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道学讲座——刘海蟾: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长生证道
海蟾刘真人
先生姓刘,讳操,字宗成,号海蟾公,燕山人也。年一十六岁以明经擢甲科,累迁至上相。平昔好谈性命之说,然终不得其妙。
一旦有道者来谒,邀坐堂上以宾礼待之,问其姓名,默而不答。但自称正阳子,愿乞鸡蛋十枚,金钱一文。安金钱于案上,而高累十卵,危而不坠。
海蟾叹曰:危哉!
先生曰:相公身命俱危,更甚于此。
海蟾顿悟。先生乃收卵而藏之,擘金钱而弃之,遂辞而去。海蟾于是催设夜宴,佯托沉醉,以杯盘宝器俱掷于地而碎之,夫人及儿女辈莫不怒责,比及朝退犹未解颜,辄解印而辞官,佯狂歌舞。
自述歌曰:余缘太岁生燕地,忆昔三光分秀气。丱角圆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纡朱怀紫金章贵,各各绮罗轻挂体。而今位极掌丝纶,倏忽从前春一寐。昨宵家宴至三更,儿女夫人并侍婢,被予佯醉拨杯盘,击碎珊瑚珍玉器。儿女嫌,夫人恶,忘却从前衣食乐。来朝朝退怒犹存,些儿小过无推托。因此事,方省悟,前有轮回谁救度?退官纳印弃荣华,慷慨身心求出路。遂易衣而向道,处于卑贱以辱其形。
又述一联云: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百万家。
厥后远泛秦川,陶真于太华之前,遁迹于终南之下,颐精炼气以至成真。忽一旦,于代州寿宁观,以墨水泼成龟鹤齐寿四字,约一丈余,并自写真于壁间。继有西蜀成都府青羊宫,以墨水泼成清安福寿四字,代州凤凰山来仪观,泼成寿山福海四字。三处相隔不啻数千里,皆同日而书之,以表其神变无方耳。后题长篇诗云:
醉骑白驴来,倒提铜尾棅。引个碧眼奴,担着独胡瘿。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吴牛买十角,溪田耕半顷。种黍酿白醪,便是仙家景。
醉卧古松阴,闲立白云岭。要去即便去,直入秋毫影。
随代所显灵迹甚多,不能具述,聊记其大概云。
赞曰:甚矣,富贵之难舍也,眷属之难离也。苟有能舍而离之者,未有不登大罗而游玉京者也。自古迄今,吾于海蟾先生见之矣。
由进士科登燕国相,怀金章而恩沾九族,曳紫绶而名满四方。一旦遇正阳子,悟金钱之决破,叹累卵之终危,碎七宝而为尘埃,抵万金而类粪壤,抛火宅者三千口,屏门兵者百万家,辞官而狂舞市廛,纳印而栖迟山野。炼气于终南之下,陶真于太华之前。
故能蹈水火以无伤,贯全石而罔碍。闲骑紫凤,手携霹雳之琴,醉走白驴,脚踏昆仑之顶。泼墨而书成四字,化形而地隔千山。有以见道不负人也,信矣!
诗云:
击碎珊瑚不相燕,归来高卧白云边。
携琴直上昆仑顶,冷笑浮生尽小年。
刘海戏金蟾的传说
刘海蟾,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先遇正阳子点化,辞官寻道,后遇吕纯阳,授以丹道,从此,刘海以钟离权、吕洞宾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西安市户县终南山下石井镇阿姑泉欢乐谷,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曲抱村玉蟾台有唐朝所建刘海庙和老子瓜牛台遗址,大重阳万寿宫内有刘海蟾诗古碑一通——《十方重阳万寿宫记》。
关于刘海的传说,各地都有,刘海总是被看作仁慈之神。流传于常德民间的“刘海戏金蟾”,源于刘海和胡秀英一段坚贞的爱情故事。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两个剧本就是取材于这一典故。
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等。丝瓜井位于城内泮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巷交汇处。传说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影像,因而得名。临井而观,井口直径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凉,久旱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 哪个时代,无从考证。
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考证,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后梁燕山有位姓刘名玄英的读书人,原名操,号海蟾,字宗成。此人好谈性命,崇拜黄老之学。传说刘海蟾两次遇到神仙,第一次遇到“正阳祖师”,第二次遇到“吕祖”。据《神仙通鉴》记载:“初遇正阳祖师,授以金液还丹之旨,遂弃官学道。后遇吕祖,乃改名玄英号海蟾子。复授以金丹之要,遁迹终南,修真成道。”有人说他是道教北宋第四祖。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明悟弘道真君”。武宗时加封为“纯佑帝君”。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后遇“正阳子”钟离权祖师,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
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明朝学士解缙有关对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常德民间以“刘海戏金蟾”为题材的雕刻众多,其中有一件竹雕笔筒颇具特色(图368)。该笔筒高14.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9.1厘米,略呈扁园形。笔筒一面以留青浮雕技法刻肩披布衣,袒胸露乳,笑容满面的赤足仙人刘海,正挥动一根穿着铜钱的绳子,俯身戏逗一蹒跚爬行的三足金蟾。刀工简练,布局有致,十分生动传神。笔筒另一面刻一古代官吏奉禄的“禄”字。其下刻阴文行书四行:“不为利禄,清以奉公。”款署“己已年,玉亭”,下有单框方印“赵”。此笔筒应作于清同治八年(1869)。
关于刘海戏金蟾,除爱情故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人们并不十分了解。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列仙全传》卷七略云: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塔)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此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清初褚人获《坚瓠五集》卷一亦云:“海蟾姓刘名嚞,勃海人,十六登甲科,仕金,五十至相位。朝退,有二异人坐道旁,延人谈修真之术。二人默然,但索金钱一文,鸡卵十枚,掷于案,以鸡卵累金钱上,嚞旁视曰:‘危哉。’二人曰:‘君身尤危何营此卵?’嚞遂悟纳印,入终南山学道而仙。”两处记载略有差异,但其基本含义一致。
身居官场,如履忧患之地,这是前人的思想。康熙年间,著名雕刻家吴之璠曾雕有“刘海戏金蟾”笔筒,其上题七绝一首:“谁是忘忧自在天,戏蟾拥慧对流泉,科头散发挥无事,终日逍遥不计年。”他欣赏刘海的“逃避”态度。该笔筒的作者则相反。 他认为官还是要人做的,应奉行的准则是“不为利禄,清以奉公”。这也是跳出“忧患之地”的最好办法。他的观点对后人是有很大启迪作用的。此笔筒发现于湖南常德。它的出现,可能与晚清史上影响巨大的“湖南新政”有关。
刘海蟾祖师的圣诞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十。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