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行人的分类,最牛分类来自——“沉默的圣经”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凌云先生
道教对修行人的分类:
在不同的道教经典中,对神仙的种类和品级都有不同的分类和解读方式。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梁代的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
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
唐代的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将神仙分为五类:人仙、地仙、天仙、水仙、神仙。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
清代的王建章在《仙术秘库》中,发挥《钟吕传道集》的思想,对神仙的品级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这也基本上奠定了后世神仙品位的基础。
据此,他又进一步地对神仙品级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与定位。
修士修行到死后,一丝精灵不灭,寄托一物长存,被称之为阴神、鬼神、清灵之鬼、尸解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下乘,只有投胎夺舍,重新修炼,才能成为得天仙道果。
修士修行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但不悟大道,寿有尽时,无长生不老之果,是五仙仙品中之中下乘。
修士因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待功满忘形,胎仙自化。炼尽元神之阴滓,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神仙悟得大道,登上大罗天,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神通广大,又被称为大罗神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上乘。
神仙愿供天庭驱驰,授天书,为无上天仙道果。
最牛分类来自被称为“沉默的圣经”——《黄帝内经》的分类:上古有修炼成道的真人。他们的身躯可隐可显,无法揣测,从小的方面,他们可以进人到没有间隙的地方;从 大处来说,他们可以遍满世间,无边无际。他们的变化,可以出人 天地,到哪里都随心所欲,他们的行踪顺应天地自然之性,这就是 体现他们修道有成的证明。大凡如此的,他们就能效法天地之造 化,把握阴阳之变化。又因为他们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虚 无,因此可以呼吸天地之正气,盗取日月之精化,独自守护精神, 可见他们的肌肤如同冰雪,绰约的姿态如同处子,达到肌肉宗一, 形神合一,正因为他们的形神合一,心身如一,所以体同于道,寿 命就可以与道相同,就是所谓的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明。也即 是说他们的寿命就和天地一样,没有穷尽的时候。这就是修炼大道的结果。
中古之时,有修养达到至人的。所谓至人,就是具有淳厚的 品德,保全他要达到的至极之道,所以称作至人。也可以说:积精 全神,能至于德,故称为至人。他们的起居动静与阴阳相和,作为 必适中于四时生长收藏之令,参同于阴阳寒暑升降之宜。内心远 去世俗的纷繁事务,身体脱离社会情欲的染着,所以能够积累精气又保全精神,如此一来,可以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 处,这是因其神全之缘故。《庚桑楚》说: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又说: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际八荒之 E 外,近在眉睫之内,来与我者,吾必尽知之。夫如是者神全,故所 ^ 以能矣。这大概是既善于调养增益寿命,而又可以使身心智慧更 通加强大的人,也可以与真人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他们处天地之和气,适应八风之规律,又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称为圣人。他们一心想着摄养正气,避开那些虚邪贼风, 志念深谙大道,所以能调控嗜欲。又因心全博爱,所以没有怒嗔 之意,因此才能长久保持大德不离,直到身没也不懈怠。他们的 行为不离开世俗,所以举事行止,虽常在世俗之间,然其所见所为 则与世俗又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他们效法大道的清静无为。 所以他们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把恬淡愉悦作为内心思 想的首务,以自己所行所得作为对世俗的功德。形体不会衰败, 精神不能溃散,也可以活到百岁的年纪,这大概是保全自己天性 的结果吧。《庚桑楚》说: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 害于性则捐之。这就是保全天性的办法。
再次有称为贤人的,能效法天地之道,洞悉日月运行,分辨列 宿星辰的位次,能以阴阳五行六甲等法,按顺逆之数推步吉凶的 征兆。精确分别四时阴阳寒热消长之气的时令,如同上古通晓大 道的人一样,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他们年纪都能度过百岁才去世,所以就可以做到益寿延年,以至于长生不老。
《庄子》:所谓德人,居家没有私心杂念,行为没有忧悲顾虑, 不计较是非美丑。
全德的人,世上的诽谤和荣誉,对他的精神思想来说,并没有 任何的增加和减少。这就是全德的人。专心于修道、行道的人, 品德就全备,德全的形体就全备,形全的精神就全备,精神全备的 就符合圣人之道了。
所谓神人,高上的神人与天光同有无,和形体同变化,这就好 比日月照彻大地,对万物倾其所能,以与天地的长久为快乐,而且 万事万虑全都消亡,却与自然万物混而为一。不离开精气运行而 成变化的,称为神人。
所谓真人,既纯粹又朴素,与天地同在,与万物为一,只有剩 下精神需要自己守护了,守护而且不能松懈,达到精神与形体合 一,心志专一而精神通畅,就可以上合天地自然之理。世人有话 说:众人看重财物,廉士看重名誉,贤人以理想为重,圣人以精神 为贵。所以这里说的朴素,应该是没有任何杂质;所说的纯粹,就 是它的精神没有亏损。能够身体力行,纯粹和朴素的就是真人。
关于古代的真人,仲尼听到后说:古代所谓的真人,聪明的人 不能游说他,美人不能惑乱他,强盗不能打劫他,伏羲、黄帝也不 能和他成为同一级别的朋友,死生虽是大事,却不能影响他什么, 何况是世间的爵禄呢?像这样的人,他的精神经过大山却没有阻 滞,进入深渊也不会沾湿,身处卑微却不会厌恶,因为他的精神是 充满于天地之间,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更加充实。
古代的真人,因循自然的变化而看待人事,不因为人事干预 自然。
他们的得失顺其自然,以得为生,以失为死;以得为死,以失为生
所谓至人,古时候的至人,体合于自然而不因人事处世。
得到至美之德,而又游心于至乐之境的,称为至人。
不脱离纯粹朴素,至真妙道的,称为至人。
所谓圣人,安于自然而不安于人为。
圣人把必然的事情,看做是不必然的结果,所以没有纷争。
效法于天地,根本于仁德,以大道为门路,固守其变化的,称为圣人。
那些圣人的行为:天地有大的美德却不去言论,四时有明显 的法度也并不去议论,万物有不变的道理,也一样不去游说。所 谓的圣人效法于天地的美德,而又通达于万物的道理。所以说至 人顺应自然,大圣人不妄自行为,这是因为效法天地之道的缘故。
所谓众人,把没有必然的事情,看作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就有很多纷争。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
不脱离天体运行之大德,宗法于自然规律的,称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