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术坊:深山里面的禁忌,喜欢爬山的要注意勒!

太乙玄门 2022-11-29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林子

深山里面的禁忌,喜欢爬山的要注意勒!

作者:汪汪汪大侠

(一)不可互称姓名依山而作的人,深信深山内隐藏着许多的不可思议,因此一早醒来绝对不叫喊伙伴的名字,在避无可避时 则以一声“喂”来代替。据说,这是避免让肉眼无法察觉的肮脏东西有机可乘,在知道名字之後设法勾取 该人的魂魄。


(二)器皿破裂不祥,宜收工大吉器皿坠地破裂,被视为极度不祥。通常,出门开工之前,如果发生筷子、饭碗、汤匙等不慎掉落地上的情 况,即意味着将会有意外发生,轻则血光之灾,重则人命伤亡,於是当天的工程就会取消,以便趋吉避 凶。大马道教组织联合总会顾问何远平指出,他曾有一名当工头的友人,因为不信邪故而在吃食早餐时不慎打 破了一根汤匙後仍坚持开工,结果铁链竟然离奇断裂,重逾千斤的硕大树桐从罗厘急滚而下,将他压得血 肉馍糊,当场毙命。

(三)忌挂蚊帐潮湿地带多惹蚊,必须在深山留宿的工友们多会自备蚊帐以免蚊虫攻击。不过,设在深山内的蚊帐是一年 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帐幕低垂,绝对不会以床边的铁勾倒挂起来。工友们在晚上睡觉时是爬进蚊帐内,天明醒来时,也绝对不会蚊帐卷起来挂在床头,而是小心翼翼地再度 从帐内钻出来。这个禁忌的起源跟粤语谐音有关;“挂”字对广东人而言存有“挂了”(死了)的意思, 因此绝对禁止何任人挂蚊帐。


(四)不可随地便溺即使是便急时,也严禁随地便溺,否则将会飞来横祸。在荒效野岭方便时,切记要先拜拜一下,然後叨念 一句“借歪”,因为肉眼无法看见盘踞在山中的牛鬼蛇神,随时会在不经意间将屎尿撤在它们身上,结果 是惹祸上身。


(五)忌吃猪肉山门从业者、爬山爱好者一般在上山之前,都忌吃猪肉,因为这将被视为亵渎神明(拿督公),会引起意 想不到的意外事件。据悉,马六甲的孕妇岛也有同样的禁忌。但凡渡海者在乘路前一天必须戒食猪肉,否则将会有狂风巨浪大 作,翻船人命伤亡之虑。听说,这个禁忌是百试百灵的,所以船夫在载客时必会严加盘问,确保客人遵守 禁忌之後才肯成行。


(六)忌秽言秽语走在深山之中,也很忌讳讲粗口。这是山门从业者的禁忌之一,他们相信若是经常出口成脏,那麽时运低 的就会被山灵缠上。根据过往的案例, 因为烂口而犯众鬼憎的人,其头脸将首当其冲,或被打得嘴歪头 歪,又或是舌头肿痛、上吐下泻等等。(七)勿乱抛卫生棉喜好攀山的女性若正置生理期,千万不可将用过的卫生棉往山中随手抛。根据沙巴土着的信仰,深山居住 着各式各样的妖魔,其中一些专门吃食女性的卫生棉。不过後果不详。土着们对这种情况的建议是将卫生 棉埋在土中或是打包带下山去。

(八)忌大声喧哗山中渡宿时,切忌大声喧哗。这是为了避免惹怒山灵、拿督公等,继而降祸。据悉,一些曾经在山中高声 喧譁和笑闹的攀山爱好者,就曾经面对“鬼打墙”,不明所以地迷失,饱受虚惊之苦。

延伸阅读:

黄山灵异事件:入山必佩道教至宝“五岳真形图”?

供稿:飞行的书卷

随意胡乱入山,容易遭遇罹患。

五岳真形图的作用是:系道士入山护身符 。《抱扑子》:“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

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告诫:不要胡乱进山。进山有各种规避鬼魅的方法。其中“五岳真形图”为“道书之重者”(《抱朴子内篇》),这时的五岳真形图,主要作用是护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

从作用来看,这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可以“家有蓄图者,善神守护其家,众邪恶鬼、灾患疾病,皆自消灭也。若上士佩之,则万神皆为朝礼矣。山蹠泉脉,源流上下。昔王母授汉武帝本经万余言,在图上。今分为五局,传授禁限,其科严不可得传也”。整体看来,仍然是召神劾鬼、镇宅佑护的功能,并且强调其神圣性和重要性,以其为教派内部的传授,不得私传。

与五岳真形图相配合的还有道教符书,这属于符箓,是将灵图的意义和功能具体化的产物。此外,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中还提到了两组各五枚“入山符”以及三枚”入山佩戴符“,可见一般局外人不能掌握。

《道藏》洞玄部灵图类的《洞玄灵宝古本五岳真形图》同时收录这两类五岳真形图,一名“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为正方形图,主图无注记文字;一名“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属长方形图,主图有注记文字。以下分别为两种图的东岳泰山真形图:




下面再分析一下黄山堕崖者:

黄山在唐朝以前,摔死的人估计寥寥无几:

徐迟在《黄山记》中曾这样写道:“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黄山)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人才来到这里。传说来过的人是黄帝,浮丘公、 容成子。”但后人根据《黄山图经》:“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的说法,仅仅是传说而已。明人吴度义有专文考辨,引汉人所著《列仙传》中有陵阳于明“上黄山”一语,论证此书所指只能是徽之黄山,可见早在汉代已名黄山,并非由唐玄宗所始改。

如果从正史看,唐以前无历史记载有人登上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兼武术家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挡不住他。此人就是李白,他登上了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但没有登上最险峰天都峰(元明清数百年内,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瑾以“ 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 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 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 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中的 天都峰,海拨只有一八一○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峰有历史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 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增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这样加上武术家徐霞客,就有五个人登上天都峰。现代人即使登上天都峰也不值得骄傲,因为古人欲登之山路,乃光滑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阶,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比起现代人有石柱铁链攀爬,显然有天壤之别。

堕崖者多起来,是在现代人开凿山路、索道等设施破坏黄山之后:

以下随便摘录几则死人事件:

1、22日,8名游客在黄山遭遇雷击,其中一人被雷击后滚落山崖。

2、18名大学生到黄山未开发开放区域探险,探险途中迷路,请求紧急救援,要求黄山市及有关部门迅速行动。12月13日凌晨3时26分许找到这班人,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宁海在护送途中不幸坠崖,当场牺牲,献出了年仅23岁的宝贵生命。

3、据新安晚报报道,日前,江苏常州的赵女士驾车到黄山风景区,将车停在山脚下的汤口后,人从黄山北大门乘索道上山,随后失去踪迹。赵女士女儿循迹找到黄山,却见车不见人,连忙向警方求助。8月21日晚,记者从黄山风景区获悉,经过近300人地毯式查找,终于在黄山西海瑶台下方发现赵女士遗体,经查已排除刑事案件,系自主高处坠下身亡。

4、今年刚满 30 岁的许维娟,有着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丈夫是公安战线的一名干警,宝贝女儿还不满十岁,而她自己在江苏省泗洪县交通系统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女儿心中的好妈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4 月 22 日,许维娟到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旅游, 4 月 23 日不幸堕崖身亡。 

5、



上述坠崖的另当别论。但在黄山自杀的也不少:

1、据知网学者陈荣升统计:

魂落天都知多少——十年来游客跳崖死亡透视:

自1980年至1991年,到黄山跳崖、服毒而死的已发现有110人,其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年龄最大的60岁(1人),最小的18岁(1人),20岁至30岁之间的占95%。在这110个死者中,有名可查的占30%,无从查考的占70%。1991年,黄山接待中外游人70多万,其中跳崖、服毒自杀者8人,均占游人的十万分之一。这些死者中,有工人、农民、在校大中学生、企业厂长经理、失业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等。在跳崖、服毒的死者中,有从揽胜桥、始信峰、飞来石、西海、丹霞峰、莲花峰跳入万丈深渊的,但不少是从最险的天都峰之巅——鲫鱼背纵身而下,他(她)们以“魂落天都”为最好归宿。

2、深夜,小伙独自山顶徘徊。。黄山风景区救下意图轻生游客

  2012年06月12日 10:18   稿源: 中安在线 

  日前,黄山风景区光明顶区域游道夜巡工作人员发现,光明顶避雨亭处有一名浑身湿透、面容呆滞的游客,随即上前询问,但该游客不肯说话。根据以往经验,工作人员当即引导该游客吴某到天海山庄进一步了解,随即启动旅游安全紧急救援预案。

  经过耐心沟通劝导,次日凌晨2时,吴某流着泪说,他是江西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因家里负担重,工作不顺心,非常绝望,于10天前来到黄山,意欲游览黄山美景后跳崖自杀。他称,虽然他始终没有说话,但真心感受到黄山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

  次日早晨,吴某心情开朗了很多,提出想回家。民警开车将吴某护送到黄山市火车站,为其购买了火车票,并赠送了路费。临行前,吴某表示,他回去后一定重新振作起来,好好工作生活。(市场星报—方圣祥 记者 陈明)

3、女生轻生跳崖 黄山各方营救 

来源: 中安在线  2007-03-29 15:14 

   3月24日,一外地女大学生在黄山自寻短见,经黄山风景区公安、综治、环卫、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全力营救,目前正在市医院接受治疗。 

4、江苏网5月20日讯 昨天上午11时,常州机电学院一男生在学校东教学楼坠楼身亡。记者了解到,坠楼身亡学生姓苗,徐州人,是机电学院电气工程系机电班学生。据校方介绍,早在2012年12月,苗某就曾留下遗言,前往安徽黄山欲轻生,后轻生未果。

5、界首女子因不满包办婚姻 结婚三天便逃到黄山跳崖自尽

6、人民网合肥4月17日电(韩畅)“哥,我不能照顾爸妈了,你不要老是跟他们吵架。”4月13日,这是傅礼(化名)最后一次收到弟弟傅勇(化名)的短信。2天后,他收到警方的消息,黄山一处悬崖发现男子尸体,初步判断可能是傅勇。傅勇21岁,亳州市涡阳县人,在合肥经开区一高职院校上学,平时租住在高新区长青街道一处民房。4月13日上午,他给哥哥发了上述短信后便关掉了手机。


死的人一多,自然就有灵异事件了,下面摘录两条:

1、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灵异事件——99年冬 黄山

作者:颠茄维生素U(眉毛浓 执念重)

时间:99年冬

地点:安徽黄山

人物:我、我同班同学、一位教职老师和X

这件事发生在我上高中去安徽实习中。

我上的是职高。每年的高二年级都会组织一次旅游实习。99年的那次实习,我们最后的目的地是安徽黄山。

到达安徽后,晚上在招待所住下,约好第二天一早上山游玩。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会有小雨。

于是当晚在招待所门口就聚集了一批可爱的村民向我们兜售雨衣。

雨衣有黄色。红色。白色的。唯独没有绿色。

大家备好雨衣后,第二天坐缆车上山。玩了一天后,准备下山。下山时的精确时间是下午2点。

理论上来讲,黄山不高。两到三个小时后就能下到山脚 。没想到的事,在下山的时候,我却经历了一件不可思议的诡异事件。

午饭后,我开始跟随大部队下山。走着走着,掉了队。等我缓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离大部队很远了。跟我一起走的只剩下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和一位老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不知不觉的已经走了两个半小时。冬天。山上非常冷。天也黑得早。转眼到了五点半。天开始发黑。我们清楚要是再追不上。意味着校车会开走。我们将被困在山上。

这时天下起了雨。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雨衣穿在了身上。

正在这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一直在走原路,眼前的路很熟悉。我当时什么想法都没有,依旧跟那位同学走在前面。就在我们近乎绝望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个峰回路转的转弯口。

山上的大雾弥漫。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女生。穿着我们学校的校服。并且背着我们发的书包。头发湿漉漉的,像是淋了雨。但是不同的是,她穿着一件绿雨衣。

于是我们一边叫着:同学,等等,一边冲了过去。心想:总算又看到一个掉队的。眼看我们要追上她的时候,那个女生转入了弯道,我们也随即转了过去。

我们当时的位置,离那女生也就是不到半米的距离。但当我们转过弯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笔直的路,我们没有看到那个女生。

就在这时,我同学尖叫了起来。。。

就在路边有一个很长的排水渠。排水渠里有一块很大的石头。石头底下压着一个绿雨衣。和一个我们发的书包,很破烂的样子。像是压了很久。。很久。。。

我和同学来不及多想,只是眼前的景象把我俩都吓了一跳,我们就顺着那条新路继续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脚下。校车在等我们。上了车后,我同学问我:我同学问我,刚那个女孩怎么不见了。她是谁啊。

我俩顿时觉得毛骨悚然。

最让我觉得诡异的是。一直跟在我们身后的那位老师。。

她什么都没有看见。她说她只是跟着我们走进了一片大雾中,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拐到了新路上来了。

要是我自已看到的,那也就没什么了,也许我会相信这是我的错觉,但我同学也看到了。。这让我毛骨悚然。那老师却什么都没看到,这一点让我觉得这件事即离奇又恐怖。。。

说实在的,现在想起来,都还是觉得很后怕。


2:黄山爬山时遇到的奇怪事件

2013-08-08 15:13

来源:黄山吧

事情发生在2010年8月,我和朋友3人一起去黄山旅游,从上海出发到黄山山脚已是下午1点半左右,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我们还是决定从前山坐索道上到玉屏楼,登完天都峰后再折返赶到后山的西海饭店投宿。从前山翻到后山路程不短,我们已经做好了天黑后登山赶路的准备。路线大致是山脚索道-玉屏楼-天都峰-玉屏楼-莲花峰(不攀登)-一线天-天海-光明顶-北海宾馆-西海饭店。怪事就发生在过一线天后到天海的那段路上。那时赶到莲花峰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6点的样子,从莲花峰取道天海有2条路线,一条是过鳌鱼峰,另一条则是一线天,当时路上还有别人,好像是一家子,可能也是要到天海,但他们选择了过鳌鱼峰,而我们考虑到一线天也是比较出名的景点,所以虽然天色暗了,但还是决定从一线天走。可没想到这一路上就没碰到过别的通行的人,过了一线天之后,天色已经很暗了,但还没有要打手电的地步,只是视线变得有点朦胧。我一个人走前面,2个朋友有点体力不支,所以走我后面,我们之间差了10阶左右楼梯的距离。一路上我没再碰到过别的游客,天色渐暗,视线越来越差,我非常想碰到人问一下还有多久可以到天海,而此时我快登上一个崖壁观景台,那个观景台是建在山崖上一块向下倾斜的大石头上,靠近悬崖的地方围了一圈栏杆。此时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距离那个观景台有大概向上7阶楼梯的距离,我只能看到上面是个平台。就在这时从平台的另一头上来了2个男人,其中走在前面的穿了件白色POLO衫,可能天色暗的关系脸看不太清楚,我一下就兴奋了,心想还好有人,而且看样子是从我的对路过来的,那我就可以问一下天海还有多远了。刚想喊一下,就看到那个白色POLO衫抬手指了指旁边向下的方向,然后2个人就走到了我的视线死角。我那时就想算了,估计他们要看景色,反正就几步路,我先上去看到他们再问也不迟。于是我加快脚步走了上去,前后也就1分多钟吧,当我站到那个平台上的时候我才看清整个观景台大致的样子,那2个男人走去的地方就是观景台所在大石头斜向下的地方,那里靠近悬崖铸了栏杆。可是问题是,这2个男人不见了,要知道离开这个观景台要么走我上来的那条路,要么走他们原来上来的那条我的对路,但我向对路看去,一路向下50米左右没有遮挡,却一路无人。从我看到他们到他们不见了也就1分钟多点,人不可能就这么不见了。而且回想见到他们到他们不见了,他们整个过程都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试想2个人出来旅游怎么可能一点交谈都没有,而且走路什么的都没有声音,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在看一部哑剧。我很疑惑,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也没有下到悬崖边上找他们。后来我的朋友赶到我也没和他们提这件事,只是加快脚步赶路,走的就那2个男人理论上来时的路,我们脚程不慢,但之后我都没有看到他们,直到到了天海才陆续看到别的游客。而之后全程1个多小时的路上都没有别人。这件事一直让我困惑至今,我到底看到的是不是人,如果是人,他们去了哪里,跳崖都有动静,2个大男人就这么不翼而飞了实在让人费解。


道教至宝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图,道教符箓,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内存有此图的碑刻。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武帝﹞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 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修道之士,栖陷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汉武元丰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间。后太初年中,李充自称冯翊人,三百岁,荷草器负图傲游。武帝见之,封负图先生。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

最早出现“五岳真形图”记载的是古代文献《汉武帝内传》,称该图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五岳真形图的作用是:系道士入山护身符 。《抱扑子》:“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附:

近代国外的解释:“五岳真形图”是等高线平面图入山线路图

1910年6月,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学杂志》第22年第258号上发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图に就て》专文。文中根据日本所收藏的十七世纪版《五岳真形图》之一《东岳真形图》,与实地考察用等高线绘制的泰山地形图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二者极为相似。换句话说,《五岳真形图》中蕴涵有等高线制图法的地图绘制思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将小川琢治对《五岳真形图》的研究工作介绍给了中国学者。

后来,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中也引用了小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论:“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山图,这幅图见于《五岳真形图》(作者姓名不详,现存有十七世纪的版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图中所用勾画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逊于近代所用的方法。”

近代国内解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曹婉如、郑锡煌于1987年发表了“试论道教五岳真形图”一文,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对道教《五岳真形图》较为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现存的古本五岳真形图,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可以称之为具体山岳的平面示意图。


“圆山”是山区的一种行路方法。古代道士凭借这样的实地“圆山”经验,在绘制五岳进山地图时,就将同一高度的山峰位置用相同的墨迹标明,便于道士在山中绕山行走。

《五岳真形图》之所以能在人类地图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其蕴涵有先进的地图绘制科学思想。

五岳历来被视为道教名山,和印度佛教无涉。

《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由此可见,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

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西岳。唐朝时,南诏则称云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也封过五岳。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这幅图,或者说其中的符号,是目前我国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献和道教经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传于世的古人作品。因为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历史所湮没。

五岳真形图概说: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岳泰山图说: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南岳衡山图说: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北岳恒山图说: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西岳华山图说: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中岳嵩山图说: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中下层文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说明

此碑原在岱庙延禧殿旁,清乾隆间移置县署土地祠,1979年复移置岱庙院,1983年移置岱庙碑廊。碑高126厘米,宽74厘米,圆首。碑阳刻《张宣慰登泰山记》,碑阴刻《五岳真形之图》。其右上部刻东岳泰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0行80字;右下部刻南岳衡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8行56字;左上部刻北岳恒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62字;左下部刻西岳华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58字;中部刻中岳嵩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1行66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另中上部刻五岳概说9行58字,字径2厘米,正书。下部刻五岳称号5行50字,字径l.5厘米,亦正书。最下部刻《抱朴子》中的一段记载,多残缺,行数、字数不详,亦无法著录。额篆书阳刻“五岳真形之图”横列六字,字径8厘米。

五岳真形之图起源颇早,据《万花谷记》记载,“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母曰:‘此五岳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帝乞不已,与之,藏柏梁台”。又按《抱朴子》记载,“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以上皆道家符谶之说,科学解释,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图刻于何年,缺载,一般认为刻于明万历年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