坐地”是有“吟”的,而且在“坐地”之前有“立地看天”,当然也不是打坐入静。


在《绝句》中第一句就是“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这一句也被隐芝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引述,相关诗句还被隐芝先生“奉为圭臬”。从这句诗中可以知道,固命基的金晶要捉才能得,也就是有动作,而且要用手。“闲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彩云”,“徐徐撮”当然是某种动作了。“眉藏火电非他说,手种金莲不自夸”,清楚的说明金莲要用手种。当然,此处“金莲”也是比喻,也叫秋莲、金花等。当然,还有“微微笑处机关转,拂拂行时户牖开。”有心的道友可以细读吕仙诗词,从中思索。
用《道德经》中的话就是“专气致柔”,此处“专”是“抟”的通假字,也就是“抟气致柔”。“抟”当然是个动作。这个是《黄庭经》中重点讲述的核心,我就不引用了。用《西游记》里的话说,就是“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此“持斧断枯藤”之喻,君能知否?
除了上面这种拂和搓的动作,还有另外一类。比如,“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腾空一踊身”显然是整个身体的动作。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颠倒五行凭匠手,不逢匠手莫施为”,就是为了“颠倒五行”。《周易参同契》中的话就是“易行周流,屈伸反覆。”《道德经》中的话就是“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屈伸才能成躬,高下换位才能颠倒。“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孙悟空的筋斗云,吕仙也是会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庄子》中也有对应的描述,由于是采用直白的说明式笔法写的,我不能引用,但是会在将来的文章中给与提示。
隐芝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张紫阳对孙行者弯腰控背”,机敏者会知此是隐芝先生提示的线索,而蒙蔽者只看到了是非,“弯腰控背”犹张躬欤。“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此般颠倒功夫,张真人当然也是会的。况且金击子还做了进一步的提示:“仙学要阴阳反覆(金击子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五行颠倒。”
“亦无得失亦无言,动即施功静即眠”,“动即施功”,岂不是很清楚。
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叙述上古真人时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无论“提掣”还是“把握”,都是动作,因为仙道古法就是如此。
当然,既然提到动作,也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仙道古法就是一般古代的导引术。那是养生法,不是仙法。
各有价值
静坐的修行方式其实后世丹经里讲述的,像《道德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吕仙诗词》根本就没有讲述过打坐入静的修行方式。我澄清这些内容,是为了让一小部分对长生术有追求的道友看清方向,不是为了要否定静坐这种修行方式。其实毕竟有缘修习古法的道友是极小一部分人,对于大部分道友来说,静坐还是最合适的途径。仙道密码还会出一篇文章追溯华夏文化里盘腿打坐的渊源。
最后留诗一首供有心人揣摩,不要因为你上小学时就能背的滚瓜烂熟就看轻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