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秘道姑在世数百年仍状如妙龄少女,各种神异直至惊动皇帝!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入群加小编微信2697944967
采编:长生证道
明洪熙元年(1425)以后,华阳王、荣王分别在澧州、常德就藩,他们均崇尚全真道,对常德的道教有一定影响。这时常德地区形成了河谳山、桃花源、浮邱山、观国山等几大道教圣地。观国山在石门县城南20公里,临道水。上有赤霞洞,为女仙苟正觉修炼之所,其上有弥勒宫,为荣王所建;又有圣母祠,为华阳王妃所建。
观国山,楚南名山,澧水流域的道教圣地。人称“小武当”。相传明万历年间,石门、慈利二县数月大旱,颗粒无收,饥民苦不堪言,县人梅鸢(万国帝之师)闻乡报,上书请减田赋,并求放粮赈饥。朝延旨谕“敕饬石慈二县按实均派,毋得苛赋病民”。乡民受惠而感皇恩浩荡,谢梅公盛德,纷纷登山望北焚香朝拜。从而观国山袭为山名。且早在明嘉靖年间,民女苟瑞在此山赤霞洞庭湖修道成仙。苟瑞仙姑名正觉,世居国山之麓,生而有红光赤芝之瑞,海内闻名。平民百姓,五公贵胃慕名来谒者,络绎不绝。苟瑞仙应答如流,莫不切中肯綮。叩以未来,——神验。明世宗皇帝曾三遣重臣请他入京“佑邦保皇”。她在世数百年,状如少女仙逝后葬于石棺之中,容颜如生不改,其仙迹逸闻颇多。考诸史志,无不凿凿有据。山上今尚有苟瑞仙石棺,赤霞洞、飞来臼、懒游窝、仙灵泉等圣境及古道。
蒙泉湖因砂岩峰林众多而被誉为小武陵源。湖畔观国山有苟瑞仙姑得道仙迹,相传苟瑞仙姑在世数百年仍状如妙龄少女,而今观国山上仙韵犹存。
(五雷山顶向东鸟瞰蒙泉湖):蒙泉,相传为北宋诗人、书画家黄庭坚官贬“黔州”,“复移成州”,路过此地,投宿花山寺,见花山下龙潭泉水清澈,欣然命笔书“蒙泉”二字(按:周易蒙卦象辞,山下出泉之意)字有6寸见方,后建成培阁,内树镌刻“蒙泉”二字石碑,远近慕拓者众,蒙泉因此而得名。
山顶有大石如臼,相传明时日出米一升五合,今臼形犹在。
苟正觉,号瑞仙,明嘉靖年间著名女道士。苟仙姑祖籍四川,世居石门观国山麓。“生而有红光赤芝之瑞。及长,好端默,村女见之,不觉肃然起敬。”嘉靖庚子(1540),姑娘尚为少年,在登山时遇到一位老母,递给她一根草,令她吃下,味道很甜。老母说:“从此便不饥饿了!”言毕,老母忽然不见了。苟姑从此绝火食,断俗缘,一定要进山,亲人阻挡不住。
她住在一个山洞里,人称赤霞洞。她在洞里潜修十年,到了1550年,“家人窥之,则巨蛇数头守岩前,樵苏者偶经其地,即虎咆哮至,惊走殆死,始知姑为上真矣!厥后默契玄宗,洞悟内典。”概言之,荀姑从此成仙了,世称苟瑞仙。
居赤霞洞修炼十五年,能预知未来。名声远播。
温懿王朱宣墡和石门观国山女道士苟正觉交情更深。他为世子时,“先王以境有至人,当礼之”,曾三次派人“叩迎”苟仙姑。仙姑感其王与妃心诚,无奈前往。朱宣墡竭诚问道,仙姑说:“忠君孝亲,道之本也;修身齐家,道之常也;清心寡欲,道之基也。”道理极平常,但这些正是藩王必须信守的。朱宣墡作《观国山记》,亲自为苟正觉作传。苟仙姑的事情曾轰动一时,不仅四方百姓闻仙姑盛名前往拜谒,官吏乃至藩王也被惊动,最后上达世宗明世皇帝。宗闻讯后,数度派人迎接瑞仙进京,均被藉词婉谢。后又令顺天巡按王大任驻襄阳指派专使传达御旨,促其就道,仍遭拒绝。无奈,王大任只得亲临澧州,示意“势在必行”。
苟瑞仙下山,至澧州府面见巡按,婉辞道:“公代天宣化,何不荐贤而荐女流?”并写《答朝使》诗一首:“辟谷修行数十年,蒲团坐破自悠然。栗芝和叶连根煮,枕石栖霞带景窜。两幅布袍身上挂,一轮明月枝头悬。贤侯若问真消息,太极图中一个圈。”终不赴京。据传,苟瑞仙活了近百岁,最后尸解而去。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袁中道在《澧游记》中说及此事:“今相去不过30年,澧中父老犹亲聆其謦咳者。予舅龚夹山及老医陈生与予言,其晤对甚悉,甫一见,即与夹山谈学,陈生谈《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