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最原始纯正的道家修炼是指长生术(文末附老子长生探讨)
采编:长生证道
最原始纯正的道家修炼是指长生术,这和印度佛教是完全不同的。在黄帝内经中,画龙点睛的一句话是“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这句话是说,有道之人,不会衰老也不会病。
关于长生术,老子是这么说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在具体修炼思路上,老子提出的是“致虚极,守静笃”,“虚心实腹”“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庄子是这么说的:“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庄子就具体的修炼思路,和黄帝,老子是一脉相承的。总的来说,都是要恬淡虚无。庄子的具体修炼思路是“纯气之守”“心斋”“坐忘”“正静明虚”。
在黄帝老庄的长生术修炼中,天人相合,人就会变成圣人,真人。那种状态在老子那里,被称为玄同,在黄帝那里,被称为提携天地,在庄子那里,被称之为齐物,同于大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
很多人认为,和光同尘就是韬光养晦,圆滑世故的社交艺术,这样的想法是十分憨厚市侩的。同样,还有人认为,齐物论也是指社交艺术,要包容别人,海纳百川,这也是十分憨厚市侩的流俗理解。提携天地,玄同,齐物,三个说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修炼的最高境界:合道。
在庄子之后,长生术一脉就渐渐隐没。长生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道,它的适用对象,不只是人,而是关于万事万物生与死的普遍规律。以皇帝老庄长生术可以理身,可以理家,可以理业,可以理国,可以理天下。所谓长治久安,把身体当成天下,把天下当成身体,道理都是一样的。
神仙术的四个代表人物是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和魏华存。为什么道家的修炼会从长生术演变到神仙满天飞的神仙术,这就得从汉儒说起。
以天,天师,圣,王,天下为结构的天道体系废弛,以天子,礼,儒,法,大一统为基本结构的人道体系兴起。
以人为天,势必就需要把人拔的和天一样高。所以,在汉儒中,出现了和先秦之儒不一样的趋向,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神学化。孔子被赋予神格,被汉儒称之为素王。汉朝皇帝也要和天之间,进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一出,顺理成章的,灾异说就出现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运动的总工程师,董仲舒所提出的灾异说认为,皇帝就是天本身,天就是皇帝本身,如果皇帝德厚,那么天下就会祥瑞太平,如果皇帝德薄,那么天下就会昏乱祸殃。既然天就是皇帝,天德就和天子之德互相等同。那么同理,反过来也成立,如果出现了地震,是天德不顺,那么也说明是皇帝缺德。
这个反过来也成立的推理,把汉武帝气坏了,差点砍了董仲舒。天什么时候地震,什么时候洪水泛滥,谁能控制得了,那纵使皇帝再英明再勤奋,也会终有一天被缺德。董仲舒的思想哪里出了问题呢,本质上就是以人为天这个体系必然会出现的缺陷。
在以天为天的天道思想里,我们道祖老子说,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认为,人只能合天顺道,只能根据天地出现了什么状况,然后再相应的进行善谋,善应,善利和善胜。这就是莫知其极而无不克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是这样阐述他的福祸观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天道福祸观认为,天地的造化运动,万物的演化运动,并不以人主观的好恶损益为转移,人的心智,是无法穷尽一切损益福祸的,更无法控制天地造化只出现福,不出现祸,所以说,其无正也。因为对天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所垂降的天象和造化,是福还是祸是利还是害,那只是人类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所作出的理解而已。
在独尊儒术的人道福祸观里,以人为天,根据天人感应和灾异说,如果天下出现了灾祸,那么就是皇帝缺德。儒生们,为了维护皇帝这个至高的天和他完备的天子之德,就必须得穷尽天地福祸和利害,尽力的让天下不出现祸殃,以免让皇帝陷入被无辜缺德的尴尬境地。怎么才能让天下不出现祸殃呢,只能事先预决占验,在祸殃发生之前来规避它。
到这里,汉儒一分为二,分成了经学和纬学两部分,经学负责经世济国,纬学负责预决吉凶。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这便是纬学的由来。纬,是谶对经而言产生的概念。谶纬常见连读,谶是什么呢,「亡秦者,胡也」、「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包括后来的推背图,烧饼歌,这些都是谶言。
在华夏文明的以天为天的时期,那些能够同于大道,合于天伦,可以提携天地的真人,比如岐伯,广成子,神农,黄帝,伊尹,老子,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天师。天师和圣王们,才可以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天道立教。
但是在汉朝以人为天的华夏文明时期,这样的真人,不复存在。因为真人本身,就是以天为天才会出现的天道掌握者。以人为天的人道时代,最高的圣人就只能是周公和孔子,他们同样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人道之礼法立教。
到了东汉,神学化的汉儒,谶纬之学成了国家显学,装神弄鬼的那一套,最终把整个国家的祭祀体系和官学体系,都折磨的千疮百孔。这时候天师道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道教的源头,应运而生,来化解谶纬之害。
东汉产生的以人为天的天师道的天师,和以天为天的岐伯老子这样的天师,是不一样的。本质上,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道教,它是人之道,非天之道,是人之教,非天之教,它是张天师家学的传承。以一家之学立教,这是华夏历史上开先河的第一次。这和孔子还不一样,孔子所述,皆为周朝官学,可以认为,汉儒是周朝官学的一个改版。所以,立孔子之学立教,就等同于以周礼立教,以周朝官学立教。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我们很多人所理解的道教的根和源头,是汉儒,而不是老庄,它只是披着黄老庄之道的外衣,行汉儒谶纬之实。黄帝老庄为代表的天道之学,从不论装神弄鬼之言。先秦诸圣的经典和官学正史中,也从不论鬼怪神巫之说。装神弄鬼,是汉儒谶纬之学的产物。汉儒中,孔子为素王,在道教中老子成了太上老君,都被神格化了。
进一步,结合了民间的一些俗学杂学私学传说,天师道又演绎出来了一套神仙体系。在儒家的祭祀体系中,自古以来,华夏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他只是天的一个代称而已,并非真正的人格化的神。天师道把老子神格化,变成了和昊天上帝对等的至高神,说明此时一个国家里面,出现了两套不同的祭祀体系。这也说明了,天师道立教之时,东汉官学和官方祭祀体系,已经实质性的崩溃了。果然,东汉王朝没多久就衰亡了。
老子《道德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极力诅咒周孔儒家意识形态传统,顺带也对后来所有顽固坚持周孔儒家传统的中国统治者们进行无情的诅咒,实质上更应该是警告。这一点,集中反映在老子《道德经》中的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黜,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对中国周孔儒家传统中统治者的诅咒和警告是什么?
诅咒他们废“大道”、黜“慧智”、去“和谐”、坏“文(清)明”。具体而言,即:
诅咒他们废除了绝大多数中国人自然天赋平等之“大道”——言说的最基本权利,却采纳了周孔儒家“假仁假义”极为伪善而有害的“亲亲尊尊长长”价值观的宣传;
诅咒他们毁灭了所有中国人开发自然天赋于自身智慧(“慧智”—“天职”)的一切希望,却采纳了周孔儒家的主张,把“天命”信仰和对中国人安身立命极为有害的“人人不平等”的礼制基础;
诅咒他们败坏了中国人所有家庭,也包括统治者自身家庭“六亲”的“和谐”,却采纳了周孔儒家奠基于《周礼》“血统论”完全等级划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孝慈”;
诅咒他们永远都在制造国家的“昏乱”,因为他们永远都只信任、选拔完全依照周孔儒家意识形态培训教育出来的奴才奴性的“愚忠之臣”。
总之一句话,老子极力诅咒周孔儒家传统有害于国民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极力诅咒后来所有坚持周孔儒家传统的中国统治者们。
今天看来,老子的诅咒是完全正确的,实际上更是对全部中国历史灾难性恶果警告式的预言:凡是顽固坚持周孔儒家意识形态传统的历朝历代,都将必然是“大道废”、“慧智黜”、“六亲不和”、“国家昏乱”,而绝对不会有任何真正的人类文明可言。
单从道家修炼上说,张道陵比后世的一些内丹士,修为是高很多的,这点从寿命上是很直观的可以反映出来的。从他的道术源流上来看,方仙术,黄帝、神农、老子之道,易,医,等等,都很精通。
魏伯阳的《周期参同契》,这本书的思想来源有三部分,一是周易,二是黄老庄之道,第三是神农之道。后来的内丹士们,称这本书为万古丹经王。在这本书里面,开始出现了丹这个字。丹是什么,本意是指丹砂,一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里,药材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金属药。
在先秦,尤其是到了汉代,很多炼丹术士认为,矿物药经过炼制,人服用之后可以不朽,这就是被后来的内丹士们称之为外丹术的道术。事实上,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医,是古代圣人修炼道术的副产品。中医主要有两大流派,岐伯和黄帝是一派,神农和伊尹是另一派。岐黄派以道治身,神农派以兵治身。
中药能治病的基本原理,就是黄帝所说的毒药攻邪。药之所以能攻邪,就在于它有毒,在于它有偏性。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自身阴阳出现了偏盛,所以就需要用毒药阴阳的偏性,来纠正和修复身体阴阳的偏性。以药之毒,攻人之邪,这就是和用兵打仗一样了。要了解中医概貌和源流,建议阅读徐灵胎所著的《医学源流论》,此人天赋甚高,为数不多真正把中医弄明白的人。
岐黄派和神农派,后来在张仲景那里交汇,就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面貌。以道治身,需要圣人才可以做到,以兵治身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后世的中医,基本上全是用兵派,这也给人们造成了普遍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医就是中药,中药就是中医,其实并非如此。有人说,中药有毒,所以中医不好,这是完全没常识的说法。既然是用兵,刀没刃,枪没尖,怎么打仗,药不毒,又怎么攻邪。
现代的学院派中医教育,流水线式的培养医生,类似于在流水线上培养十大元帅。可想而知,这种流水线出来的人,用兵水平会怎么样。这些流水线上培养出来的傻瓜中医大夫,他们不要说修炼了,他们连易道医同源都不懂,连中医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用药如用兵,对症致病,不对症致人,所以让不会打仗的人去领兵,让不会辩证施治的人去治病,都是在合法的杀人。
庸医们破罐子破摔,最终只能像西医那样的跳大神,走向纸上谈兵派,拍脑门临床经验派和装神弄鬼派。现在很多中医大夫,都崇拜印度大猩猩,这是很可怕的事,说明当代中医已经出现了巫术和诈骗化现象。扁鹊六不治里说,信巫者不治。就是说,如果病人迷信装神弄鬼那一套,他的病是治不好的。而讽刺的是,现在的中医大夫,自己都信巫,且信的还是印度进口猩猩巫,不仅自己信,还喜欢劝病人去信巫。信巫能治病,还要医生干什么呢。这根本不是什么悬壶济世,这是一地鸡毛。
葛洪的神仙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和《神仙传》两本书里,在这两本书里面,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仙字。老庄不言丹,不言仙,生死相徒观,也不谈白日飞升,葛洪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对庄子的外生死论,更是非常的不以为然,他说,老庄离神仙之术还有万里之遥。
在葛洪的理解中,神仙可以分为三等。《抱朴子内篇·论仙》中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举形升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拔宅飞升,白日飞升。不仅是葛洪,这时期神仙术家们的共识,他们大都认为有本事的神仙是要带着身体飞升成仙的,只有比较笨的神仙,才会死了之后再脱离肉体成仙。这跟后来的神仙理论,是不一样的,我们后面会说到。
葛洪神仙术的主要道术来源是神农药物学,医学,方仙术,炼丹术,汉儒。除了会炼丹和修炼神仙术,葛洪还是一个入相出将的治国天才。葛洪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总结了前人关于神仙术的学说,使得神仙术这座大厦在理论上建立了起来。并且,他对整个人类的影响都十分大,比如火药,就是葛洪炼丹的副产品。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也是源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药方。
魏华存,一位传奇的修炼成仙的女神仙,本出于天师道。后来另立门户,创立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的经典是《黄庭经》。后来,上清派又以《黄庭经》为核心,发展出来了《上清大洞真经》。上清大洞真经认为,人不用修炼,直接把这本书念一万遍,就可以变成神仙了。
《黄庭经》中的神仙术修炼,相比张道陵,魏伯阳和葛洪而言,出现了很大的创新。黄庭经的核心思路是:积精累气,存思内守,形与神俱。《黄庭经》很独特,它和之前神仙术里的外丹修炼不一样,和后世的内丹术,也不一样。它是神仙术,从外丹修炼,走向内丹术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张道陵,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在神仙术方面,都可谓是不世出的天才。在华夏道家修炼的进程中,鹤立鸡群地矗立在神仙术这们学问的丛林里。这些神仙术的天才所创立的学问,继续向下传承和发展,道家修炼从神仙术,走向了内丹术。也标志着,道家修炼,从以人为天,走向了以身为天。
关于老子出关
《史记·老子传》中有一段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迁用寥寥数语把《道德经》的成书经过及老子弃官之后的行踪都交代了,然而这种模糊的记载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如何句读、理解文史公的这段话,实在是牵涉重大,后世学者为了这段话打了无数笔墨官司。如“关令尹喜”四字何解?是“关-令尹-喜”还是“关令-尹喜”,这牵涉到“关”指的什么关?“令尹”是官名还是“关令”是官名?“喜”是否姓“尹”?而要解开老子行踪之谜,就要弄清楚老子经过了那个“关”
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老子离开周王室,去往别处,经过关卡时遇到了喜。传说关令尹喜见天上一团紫气缓缓向西而来,知有圣人将要过关,遂请求他著书以传后世,如此方有道家经典《道德经》的问世。这就是“紫气东来”的故事,然此事究竟指何处关卡,后人众说纷纭。
《庄子·寓言》称“老聃西游于秦”,庄子为老子行踪确定的方向和目的地是向西去往秦国。老子西行是基本被认可的,但是究竟向西去了哪里,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这就涉及到老子离去之时到底经过的是哪个“关”。
有人说此“关”是指楚国的关隘。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与周敬王争夺王位,王子朝占据首都洛阳,周敬王则居于城外,可惜最后王子朝败,只能带领跟随者及大量的宝物、典籍投奔楚国,老子作为周守藏室室史,跟随王子朝去了楚国。
上个答案认可度不高,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答案有两个,一是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一为陕西宝鸡的大散关。老子离开周王朝王畿之地,周、秦交界处的函谷关是必经之地,而若将范围扩大,老子离开西周疆土,前往西域,甚至西域以西,大散关则无法绕过。函谷关东接洛阳,西达长安,是中原连接西北的咽喉要地。当年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软禁,连夜出逃之时,前有关卡阻拦,后有秦国追兵,幸其门下一门客学公鸡鸣叫,使得守关士兵提前打开了关卡,孟尝君才得以逃脱,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拦住孟尝君的关卡就是大名鼎鼎的函谷关。
大散关南接秦岭,北连渭河,西接陇首,扼川陕交通咽喉,控西域交通要道,老子要离开周朝,去往西域,必然会经过大散关。刘向《列仙传》言:“后周德衰,(老子)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作,著《道德经》上下二卷。”关中的古关有四处,南武关、北萧关、东潼关、西散关。东晋葛洪著《抱朴子》,直接点明老子所过关卡为散关:“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大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
老子到底经哪个“关”出走,资料所限,在没有新证据出现之前,是无法有一个确切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见周王室衰败,离开东周首都洛阳之后,西行,“莫知其所终”,老子行踪成谜,给了后人无限发挥空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将老子与佛陀联系起来。
《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国人对其尚不了解,但见其清心寡欲的主张与道教养生之学有相通之处,而古人识字率底,不能分辨复杂的神灵系统,这使得中国的民间信仰具有多神性与包容性的特点,故通常同时信仰佛、道两教。《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言:“楚王(刘英)颂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楚王既信奉黄老,亦崇拜印度佛陀。印度佛教当时新入中国,这种情况有利于民众对佛教的接受与理解,因此,这时就出现了老子离开洛阳西去夷狄之地教化印度佛陀的说法。
魏晋时期,鱼豢在《魏略·西戎传》中对《后汉书》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发挥与改造,其曰: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曰莫邪。《浮屠经》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老子弟子,别号合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老子出关之后,经甘肃,过西域,到了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老子在那里收徒讲学,浮屠也成了老子的弟子。老子西去,是变身为浮屠还是成为浮屠之师,引发了一场持续千年的争论,而老子到底去了哪里,反而被忽视了。
关于老子有多长寿:
老子有多长寿呢?对此问题从书里的多处暗示读者便可找到答案,比如在第531页的14行至20行说道:“长桑君为保守师门的一些秘密,曾远去吴国、郑国、宋国销毁了许多记录有老子、孙武的东西,当然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才会那样去做,而且长桑君上次返回到终南山在跟师兄孙武探讨时,师兄弟二人都感到老子将来最终之事,可能会选择秦晋那般的方式入静去休息,这时见秦越人问起老子,因此就告诉这个爱徒今后不必问起也不可向其他人说起老子。
听到长桑君所言,这下秦越人终于明白了其缘故,表示一定会保守此秘密,决不透露给其他人。”在第600页的22行至26行说道:“第二点是该书在第一篇里,就敢于公开明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等,从这些话语可见,该作者当然有着自身长寿的实力;并且纵观该书全部162篇,无不显示出作者是位具有极端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当然他不可能没有依据就胡言乱语。”而在第425页至437页的那两篇文章也是对其非常长寿以理论上的支持。
据说生来十分聪明好学,立志于研究精气经历许多艰辛最终取得了成果,幽幽中自己也与精气合一从而非常长寿的故事。
老子长寿的传说
对于科学家的故事,一般都可分为出生、学习、工作、出成果四个时期来描写。由于老子留下的《道德经》是一部高深的巨著,只有跟其留下的思想相一致才会受到人们认可,因此这部书从前至后又是讲道的,并且每句话都不应该离开道才能上档次。
“话说老子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位非常长寿的人。老子出函谷关后去了哪里?他又是靠什么而得以长寿……老子生活在距今二千多年以前,民间相传他很长寿,是一位卓越的养生大师,其实这样的传说,在今人看来,也有着一定的道理,因为从他所留下的《道德经》里面,就可找到令人信服的养生大智慧。提升生命的质量与长度”以下为结尾:“故老子精气也就是一种能使人越来越美丽的东西,它不仅让人越来越善良,它同时也能使人健康长寿乃至无有终时;它是一种神奇,一种进取,一种力量,一种快乐!老子精气的核心也就是这世间最善的信息形成记忆后所生成的记忆信息!老子凭着这股最善的记忆信息自然也就可以非常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