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坊:大众,我已泄尽天机,发明心印;《霞外杂俎》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娄道长
《龍門心法》之“参悟玄微”
作者:王常月
《参悟玄微 》
(廿篇之外又一篇)
大众,这一点虚空不昧的真人,岂是容易见得的么?
古今圣贤仙佛,列祖群真,面壁九年,坐圜六载,三三七七,勤苦参求。
以至历遍名山,遨游福地,寻师访友,问道听经,苦行深功,布施累德,种种修持,不过为此生死性命大事因缘。
前不知来,后不知去,流浪沉沦,难免轮转。所以发下誓愿,立功行持。
或以绝念忘情,为出世的法,便去打坐,三年五载,坐破了蒲团,几曾见些儿念绝,半刻情忘。两个五,还是十也。
或以烹铅炼汞,为出世的法,便去行功,朝屯暮蒙,退符进火。几曾见玉浆七返,金液九还?拿住贼,放了盗也。
或以存思观想,默朝上帝于三天。或以炼度济幽,超拔阴魂于九地。
或以呼神召将,佩符箓以号真人。或以提气开关,运精气而称妙道。
或讽诵经文,而勤劳礼拜。或炮制丹药,而救病医疮。
或炼服食以望飞升,或效阴阳而行采取。
或房中鼎器,呼吸以神运真铅,延生接命。
或鼎炉砂火,抽添以烧炼茆银,布施立功。
或以身体衰残,抱金丹之道,而待传于有福。
或以因缘浅薄,行难行之行,而舍身于悬崖。
种种甚多,皆非正道。
大众,绝念忘情,要参悟得这念从何处起,情从何处来,拿得定,提得稳,认得真,指得实,方才了手去绝,下手去忘。
且问你,这会拿、会捉、会认、会指、会下手,会绝念忘情的,是个甚么?任你绝念忘情,蒲团坐破,念还是念,情还是情。
大众,以念绝念,唤作头上安头;以情忘情,名为拿贼放贼。
不若连这个忘情的忘法都忘,绝念的绝法都绝,两机俱忘绝,入众妙门,方是个上乘道理也。
大众,我将法子去绝念,不知法子便是念头;我将法子去忘情,不知法子便是情种。
大众,绝念不如念绝,忘情不若情忘,唤作求人不如求己也。
大众,烹铅炼汞的抽添火候,此效卦爻,把一个太极浑沌,穿残凿破。认假名而为实用,指譬喻而作功夫。
妄论三田精气,盲猜九窍枢机。把七字九字,返字还字,当做七次九次、七回九回、七段九段、七年九年、七转九转。
这个画图,那个出像。竖着脊梁、尾闾、泥丸、丹田、绛室、黄庭、华池,水升火降、温养沐浴。
今日也是坎离交,明日也是地天泰,后日也是魂魄合。
今年也是等婴儿,明年也是等婴儿,后年也是等婴儿,等到九年,还是个不知死的老作孽。
他不自知差错,还摇着头屈着指,对着外护说道:“我是那一日结了圣胎,温养的火候又不错,沐浴的时节又不差,为何胎成十月,不产婴儿?还是你我福薄业深,鬼神不容成就?”
他还捧着肚皮,老着脸,张着嘴,探着眼睛,虚落泪。
大众,这一等穷根下愚之人,不知自心,不明自性,昏天黑地的孽障,知甚么道理。
大众,当知此人,还是有心向上的人,但是昏迷,不醒向上之机。
大众,身中精炁,本是先天元炁元精,不增不减,无垢无静,不生不灭的宝。你若去搬弄他,也不见添出来,不搬弄也是如此,不见少的。
这一点虚灵不昧的真人,便是元神。既称元神,又说是甚么胎?甚么婴儿?自己多劫以前,罪业未消,障碍未除,心源未净,性根未灵。
不去早早忏悔愆尤,改变气质,参师悟道,忍辱降心,及把有用的真心,做那没用的假事,及把有限的光阴,等那无影的婴儿做甚么?
大众,自己身中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邪知正,知生知灭,知己知彼,知真知假的,便是婴儿。
但这婴儿,原不知善恶是非、邪正生灭,己彼真假。
这婴儿不自着相,因境生心,因心生智,因智生知,因善所以知恶,因是所以知非,因正所以知邪,因生所以知灭,因己所以知彼,因真所以知假。
原无我相,亦非空相,不过是这个世界在此,不得不在。无世界,则此知亦可以无知的。
但此知乃良知,释门唤作善知识,道门婴儿、元神。
总而言之,大众,即是一点虚灵不昧之理性也。
大众,只见道人入圜打坐,三年九载,你可曾见他圜中,坐出甚么来,还是利己,还是利人?
大众,你只见道人口说怀胎,入室十月之后,可曾见哪个道士,出婴儿,放光现相么?
大众,你见坐蒲团的道人,未入圜之先,他不知天地阴晴,鬼神情状,人间祸福,未来吉凶,生年死日。
及至出圜之后,照旧不知。自己生死不明,如何度得人出生死?
吉凶未卜,祸福未知,鬼神所利,天地所羁,生与俗人一般衣食,死与俗人一般埋葬,则这打坐坐圜,岂非多事?
大众,先死妄心后入圜,先了爱缘后打坐。
淫心久息,则肾足而真铅上升。
嗔心久息,则心虚而真汞下降。
饮食调节,合乎时宜,则脾强而封固汞铅。
情空则肺润,性定则肝荣,肾水旺,则眼光亮,而瞳珠如漆。
心火消,则口津满,而味咽如醴。
魂清则肝气顺,而筋骨轻;魄安则肺液通,而须发黑。
脾壮胃和,则舌喉爽洌,而音声响亮。
窍通血盛,则耳聪气壮。神全则目明,五脏得中,则百病却;五味澹泊,则正气生。
按四时八节,搓摩导引,则风寒暑湿不能侵。
将六欲七情,戒性降心,则邪妖鬼魅不能犯。
参求大道,则良心见,而真性明。了悟真机,则色身空,而法王现。自度而后度人,还是度己。
大众,到此田地,才算进进了大门第一步也!
然后入圜坐静,上可通天,下能彻地,鬼神之情状,天地之枢机,阖辟不出呼吸之间,造化不出手掌之外。
入圜时,凡胎俗骨;出圜时,圣体法身。
明大道则眼界高,看破诸缘皆幻假;有拄杖则心胸阔,包罗天地入虚空。人心未动我先知,事物未来我预识。方为六通,智慧无穷。
一切天魔拜伏,齐愿保迎。一切外道皈依,悉相畏惧。
芥子中须弥山,纳之不觉;黍珠内十方世,藏于不知。舒放则大地山河,任吾受用;潜藏则微尘粒米,凭我安排。
大众,这个向上无为,至真妙道,第一在参微理而悟天机。
大众,你们须将盲修瞎坐,烹铅炼汞,存思观想,炼度济幽,受箓提气,讽诵合药,服食采药,阴阳炉鼎,烧茆卖道,苦行舍身,这许多无用之事,不急之务,且都放过一边。
着要一意端诚,对天发愿:
但愿弟子,自从今日,以及来生,唯愿早明生死去来之机,解脱轮转胞胎之苦,离种种边,得闻妙道。
大众,这离种种边,便是参微理而悟天机的大方便门了。
大众,如何是种种,即是盲修瞎坐,烹铅炼汞,种种旁门也。
如何是边?这些旁门非中非正,譬如一张桌案,这些旁门总在四边,不能入心,纵使到心,亦不离桌,殊不知离桌,方是虚空大道,不能离桌,还是物,不是道,岂非边也。
边者旁也,邪也,界也,岸也。旁则不中,邪则不正。有地界则不能广大,有崖岸则不能洪溥。
拘拘的守着这肉袋子,认作千年古柏,万岁青松,活活的困杀这主人公。反去舍灯寻火,恋假忘真,岂不是倒在一边?
虽是成功,不过是个自了汉。有限果位,报尽还入轮回,与这些众生,有甚么利益?
大众,成仙佛,做圣贤的,全在舍己从人,为度众生发洪誓愿。
这个打坐的人,连自己还度不过来,那里肯度人?还作自了汉,几曾明得大道,无量度人,倒在一边,深可怜悯!
天尊说偈,泄漏真机,教大众离却那自利之心,又离却那一边之法。使那旁门归中道而行,邪教从正法而入。
把有限地界,开展得无碍无遮。把广大的法界,舒展一舒展,把那有崖岸的沟渠,凿宽得无边无岸。把洪溥的法身,伸放一伸放,此方是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参悟之门,从放开心地,广启善心。亲近那高明先达之师,智慧真诚之悟,及及将圣贤妙义,细细追求,积功之久,自然开悟,自见天机也。
大众,圣贤仙佛,成道升天已久了。
要见圣贤仙佛之心,先明圣贤仙佛之理。
能明圣贤仙佛之理,便悟圣贤仙佛之法。
能悟圣贤仙佛之法,便行圣贤仙佛之事。
能行圣贤仙佛之事,便是圣贤仙佛之身了。
大众,圣贤仙佛的心在何处?大众,只在方寸!
圣贤仙佛之理在何处?大众,只在眼前。
圣贤仙佛之法在何处?大众,在经文。
圣贤仙佛之事在何处?大众,不出世法之外,即在世法之中。
圣贤仙佛之身在何处?
大众,你们若能见圣贤仙佛之心于方寸之中者,则能明其理,悟其法,行其事矣。
能明其理,则正道存。能悟法,则诸缘觉。
能行事,则功业立,而天机不息,万劫常存。
当知此人神通智慧,已具圣贤仙佛之体,即是圣贤仙佛之身矣。
大众,参悟从甚么下手?
大众,先去受初真十戒,降伏身心,使方寸不乱,则能见圣贤仙佛之心了。
然后进中极戒,开辟性灵,使玄关通彻,则能明圣贤仙佛之理了。
然后进受天仙戒,精研妙义,使圆通智慧,则能悟圣贤仙佛之法了。
然后解脱无碍,可圆可方,可大可小,可行可止,可生可死,可前可后,可屈可伸,可出可入,可圣可贤,可仙可佛;可四生,可六道,可天宫,可地狱。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变化神通,现身说法。如无边明镜,照诸影像,互相容入,则能行圣贤仙佛之事,成圣贤仙佛之身,证圣贤仙佛之果矣!
大众,这唤作参微理而悟天机也!
大众,如何唤作得玄珠而知罔象么?
昔者黄帝游赤水而失玄珠,使智慧聪明,多般法术,求而不得。后来忘其智慧聪明,多少法术,反得之于罔象。
大众,无象唤作罔象。圣圣贤贤,仙仙佛佛,虽具至理,本无实相。
大众,若着了相,求圣贤仙佛,便是黄帝用智慧聪明,求玄珠了。
大众!黄帝失玄珠,得之于罔象;道人参妙理,得之于无心。
大众,我已泄尽天机,发明心印。
你们却要仔细提防:
玄珠一失,不知何日方得玄珠在掌中也!
万卷仙经谈不尽,
一篇直话泄无余。
劝君莫弄多方法,
道在心头不在书。
着相参玄参不去,
有心打坐坐成魔。
许多邪路人偏走,
正道无人可奈何。
《霞外杂俎》
序
嘉靖丁酉秋,予有蜀台之役,一日泊舟空舲滩上,以候风色。俄有一翁曳杖而来,癯然山泽之姿,似有道气者。
予揖而与之坐。款语移时,因问翁知摄生之要乎?
翁曰:吾每日只服一剂快活无忧散。或遇事不如意,则服一剂和气汤。
又问:翁居闲处独亦观书否?
翁曰:吾壮年服膺九字经,今耄矣,渐负此经多矣。
又问:翁于世一有求乎?
翁曰:人生分定。机关计较都不济事!俟命而已。吾何求哉?!
已而,苍然暮色自四山而至。予遂与翁别。翁袖中探此书授予且告曰:此铁脚道人所纂也。敢以为上客之寿。
予返而登舟取所授书阅之。翁与予石上所语者斑斑在焉。连日三复,爱其言简易、警策。若终身行之,受用不尽。因命幼儿楷书数通,以寄乡关亲友。
东谷居士敖英书于瞿塘峡口舟中
《霞外杂俎》
铁脚道人纂
快活无忧散:
除烦恼、断妄想。
右二味等分,为极细末,用清静汤调服。
此方药味虽尠,奏功极大。
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
不必远求之产药之区,自我求之,自我得之。
虽神农本草所未载,东垣丹溪诸老所未论及,自是人间一种妙药。
苟能日服一剂,胜服四君子汤百剂也。
凡合此药,先要洒扫一静室,牕棂虚朗,前列小槛,栽花种竹,贮水养鱼。
室中没一几、一榻、一蒲团,每日跏趺静坐,瞑目调息。将前药服之。
至三炷香久,任意所适,或散步空庭,吟风弄月,或展玩法贴、名画,或歌古诗二三首,倦则啜苦茗一瓯,就枕偃息。
久久觉神清气爽,天君泰然,不知人间有烦恼,不见我心有妄想,斯则效可覩矣。
和气汤:
专治一切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
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
右二味和均,用不语唾送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服后更饮醇酒五七杯,始醺然半酣尤佳。
九字经
勿欺心、谨言语、守廉耻。
此经,字约而义博,知之甚易,行之甚难。苟能实践,可为君子。
警身纂要(十五条)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心朮不可得罪于天地。
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货财杀子孙。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不尽之福,以与子孙.。
万事随缘,即是安乐法。
但知义命在我,不知势利在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与其巧,持于末,不若拙戒于初。
莫使满顶篷,常留转身地。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氷炭到胸中。
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定为殃。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摄身纂要(二十八条)
天地之元气,岁有升降,自冬至后渐升至于九天,夏至后渐降至于九泉。
人身元气亦有升降,子时生于肾中,此即天地一阳初动,感而遂通,乃复卦也。自此后,渐渐升至泥丸,午时自泥丸下降于心,戌亥归于腹中,此即天地六阴穷极,百虫闭关,草木归根,寂然不动,乃坤卦也。
静极复动,循环无端,其至妙,又在坤复之交,一动一静之间,即亥末子初之时。
故屈原远游篇曰: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朱子谓:此言广成子告黄帝不过如此。
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朱子曰:此二句极说得好,静能生动,若不是极静,则天地万物不生 。养生者当顺其时,而行坤复二卦之功。
故《太玄 养初一》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
心牵于事,火动于中。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息自定。
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呼吸要绵绵深入丹田。
常要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夫妇。盖夫妇云者,欲其相合而不相离也。
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营营。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
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脾损肉,久立伤肾损骨,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肝损筋。
坐处不可太明,太明则伤魂,不可太暗,太暗则伤魄。尤忌湿气贼风。
心有所爱,不可深爱;心有所憎,不可深憎。
发多梳,则令人明目去风;体多浴,则令人倦怠。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大小便,宜紧闭口齿,目上视,使气不泄。
遇小疾,可行八段锦,或用六字气法。
每夜以手擦涌泉穴,左右各三百,甚益下元。
五味淡薄,令人神爽气清,少病。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肾,辛多伤肝。尤忌生冷硬物。
饮食不可过多,不可太速。
切忌空心茶,饭后酒,黄昏饭。
夜深不可醉,不可饱,不可远行。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
软蒸饭,烂煮肉,少饮酒,独自宿。此养生之妙法也。
凡早行,须饮酒一瓯,以御霜雾之毒。无酒,嚼生姜一片亦可。
饭后要徐徐行数十步,以手摩面,摩胁摩腹,仰面呵气四五口,能去饮食之毒。
伤食饱胀,可紧闭口齿,耸肩上视,提气至咽喉,少顷复降入丹田,如此升降四五次即消化矣。
临睡用石膏、花椒、青盐为末擦齿,用好茶漱之。叩齿数通,则一日饮食之毒,不留齿间,终身无齿疾。
霞外杂俎后语
东谷子曰:予得此书,尝物色所谓铁脚道人者。
有楚客言:二十年前曾见道人于荆南。虬髯玉貌、倜傥不覊人也。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又爱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
或问咽此何为?
道人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其后去采药衡岳。夜半登祝融峰,观日出,乃仰天大叫曰:云海荡吾心胸!居无何,飘然而去,莫知所之。或曰道人姓杜氏、名巽才、魏人。
或曰此书以言语为药,不亦恠乎?!
东谷子曰: 《苏氏传》说告高宗一言一药。
朱子谓:圣人答门人之言,皆因其病而药之。信子之疑,古人所谓药石之言者非耶?
或曰此书以九字为经,不亦僣乎?不亦简乎?
东谷子曰:经者常也。读圣贤之言,可以天下后世通行也。学者当表里始终无间也。按九字经:“勿欺心”即毋自欺也,勿妄语,即言忠信也。“守廉耻”即有所不为也,约圣贤之训辞而名之为经,何僣之为?!
且孔门以“恕”之一字,终身可行。谢良佐去一“矜”字,费了多少苦心点检。
将此九字,近里着已用功,恐终身点检不暇矣!不然博洽如柳宗元君,子犹讥其不识字。
大抵读书万卷无益身心,虽多、亦奚以为孰谓九字为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