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我,不只是药神!还“以神仙自命”,研究长生不死!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整理:长生证道
李时珍是谁?
药神、医圣。
博物学家、百科全书。
今天来认识,
另一个李时珍——地理学家、旅行家,
还有神仙家——
李时珍“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
大家好,我是李时珍,请允许我先抽出简历卡:
姓名
李时珍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公元1518年(我今年五百岁惹)
学历
秀才
职业
医生,后来你们叫我医药学家
工作经历
曾任楚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后升任朝廷太医院判,但太医院于我而言太水了,没多久我就辞职了
荣誉
药神(或称“药圣”)、医圣
兴趣与特长
学学学、跑跑跑、编编编、写写写
缺点与不足
一定要写的话,那只能是身体瘦弱了
啊忘了附上证件照一张:
可能你们都认识我,但其实,你们对我有一些误解。
我不是天生善医药,
我只是天生难中举
我出生于医药世家,祖、父两辈都以医术闻名。
我本可以轻松地顺承家业,但人们都觉得,年轻人考取功名才是正道,父亲也不希望我继续他的道路。于是我勤奋学习,饱读经史,生性聪颖的我在十四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
三年后我第一次参加乡试,却落败了。
我没认怂,于是又参加了两次,可是又双双落选……第三次落选后我患上奇病,“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身心俱疲之下,我认定自己的科举大业,凉了。
我那医术高明的爹巧妙地用黄岑汤治愈了我身体上的疾痛,却无法修复我那被科举伤透了的心。
万般皆凉凉之际我感受到了医药之奥妙,从小耳濡目染下积累起对医药的那份感情被唤醒了。于是我咬咬牙,决定弃文从医(听说后来有个叫鲁迅的人选择了和我相反的路)。
为了说服父亲,我写了这么一首诗:
身如逆水船,
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
至死不怕难。
简而言之如下图:
不晓得父亲是被我感动了还是彻底对我的应试能力失去了信心......总之他答应了。我这才在医药之道上正式起步,这一年,我已经二十岁了。
我不是天生博学,
我只是天生好学
听说你们都觉得我很博学,他们西方人还给了我一个称号,叫“博物学家”。翻开我的《本草纲目》,动物、植物、矿物啥都有,是呀我就是很博学呀~
但你们可能无法想象我是怎么学习的。
虽然我自幼“敦敏”,还曾经“以神仙自命”(天呐黑历史),但我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尤其是在三次落选之后......),所以在学习上从未放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耽视典籍,若啖蔗饴”说的都是我。所谓“博学无所弗窥”,什么经书、史书、药书、地理书、农书、卜书甚至连声韵书我都不放过。
而且我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看随手记,“稍有得处,则著数言”。日积月累之下,博学的人设终于建立起来了。
耶。
我还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猎户、樵夫、渔夫、农夫都是我的朋友。
想变得和我一样博学?插个广告:
《本草纲目》,你值得拥有。
我不是天生爱折腾,
我只是天生爱较真
我的博学还来自于我的折腾。为了考察各种药物的药性,我亲身游历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各个地方。
那是个交通闭塞的年代,出远门不是容易的事情,加之我“幼多羸疾”,真理若能坐而得之,我怎么也不愿意这样四处奔波。
可是前人留下的本草药书错讹不少,很多记载随着历史的推移已经与现实不符,甚至会产生医学实践上的误导,急需重新考证,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允许任何大意和马虎。
我正好生于那个年代,也已经立志以医药立身,这担子注定要落在我肩上。既然较真便较真到底。
于是我开启了“爬爬爬”和“试试试”模式。
爬
大到黄山、庐山、武当山,小到爆山、茅山、牛首山,我都爬过。为了研究蔪蛇,我还冒着生命危险几次登上了龙峰山。
庐山
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月
摄影/欧阳萍
武当山
来自《中华遗产》2015年12月
摄影/杨伟
最近你们的一位学者从东北满族的口传史料中推测出我曾经到达长白山挖参,鉴于我已经五百岁了,有些事情实在记不清,这事儿是不是真的......你们猜啊~
长白山
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摄影/刘载学
试
你们一定听过我和曼陀罗的故事。当时传闻曼陀罗“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当真如此神奇吗?我决定亲身一试,果然具有迷幻效果,若喝到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则饮者容易跟着笑或舞,我的试验部分证实了传闻。
有时我的试验也打破了谣言:人言“榔梅蜜炙后服之长生不老”,我涉险采回标本,反复试验,证实榔梅的作用只是生津止渴而已。
长生不老?那时候的人似乎总想着这事。
我不只是药神,
我还是个地理人
(不然你们觉得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公众号里)
前面说了这么多,终于到重点了。
为了采药、探实,我走遍了名山大川、探访了小山细流,在达成医药学收获的同时意外地扮演了地理人的角色。
我的采药经历也是地理探险经历。
从爬山、爬树到进洞、挖矿,都是用绳命在做。这期间遇险无数,我依然勇往直前。
这不就是你们所说的 探险 吗?
我的《本草纲目》不仅是本草药书,它还是一本不太明显却不能忽视的地理书。
我在书中不但记下了各种动植物,还留下了关于地名、地形地貌、地理方位以及物候物产的记载。
据不完全统计,我记载了100多种金属、矿物的性状和产地,比如银,我把产地都探明白了:“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诸处,山中皆产银”。
还有人统计了,书中我总共提到了近2500个地名,包括近300座山峰岭岗(有些山虽然没爬过,但我知道呀~)和80几个河湖地泽。
这本地理书可不只写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还是一个统计:我记载了200多个政区地名、40几个古都古城、50几个少数民族地名。
我还引用了一些古地理书,《山海经注》、《水经注》、《方舆要览》等等,相关材料也因此得以保存下来,这在你们今天叫地理文献学,没想到我也能做出贡献呢~
我无心插下的柳,已经长大成荫啦~
现在很多人都在纪念我,他们所记得的我,是“药神”、是“药圣”、是“博物学家”、是“百科全书”。
就像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本草纲目》之外我还有《濒湖脉学》等书以及......“李时珍的皮”(不知道这个梗的同学你从去年就开始落伍惹)一样,绝大部分人也不晓得我还算是个地理人,其实这也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身份。
我最神奇的文章还不是《本草纲目》,而是《奇经八脉考》!
不传之秘!《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节选与配图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後,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蹻脉在尾闾後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後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蹻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於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後,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炁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1、督脉
督脉起於会阴,循背而行於身之後,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
2、任脉
任脉起於会阴,循腹而行於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
3、冲脉
冲脉起於会阴,夹脐而行,直冲於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
4、带脉
带脉则横围於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5、阳维脉
阳维起於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於卫分,主一身之表。
6、阴维脉
阴维起於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於营分,主一身之里。
7、阳蹻脉
阳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阳。
8、阴蹻脉
阴蹻起於跟中,循内踝上行於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奇经八脉,语出《难经》,其论出于《素问》。因非十二正经,故谓之奇经。李时珍以八脉散在群书,略而不悉,医不知此,难探病机,乃参考诸家之说,会聚成编。
凡人一身,有经脉十二,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正经循行往复、表裡相成。如泉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又,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複始。
在熟悉了十二正经循行之后,我们知道了人身经脉之通道,也就是沟渠之走向,那麽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人身之湖泽 --「奇经八脉」。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裡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
奇经八脉之循行
阴维脉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寸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腑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凡一十四穴。
阳维脉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吋五分。上外踝七吋,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过肩前,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天髎。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蹻于臑腧。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上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凡三十二穴。
阴跷脉
阴蹻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穀穴之后,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踝之上二吋,以交信为郄。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頄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蹻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凡八穴。
阳跷脉
阳蹻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僕参为本。上外踝上三吋,以附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腧。上行肩髆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同足阳明上而行巨窌,复会任脉于承泣。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五脉会于睛明穴,从睛明上行,入髮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凡二十二穴。
冲脉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曆太赫、气穴、四满、中注、肓腧、商曲、石关、阴都、通穀、幽门,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任脉
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裡,循关元,曆石门,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循神阙、水分,会足太阴于下脘,曆建裡,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上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璿玑,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上颐,循承桨,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龈交,複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凡二十七穴。
督脉
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后屏翳穴,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在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裡上行,曆腰腧、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冲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曆百会、前顶、顖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
带脉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凡八穴。
对于我们而言,需要牢记并掌握的无非冲、任、督、带,尤其任脉与督脉。此两者之于厚朴,可以说是一切诊断、治疗的根本,知督脉循行及诸穴定位、使用,是我们进行艾灸与刮痧治疗的基础;而任脉循行及诸穴,更是厚朴体系腹诊、鍼刺的主要依据。
经脉专书《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是中医上的经脉专书,共一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78年。本书论述奇经八脉,考证历代有关文献,对每条奇经的循行和病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奇经八脉的重要著作。
一、作者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二、相关内容
(一)何为“七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②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③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 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三)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
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骄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四)奇经八脉作用
1.密切十二经脉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脉起着分类、组合和主导的作用。
3.对经络气血起着渗灌和溢蓄的调节作用。
打赏或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由小编转给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