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仙麻姑知多少?(附:女生变成女仙的太阴炼形秘方)

太乙玄门 2022-11-29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娄道长

女仙麻姑知多少?

麻姑元君亦称麻姑,是古代一位女仙。同时又是一位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传说中勤劳美丽的麻姑原是南城人,后得道升天,成为仙女,是中国神话中有名的女寿仙。

麻姑传说

葛洪《神仙传》称其为仙人王方平之妹,建昌人,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修道,为上真元君之亚。东汉桓帝时(147-168年在位),王方平仙人降于蔡经家,召麻姑。随鼓箫之声,众官簇拥而至,衣着锦绣,光彩夺目,手似鸟爪,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际,自称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王方平设宴招待,麻姑撒米祛秽,所撒之米全部变成珍珠。宴毕升天而去。

或谓麻姑,唐朝时人,姓黎,字琼仙,先入宫为宫人,后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相传在江西南城县城西,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修道,并于此得道成仙。


《麻姑仙坛记》碑文

《麻姑仙坛记》碑文。据传麻姑亦到过四川酆都鬼城。鬼城有麻姑洞仙姑岩,麻姑曾于此修炼。麻姑传说久已流行民间,相传旧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寿辰,麻姑于绛珠河畔用灵芝酿美酒为其祝寿。麻姑连成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形象为一跨鹤腾云的漂亮女仙。祝女寿者多赠以此像,称麻姑献寿。


麻姑元君宝诰

圆通湛寂,定应慈仁。昆仑山示现妙身,青城洞光显圣迹。过吴度蔡,善应诚而感通;掷米成丹,常游戏而变化。总领群仙之上,包罗万汇之中。炼体九和,超功十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麻姑真寂冲应仁佑妙济元君。

麻姑文化

麻姑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事迹,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抱扑子》以及《云笈七笺》,清代《南城县志》、《麻姑山志》等史料均有关于麻姑的记载。后来,道教为之建坛立庙,崇奉有加。麻姑山原名丹霞山,唐玄宗开元年间(735-746),因本山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而得名。据《云笈七笺》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在诸名山之中,麻姑山为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且洞天福地兼而有之,属国内罕见。麻姑庙的建立,在道教中开创了单独祀奉麻姑的先例。唐大历六年(771)四月,唐代大书法家、抚州刺史颜真卿再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挥笔写下了记述麻姑仙女和仙人王方平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自唐以来,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与此相关的祈禳斋醮活动在麻姑山延续千年,经久不衰,而民间的麻姑信仰风俗也是广泛流播,麻姑山及其传说更是名扬天下。

相传麻姑本事惊人,曾三次历经沧海桑田,能掷米成丹以救黎民疾苦。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也因为麻姑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长生不老的仙人,故后世多以麻姑为长寿的象征。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作为祝寿的礼品。“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我国更是广为流传。这些优美神奇的神话传说,以及广大民众朝拜麻姑的传统经历,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麻姑文化。2006年,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南城的麻姑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抽签问事、神话传说、人生礼俗等。传说麻姑与其嫂至山中,于大松树下掘得婴儿状茯苓,姑饮其汁殆尽,食后飞升。另一则说麻姑入山拾薪,姑晏坐林间,众鸟衔薪而至,为其弟所知,姑知神异已泄,遂弃家仙去。麻姑升仙后,太上老君授以攘除灾厄之法,能掷米成丹。麻姑每年显灵,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麻姑山志》)。而有关“麻姑献寿”的传说故事,不仅流传广,而且影响大。相传农历初三是神仙西王母的寿辰,麻姑在降珠河畔用灵芝酿成仙酒,带到蟠桃会上,献给西王母。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妇女祝寿时送麻姑献寿图、春节贴麻姑年画的习俗,在民间绘画和工艺品中多出现麻姑画像。自唐以来,麻姑山在历朝历代都建有庙坛,祭拜香火之盛,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清时期,建昌府(治今江西南城)的府县官吏在每年七月七日上山祭拜麻姑,成为一种定制。因此,每到这个传说中的麻姑与王方平“七夕会宴”的纪念日,当地的府县官吏及其僚属都要携带供品上山,在郡守的主持下因时致祭;若逢水旱灾异、兵变民乱,则也要沐浴斋戒,在仙坛举行祈祷仪式,祈求神灵感应,频赐丰年,保佑一方平安。当时,建昌府及其邻近地区普通百姓,每天也有不少人怀着祈福、祈寿、祈子、消灾、避祸等目的,前往麻姑仙坛朝拜。每逢节日,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日上千人朝拜,夜里万盏明灯”。

建国后,民间朝拜延续不断,“文革”期间一度禁锢,很多内容和形式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祭祀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并得以延续和保护。

独具特色的麻姑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民俗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其丰富的内容、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实属罕见,它对研究历代社会的民俗、民风、信仰,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健身长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坤维秘旨 

涵虚李真人手著  

太阴炼形全旨

夫人之有身,造道不分男女,何可以性天稍异,遂隔膜而不相援耶?余幸云游滇省,遇蒙乌女学,执经问难,得晤薪传,乃知先天玄微。

女子未生之前,自得母之铅气一两,先生两肾,牵一条丝于上而生双睛,一条丝于下而生金丹。十二日,生癸水一铢;二百八十八日,生癸水一两。自兹以往,一十五日生癸水一铢,十二月生癸水一两。至十四岁,生癸水十四两于血海中。同前胎内带来二两,共积成一斤之数,三百八十四铢,合周天三百八十四度。一年得三百八十四日,又合易卦三百八十四爻。天地之数,阴极阳生,癸浮铅现,故二七而天癸降矣。斯时若遇明师,教以摄性了命,不上一二月间,即可于丹田之内,照出纯阳至宝,终宵大火连天。由奈河度过爱河,转到银河,稳步鹊桥,醍醐灌顶,往南华莲花世界恭已无为,而作女中尧舜,其福果为何如哉!无如兰姿蕙质,永滞深闺,欲闻大道,自古为稀。盖行年至此,不免桃夭载咏,瓜瓞兴歌。

自十四岁,天癸降后,每二十六月零七日半,耗去癸水一两。迨四十九岁,耗散无多,虽欲修真,究将何以为道乎?所以女工修炼,皆是年轻向上为犹愈也。近代以来,抡珠念佛者多,积气炼形者少。可见内丹之不讲,皆由内丹失传。虽欲修之,能免混于男工哉?《修真辨难》或问曰:男女下手,分别何如?尔时告以男子下手,以炼气为主;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炼气者,伏其气也,伏气务期气回,乃能虚极静笃,归根复命而丹液结;炼形者,隐其形也,隐形必冀灭形,始可淘污荡秽,入浑返虚而赤脉断。

故太阴炼形之法,先以揣摩尽致,然后熟运凝脂。其妙在入室之初,打扫灵台,致五蕴俱空,一私不杂,乃于两脚双盘之际,收拳合掌,搓至掌心微热,加于白鹤双龙,左揉三十六次,右揉二十四次。遂以眼光绾摄心光,临于先天祖窍。呼至乳林,吸从元海。一度一度而上升,且一度一度而下降。炼至一身百脉,似山鸣谷应之奇。或一七二七,三七二十一日,恍然血化为气,如竹炉汤沸,水吐泡而纷腾;金灶火纯,影消烟而闪烁。盖中宫寒满,非武火炼之而难平,而外药滋多,岂尘心引之而易返。

所贵女中君子,节烈自持,于泥中捞出真金,海底捧来明月,将见滳滳归源。先往斗母宫中,礼拜七元真宰。辙欲离欢喜地,直循鸠尾而狂奔。于此鼓动巽风,逼伊向平易穴,冲开谷道,达玄枢而登天柱。离天柱而上泥丸,至泥丸而投绛宫。久久填离取坎,无殊男子之精修。

其中沐浴、抽添、火候,丹途庶可于性命双修参之也。推之,筑基炼己,何难之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