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仙的的区别:如何识别具有“碧眼方瞳”的神仙?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长生证道
神与仙的的区别:
首先元始先天一气,它首先化成的是玄元始三气,这正是《道门十规》里提及的中说:“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玄元始三气,三 气分成了三境,这三境又通常又被称为三天,凡是道家正统传承的三清弟子,皆称呼自己为三天门下,就是这个道理。
在早期道教中并没有严格区别神与仙,因为那时候道家方士注重修炼,所以对神道并无太多关注,但随着道教的出现,而神道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必要把道家的仙与神作一个系统区分。
这种区别,因为古今概念有变,所以必须要区别清楚,上古的与现代的,先从上古的区别来说:
一、天真皇人 此类来源比较玄秘,记载比较模糊闪烁其辞,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体貌诡异奇伟,身长九尺,且黑毛披体。轩辕黄帝时,曾隐迹峨嵋山,以苍玉筑室居于绝 壁之下。室内座具皆黄金做成,侍者为仙童玉 女,有豪清仙王三人陪坐。黄帝曾前往拜见问道,得授“五牙三一之文”。后又于峨嵋山脚下再遇黄帝,授以《太上灵宝度人经》后遇帝喾于牧德之台,又将《太上 灵宝度人经》授与帝喾。
此说颇似元始天尊开劫度人,显化于天地之人传道之说 ,其源较为玄秘,难以考证,然道经多有提及,或确有其事,按其描述身长九尺黑毛披体,且如古猿人之象,如是远古得道之人,有此体征未必不可能。且古时道士 多未同如今一样尽知人类始祖全身毛发,所以此说以科学参证,虽忽见颇觉离奇,但细思却也有可信之处。
二、先天神人 此类神主要是由玄元始三气演化而成,属于天然形成的神明,此类神明的结构与仙是一样的,它们多是由三气所化所构成的神明,典型的有如盘古、女娲等,这类并 非由人修炼而成,而是天然所成,因为他们在人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可以理解为宇宙初始而产生的一种高级的生灵。
三、上古仙人 以上古真人、上古至人、上古贤人这三中为古仙人,另外还有一种上古圣人是修生养性得当寿能得百数之人,此类是长寿之人,不能算仙。在《黄帝内经》有较细致的描述,大体是这样的:
上古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上古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上古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最后的境界来说,区别在于:真人是无有终时的,即永不消亡,至人虽与纯正的真人不同,不过也能归于真人范畴。贤人却是有终时的,所以虽成贤亦需成至真方可。
简而言之,从早期的角度来看,神与仙的区别在于,天然所生成的生灵称为神,而由人修炼而成的称为仙,如按天皇真人之传说,人所得修炼之法,亦是由远古得道之人传下。
贤人则是修炼法术及后世丹道最常见的路线了,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都是常用的手段,这类修炼能合于道,所以也可以益寿,但与真人不同的是,贤人是有终时的。
真人之法无迹可寻,至人之法世俗难行,贤人之法可摸可寻,而成就贤人之法,合同于道之后,再入至真亦是水到渠成之事,所以世间修炼之道,常以贤人之法为多,
至于后世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五仙之层次之分,是另一种修炼视角上的区分,而此类区别多是为迎合世人需要,若传教遇非聪慧之士,可依五仙之言,如是修炼者,当不必关心此五仙说,当以古义为绳。
如《钟吕传道集》中,虽言称为天仙之法,但其修炼内容却是大谈贤人之法,亦不合于至真无有终时之说,便是如此。更需注意,于后世而言,贤人之义已然转变,其非如早期修炼之种定义之贤人,而是指品行优良、聪慧之人,如此并不同于古义,需要分清,不可见丹法言及非是贤人不传,便混乱了这个概念。
延伸阅读:
如何识别具有“碧眼方瞳”的神仙?‘
原创:太乙玄门
隐芝先生言论:
金筋玉骨,炼养筑灵质之躯;
碧眼方瞳,服饵造长生妙境。
金花玉药,烹成阳酥仙膏;
醍醐甘露,炼成奇异之香。
所以,如果炼养有成,估计生理状态会发生改变。道教古籍说,苏仙公“成仙”后容貌变化太大,他担心显示给乡亲们看会惊吓人,不知道苏仙公是哪路神仙?于是,道藏讲到,其中讲到随着长生功夫越来越深,人的生理变化越来越大。
古代爱好仙道的文人中多次提到“方瞳”,比如:
白居易在诗作《送毛仙翁》中说毛仙翁:“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头发呈深青透红的绀色,容颜却如花儿一样的鲜妍,“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方眸子如同黑漆一般明亮。
苏轼在《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提及有一位勤于炼仙道的朋友王颐,自称获得神仙亲传丹诀:“叮咛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
欧阳修《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诗中写到:“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在《又寄许道人》中又夸许道士“绿发方瞳瘦骨轻,飘然乘鹤去吹笙”,赠别修死的高僧竟然又用上了仙家的配置:“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为洒然”(《赠庐山僧居讷》),所以这些文人的说法估计都是夸大其词,当不得真。
仙道门中怎么说呢?
独摇芝先生提到的《参同契》,只是大概写了生理变化:“累积长久,变形而仙”,不具体,没有提及。
《故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赠越州都督叶尊师碑铭》中记载高道国师道士叶法善曾经“远访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绰约,嘕然微笑曰:‘尔来乎!’”,但叶法善只活了一百多岁,达不到茅君的效果。
东汉末期成书的《老子中经》中详细描写了成仙过程中的变形历程,不知道真假,摘录如下:
“百岁之人黄头发,
二百岁之人两颧起,
三百岁之人万物耳,
四百岁之人面纵理,
五百岁之人方瞳子,
六百岁之人胁肋胼,
七百岁人骨体填,
八百岁之人肠为筋,
九百岁之人延耳生,
千岁之人飞上天。”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可见,经书作者认为:头发黄了,颧骨突了,耳朵长了,皱纹满面,这些还只是老年人的普适特征,眼瞳变成方形,才算实现质的飞跃,初具仙相。《老子中经》还说到说方瞳的功能是“彻视八方”,提到了初具仙相的标志。
三国曹魏时期有位叫李根的方士,据称活了七百多岁,“根两目瞳子皆方。按《仙经》说,八百岁人,瞳子方也。”(《神仙传》卷十)《仙经》是一本魏晋时人修道的指导手册,可惜已佚,这里说的修炼800年才变形为方瞳子,又比《老子中经》多加了300年的筹码。
那历史上是否有记载有人真的“方瞳”呢?
有一则案例,《南史·陶弘景传》记载:“(陶弘景)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按仙书“千年修成方瞳”的说法,道教上清祖师陶弘景只修成了一只方瞳,“有时而方”,看来方瞳效果很不稳定,估计是功力欠佳。本应该用上五百年,可是历史上陶弘景生卒年又是确定的公元456~536年,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变形而仙”,可惜了。
《真诰》卷五中裴君传授了如何识别真仙的要诀:“若规中方明者,仙道人也。悟者,便拜之。不悟,为试不过。”
综合来看,眼规里的瞳子,一是方形,二是如闪电般明亮。《灵宝毕法》写炼养有成,“双目时若惊电”,说明了生命力深厚。只是方瞳还不行,《登真隐诀》卷中裴君还告诫:遇到下土恶强之鬼“作妇女以惑试人”之时,“仍看其眼中,童(瞳)子若暗者,知非是仙,则邪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