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中的尸解、太阴炼形、遇仙、祷神、龙等灵异事件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欣奇博士、张胜
载诸史料的怪异现象,有尸解、太阴炼形、遇仙、出神、神灵感应、雷击恶人、人死为“神”等。
尸解一语,出自道教,为成仙之下等。其具体表现,是死后埋葬,而又现形与人交游,发其棺,则唯余爪(指甲)发及衣履。道教史料中所载此类事例甚多。
史料中还有生前未必修道死后亦现尸解的记载。如《汉书·外戚传》载,汉武帝钩弋夫人有罪,被处死。既殡葬,尸体不臭,香闻十余里,葬于云陵。武帝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发冢开视,见“棺空无尸,唯双履存”。又《万历野获编》卷二七〈尸解〉条说,明嘉靖时少师刘健(晦庵)九十余岁死,“嗣后游行人间,闻至今尚在。”近年罗近溪(汝芳)卒后,一日忽至同乡曾同亨寓所,快谈连日。
比尸解更神秘的是太阴炼形,相当于重生:
《真诰》云:“若其人蹔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昔未死之容也。真人炼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者,此之谓也。天帝曰:太阴炼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受书为真人。赵成子死后五六年,后人晚山行见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见腹中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缠裹于内,紫包结络于外。夫得道之士暂游于太阴者,太乙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掾气”。
《仙传拾遗》中记载,洞庭山道士周隐遥“学太阴炼形之道,死于崖窟中。嘱其弟子曰:‘检视我尸,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弟子视之,初则臭秽虫坏,唯五脏不变,依言闭护之。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却生。弟子备汤沐,以新衣衣之。发鬒而黑,髭粗而直,若兽鬣焉。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复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余,近八十岁,状貌如三十许人。”(《太平广记》卷第六)。
《十二真君传》所记太阴炼形之事更奇。据传有至人兰公,得斗中真人至道秘旨,能知过去未来。他曾与里人共出郊野,见古冢三所。兰公说此是三仙解化之坟。“第一冢者,昔有真人骸骨,今乃已得复形,是为地仙,长生久视。第二冢见有仙衣一对,道经一函,复有一人,方如醉卧,发之良久,乃能话谈,此以太阴炼形,绵养真气耳。第三冢有玉液丹,服之,白日便当冲翥。”发之,果如兰公所言。“ 兰公乃诣冢间,躬取仙衣挂体,又取金丹服之,招邀卧冢二真人,同共耸身而轻举”(《太平广记》卷第十五)。
文人笔迹中有这样一则记载:
段成式《支诺(上自下丰)》中的记载:“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人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酉阳杂俎》续集卷二)。
另外还有古人传说:
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卢杞上本派颜真卿前往劝降。 卢杞主张派颜真卿劝降的本意是借李希烈的手杀害颜真卿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颜真卿去前说早年遇到道士云陶八,云陶八授予他刀圭碧霞丹,又告诉他70岁有厄难临头,到时在罗浮山等他。颜真卿暗自想是否便是这次遇难?果然,李希烈将颜真卿缢死。 一年后,判军被扫平,家中人迁移颜真卿的遗体归葬偃师。传说启开坟后,见棺木已经朽烂,尸体却完整无损,身上的肌肉同活人一样,手足柔软,髭发青黑,双手握拳头。家人把颜真卿的尸身移入新棺木中送往偃师北山安葬。
后来,有个商人到罗浮经商,见两个道士在树下对棋。其中一个道士对商人说:“您是哪里人?”商人说:“洛阳人。”道士笑着说:“请您捎封家信好吗?”说完便提笔写了一封家信,交给商人。地址是寄“偃师北山颜家。”商人按地址送信,那里却是一片坟地。守坟的老人接过信来一看,吃惊地说:这是我家老太师的亲笔信!”真卿的子孙把信收藏起来,选了个好日子破坟开棺,竟是一个空棺材。于是派人前往罗浮寻找真卿公的下落,但踪迹皆无。后来,白玉蟾真人说,颜真卿是北极驱邪院左判官。
人修道成仙事例,正史及道教史传中所载不少。
如乘龙升天的黄帝,及先秦的安期生、王子乔等,多为养生长寿及有神通异能者。也有历数百千岁而犹传有人遇之者,最著名者为唐吕洞宾,《宋史·陈抟传》说他在五代宋初“年百余岁,顷刻数百里”,一般认为乃晚唐人。《邵氏见闻录》卷二九载:宋太祖赵匡胤初即位,吕仙“自后苑中出,留语良久,解赭袍衣之,忽然不见”。金元以讫明清,历代都有遇吕仙的记述,如明末陆西星自称吕仙住其家三月余,清嘉庆时四川乐山李西月亦称遇吕洞宾、张三丰(元人)传道。清人《柳南随笔》卷五述:明末瞿汝稷,八岁时生足疮,危急时,恍见吕祖面授方药数味,服之即愈。自是常出神入异境,见神仙,见自己名列仙籍。陆游《渭南集》说,他的高祖曾在路上见空中有一人飞行,与之叙谈,自称为唐人施肩吾(传为吕洞宾弟子),其时施肩吾应有200岁以上了。
信神祀神而得灵验,受神明保佑济助的事例,在正史和野史笔记中所载极多。如《晋书·刘殷传》载:刘殷少时至孝,一年冬天,其曾祖母王氏想吃春天才有的堇菜,刘殷乃哀祷于天,“声不绝者半日”,忽然好像听见有人说:“停止吧,不要祈祷了。”刘殷收泪视地,见地上竟然长出了堇菜。刘殷又梦神人告言:“西篱下有粟。”醒后如言掘之,得粟十五钟,铭文云:“七年栗百石,以赐孝子刘殷。”食之七载方尽。
《隋书·张季珣传》载:张祥为并州司马,值汉王杨谅反,张祥勒兵拒守,贼纵火焚郭下,张祥见百姓惊骇,入城侧西王母庙再拜号啼,求神明降雨相救。“言讫,庙上云起,须臾骤雨,火遂灭。”
《周书·达奚武传》载:达奚武做同州刺史时,因天旱,祀华岳神求雨,以六十余岁人登山祈祷,暮不得还,铺草而卧,夜梦一白衣人执其手曰:“辛苦你了,值得赞赏。”惊醒,更加虔祷,至天明,果然降大雨。
《元史·刘秉直传》:刘秉直任卫辉路总管时,有贼劫杀汲县民张聚而逃,案难侦破,刘秉直乃祷于城隍神,忽见有村民阿莲战怖仆地,具言贼之姓名及所在,如其言,果然捕获。又虫螟为害,刘祷于八蜡祠,虫皆自灭。天旱,刘又祷于苍峪神祠,见有青蛇婉蜒而出,辞神而返,雷雨大至。《明史·谢子襄传》载处州知府谢子襄祷神除虎息旱蝗之事,亦属同类。
又《明史·徐学颜传》:徐学颜之母病,学颜祈祷于天,请以自身代母,夜梦神人授以药。醒后按所梦药之形色寻觅,得荆沥,其母饮之即愈。笔记小记中所记此类事更多。
还有一类因得罪于神而遭殃的记载,如《魏书·安南王桢传》述:魏宗室元桢任相州刺史,因旱祈雨,告石季龙庙神像:“三日不雨,当加鞭罚。”祈之不验,遂鞭打神像一百。是月,元桢发背疽而死。《宋史·李全传》载:节度使李全,乞灵于茅司徒庙,无应,李全怒断神像左臂,有人梦神告曰:“李全伤我,死亦当如我。”后李全作乱,被官军碎尸,左掌无一指。这类记述,宣扬神明的威严,颇具威慑力。
最具威慑力、令作恶负疚之人心骇胆战的故事,是雷殛恶人及邪道。被雷击死,被认为是遭天神诛罚。这类故事在正史、笔记中都有不少,尤以宋代以来的笔记中为多。如《信征录》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六月初三日,苏州养育巷母子二人,遇雷电绕门前,儿躲入母亲怀中,被雷击死,其母吓死后,次日复苏,说曾骗一妇女从育婴堂所领米三斗,致使其妇含冤自缢,理应遭雷打死,说完即口吐绿水而死。又杜之英《读幽冥问答录书后》述:远亲周某,滤县人,娶媳张氏悍泼忤逆,老夫妇与其子接连两夜梦见天上露金字一行:“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张氏”, 言之于媳,初不置信。至期,上午尚风和日丽,张氏嘲笑公公婆婆迷信,邀邻人打牌。至午时,忽雷电交作,张氏骇奔楼上,严闭门窗,藏身大衣柜中。岂料霹雳一声,楼上门窗洞启,张氏竟被摄至街前击毙。
《三才图会》载佛教祥迈法师毁灭道教经典,遭天雷霹雳之报应:明王圻、王思义父子所著《三才图会》人物卷三载元世祖事曰:“世祖:名忽必烈,宪宗同母弟。中统元年庚申即位上都,凡三年。中统四年癸亥,迁都燕都,凡十三年。至元十三年丙子,平宋,天下混一,凡十九年。至元十八年,妖僧祥迈等作妖书《辨伪录》诋毁上帝,焚《道藏》,灭中国道。是日,雷火焚闵中等寺,震死妖僧祥迈、从超等一十四人。在位共三十五年,寿八十。改元者二:中统四、至元三十一。”
《元史·五行志》载,至正二十八年“六月甲寅,大都大圣寿万安寺灾。是日未时,雷雨中有火自空而下,其殿脊东鳌鱼口火焰出,佛身上亦火起。帝闻之泣下,亟命百官救护,唯东西二影堂神主及宝玩器物得免,余皆焚毁。”
《三才图会》所载元世祖事,亦见于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一:“宋祥兴二年己卯,元主忽必烈灭宋,大兴彼教,任番僧拊迂等灭道教。十月二十日,尽焚《道藏》经书。是日,火焚其庙悯忠等寺一十三处,其徒被火焚死者八十三人,雷震死祥迈等一十九人,及张伯淳、王磐等五人。北方奉彼教者,以非时雷震为惧,每年至是日,拜天谢过。”
人死为神之事,正史野史所载不少,有的是事后于梦中告知,有的是于临死时自言,有的是祈祷而有灵应。如《隋书》载韩擒虎死为阎罗王,《莲池笔记》述明代万历间常熟赵定宇死为五殿阎君等,此不赘录。
历史上一些关于龙的记载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其它记载:
唐玄宗在未登基时,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等到他即位时,兴庆宫池中有一条小龙游到宫外的御沟水中,它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中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出来看的。
后来唐玄宗幸游西蜀,出发前夕,那条龙从池中跃然升空,驾着白云,横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飞去。周围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过江时,看见那条小龙紧贴在船的一侧前进,侍臣们全都目睹了这一幕。
玄宗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左右的侍臣们说:“这是我兴庆池里的那条龙啊!”于是玄宗命人把酒洒到江中,亲自祷告,龙才从水中奋鳞振鬣而去。
(出《宣室志》)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报,洵阳县洵水畔有一座青烟庙,一连几天,庙上烟云昏暗,奏乐音昼夜不停。
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腾跳跃,有一群龙出现在水面上,向汉江行进。大的龙几丈长,小的一丈多长,什么颜色的都有,样子有如牛马驴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挤挤撞撞地涌入汉江,经过寺庙。它们往往复复,徘徊数里,或隐或现。三天之后才不见它们的踪影。
(出《录异记》)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白天在殿中休息,梦见一个女子跪拜于床下。那女子容色浓艳,头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广裳。
玄宗问她:“你是何人?”她说:“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皇宫,护圣驾,我实在是有功的。现在陛下洞晓天上的音乐,请陛下赐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类。”
皇上在梦中拉起胡琴,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向玄宗拜了两拜而去。
等到醒来,皇上还记得曲子,就命令宫中当日禁乐。皇上亲执琵琶反复演练推敲,以熟悉曲子。并在凌波宫宴请百官,临池演奏新曲。
池中的波涛涌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现在水面上,正是皇上昨天梦中所见到的女子。那女子在水面上听了很久才消失。于是皇上令人在凌波池上修庙,每年都祭司她。
(出《逸史》)
汾水横贯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两座桥。那南边的桥下曾经有龙出现,因此在桥下盖了龙庙。
以前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时候,有一条龙从庙中飞出来,全城的男男女女都尽情观看,将近一顿饭的工夫,它才腾跃振奋地离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那时是唐朝太和年初。
(资料来源:《宣室志》)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这河深可以摆船,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因此西北的庄稼全都淹没了,田地荒废,不能耕种。当地的居民也都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祭司祷告一番,然后才能审理政事。不然就会淫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
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他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司。我知道已经很久了。”
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司用的牛羊猪狗及甘甜的饮料,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严肃地等着。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长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它的目光象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把弓拉满。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龙死后,里中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
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让人把龙的舌头割下来,装进小匣子里,赐给他。而且,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称为“龙舌张氏”。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京兆人韦氏,是一名家的女儿,嫁给武昌的孟氏。唐大历年末,孟氏与内弟韦生同时入选,韦生被授与扬子县尉,孟氏被授与阆州录事参军,他们分别上路去赴官职。
韦氏从夫君到蜀地去,但是不通车子,韦氏只好骑马。跟着丈夫走到骆谷口中时,马忽然被惊,她被掀下马,掉到几百丈深的岩下。往下一望,黑幽幽的,没有可以下去的道路。孟氏悲号,全家恸哭,不知该怎么办。孟氏和家人就设供品祭奠,穿丧服戴孝,无奈地舍她而去。再说韦氏,她掉到大约有几丈厚的枯烂树叶上,身上没有损伤。起初她好像闷死过去,不一会儿就醒了。经过一天,她非常饥饿,就拿树叶裹上雪吃。往旁边一看,有一条岩缝,不知有多深。仰视掉下来的地方,像一口大井,按理说是必死无疑的。
韦氏忽然从岩谷中,看见有一点像灯的光亮,后来渐渐变大。竟然是两点光亮。渐渐近了,这才看清,原来是龙眼睛。韦氏非常害怕,背着石壁而立。此龙渐渐出来,有五六丈长,到了洞穴边,腾身从孔中飞了出去。顷刻间又看见一双眼睛,又有一条龙要出去。韦氏自度必死无疑,宁肯被龙伤害,等着龙将出去的时候,一下子就把龙抱住,跨到龙身上去。龙也没理会她。直接跃到洞穴之外,腾飞于空中。韦氏不敢往下看,任龙随意飞行。好像是半天左右,她心里怀疑已经飞过万里,就睁眼往下看。这条龙渐渐飞得低了,又看到了江海和草木。她离地大约四五丈高,怕自己被龙背到江里去,就纵身跳了下来,正好落到深草之上,过了好久才醒。
韦氏已经三四天没吃东西了,疲乏得很,走路的速度极慢。遇上一位老渔翁,老渔翁惊讶她不是人。韦氏问这是什么地方。渔翁说这是扬子县。韦氏暗自惊喜,说:“这儿离县邑多远?”渔翁说二十里。韦氏详细地讲述了她的来由,又加上饥渴,老渔翁感到同情而又惊异。老渔翁的船上有茶粥,就让她解饥。韦氏问道:“这个县的韦少府到任没有?”渔翁说不知道到没到。韦氏说:“我就是韦少府的姐姐,如果你能把我载到县府,握一定好好报答你。”
老渔翁把她载到县府门外。韦少府已经上任多日了。韦氏到门前,让进去报告说孟家十三姐来了。韦生不信,说:“十三姐跟着孟郎入蜀地去了,哪能忽然上这儿来!”韦氏让传话人详细地述说因由。韦生虽然吃惊,也没有深信。出来一看,他姐姐号哭起来,述说她的苦难遭遇,颜色萎靡憔悴,简直不可言状。于是让她进屋休息。不久也就平复了。韦生始终有所怀疑。后几日,蜀中的凶信果然到了,韦生心里这才开朗起来,更加悲喜交加。他酬谢老渔翁二十千钱,派人把姐姐送往蜀地。孟氏悲喜无极。
几十年后,韦氏的表弟裴纲,贞元年中,做洪州的高安尉,他亲口讲述了这件事。
(资料来源:《原化记》)
唐咸通年末年,舒州刺史孔威进献一具龙骨,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
表奏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百姓叫胡举,有条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
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蚕箔。忽然间云雷暴起,只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一样,洒落到养蚕用的蚕箔上。那血不污染蚕箔,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
不一会儿,人感到刺骨般冷痛。
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
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处有一个大疮。龙身长十多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膜样物蒙着。两只角各有两丈长。
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运载到州府。
(出《唐年补录》)
在灌口白沙,有一座太山府君庙。每逢春三月时,蜀人会前去烧香祭奠,也就成了各个州医卜之人的集会。当时有一人,身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容貌憔悴,也往庙那边走。众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他走到江边时,众人正在树荫下休息,这位贫士也就在石头上坐下。坐了一会儿,他对众人说:“这条江里有条龙在睡觉。”大家都不回应他。旁边有个老翁说:“何以见得?”贫士说:“我见过。”大家说:“我们见一见,如何?”贫士说:“也不难。”他脱掉外衣跳进水里,抱着一条睡着的龙出到水面,腥味特别大,那条龙深闭两目,龙爪龙牙龙鳞龙尾全都完好。云雾顿时聚拢上来,风起水涌。众人都吃惊地站了起来,远远地向这位贫士行礼,称他是圣人。
贫士放下怀里的睡龙,让它沉入水底,他捡起地上的衣服搭在肩上就走,对着众人说:“你们各位都以看病占卜为职业,救人疾急,知人吉凶,也差不多是在行道。千万不要见到贫寒的人就轻视侮辱他们!”众人听了,自感惭愧,并向贫士称谢。大家又与他一同走了十余里路,一眨眼他就不见了。
(出《野人闲话》)
彭州蒙阳县境内,有一个地方名叫“清流”,那里有一个水池。乡里的人都说,这池里的龙与西山慈母池里的龙是夫妻,每年见一次面。新繁人王睿是个博物的人,他能辨别事物的真实。他曾经不相信上述的说法。
有一次,一场秋雨之后,他路过这个水池,竟然遇上西边雷雨冥晦,狂风拔树。王睿就把马拴在一棵树上以避雨。不一会儿,雷电到达池上时,就停止了,倏然间雨过天晴,万里无云。问那些住在本地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说法与以前所说的正好相符。
有一天,风雷从小汤溪沿着蜀江而下,来到云安县,云中物旋转到溪中,进入溪中,风雷闪电,实在可畏。有柳毅洞庭传书一事,与此说相符。
(出《北梦琐言》)
北宋初年有位大臣名叫张洎(音:济),字师黯,又字皆仁。他曾经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奇事。有一年,张洎他作为中原王朝的使者前往高丽,船只航行于海中时,他问开船的人:你们在海中见过龙吗?开船的人回答道:在多云的时候,我曾好几次见过龙,但都只看到龙尾垂于波澜之间,动摇舒缩,过不了多久便风雨大作。至于整个的龙,以及龙头、龙角我都没有见过。 张洎听后立刻恭敬的穿戴好衣冠礼服,并虔诚的焚香,祈祷真龙现身。当时天空晴朗,忽然有龙从水中跃出,其数目不止一条,而且越来越多,最后看上去竟是无数条龙现身于海面之上,看的清清楚楚,众龙过了好一会儿才消失隐去。张洎以及同船的人全都看到了这一令人震撼无比的场面。 记载中张洎之所以能见龙,是因为他真心相信龙的存在,并恭敬的焚香祈祷,龙才现身的。而现在的人受无神论影响,根本就不相信有龙,而且也没有了恭敬之心,即使去祈祷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执着,这也许是现代人很少看见龙的原因之一吧。
清代《嘉兴府志,祥异志》:“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红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龙首半垂,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剑而立,长尺余。龙吐颔下珠光,团罔大如斗。”平湖县有白龙飞腾于海上,放射出光映红了半边天,当时沈懋孝做了记录,这条龙头半垂,两支龙角之间,站着一个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一尺,手握着剑。龙头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圆圆的,像斗一样大。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在今天的安徽桐城县,有两条龙,一黄一百,从一个水池中跃起,低空滑行了六里路,又坠落在一个池塘中:元和七年六月丁亥朔,舒州桐城梅天坡内,有黄白二龙,自坡中乘风雷跃起,高二百尺,行六里,入浮塘坡。(《旧唐书宪宗本纪下》)
此后大约过了六十年,即咸通(860-873)末年的某一春季,有一条青龙坠落在通城县一户居民的庭院中,它的喉部带伤,坠地事血雨纷纷,当场陨命,县里的派员将龙的遗体专车送往州府,因为身体太重,只能割成数十段。贾维《唐年补录》中,对这一事件的经过记载颇详: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由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污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太平广记》卷四二三引《唐年补录》)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月,有龙悬学宫旁,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乾隆《金坛县志》卷十二)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夏,霖雨,县城北街董姓民家,有龙降于煤堆,数日翔去。(光绪《临榆县志》卷九)
嘉庆十五年(1810年)六月二十五日,二龙见于云中,一龙堕田,由李腰庄至赵家塘,拖行数里。(嘉庆《萧县志》卷十八)
据《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说,他的父亲就曾经去看过堕龙,可惜晚了一步,龙已乘风飞走了:癸亥夏,高川之北堕一龙,里人多目睹之。姚安公命驾往视,则已乘风雨去。其蜿蜒攫皊之迹,蹂躏禾稼二亩许,尚分明可见。(《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