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真实遇仙记数则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长生证道
中五台
陕西咸阳中五台道观有个吕祖殿,由贺信萍道长主持修建工作。一日来了一个乞丐,在给新殿悬挂吕祖像的时候,这乞丐上了供桌。众人说,这不是戏闹的事,是给祖师爷挂像呢!乞丐答道,这是我的像,为什么我不能挂?众人愈发厌恶他,便驱赶了他。
那乞丐,只出现过三次。他平时是不在此处乞讨的。再一次出现,众人呵斥他走,不要再此施工地方捣乱了。他便说,你们让我走,那我就走,但是,我走了以后,你们可别后悔啊!众人说,后悔什么?你赶紧走!走了干净!那人便笑着走了。
贺信萍道长平时信仰颇好,在洗澡的时候,琢磨此人相貌和这几次的言行,不似一个普通要饭的。突然闪了一念,莫不要把真祖师错过了!出去问个清楚!澡没有洗完,粗粗擦了身子就出来打听那人去了哪里。众人答:已经走了。贺道长沿路去找,竟终归没有找到。回来后,心里思索、疑惑,不知不觉,路过吕祖殿,看见里面放着那个乞丐平时要饭的铝盆盆。一看,里面还放着一枚硬币。一个大盆盆,一个硬币,又是铝盆,莫非暗示“吕”字?
何处觅仙师?不必辨仙凡,人人都是我先生。仙即凡,凡即仙。只要闻其言、观其行对我能有训教。父母、朋友、先生、买菜的、挖药的、开车的、路边吵架的个个凡人都是仙师。若能把一切乞丐、文盲、儿童、老人、佝偻、垢面不堪者、小鸟、蝼蚁当做仙师,虚心慈下,视天下苍生均贤士,只有我卑劣不堪、不通道德,便是求师法。祖师在世度人,难觅可化之人。
终南山
靳景全,俗名靳套成,西安市新开门村人氏。五岁拜一老者学医,为搞清人体十二经脉运行,又拜一拳家习武,成为红拳传人。二十岁后,“文革”开始,靳道长避开喧嚣,到了终南山子午峪隐居修行。
在寂静的山路中,他偶遇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两人作伴上山。那人说,你我饮酒如何?靳道长说,好酒都喝过,只是不曾醉过,你那是什么酒?那人说:我的酒,你别处喝不到,唯独我这里有,而且,你喝了就醉。那人一只手从腰后一闪,指头就夹了两个杯子。一路上,未曾发现他是怎么藏的杯子。
靳道长笑,这么小的杯子,喝起来只能急死人,怎会喝醉人!那人说,凡人喝一杯就醉,我今天给你三杯。那酒甘醇,喝的时候没有特殊感觉。喝完,那人就说告辞了,以后再见。靳道长只觉得慢慢飘飘若仙,气脉畅通,似醉又绝非醉。恍惚中,那衣衫褴褛的赠酒人又出现了,并自称“回道人”,告诉了他几句口诀,嘱咐其在终南山潜心修行。
如此不计年月,恍恍惚惚几年过去了。一日,靳道长在打坐,忽见山脉之间出现一个大神,腿粗如山峰,顶着天,威武至极,是真武祖师的法相。靳道长心中言:这样的景象,说与世人,几人能信?然而,我如今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仙师所授,哪有妄语?
靳道长如今七十余岁,白须飘然,寒暑不侵,穿的破破烂烂,心中自有真经。常有疑难杂症的病患找到他,他只是“万病一针”。他后来又有一时期入太白山钟吕坪修行。但目前,他以济世度人为主,兼行医道。他告诉我,他师父叮嘱过他,八十岁后,再收徒传艺。靳道长为人实在,诉遇仙之事时郑重、隐秘,非虚言妄语。如今,他酣然独醒,观世事如戏。世人似醒实醉、似明实昧,道人佯假实真、扮糊涂实如宝镜。离开子午峪的四十多年间,他曾多次一个人返回到终南,寻找当年他上山隐居的岔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太白山
俗人闲谈误光阴,道人闲谈透玄机。一晚,道医靳景全道长与我在丹房说话,说其曾于旧年云游秦岭太白山,遇看林人萧培仓,家居蓝田县汤峪镇闫家堡村。萧与靳道长长时间交谈,谈及西历一九九四年端午之日,遇一异人,进屋后坐石崖而谈道,双足离地三尺。此房子一面靠山,故有自然山石凸出。不久,异人感觉话不投缘,嘱萧记下口述的三首诗,转给能看懂的有缘人。
时屋内无纸张,萧遂在外面捡了两个游客丢弃的香烟盒,将诗写于背面。及傍晚,异人言走,转身即不见影迹。萧开门窥望山路,山路漫漫,石阶无人。开后门亦复如是。复读诗,思量几日。咀嚼所谈,发觉自己所遇非一般人,故告知于靳景全道长。靳抄录三首诗内容,及讲道时间、看林人住址、姓名、电话。
我问:异人有无名号?靳答曰:异人自号“常往”。我问:看林人是否谈及“常往”的长相?靳转述曰:极其慈善、朴素,若一农夫。我两人在丹房喟叹:萧氏肉眼走失了神仙。神仙二字,非信而有之、不信则无;所谓神仙,若信其有则有,若不信其有其亦有,此之谓神仙。靳道长遂将诗传于我。我抄誊后,保存数年。
现谨录于此,以示所言的故事不虚,企读者明鉴之。
其一
凡胎肉体眼无光,神仙降临难知望。
存心向善炼金身,自有功德超凡人。
其二
神仙静坐三尺高,云游此山心记牢。
信神点燃香纸表,凡胎不信无过错。
其三
昂首进山把神拜,脱去凡胎魂魄在。
若要心诚意志坚,修仙只是几十年。
青城山遇剑仙记
青城山乃道教第五洞天,为五岳之丈人,灵气所钟,高道奇人辈出。512地震的时候,青城山上大石滚滚,树木塌倒,但是三千多游客以及山中道士,无一人伤亡。道教洞天福地之说,绝非虚妄也。
八十年代的时候,浙江道士郭至清去青城山朝拜,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开心。来到全真观,观中有个茶铺,是个老坤道在看着,非常热情,问:“道友从哪里来?喝杯茶吧。”郭至清朝拜了全真观的几个殿堂之后,回来茶铺喝茶,闲聊之际,忽然有寒光一道,自观外飞过。郭道长便问:“老修行,刚刚那道光是怎么回事?”老修行曰:“青城山自魏晋以来就有剑仙,他们多在后山修行,平常人不易见到。可以御剑飞行,一日万里;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但是修炼剑法者,多性格孤僻,行为乖张,不可揣度。”
郭至清早就听说青城山有仙人,文革时期,后山还时常能听到木鱼声,等到红卫兵寻着声音去找,又见不到人影。郭道长觉得,这回来青城山一定要去见一见神仙。于是在全真观、天师洞、祖师殿朝拜了之后,便要去后山。当时还没有旅游开发,山路并不好走,走了许久,仍然不见有道观,眼看着天色就暗了下来。深山之中,蛇走虫行,老虎的吼声震动了整个山谷,郭至清心生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后悔来后山了。
正在惊惶之际,听到有人说话:“道友从何而来?”郭至清寻觅声音的来源,不见人影,只是看到一白鹤在老松树上。难道是这只白鹤跟我说话?郭至清有点疑惑了。这个时候,白鹤飞来郭至清的身边,化作一个道士形象,身穿青布道袍,外有鹤氅,头戴偃月冠,脚踏芒鞋,手执三尺长剑。道人稽首,云:“郭道友,不必疑虑。我们早几天还见过的。”
郭说:“恕小道愚钝,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道人说:“道友忘记了全真观的那道白光了么?”
郭说:“莫非老修行就是……?”
道人大笑,说:“贫道不过是一小道士罢了。如今,这后山多虎豹凶残,实在不是凡人来的地方。然而青城山赖有仙真治理,这些虎豹只是拱卫洞天,不会伤害善人,专吃那邪恶歹毒之人,所以文革红卫兵不敢轻易入后山,实在赖虎狼之保护。”
郭至清说:“原来如此,小道听说后山有神仙居住,不知是真是假?”
道人云:“名山洞府,都有仙真栖居。只是神仙所在,别有洞天,没有‘青城山真形图’的人,是进不去的。道友缘分未到,以后还有机会来耍。如今我还是送你下山好了。”
还没等郭至清反应过来,但觉云生足下,寒风乍起,倏忽之间,便到了青羊宫门口了。回头再看,刚才那个道士,已经不见踪影矣。郭至清赶紧焚香,朝天三拜。从此益加精进,勤修道法,于1998年入天台山,后不知所踪云。
台州侯静楷遇仙记
侯永楷,江西赣州人。早年即倾心玄教,喜欢道士的衣服,常常跟同伴说:“我以后要去做道士,云游四海。”还在自己房间里,学习画符。同学都笑话他。2007年,侯永楷来到南昌读书。功课闲暇,时常会去西山万寿宫、南昌万寿宫朝拜,徜徉玄坛宫观之中,久久不舍离去。
农历八月初一,是许真君的圣诞,江西许多地方的信士,都会去西山万寿宫朝拜真君。当时,侯永楷也去了。当天晚上,侯永楷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在西山镇上游玩,突然路边一个要饭的老头,虽然头发污秽,但是目光炯炯有神,眉宇之间,却有一股秀气。拉住侯永楷说:“这位老板,给点钱吧?”同行的朋友都认为是要饭的是骗子,不屑一顾。侯永楷说:“看他挺可怜的。”就把身上的几十元零钱都给他了,老头大笑,说:“你给我这么多钱,那我送你一样东西吧。”于是便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钱给了侯永楷。
西山的庙会有一个风俗,就是凌晨十二点的时候,要给许真君换新袍子,这也是庙会最热闹的时候。侯永楷和几个同学,也来围观,共沾法喜。这个时候,一个同学说:“你们看,这个许真君像不像刚才的那个老头?”侯永楷说:“确实很像。”然后发现,许真君袍子上的铜钱少了一个,而真君袍子上的铜钱,和刚刚那个老人给的铜钱,是一模一样的,上面印有“神功妙济”四个字。
侯永楷才知道,自己刚刚遇到了神仙,当即叩头礼拜圣恩。后来皈奉了净明派,道名侯静楷。潜心修行净明派法术,誓愿弘扬教法,利益群生。
西昌道士扶乩事
李玄德,广成坛道士,四川西昌人也。早年入道,于奇门、星象、祈禳之类,无所不通。然素性风流,尝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道心。”又曾学古琴、诗词之类,春情、秋思,多寄之于诗文。
庚寅春,李玄德与同伴好友说:“当下春光明媚,花明柳暗,莺啼燕语。然书斋之内,百无聊赖,不如扶乩耍耍?”大家都说好,于是焚香请神,许久,米筛抖动,有仙灵降格。李玄德问:“敢问来者,是哪路神仙?”答曰:“贫道赵兰卿,本是大明朝天宫的女冠,甲申之乱,殉国,自投于井中,于今三百年矣!”酬答之间,女冠言辞雅驯,文采斐然。此后李玄德闲暇之际,都会扶乩,请此女冠聊天。
李君云:“蒙卿降格真坛,可谓有缘矣!可否现形,一睹仙容?”仙子推辞再三,乃许之。见一女冠,皮肤姣好,气质如兰,一袭羽衣如雪,云肩霞帔,脚踏绣头文履,环佩玎珰,光彩照人。与之谈明朝事情,皆历历在目,于当时之惨烈,不无扼腕之意。李君问:“仙子殉国多年,何不去投胎做人?”云:“贫道以一腔忠君贞烈之念而死,于社稷眷恋不忘,是以一灵不灭,在洞府中栖修多年矣!若投胎做人,则一切重来。不如选择清静之地,继续修行,待他日功德圆满,自有丹诏接引也。”
李玄德见兰卿,芳姿卓约,吐气如兰,欲通诚悃,而不敢言,乃托于诗云:“玄庭深寂寞,独坐惜芳春。遥想兰闺内,当怜相思深?”兰卿见此诗,乃云:“洞府清虚久,不惯男女谈。桃花三月后,自有青鸾看。”从此之后,不复再降。李玄德乃懊悔当时之鲁莽也。庚寅秋,李玄德于成都锦里之青鸾茶肆,遇一佳人,音容姿态,和赵兰卿仿佛。贫道曾听说,人有三魂七魄,李玄德所见,岂其一魂乎?
温州张罗青遇仙记
张罗青,温州人也。早年出家温州东岳庙,后来去了北京学习,交友不慎,沾惹了许多恶习。
有一年,张罗青从北京回温州,在雁荡山的一个小庙念完经后准备回东岳庙。当时已经是傍晚了,山路崎岖,星月朦胧,逐渐迷失了方向。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灯光闪烁,便去投宿。这家房子不大,属于乡下常见的瓦屋。院子里,一个老人正在写字,老人须发皓白,气宇非凡。
张道长不便打扰,便过去围观。但见这位老人写的是“道”字,笔力雄浑,像是练过的。写完一张,便放到旁边的一个水盆里。张道长不禁大呼:“湿了,湿了。道湿掉了!”老人向旁边的张罗青说:“你知道失道了,还不迷途知返?”张道长听这话有机锋,不敢说话了。老人继续说:“道人修道,贵在坚持雅操,万不可学那些俗世的风气,被外界的物欲乱了自己的心性。”又与之言内丹、术数、星象之类,老人皆对答如流,无所不晓。
第二天醒来,张罗青发现自己睡在荒郊之中。不远处,是一个老庙的遗址,问当地老人,才知道这里以前是吕祖宫。
延伸阅读:古代遇仙记
1、仙居历代凡人遇仙记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宋·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撰文/落日楼主 图片/网络
“烟霞”一词,本指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却历来为道家神仙或慕仙者所独钟。如唐代的玄奘《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中有“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又如《云笈七签》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彩云捧足”。仙居自古有“烟霞第一城的美称”,史载“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为,而多神仙之宅”故名,为此,历代也多凡人遇仙的美好故事。
蔡经遇仙飞升
蔡经遇仙飞升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时,有神仙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今江苏),于汉代时得道飞升后周游天下。相传,有一次王远游览括苍山,经过蔡经的家,见蔡经有仙骨而不自知,便让其吞食了金丹。等到蔡经死后出殡时,家人发现抬着的棺材很轻,打开验视发现棺材里并没有蔡经的尸体。大约又过了四年,家人惊讶的发现蔡经又回来了,且容貌比先前还要年轻,并对他们说“七月七日,真人王远将要到家中做客”。是年的七月七日,王远由盛大的旌旗仪仗队引导,驾着五色龙,果然如期而至。在蔡经的家中,王远召见了蔡经的父亲、兄弟等人,并遣使召麻姑来赴宴。当日的酒筵上,各种肴膳有序呈上,所用器具有金盘、玉斛等。其后,王远用酒一斗匀水五升让蔡经的家人饮用,结果蔡经一家人举室升天。唐代时,诗人曹唐在其《王远宴麻姑诗》中曾记录此胜事:“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大篆龙蛇随笔札,小天星斗满衣裳。闲抛南极归期晚,笑说东溟饮兴长。安得麻姑同一醉,使人赊酒向余杭。”
故事中,蔡经家的所在地即现在的括苍洞隐真宫。据史料记载,蔡经及其家人拔宅升天后,事情传到了朝廷,由皇帝下诏建立道观以祀奉。历史上,蔡经故宅上还曾留有“蔡经九井”和“石臼杵”等遗迹。
羊愔得道括苍山
羊愔是晋代太山人,性唯沉静,薄于世榮,雅尚逍遥,常慕道术。时任仙居令的羊忻是其兄弟。或许是因为兄弟的缘故,羊愔罢官后归隐括苍山,后来得道成仙。道教书籍《云笈七签》曾记录了羊愔括苍得道德全过程:“(羊愔)与缙云观道士数人,花时饮酒,日午,忽仆地若毙,气息犹暖,乃舁还家,七日方醒。乡里之人,与道士俱往问之,愔曰:“初为一人青帻绛服,自称灵英,邀入洞府中,见楼观宏丽,鸾鹄徘徊,天清景暖,异于人间。须臾,一石穴中有物飞出,状如簦,青色,柄长。灵英指之曰:此青灵芝也,可食之得仙。愔觉饥方甚,取坐于石上食之,味甘美,俄而都尽。灵英曰:尔夙有仙分,今日遽得见仙官。乃引见仙官,戴远游冠、霞帔三人,文武侍从极多。灵英谓愔曰:一人小有天王君,一人华阳大茅君,一人隐玄天佐命君。愔历拜之,咸曰:有仙骨未能飞升,犹宜地上修炼。俄而灵英送出,乃括苍洞西门也。”其后,羊愔便朝去暮还地探望其在仙居县城任县令的兄弟羊忻;最后遁入黄岩的委羽山而不知所踪。
钟离介梦遇仙女
钟离介是唐代天宝年间的仙居令。他得以在仙居任职据说得缘于慈感庙内的杜氏二女。杜氏二女本为金华人,家于仙居西门,以兜售汤饼为业。在二女长至十五岁左右时,父母双亡,厨师挑逗她们,出于激愤,两人杀了厨师并隐入盂溪,因盂溪大水而溺亡。据《光绪仙居县志》载,唐代时,有钟离介者寓居长安,得中科举。是夜梦有二女揖曰:“吾家盂溪,今君中第,尹吾邑矣。”后来钟离介果然被诏主政仙居。钟到仙居仙居后,寻访杜氏二女所在。在盂溪看到二枯骸挂藤上,“即近之道阻,斧藤,藤流血,削石,石亦流血,及举其骸,钩连有声,遂取以还”在路上遇樵夫相告“此石藤石棱二夫人锁子骨也”,说完樵夫也不见了。钟离介觉得神异,遂塑杜氏二女的骨骸并立祠庙祭祀。故事的最后,杜氏二女还曾相助钟离介仕宦的升迁。
2、徐公金华山遇仙传说——又一版本的烂柯山遇仙故事
作者:韩煜疆
金华山即现浙江省金华市北的群山。
上古赤松子是神农时的雨师,在金华山得道。晋时有徐公于金华山遇仙人赤松子与安期生在湖边弈棋,仙人酌酒以饮徐公,徐公醒来已过数年,复入故处,遂亦得仙。这是另一个版本的烂柯山故事。与王质不详所踪不同的是,徐公成仙后,民众即在当地修建了徐公庙,徐公“有求必应”并“祈雨有验”,深得当地人民厚爱,其庙至今仍存。
我们先说上古赤松子在金华山得道的故实,再说徐公遇仙的传说。
一、上古赤松子与金华山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后人或以为黄石公即赤松子,这或是最早提到赤松子的文献。
稍后于司马迁的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赤松子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泠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司雨。”该赤松子,也是我们讲的上古赤松子为神农时雨师,并不是赤松黄大仙。
关于赤松子入火自烧,随风雨上下之地,史志也有载。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七曰:“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故山上有赤松之涧。涧自山而出,故曰赤松涧。”
《太平寰宇记》虽然是宋代的书,但关于赤松子在金华山自烧而化的传说,南北朝时就存在了。南北朝时沈约有《赤松涧》诗曰:“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惟有清涧流,潺缓终不息。神丹在兹化,云軿于此陟。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渴就华池饮,饥向朝霞食。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
南朝梁在金华山讲堂洞著书讲学的刘孝标在其《山栖志》中也曰:“金华山……雨师寄此成烟,故涧勒赤松之名”。
唐代《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七也载:“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
赤松子既然在金华山得道,所以在金华山建有一庙,名赤松子庙,《晋书》卷十五《地理志》:“东阳郡,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长山(有赤松子庙)。”这里的长山是县名,为东阳郡所辖九县之一。但金华山又名长山、常山。光绪《金华山志》山川门金华山注:县北二十里,一名长山或曰常山。金华山,在现浙江金华市北与兰溪市交界处。
宋倪守约《赤松山志》中,《制诰类》中有三封诰书,其中第一封册封神农时雨师赤松子的敕文(另二封是册封黄初平兄弟的敕文)。其文曰:
赤松凌虚真君制
敕道无方体,供物之求,兆见机祥,发于感忽,赤松真君,纪于仙录,神农之师,雨阳竝时,有求必应,一方所仰,千载若存,祇答灵体,用伸茂典,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
元符二年制,制在台。
也就是北宋时,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敕封赤松子为“赤松凌虚真君”。这说明,晋代就有的赤松子庙,至宋代仍在,才有册封赤松子的诰文出现。该庙唐代称赤松观,至宋祥符元年(1008)已改称宝积观。
南北朝时刘宋郑缉之纂有《东阳记》一书,即是为当时的东阳郡所作之方志。原书已秩,有清末胡宗楙辑秩本,称《东阳记拾遗》,又作《东阳记考》对辑佚的文字进行考订。
《东阳记》曰: “常山,仙人采药处,高且神。”(见明万历《常山县志·山川门》“常山”下)此条所引见明万历年间,本可存疑,但该条却非孤证,《越绝书》卷二《吴地传》云:“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故此段文字确是《东阳记》中的文字。常山是金华山别称,金华山是仙人采药之处,那么该采药的仙人是谁呢?有两说。
一说,采药的是赤松子。《舆地广记》卷二十二:“金华县本汉乌伤县,也属会稽郡,初平三年(192)分县南乡置长山县,吴为东阳郡治,晋以后因之。或云本曰长仙,赤松子采药此山,因而居之,故以为名;后传呼乖讹,字也随改。”
比之更早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亦载:“谷水又东径长山县南,与永康溪水合,县即东阳郡治也。县,汉献帝分乌伤立;郡,吴宝鼎中分会稽置。城居山之阳,或谓之长仙县也,言赤松采药此山,因而居之,故以为名。后传呼乖谬,字亦因改。……溪永又东径长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之女追之,亦俱仙矣,后立庙于山下。”
二说,采药为九天玄女。《东阳记考》引《夷坚志》曰:“赤松山传有九天玄女天地人三丹。”该条引用或有省略,全文见《夷坚志补》卷第十二“赤松观丹”曰:“婺州金华赤松观,相传为九天玄女炼丹之所。云丹始车时,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蓋不知几何世矣!”《册府元龟》亦曰:“玄女修真金华山,丹既成,以一祭天,以一祭地,以一自服,则为仙人采药处。”
以上文献可证明宋时有九天玄女以金华山为采药处的传说。宋杨万里有《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一诗,诗曰:“玉立金华霄汉间,帝封天女锡仙山。被他走下严滩去,一水穷追竟不还。”第二句“锡”应通“赐”。诗中“天女”应指九天玄女,传九天玄女为玉帝所封,其在金华山采药,可以看作金华山是其封地,该诗第二句明显是说了九天玄女在金华山采药的传说。以上两例说明该传说在宋代流传甚广。
从上可见,金华山作为道教名山,有丰富的道教传说存在,可以对这些传说作新的挖掘,以增加金华山道教文化的厚度。
金华山上黄大仙祖宫(作者2016年摄)
二、徐公金华山遇仙传说
《东阳记》中有关于徐公遇赤松子与安期生两位仙人的传说。前面已说明《东阳记》已轶,不过《艺文类聚》卷九,《太平御览》卷六十六地部三十一“湖”,并《路史》余论卷二“赤松石室”均引用这则文献,但略有异文。
《艺文类聚》卷九曰:“北山有湖,故老相传云,其下有居民曰徐公者,常登岭至此处,见湖水湛然,有二人共博于湖。于湖间自称赤松子、安期先生。有一壶酒,因酌以饮徐公,徐公醉而寐其侧,比醒不复见二人,而宿草攒蔓其上,家人以为死也,丧服三年竟,徐公方反,今其处犹为徐公湖。”
《太平御览》卷六十六地部三十一“湖”曰:“北山去郡三十余里有赤松庙,故老相传云其下有居民曰徐公者,尝登岭至此处见湖水,二人共博湖间,自称赤松子、安期先生,有一人酌酒以饮徐公,公醉而寐其侧,比醒不复见。”(《东阳记考》第二叶)(《路史》余论卷二“赤松石室”)
《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云:“徐公湖在长山上,周回四百八十六步。昔山下居人徐公,登山至湖逢二人共博,自称赤松子、安期先生。酌湖中水为酒饮,徐公醉,及醒不见二人,而宿莽攒聚其上,徐公方追悔,因名山焉,今有徐公宅基在此山中。”
三个文献文字有异,综合来看,主要讲了徐公遇赤松子、安期生于金华山,仙人正在下棋,徐公饮酒而醉卧,醒后已过数年,因而得仙。山上有湖,以徐公命名,名徐公湖。
徐公为遇赤松子成仙之人,文献多有记载,南北朝《东阳记》,宋代《赤松山志》,至清代方志未曾间断。
《东阳记》的记述如前所述。
宋倪守约《赤松山志》开篇曰:“按传记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徐氏,今日壶天真人奕碁之所,今日碁盘其所由来者渐矣。真人既遇赤松子,乃隐匿名字,寄籍于上霄优洞天之左而修炼灵元,卒能乘云御气,宾于帝庭,真人既不昡世故,时代亦不可考。然流福一方民,到于今,受其赐修炼之所,今日壶屏俱有祠焉。凡遇祈祷守宰,必迎奉香火,求请圣水,每岁一郡士民祭祀,日以为常。”
光绪《金华县志》载:“晋,徐公,亡其名。曾登长山顶,见有积水湛然,二人弈其旁,自称赤松子、安期生、酌水与饮,曰:‘与公一杯酒’。饮讫醉卧。及醒,二人不见,而宿莽萦身,急归,则家人已服丧三年矣。复入故处,遂亦得仙。”
在后世的文献中,徐公湖不仅是徐公遇古赤松子的地方,也是黄大仙升仙处。光绪《金华县志》山川门金华山下,又西南经徐公湖,注:“一名千日醉,盆中飞瀑泻如玉虹下饮,相传皇初平兄弟登仙处。”
从以上文献记载来看,雨师赤松子弟子可记至少有三人,一是三皇时炎帝少女;二是汉张良,也就是赤松子即黄石公;三是晋金华山徐公,邑人自晋立徐公庙,该庙至今仍存。
徐公庙由于没有大路或石阶路可通,所以少有人知。笔者去徐公庙是从得乡人指点,从金华黄大仙祖宫边上的一条山路下行,约半个小时,到达了徐公庙。
徐公庙又称“北山第一庙”,庙门之上就挂有“北山第一庙”的牌匾,徐公庙分“石棋盘祖庙”和“山桥殿分庙”二处。石棋盘为徐公大仙道场所在,自晋代至今,均修有庙宇,系昔金、兰、浦三县解旱祈雨之圣地。因有求必应,故宋时金华山知府赐匾称“北山第一庙”。山桥殿分庙,位于石棋盘下游的斗鸡岩。山桥殿庙历朝香火鼎盛,庙毁于近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开光。两庙所奉主神皆是徐公大仙,神像之上挂有“有求必应”的牌匾。庙中跓庙道长称该庙庙会一年只一次,为六月初六徐公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