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户外圈: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华山

太乙玄门 2022-11-29

采编:华旅集团营销中心


华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华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华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广十里,属秦岭东段。《水经注》谓:“远而望之若花状”,“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故名“华山”。又因其西有少华山,亦称太华山。
    华山主要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北峰(云台)五峰组成,其中主峰落雁、朝阳、莲花三峰峥嵘耸峙,鬼斧神工,有壁立千仞之势。南峰不仅为华山群峰中最高峰,也是五岳中最高的山峰,千山环之,若羽林执戟,登临绝顶俯瞰群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宋寇准赞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峰顶有池水一泓,名曰仰天池,常年清澈不涸。玉女、云台二峰,高虽不及东、西、南三峰,却也各具资色。
    风景秀丽的华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更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也是华山文化的魂魄。华山道教以全真教为主,以剑法见长,华山派是道流之大宗,剑法宗承吕洞宾、陈抟一系,仅论击技工夫,就属博大精深,在武术界影响深远。华山是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是中国道教萌生地之一,有名列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太极总仙洞天”。华山玉泉院、镇岳宫、东道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道观。华山怪石林立,岩洞遍布,据《云笈七签—洞天福地记》云,华山西玄洞,又名三元极真洞天,为十大洞天中之第四洞天。《华岳志》称它”天地高大,日月星辰,风云草木与外无异,官阙楼台尽是七宝所成,旁生紫林芳花,五髓金精,乃洞天之境。”华山洞,又名太极总仙洞天,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四洞天。另外还有莲花洞、玉皇洞、太上洞、贺老洞、迎阳洞,希夷洞等等。下面为大家介绍几处具有代表性的石洞景观。
    紫薇洞:在北斗坪,是一孔依崖凿刻的人工石洞。洞坐西向东,高10余米,面积约40平方米,为华山第一大洞。洞内供奉道教神四御中的中天紫薇北极大帝,两侧文拥武护,造型生动形象。今洞内塑像已经毁之大半。从洞外崖壁上明清题刻分析,该洞开凿的年代至少在元代以前。洞的周围还有三元洞、斗姥洞、老君洞等十余处人工开凿的石洞。
    朝元洞:在华山有两处,一处在华山玉泉院西称全真观,一处在华山南天门内叫大朝元洞。道侣解释:“朝元,即朝拜元始天尊,元即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即元,故在乾而物资始,在坤而物资生,天所以天,地所以地,人所以人,物所以物,莫非元也,莫非一也。”
    希夷洞:即陈抟老祖的睡洞,位于玉泉院山荪亭下,为一孔在岩石上雕凿的石洞。洞面积约四平方米,洞外依崖构筑小殿,造型别致。洞内供奉雕工精细的陈希夷卧像,浓睡正酣,神态安详。当地人传说患病的只要焚香祈祷,手痛抚摸石像之手,腰痛抚摸石像之腰,就可消痛苦,并能得到沉疴痊愈的神效。洞前香火甚盛,每逢三元八节,尤其是每年三月华山古会时,洞内外香烟缭绕,祈祷声、鞭炮声不绝于耳,洞的周围挂满善男信女“有求必应”之类匾额。石像由于长期被抚摸,周身油黑光亮,状如墨玉。古代文人墨客颂咏希夷祠、希夷洞的诗文很多。康有为在诗中这样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匼树无忧;泉声岳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
    药王洞:共三处,分别位于莎萝坪、北斗坪、莲花峰。药王孙思邈,生于唐代(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能治百病,发现了很多药材,著有《千金方》一书,后人称他为药王。他曾常来华山采药,故此药王洞供奉的就是他。



翠云宫在华山西峰,又称西峰大殿。始建于清初,但形制较小。


        宫内大殿中供斗姆元君塑像,另有道舍及配房二十余间。宫前一洞,洞上石瓣如莲花,人称"莲花洞",洞旁题刻琳琅满目,草隶楷篆,互相辉映;宫西有一天然巨石,状似斧劈,中间凹处,形若人状,石旁置铁斧一把,上铸"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于沉香,劈山救母"。相传是沉香劈山救母之遗迹,名曰斧劈石";宫后杨公塔是杨虎城将军1931年秋陪其母登山后,为纪念此行所建,塔系六角,垒石而成,上题"壁立千仞"、"如此方为岳"、"西镇何崇穷"、"峻拔在廖廊"、"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等诗句;宫之附近还留有西元洞、舍身岩、摘星石、洞元石室等风景名胜。

        后庙内主持周静观在此释经布道,由于他的博学与才华,吸引得四方信徒纷至沓来,庙内香火大盛,甚至于超过了诸峰各庙观,宫也由此而扩建重修。特别是藏经楼里所蓄的道教真经是华山道教研究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民国二十一年( 1932 )全部建筑与所有经卷全毁于火患。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解放后又经多次修葺方成今制。

        重修的翠云宫为木石结构,依崖就势而筑。外廊明柱,雕梁画栋,镂花门窗,其风格秀丽典雅。宫分前后两殿,上下两层,东西各建有配殿,将前后两殿沟通连为一体。后殿门额悬有翠云宫牌匾,殿内供奉众星之母斗姥神位,塑像神态威严端庄。

        都龙庙在苍龙岭下,始建于北魏,南出庙东侧门即苍龙岭。庙依几块巨大片状石壁而建,构思奇巧,建筑风格别致,图形大小与岭的险峻相得益彰。庙后为苍龙岭西崖壁,苍松成林,岩花铺锦。庙前与救苦台之间地面平坦,间有伏石,四周环境优美多富变化,加之又是北峰到五云峰之间最大的坪场,故游人多在此驻足小憩。

        庙始建时称胡趋神寺。《水经注》记述:“化山搦岭,北胡趋寺,神像有童子之容。祠祀有感,则云与之平,然后敢度”。清以后,庙被俗称为都龙庙,又作督龙庙,庙内塑像为龙君,怒目圆睁,须髭飘冉,形象生动威武。庙的更名大凡与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道路、伤了龙脉的传说有关。据民间传,自毕沅开路伤龙脉后,苍龙再无力行云布雨以护农桑,百姓便塑像祭奉香火以示忏悔,祈请并督促苍龙病体康复,佑百姓丰年太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