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旺施淫,反成追命毒药!道家回春秘诀让你转淫体成仙体!

太乙玄门 2021-08-07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长生证道

生精补漏体,后天返先天

传统武术在练功时都是把舌抵在上腭上。这是为什么?这是生精补漏体的方法,是由后天返先天的方法。舌根处有两穴,左为金津穴,右为玉液穴。舌抵上腭时津液会迅速生长,口中的津液满时,要吞下。在吞咽口水时舌尖要用力顶在上腭之上,颈部的韧带、肌肉要用力绷紧,同时把胸部、腹部的肌肉绷紧、收缩,收缩关元穴与前阴等肌肉,一直收缩到睾丸。前阴要回抽,同时用意识把这口津液送到睾丸里,这才是完整的吞下津液。此津液最易生成阳精(精足则气足,气足神必旺)。

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阴跷种阳法

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历代修炼家都视为珍宝,自古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为什么这个穴位如此重要?这还要从庄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说起。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


仙学大师陈撄宁前辈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仙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之,便真如举刀自戕了。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为了不再让众人猜来猜去,延误养生时机。“踵”其实就是阴跷穴。我们的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上古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按古人的说法,阴跷穴就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而是有静坐为基础,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象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象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陈撄宁道长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

初次练习的人,需要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必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呼呼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回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


附:

道家不传之秘——胎息法(初级)

 养生是一种态度,健康是一种财富;

   养生是一种习惯,健康是一种常态;

   养生是一种信仰,健康是一种情怀;

   养生是一种培育,健康是一种果实;

   养生是一种投资,健康是一种收获;

   养生是一种责任,健康是一种使命;


一、什么是胎息

小时候爱看《天龙八部》,在《天龙八部》中,有个情节就是阿紫掉进了小镜湖,被阮星竹救了起来。然后阿紫施展龟息功装死捉弄段正淳和阮星竹,后被萧峰识破。那时候我对阿紫的这门功夫可谓是心驰神往。现在想来,阿紫施展的龟息功跟我们今天所讲的胎息法倒有几分相似。

胎息是指胎儿在母体中的状态,在母体中,胎儿通过脐带为枢纽和母体相连接,从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人在母亲腹中时,通过脐带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这种呼吸状态我们把它称为胎儿式呼吸,或者称为胎息。此后,五脏六腑发育完成,离开母体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自我切断了生命的能量来源,就进入了后天的气机状态,来到人世,就会慢慢丧失元气,呼吸的部位开始上升。儿时是腹式呼吸,成年后就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为辅了。晋代大医学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记载:“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当然,经过后天的刻苦锻炼我们还是有机会能够掌握这种原本拥有的能力。让肺的功能逐渐停下来,通过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胎息一般在气通大周天或是内丹形成时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修炼。

二、胎息的外在表现

胎息的主要表现有:鼻翼扇动、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三凹症状出现,锁骨上凹陷、两肋骨之间凹陷、腕腹部凹陷,丹田呈脉冲式跳动。当丹田向命门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吸气,周身皮肤感觉发凉。当丹田向命门回跳时,皮肤毛孔表现呼气,周身皮肤感觉发热。丹田产生自动节律后,周身充气明显,四肢发麻。

三、初级胎息练功方法

脐是肚脐,阴指会阴。会阴是任脉和冲脉的起点,肚脐是任脉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之元气所藏。吸气时意念会阴产生真气,并将真气用意念从会阴沿任脉上升至肚脐。呼气时意守肚脐,并用意念将真气沿任脉将至会阴,如此循环反复,肚脐和会阴之间就会产生蕴蕴之气。气海与下丹田之间产生排斥力,把下丹田推向命门。当下丹田产生自动节律时则功成。

四、注意事项

1、非一日之功,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注意意念和导引,练功时万万不可心生杂念。


道家千古不传之秘--胎息

一、什么叫胎息?

胎息的本义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义是以下丹田为中心高深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胎息自成系统,不受外息(肺呼吸)影响,进入胎息状态时,外呼吸依旧自然进行,但却若存若亡。最高层次者,可达口算呼吸停止。


二、胎息有什么用?

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孕育着宇宙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中国古代修道者,在数千年的修炼中发现,胎息是长生之径,仙道之门,是人体消除疾病、返还青春,与宇宙之气融为一体的修炼佳境。修道者,无不把胎息作为修炼的高层次目标。


生命来自胚胎,本自胎息而发,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进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发生返老还童的转变。修炼胎息是从生命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体外能量的连接。


进入胎息,就如同在体内建造了一个生命能量加工厂,生命之气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不足的补充(损耗的内气能量),多余的去掉(体内的各种病气和疾病隐患)。元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生命的本根返归,实现返老还童,其最高层次是天人合一,长生永恒。随着生命力的加强,人的免疫能力随之增强,抵抗疾病、战胜绝症,保持青春,开发智慧,就有了根本的支持。


开启了生命能源,就好象在体内要了一个保健设备,每当不舒服,它就会自动帮助调节。胎息是人生最根本的保险。


胎息修炼到一定阶段时,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己启动“开关”,进行“充电”。更多的时候,它是主动地为人工作,常在人们最为疲倦,最需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启动胎息就好象在人体内建立了新程序,生命自动按照新的程序,向健康,长寿运行。


更进一步讲,不是你在炼胎息,而是胎息在炼你。


胎息被称为现代无形杀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的克星。胎息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症、类风湿都有显效。


女性在胎息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是面部皮肤得到改善,变得细腻、红润,面容有光泽,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胎息使内分泌旺盛的结果。


男性老年人则会出现每日清晨无欲而刚的阳举;脸上皮肤变紧,红润年青,黑斑显退。


只有达到胎息,才能开发人体潜能,自我创造生命能源,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


进入胎息是通往生命至高境界的成功之路、必然之路。


在上乘修炼中,胎息的另一个作用是“胎息养胎神”。无胎息,则阳神不得发育,更无从“出神”。


正因为胎息有如此效果,它才成为古代圣人的专利,成为道家千古不传之秘。


千古高人为之折腰,历代圣贤为之蹇足。胎息象一座无形的高山,横卧在生与死之间,望不到它,捉不到它,解不开它,达不到它。


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它的发明早于内丹术,但它又是内丹术不可缺少的部分。胎息的渊源,可谓从有中华文化开始,就有了胎息的学问。而现今可查的“胎息”学术创源于老子,老子就是通过胎息的方式,达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的长生之道。



三、胎息的特征和层次

(1)启动阶段的特征


1、用调息法渐修的,主要表现在鼻翼扇动,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三凹出现:锁骨上凹陷,两肋骨之间凹陷,腕腹部凹陷。小腹出现悸动,丹田呈脉冲式跳动。当丹田向命门跳动时,皮肤气孔表现为吸气,周身皮肤感到发凉,反之丹田由命门向回跳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呼气,周身皮肤感到发热。丹田自律产生后,全身充气明显,甚至四肢发麻。


2、用导引法或自发顿修的,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脏俯摇动,接下来是命门冲动,腹腔大起大落,如脱兔,如跃鹿,像一个风箱在鼓荡,有的人伴随着一道道白光和大海汹涌之势;最后是丹田跳动。此时进入较为平缓的有节律的微动。腹腔有内吸的感觉。


3、共同的特征:腹部出现有节律的内部跳动,有拉伸的体感,有的人头部出现跳动,并有紧缩感。呼吸逐渐缓漫细长,一种快感渐渐在小腹弥漫开。


(2)上轨运行阶段的特征


它的初级阶段与内丹术的筑基、炼精化气这两个阶段的特征相似,如排除病气,产生津液,频频出现活子时,各种光、内景、马阴藏象等;高级阶段与内丹术的炼气化神阶段、练神还虚的特征相似,如出现阴神、阳神、结胎、元神出壳及天人合一等。


胎息修炼法

胎息修炼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用什么方法实现胎息。真正进入胎息以后,只要知道各阶段的特征及要求,其余均顺其自然即可。自古至今流传的胎息近百余种,从启动胎息的角度归纳可分为五大类:


一、导引启动法

这类功法是通过各种动功的导此开通奇经八脉,运动脏腑,以此动胎息。如养生剑指桩收功部分的活膝、拍打、蛹动贯气法中胸腹的前后蛹动,通周辅助功中的塌腰等,均是引动胎息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通周辅助功,在做高位撑时,如果每次都能把腰塌到极限,其效果要超过专门的以“后弯腰引动胎息”的导引方法。聚气法对旋转脏腑有较好的作用,相当于转动了脏腑。为什么许多人在没有学胎息法之前,就出现了丹田跳动的现象,已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胎息?重要原因就是习练了上述导引法以及大小周天和体呼吸。


二、调息引动法

这类功法是通过调息而进入胎息状态的。

1、吸凸呼凹法:吸气时肚脐凸起,吸气要慢细匀长。意想全身慢慢扩大,把身子扩大到与宇宙一样大,同宇宙融为一体,宇宙间的巨大光明体(即能量与信息)由肚脐和每一个孔穴进入下丹田,闭息默念,本体光明!本体光明!(1至6遍)。呼气时肚脐凹进,呼气亦应慢细匀长并微提肛,意想体内的黑气、毒气、病气、不愉快之气从肚脐和每个孔穴排出,直入宇宙空间。吸--闭--呼时意念六轮后,内视下丹田半小时左右。


2、吸凹呼凸法:

吸气时,用意将肚脐轻微地往肚里面吸,向命门方向吸,吸得不能再吸时,再慢慢地呼出去,呼气时肚往外鼓。如此反复运息。上述两法可任选一法习练,熟练后亦可两法交互练习。一旦丹田气机能启发的运动,吸气时丹田收缩,呼气时丹田松张,出现自然的内功,或出现气流在丹田螺旋运行,或自发转圈,或立式旋涡法等;就是丹田气机发动了,就叫胎息。上述两法习练时,取任何姿势均可,但必须放松,主要是大脑要放松,必须宁静自然,不宜一本正经。养生剑指桩和睡仙功的体呼吸亦有相似的效果。


三、奇经八脉促动法

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奇经八脉是沉静不动的。当进入胎息时,身体就进入了先天生理状态,由奇经八脉的运动带动脏腑的生理状态就出现了。反过来,如果先打通奇经八脉,使其处于激活状态,十四经脉的气就会自然归入奇经八脉,八脉之气又自然归向下丹田,并促生命门元气,产生胎息。各种腹部以及四肢的导引活动都是为了带动奇经八脉,那又显然不如直修奇经八脉的功法来得快捷。下面,介绍一种开通八脉的功法。


“开通八脉法”为道家龙门派的秘练功法。此功简单易行,行气路线与起点终点精确,应用了会阴、下丹田、双劳宫、双涌泉、双腰眼、两肩井、泥丸等要穴,足以疏通八脉搏及周身气血。具体操作如下:闭口鼻气,心意先由会阴起。

1吸:由会阴至尾闾上督脉,引头顶;呼,内视任脉降到会阴。

2吸:由会阴上升到下丹田,到带脉双分开至背后峡谷腰眼,然后双上两肩井(肩窝)定位;呼,由两肩井双走两肘外阴维脉,走中指到两手心劳宫穴稍停。

3吸:由于双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靠近两乳处稍停;呼,从胸前双下至带脉合归一处,直达会阴穴稍停。

4吸:由会阴穴上来,走任督二脉蹭的冲脉,直上到心下定位,不可过心;呼,由心下降到会阴分开,走两腿外侧阳跷脉;下两脚中趾到两脚心涌泉定位。

5吸:从涌泉上升两腿内侧阴跷脉,到会阴归一,再上升气穴稍停;呼,由下丹田直达会阴穴定位。


上述功法又叫“十口呼吸调八脉”,先由生死窍(会阴、阴跷)作起点,最终又落在生死窍,故道家称会阴为八脉总根。八脉一开阳气升,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此法宜每日清晨习练,以两遍为宜,要以意领气,心到、意到、神到,气亦随之而到。要二脉线路记熟用灵,开始记不准时;可分为内侧和外侧,分片上下。日日习练就能心想到哪里,哪里就有所感触。小周天速成法,开放型大周天与此法有相似的作用。


四、自然胎息法

这是在修炼中真气交合时出现的,或是在性命双修的虚空大定中出现的,属自然胎息法。以上四大类引动胎息的方法均属渐修方法,来的较慢,一般敏感型的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迟钝型的是要用十年以上的乃至终生的功夫。下面再说一种胎息顿法。


五、自发动引动法

在对自发动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发动现象可在人体任一部位出现,并可开发出该部位的功能。比如,用于四肢,可开发出功舞和神拳;用于手指,可开发出功画,随感治病等功能;用于舌头,可开发出灵信语(语言神境通);用于胸腔,可开发出“灵鸽”现象;用于下丹田,则可开发出胎息……。


用自发动引动胎息的方法如下:

1.要有“动引子”。如有已经出现过胎息的人,向未动者示范。丹田气机屐的腹部元气鼓满的起伏状况,使未动者在潜意识深处;种下胎息之相的种子。极敏感型的人,相见之后就会灵性萌动闻息而动。敏感型的则会在丹田之气充足时,在着意与不着意之间,自发顿入。凡能跳功舞,画功者,均能用自发动引动胎息。


2.在经络疏通,奇经八脉开启,丹田元气激活的前提下,只要经过适当的运动,周身温煦,毛窍开后,便可在舒体仰卧时,丹田之气顿然发动,修习者便可顿入胎息。

3.在无“动引子”的情况下,在仰卧时,可进入一种自发动的状态,加意让下丹田出现自发动,然后进入着意与不着意之间,不久就会引动胎息。

4.不敏感和迟钝型的人,可先习练导引、调息、奇经八脉类型的功法,提高自己的根器,待奇经八脉开通后,加意“下丹田可以自发动”,在劳累之后的忘我休息仰卧中,会突然顿入胎息。


自发动引动法,又叫“相启动”,是绝对密而不传的天机。它的价值就在于“瞬间等于一生”,有些人一生的修炼成就,还未必赶得上这瞬间的成就。以上传授和介绍了五大类进入胎息的功法,到底练哪一个呢?能自发动的,练顿法;暂不能自发动的,练渐法。动功部分练养生剑指桩,蛹动贯气法和通周辅助功、聚气法,重点是胸腹蛹动和通周辅助功塌腰;静功部分练开通八脉法、调息法(任选一个)。


息修炼须知

一.胎息适应症

1.疑难顽症: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温、心脏病等

2.运动系统:风湿关节炎、骨膜炎、各类骨增生、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等。

3.消化系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脱肛等。

4.呼吸系统:咽喉炎、气管炎、肺结核、哮喘、胸膜炎等

5.泌尿系统:肾结核、肾结石、肾积水、膀胱炎、尿道炎等


6.生殖系统:睾丸炎、附睾炎、阳痿、阴道炎、子宫下垂、乳腺增生、乳房肿瘤等。

7.循环系统:心肌炎、血管瘤、脉管炎、静脉曲张等。

8.感觉系统:近视眼、散光眼、麦粒肿、沙眼、中耳炎、耳鸣、皮炎、湿疹等。

9.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的失明、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等。

10.内分泌系统:甲亢、脾肿大等。以上仅为在临床已有成功案例的病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