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仙家修炼的“大人”长生奥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凌云先生 太乙玄门 2021-08-07

供稿:凌云先生


清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末两句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朵如米粒一样的小小苔花,虽然弱小,却要学着牡丹的样子,美丽地绽放,热情地装扮,乐观地展示。以自己自由舒展的绽放装点一隅,以自己微乎其微的幽香熏染周边,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色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花那么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绚烂,仍要学着牡丹的样子,认真地装点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尊严!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高度概括而精辟的语言,可谓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不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证道的法则,更是颠扑不破的长生正道,深刻地揭示了“与天地齐坚固”的自然大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天地面前,渺小如蚁。人与天地,比之青苔与牡丹,尚且渺小卑微太多;天长地久,但人类在天地面前如同泡影。人要长生,也要效法天地。怎么效法呢?

修长生,就是要把蜉蝣一样易朽的个体生命,修成大人的境界。什么是大人境界?

大人的境界:“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的境界: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九三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如何效法?

《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潘?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中国几千年来,天文历法,都是用太阴历,以月亮的盈亏作标准,与潮水的升降有关系,与土地的地质变化也有关系,气候的变化,就是用这一套方法推测出来的,这比现在的天文台、气象所还要准确。太阴历月亮每到十五满月从东方出来,每五天一候,三候一气,六候一节,都是根据月亮现象看出来的。可知中国古代少数圣人,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验,最后把这个法则拿出来,编成历法,成为全民的科学,人人都懂,天文、人事,都能把握,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月亮盈亏的阶段分为六个,先说十五的月亮最圆的,十六最圆满了,到了十七开始缺,二十三亏了一半,二十八没有了。真正的黑夜是二十八以后到下月初二,这期间假使带兵走夜路,要特别小心,到了初三的眉毛月就出来了,是早晨看西方,挂在天上面,所以月出于西,到了初七、初八,夜中看到半月在正南方,到了十五又看到满月在东方的位置,也是乾卦的位置,因圆满光明,所以是乾卦。这月亮是真阳,中国古代少数圣人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比如《灵宝毕法》明确指出月亮有光是反射太阳光而已),到了十五月亮的光代表了阴中之阳,所以纳甲纳在这里,再到了二十七八,月亮在东北方下去就没有了,后天为艮卦,先天为乾卦现象,《参同契》那段话和月亮的现象了解后,就知道坤卦不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而应该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那么从此知道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套科学。 


这个自然界从来都是强欺弱,没有弱欺强的道理。武术的功夫修炼,是把自身功能变得更加强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易骨易筋

  

但是在具体方法上,传统武术主要是内炼,而搏击之类是外练。武术从身心修养起步,搏击从跑步负重开始



为什么三四百斤的老虎,能够窜起来四五米高猎杀动物?仔细观察就会得知,老虎窜起来也只是靠后面两条腿而已。除了人家是腰胯驱动之外,更主要是筋骨强健。食肉动物并不耐跑,相反食草动物倒是能够长距离奔跑。老虎狮子都是短距离一击必杀,就这一瞬间以十几倍于对手的坚硬尖锐速度,就足以取胜了。

武术技击也是如此,一个照面的事。而人类在后天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搏击是通过长跑强化体能,通过负重强化肌肉力量,还有诸如跳绳、速度球之类强化速度。李小龙通过电击训练瞬间反应。这些都是后天外部手段,起效很快,但越往后越慢,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然后伤病就随之而来,伴随终生。



对于筋和骨的研究,越是强壮的动物,骨头越重,筋也越韧。练武术的人敛力入骨,看着一百四五十斤的人,一上称有一百七八十斤,所谓藏肉,其实是骨头密度大,髓满骨硬,骨骼强壮于常人。我们都见过动物的筋,就是煮熟了也不好嚼,而生的时候用刀子都很难割断。所以筋骨强健,才是运动功能强大的主因。

我们的前辈很早就发现了筋骨的道理,才发明出了易骨易筋的系统训练方法,把筋骨的强健结合在一起,塑造超强的体质体能和力量硬度。最有名的就是易筋经,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练法。传说道家紫庭真人传授给印度达摩的易筋洗髓二经,后来由岳飞归纳总结与岳家军拳法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形意拳。故形意拳有易骨易筋洗髓三步练法。


 

那么如何易骨易筋呢?传统武术里讲究先天和后天,“先后天要相交”,比如五行拳的练法、六合九要、二十四法等就是后天方法;而无极桩、混元桩等就是先天方法。把先天与后天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成系统的功夫修炼。当然,后天中也有先天,先天中也有后天,先天后天并非各自孤立存在。 

比如五行拳看似动,其实内中一片安静,所谓身形应当似水流。站桩看似静,其实里头孕育着一片蒸腾,所谓静极生动、生生不息。先天和后天,根本的区分并不在外部形式,而是心之归属。若心动时,便是后天。若此心如如不动,便返先天。所以欲练拳,先修心。心里头乱七八糟、欲望横行,练拳是没指望的

  

搏击通过跑步和负重的训练增强体质体能,是被动刺激身体适应的一种方法,身体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当你不断用运动量来刺激她时,她会主动提高身体机能来适应。但这种适应有个限度,不可能超越人生而有之的本钱,如果超越了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不管是西方体育还是我们传统武术界,都有早死早衰的。

  

传统武术练对了可以强身延命,但练错了也等同于慢性自杀。西方体育适当锻炼有益身心,练得过头了也等于自戕生命。像孙杨和傅园慧都有心脏病,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病,就是消耗太大,生命的本钱已经托不住了。普通人锻炼身体只求有益身心,一定要注意度,也就是所谓的火候,不要贪心,过头了有害无益。


下面就涉及到拳法的核心,也即是“内功”为何物了。知道了要易骨易筋,也知道了先后天相交的原则,但具体方法上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传统武术与西方搏击最大的区别,我们是内炼,就是自生长,重新开始生命成长的过程,易骨易筋以及所有的功夫,都是身体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外在的可以练出来的。 

  

传统的生命科学与西方科学完全是两条道,西方的实验道路,至今无法解释传统文化中对生命本质的诠释。所以熟悉了西方科学原理和定律的现代人,大体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嗤之以鼻,不过出于几千年文化血脉的遗传,对鬼神之类反而是半信半疑。

  

天地宇宙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天命难违,宿命难改,这就涉及到运数,易经讲理、象、数,展开就太多了。人的生命与天地宇宙的运行时同体一脉,但天地无情而人有情,所以天长地久,而人只能活七八十岁。但人的生死也只是自然现象,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如花朵绽放和凋零,总是循环往复。

  

和天地无情相比,人就是陷在有情之中无法自拔,所以生下来思维情欲一开,就迅速走向衰老死亡如果人也做到如天地宇宙一般无情,是不是就可以克服这种生命短暂,走向长生久视呢?这其实就是道家修行的大原则,和印度佛教追求寂灭死亡的“涅槃”境界不同。

  

人出生半年后思维欲望一开,先天元阳就开始消耗,如果这个元阳始终不泄,就会始终保持童子的状态,但对于所有人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从出生到悟道这一阶段,人是被欲望习气牵引着走的,自己并做不了主。比如你开车被人别了生气了,事后想想也很有趣,凭什么生气啊?道家讲对境无心,就是这个。

  

外部环境和你的欲望习气结合在一起,引导着你的生命沿着酒色财气的道路,往最终死亡的归宿大踏步前进。所以悟道的人会戛然而止,所谓“香象渡河截流而断”,不生心,不动心,此心如如不动,外部也影响不了你,内部也牵动不了你,如道家功夫被中国化的印度佛教偷学后,某些内佛外道之流借助所谓“达摩”所言:心如铁墙可以入道!(印度佛教只能说觉悟“菩提”,不能说“入道”)人什么时候悟道呢?那就看你的积累了。


  

首先的步骤是断,或者说停,或者说止,儒家心法说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断了之后是不是停在那里不动了呢?也不行,你光不动也没用啊,没有解决生死问题,所谓生死事大,还要解脱。如何解脱?就是道家讲的逆反回真,往回走了!

  

这个在内家拳里就叫“顺中用逆”。因为拳法总是要动的,不可能像修道的打个坐几天不动,拳法是动中静,虽然动但里头安安静静,也就是外形虽然动,但内心已止。同时通过具体方法,把周身散乱之神气顺中用逆收回丹田,内外合一,顺中用逆与逆中行顺结合,先后天相交,就完成了对身心改造的第一步。

  

为什么说功夫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呢?刚才说了一大堆就是告诉大家,之所以后天停止发育,就是因为七情六欲一起,生长就停止了。女孩子在14岁,男孩子在16岁,之后的生长只是之前生长的余事,基本就停止了。人个体禀赋不同,后天环境不同,生长会有些许的差异,有人早发育有人晚发育,但大体不出此框架。

  

性欲一起,性机能成熟了,发育就停止了。试想如果能继续发育下去,那么身体的强健是不是会逐渐超过甚至远超普通人呢?外国人不敢想,但咱们的老祖宗彻悟玄机之后,不但敢想而且敢干,搞出一套性命双修,种种方法,而内家拳呢?道家之余脉也!形而上道艺,形而下武艺,根子上就是道家,结合了技击。

  

天地宇宙无情而人有情,宇宙仍在不断生长,因其无情。人寿命短,因其有情。故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有情有义不是圣人考虑的问题,那是有情众生执迷生死的窠臼。简而言之,我们练拳首先要做到心不动,把思维情欲逐渐都停了,则身心自会合上天地宇宙自我生长的规律,先天元气源源而来

  

太极拳入门就是无极桩做到空空静静,然后再谈其它。当然不练无极桩从其它方面入手也可以做到,但无极桩是大窍门,过去很多人忽视无极桩是因为自己没悟透,以为无极桩没用。空空静静了,是为返先天;先天一返,本能即出


附:要领悟妙理,还得机缘凑合。

下面附一则故事:

 邵康节的宝瓶子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 

  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中国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古形成的。有人认为《易经》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在抗战期间,中国国运受到神的眷顾,国运昌隆,连续八年黄河没有结冰,假使结了冰,的确有问题,日本人的马队一下子就过来了,日本人一直在等这个机会,可是上天保佑,抗战八年中黄河就没有结过冰。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同一个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灵偶然的判断,如果加上主观就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只宝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时会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这一天把这只宝瓶,安安稳稳放在桌子中间,自己则坐在桌旁守着,看这只宝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饭做好了,叫他吃饭,叫了几次他都不理,太太见他不声不响不动,老盯着一个瓶子发呆,就故意开玩笑,欲惊醒他,拿了一条鸡毛掸子向瓶上一敲:“你看这宝瓶干什么?”不小心把这宝瓶敲破了,于是他哦了一声悟了,悟了什么?忘记把自己算进去,就是没有把主观算进去,这是关于算卦的有名故事。但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处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记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这是做人的修养、事情的处理要千万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经》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庄思想,都是从《易经》出来的,诸子百家也都是渊源于《易经》。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太乙玄门”阅读更多好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