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道教四大天师PK佛教四大菩萨:谁是真金,谁是泡影?
作者:佛不是道
道教的四大天师: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出生年也有其他考证),在世123岁(暂定),汉国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创始人,据说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字辅汉,号天师。张天师为学术界所称的道教的创始人(实际为正一道创始人,按吕洞宾的说法,实际从伏羲就开始传道出现道教;按道教说法,从黄帝即开始传道出现道教),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无量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他于东汉末期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据说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关于张陵的生平事迹,《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都十分简略,而后起神仙传则迷信色彩愈益浓厚。 正一派宣称:张道陵于东汉建武10年(公元34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相传他7岁埋头书房,苦读《道德经》、《河图》、《洛书》,领其奥。19岁设帐讲学,后任江州令。24岁与孙氏成婚。
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避而不见走狗汉明帝的使者。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兾县侯,但张道陵却视禄为粪土,所以三诏而不就。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道陵决心离开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去了。
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 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埋头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 道修真。
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传说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据说经过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而龙虎出现,所以,此山又称龙虎山。据说六十多岁的张道陵,服下神丹,身体健如青壮年,后又得秘书以及驱鬼之术。为了广传道术,他离开龙虎山,又到蜀郡的鹤鸣山去了。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为了在鹤鸣山把道传下去,自称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 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据说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和法具,到了青城山,降服了“六大魔王”、“八部鬼帅”,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并纷纷要求加入“正一盟威之道”,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张天师”,所以,“正一盟威之道”又称为“天师道”。
据传,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 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关于张道陵是否成仙,一般是这么说的: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台治,以余丹,及印,剑,都功符箓,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是日同弟子王长、赵升,于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上与夫人雍氏白日飞升。
上述说法恐怕是无稽之谈,试问如果其夫人未修炼,如何能飞升?既然夫人能飞升,那父母子女为何又不能?最后就演化成许逊一类的拔宅飞升的无知迷信。根据张道陵自己的说:‘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可见,后世贪婪人编造神话时,不要把自己的贪得无厌罗列进去,以免玷辱了祖师。
<瓦屋山道教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里面有一篇文章,却说张道陵实际是降蟒遇害。。。
转帖这篇文章在这里,供读者自辨:
天师正一道的创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张陵在洪雅瓦屋山一带的创道活动,只不过是道教的初创时期。这个时期的天师道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达到了相当规模,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张氏家族及道门传人,对这段创业史绝口不提,除了漫无边际的神话传说以外,没有任何可资佐证的记载。《汉天师世家》虽然有“初居阳平山,迁鹤鸣山”一语对《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作了重要补充,但它是一句隐语,且由于同名的阳平山有好几处,又不知瓦屋山下还有座阳平山,因而也就很难确认了。
道教初创于洪雅瓦屋山成为千古之迷,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我们试将张陵生卒时间作一个粗略考察,可知这段隐情的来龙去脉。张陵的生卒年月和“升天”地点,历来众说纷纭,神秘莫测。《汉天师世家》既称张陵为张良八世孙,又说他生于建安十年(34),卒于永寿二年(156),在世123岁。对此说略作分析,便可看出其中漏洞甚多,不能自圆其说。建安十年,不要说张陵的父亲张翳没有出生,就是他的祖父、曾祖父也都尚未问世。张陵之曾祖张皓生于汉光武建安二十五年(49),卒于阳嘉元年,活了84岁,是为长寿之人;张皓子张纲任广陵太守仅一年而殁,年36岁,时为汉安二年,史有明载,由此上推,其生年应为永初元年。张陵父张翳生卒年月无从考,假设张纲14岁生张翳,其生年早不过永初八年(120);若张翳14岁生张陵,其生年也早不过阳嘉三年(134)。非常凑巧的是,建安十年的干支是甲午,阳嘉三年是甲戌,其间刚好相差100年。由此可见造神者真是煞费苦心,几乎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若以阳嘉三年为张陵生年,卒于熹平末年(178),在世45岁。这样一来,必然有人会问,张陵善长生之术,为何他自己寿命不长?这也正是张陵生平神乎其神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要害所在。洪雅瓦屋山一带,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流传着张天师白日“升天”的故事,只是在情节上颇有差异。据说,在瓦屋山左龙神岗有一条巨蟒,修炼成真,血盆大口化作一个大石洞,名叫仙人洞;舌头化为桥,叫做会仙桥;桥头连着石梯,称做上天梯。只要过了会仙桥,顺着上天梯,进入洞中,就可脱胎换骨得道成仙。因此不知有多少人过了桥就再也没有回来,说是都成仙了。有一些巫师借此大加宣染,说是龙神显灵,要在每年五月十三献上童男童女,为龙神祝寿,才能消祸免灾。张天师不以为然,认为是妖邪作祟,决心亲自去斩杀妖煞邪,为民除害。他手持神剑,登上山顶,直逼会仙桥,与巨蟒搏斗。巨蟒遭遇敌手,原形毕露,用舌头一卷,把张陵卷入腹中。张陵在大蟒腹中施法,用神剑刺穿蟒腹,化作白鹤,升天而去。此后,历代都有法术高超的道人上山除蟒,为天师报仇。最后是元代一位黑察院京官,以高超的武术战胜巨蟒,将其置于死地。
初听这个故事,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查一查有关史书记载,又不谋而合。《蜀记》中即有张陵于“汉熹平末为蟒蛇所翕”的记载。张陵葬身蟒腹,是张氏家族也是道教宗门的不幸。若将实情传出,天师在道民心目中必然威信扫地,但又不得不给一个说法,以安教民之心。《蜀记》接着写道:“子衡奔出,寻尸无所,畏负清议之讥,乃假设权方,以表灵化之迹,生摩鹤足,置石崖顶。到光和元年,遗使告曰:‘正月七日,天师升玄都。’米民之山獠,遂因妄传。”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所谓张天师于鹤呜山“升天”之说,实为张陵为蟒蛇所吞的事实,张衡“假设权方”之故。文中所说“灵化之迹”,当在鹤呜山;“遣使”所告的“米民”“山獠”,当是洪雅瓦屋山一带氐羌民族崇信五斗米道的教民。张衡“恐遭讥讽”“假设权方”,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之后,道教大本营也因之而转移,于是,张陵在鹤呜山成仙的“妄传”,也就弄假成真了。
洪雅瓦屋山令张陵后人心惊胆颤,且又有口难言。一年之后,张衡亦相继去世,这一段“尘封日子”就再也没有人去擦拭它,历史的本来面目愈埋愈深,只有那屹立在瓦屋山下、青衣江畔的碑记向世人倾诉着张陵创立天师道的悲壮业绩。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239年-374年),在世135岁,江西南昌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又称“许真君”。
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 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
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据道书记载, 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
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 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 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今新建西山乡)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晋太康 (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太熙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阴止五敦作乱。郭璞被五敦处刑后, 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 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风险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灾。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
被传说成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天飞升,鸡犬升天的成语就是来自许逊,可见编造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多么的贪得无厌,连夫妻一起飞升还不够,还得带上全家,这种说法只会玷辱祖师,近人陈撄宁曾强烈质疑过此类荒诞贪婪的说法,但陈撄宁也抱着夫妻飞升的幻想。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 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 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绍兴间(1131-1网易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许逊授 《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代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首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建“净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姓名为萨守坚,生年不详,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
相传萨守坚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虚靖,三道人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萨守坚后用咒枣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法裔传至后代,衍为"西河派"、"天山派"、"萨祖派"。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等书。明代邓志谟撰写有小说《萨真人咒枣记》。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相传王灵官是萨守坚之弟子、护法神。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萨守坚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萨守坚又谓自得诀之后,殷勤苦志,所以发白反黑,齿落更生,"年几三余,视听不衰,筋骨愈固,其诸效验,一如师言。"又得师授,"故以诸阶大法,罄竭相传",并告诫曰:"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由此可见,萨守坚已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他说:"守坚庸琐下士,遭遇明师,得其设施以正,故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疠,炼度幽魂,普施符水,累行累验,如谷应声。今兹付受,敢不尽其所传。夫人之一身,二气五行之精而已。圣贤设为法以卫民,证诸于己。大抵法本诸道,道源诸心,心能以吾之精神,融合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愚当会此理于太极未奠之先,而证此理于三才既判之后,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此道何常一日不流通于天地间也?而法或未之闻焉,圣人者作法始肇矣。如今之禹步,皆可考也,而法或未之祥焉。既有汉天师阐扬此法,复有宗师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备焉。"这里所说的"宗师",即是指王文卿而言。
萨守坚着有《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存《道法会元》卷六七中。从这些著述中可知,其理论与法诀确实与王文卿一脉相承。萨守坚自述曰:"余习性清淡,希志神仙丹经子书,传广万卷,再一披阅,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得遇真师,成就大事,嘘枯振槁,受赐良多,刻骨铭心,报思罔极。初真师命之曰:夫道在人身,其大无内,其小无外,谓之无,则恍惚而有象;谓之有,则渺漠以难穷。自非至人,孰能捉摸。子学道勤苦,骨相合仙,今有秘文相传。虽曰违科,即得其人,受授由我。子当长跪,重作誓言,我以心传,子当谛听。夫人也,地水火风,假合四大,为万物灵。死为臭腐,何所恃焉。但恃精气神三者为根本。夫人固其精,养其气,保其神,使之三宫往来,升降不息,则家家蓬莱,处处神仙矣。夫何以淫而败元精?以忿躁而耗元气,以秽浊而昏元神,使关窍窒而不通。炉鼎渗而不固,宅舍坏而不修,欲望长生,奉行道法,胡可得也!!体而用之,则致雷霆于倏忽,呼风雨于须臾,人天所师,何施不可。故曰: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将,谓之法也。"此段真师之论,与王文卿所说"以道为体,以法为用","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的理论如出一辙。
葛天师,名葛玄(164年-244年),在世80岁,字孝先,人称”葛仙翁“或”太极左仙公“。。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魏蜀吴时的孙吴术士。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
据《抱朴子》记载以及西晋时传说,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左慈)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郑隐后来又把丹经给葛洪),后遨游括苍山、南岳、罗浮山、阁皂山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东晋后期传说,太极真人徐来勒把灵宝经传授葛玄,葛玄传给郑隐,郑隐传给葛洪,再辗转传给葛巢甫,自此灵宝经大行于世,葛玄成为灵宝经出世与传授的关键人物。
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葛玄修炼勤苦不怠,能遨游山海,分形变化,尤长於治病收劾鬼魅之术。《三国志》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於方山立洞玄观。弟子郑隐得其法术。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 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批示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平易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 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 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据《抱朴子》记载:葛玄一日对弟子张恭说:“吾为世主所逼留,不遑作大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到了这一天,葛玄衣冠整齐进入室中,卧而气绝,颜色不变。弟子烧香守着他,三日三夜。半夜忽起大风,声响如雷。风停再点燃蜡烛时,已失去了葛玄的踪影,只见他的衣服委放在床上,衣带都未解开。早晨问邻人,都说没有大风,大风只在这一个屋子里才有。葛玄已经成仙而去,证位太极左宫天机内相,道教中称为常道冲应孚佑真君,世俗尊称为太极葛仙翁。
葛玄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被封为冲应真人,南宋淳皊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道教灵宝派派别阁皂宗奉其为祖师。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葛玄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其著作有《三皇文》、《五岳真形图》等。
上述道教四大天师均为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佛教的所谓四大菩萨,全部子虚乌有!属于印度变种佛教——大乘佛教的印度人的凭空滥造!
首先,如来佛创立的小乘佛教,根本就没有菩萨的概念!只有如来一人能成佛,其他所有追随者的最高果位只能是阿罗汉!也就是谁也别想超过如来的地位!
菩萨,是小乘佛教灭亡后,外道集合佛教邪说创造出的概念,所以大乘佛教才有了菩萨的概念。如来佛没有创造菩萨概念,也不懂这个概念。菩萨,本来就是凭空胡说的概念。所谓四大菩萨,更是子虚乌有!
让我们用金刚杵打出这四大菩萨的鬼形,
1、首先是观音邪灵:
观世音原型:畜生演化成三八婆
现在中国人看到的观音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所谓“东方圣母”,那只是中国人自己的凭空胡扯而已!还原历史:观音菩萨原型是畜不 是人!观音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中国人意淫的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
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夫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所谓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印度向来有低级的动物崇拜信仰,有动物教滥造的传统,比如把牛当做宇宙最高神的化身等,所以,马也是“神”也不足为怪;根据古印度邪说,孪生小马驹竟能使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这种动物神崇拜信仰,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重新编造婆罗门教理论,创立了佛教。由于民众有喜新厌旧的传统,刚开业的佛教吸引了很多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实际是畜生道)。
可惜佛教理论属于编造,刚开业时无知民众都有好奇心理,纷纷进店不足为怪。但慢慢就觉得这店铺还不如以前的老店铺婆罗门教,所以小乘佛教没有了吸引力,频临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时,变种的佛教大乘教产生。大乘佛教徒为了安抚印度人之心,继续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的形象还是一匹骏马。可见,佛教由于是人为胡乱编造的宗教,为了吸引信徒,是可以随意胡说、随意滥造偶像的。
到了公元前后,大乘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这样观音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人身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所谓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 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已是佛教伪经——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教伪经《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因此,早期的观世音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大乘佛教伪经《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的虚名在中国日益提高,得到了下层广大无知人民的“崇敬”。中国爱臆想的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邪灵形象。观音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中国人最受信奉的所谓“善神”!这是典型的崇拜人造偶像的无知!无知者无畏,但必遭真神的惩罚!
2、文殊菩萨原型:
该邪灵形象来自大乘佛教伪经——《文殊师利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经》《央掘魔罗经》《悲华经》《观佛三昧海经》《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发愿经》《放钵经》等伪经的肆意编造。
五台山当然最早是道家的地盘。试问,印度变种大乘佛教的所谓菩萨,只有可能住在印度,除了中国人癔病妄想,怎么可能跑来中国装神弄鬼??《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所谓文殊菩萨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走狗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印度邪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他们胡乱宣传中国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另外,主要是由于中国汉奸皇帝为印度佛教撑腰:
本来大乘佛教的经书全部都是伪经(小乘佛教的如来佛何曾梦到?),但是国人有崇洋媚外的传统,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认为印度人胡乱编造的佛经“真实不虚”。根据无稽之谈——《国史旧闻》记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并且疯狂编造说:约期焚经,以别真伪,其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这真是印度喝了精神毒液后的奇谈怪论。唐玄宗时观音邪灵尚且保护不了无知的和尚,由于走狗汉明帝的袒护,事情就成了道教的经书全部是“伪经”,而变种佛教的经文才能经得起“千锤百炼”!这样,印度二邪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从那时起,变种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下了根,并开始成为在中国的印度佛教中心宣传据点。由于无知国人受到蛊惑,这样五台山彻底化为了印度死亡文化——变种大乘佛教的地盘和宣传据点。
3、普贤菩萨原型:
该邪灵形象来自大乘佛教伪经——《华严经》《悲华经》《小乘经》《普曜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止观》等伪经的肆意编造。肆意编造的各种荒诞无稽的说法有:诸佛之子;阿弥陀佛的第八子,还把释迦佛、弥陀佛的四位胁侍,说成是亲兄弟,都是弥陀的儿子,这样使人感到有“任人唯亲”之嫌;又编造是妙庄王的二女儿。
胡编滥造的印度变种佛教邪灵侵占道教名山——峨眉山的历史还原:
峨眉山最早以前,是我国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
道教著作《抱朴子》卷十八中言:“黄帝……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 天真皇人何许人?据《五符经》说:“皇人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丈余,发才数寸,居峨眉山北绝崖之下”;“皇人住峨眉山北,绝崖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在传说中,天真皇人和道教主太上老君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在峨眉山自天真皇人得道一事,被认为是道教之源起,纳入了正史。故宋太宗在赠峨眉山对联时,上联曰:天真皇人论道之地。
峨眉山这座神仙洞府,在道教中属于“洞中福地”之列。道书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峨眉山在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名“虚灵洞天”。据《说郛》引《洞天福地记》云:“三十六小洞,出本教《淹山白玉经》。第七洞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在纯阳殿的“千人洞”,即是第七洞天的洞府遗址。又在洪椿坪寺外的山腰处,今尚有一木坊,上书“洞天首步”四字,意指凡人入山至此,即开始进入第七洞天。道教中,亦称峨眉山为“皇人之山”、“西皇山人”、“第七洞天”、“灵虚洞天”。 。
在峨眉山上,与天真皇人论道之仙迹有如下几处:授道台:位于纯阳殿后,宋皇坪上,即黄帝问道处。十字洞:位于纯阳殿右据《元•一统志》(赵万里辑)载:“十字洞:在嘉陵江定府峨眉县三十里,洞门为‘十’字,昕昏出云气,乃天真皇人论道之地。归有观宇,今为荆棘”。相传“十字”第吕洞宾游此,以剑划石而成。三望坡:位中峰寺左,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载:“三望坡,以路峻险,行者三望乃至。或云轩辕帝,曾三举望祭于斯。”轩辕桥:即清音阁“双飞龙桥”之左桥,相传系轩辕黄帝游胜峰(即峨眉山)时修建(见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九老洞: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载:“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真皇人,游此,遇一叟于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现洞上建有“天皇台”(仙皇台),以志其事。七宝台:位金顶睹光台左,金刚石下,又名独尊台,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云:“石下有乱石嵯岈,攒作一片,名七宝台,台下有石室,户枢甚多。”相传“七宝台”即是《云笈七签》中之“七宝玄岩”,是贮藏“黄金为书,白玉为简”之“天书”所在。《兴废记》云:“皇人著《九仙经》一卷,藏峨眉山,汉武之世,有人拾得,大中初尝禁绝。”《飞玹羽经》云:“峨眉之山,金台之室,《飞玹羽经》秘其内稽。”《三皇经》亦云:《三皇经》乃神宝君所出,西陵真人所撰。此书在天室玉府之中,诸仙人授之以藏之名山石室,皆不足具。惟独蜀郡峨眉山具有此文。《云笈七签》更明确指出:“寻道家经诰……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
变种大乘佛教是晋初传上山的,由于国人一贯崇洋媚外,爱喝精神毒液,到宋朝以后,峨眉山彻底蜕化成为普贤邪灵的所谓“道场”,洞天福地彻底贬值为鬼窟地狱!
4、地藏菩萨原型:
该邪灵形象来自大乘佛教伪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莲华三昧经》(晋译《华严经》)《延命地藏经》《十轮经》《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地藏本愿经》等伪经的肆意编造:其邪灵形象最初当然是印度人或者印度鬼,怎么可能是中国人胡乱附会的朝鲜人金乔觉呢?
根据上述邪经或者伪经的记载,第一种是所谓“佛陀嘱托”。这个说法当然是变种大乘佛教伪造的,因为如来佛何曾梦到还有“菩萨”这种概念??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降生之前的无佛之世,要承担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于是地藏菩萨发愿永远做幽冥教主,度脱那些最苦难、沉沦在地狱道的饿鬼、畜牲、阿修罗、人、天人道的众生。于是地藏菩萨接受了佛陀的嘱托,在佛佗面前发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于是,于是他舍弃了印度人设想在山峰上的“光明的天界”,来到了昏幽的地府。。。
第二种来历则是古印度婆罗门中的鬼女。佛经编造说:此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于是变卖家产,供养寄生虫佛寺。后来,她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点化,在定功中见到了地狱里惨烈的景象,同时还遇到了鬼王无毒,并得知母亲因为自己供养寄生虫佛寺的功德,已经脱离地狱了。。。婆罗门鬼女醒来后得知是在睡梦中的景象,深感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神通广大,便跪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前,立下誓言:“愿我尽未来劫,应有最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即地藏菩萨是也。”
当然,中国无知群众附会的则是朝鲜人金乔觉。此人二十四岁的时候剃度出家,当时唐代的中国,正是印度邪教佛教沸腾时期,于是金乔华便航海来到中国这个印度化的国度,求取所谓佛法。此人来到道教圣地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病逝,世寿九十九,被无知的中国烂人附会为印度变种大乘佛教中的地藏菩萨,由于印度邪说宣传蛊惑,道教圣地九华山又遭遇劫难。
“道教圣地九华山”
九华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道教。据《福地考》载,曾有不少高道在九华山修炼,今仍在九华山流传着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和诗文,九华山不少地名也都与这些道教人物和传说有关。东晋末至中唐之前九华山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陵阳县令窦子明,及其后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广为流传的神话,折射了早期安徽九华山是仙家修行地之一。
由于印度佛教入侵并肆意宣传邪说和空话,无知国人受到蛊惑,一个上古道家学仙之生地,竟然蜕变为修死学说——所谓“地藏”的鬼窟和死地!痛哉
现在要问:这些虚造的无知的偶像,为何不在印度老家逞强,却在中国大地上泛滥成灾?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曾分析说:
第一是佛教“大德开士”长期对无知民众的宣传鼓吹;
范文澜:佛教确是毒害人类精神界的鸦片烟,高僧则是受毒更深,因为彼灌注了毒性更大的吗啡!佛寺先诱人出家,使生活寄生动物化,然后施以恐怖教育,使毒汁融入脑髓。所谓“大德开士”,就是竭力宣扬毒气的人!就是受毒害最深的宗教奴仆!要求他们摆脱外来传教僧徒的侄桔,是不可能的。这些外来僧徒在外国,都钻研过多年佛经,也就是吸食过毒性极大的有病人!他们只能要求俘虏和奴仆永远吸毒,象他们一样,决不肯放任俘虏和奴仆跳出罗网,做一个独立生活的人。
第二是佛教敢狮子大开口胡乱造经,而中国人最爱听谎话和大话!
范文澜:中国书籍自六经以至诸子百家,从来没有人敢说佛书那样的大话和谎话。庄子着书,号称谬悠荒唐,但比起佛书来,相差却远得不可以道里计。中国士人有信书的陋习,以为写在书上的话,都是不可不信的重要话。又从来不曾接触过佛经这种无边无际的大话,和毫无责任感的谎话。正当东汉政治黑暗,广大人民求生不得,而今文经学盛行,统治阶级精神界异常空虚的时候,佛教乘机传入,它那骇人听闻的大话和谎话,逐渐俘虏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