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遂饮两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投以神药。。”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入群投稿加小编微信2697944967
采编:李剑冰
...............55.........................................55.........................................55..................
...............55.........................................55.........................................55..................
蒙汗药确切说应该是蒙“汉”药?
说起蒙汗药,大多数人书中读过,电视看过,却不知其名何意。有说“汗”即“汉”者,因为“汉”字繁体笔画甚多,古人书写求简,于是以“汗”代之。这不无道理,再说,使用蒙汗药者,大多为黑道上干野蛮营生的粗人,不耐烦细究,写成“蒙汗”,简单干脆。
...............55.........................................55.........................................55..................
...............55.........................................55.........................................55..................
幼读《水浒》,蒙汗留下深刻印象,这印象中很大成分开,单这名儿儿足以人人有也瞎琢这“蒙汗”一词中的“汗”当然不是人体排泄的体液的那种“汗”,而词典中的“汗”的另一解就是匈奴、突厥人称是奇幻、神秘。感到其君曰“汗”(han),那作为药的“蒙汗”是否可理解成迷醉药中的大王,雅一点说即“极品蒙药”呢?稍长,知还有“汗漫”一词,含大意,且可理解为浩大不可知。那么,“蒙汗”是否可以理解为对药效的一种描摩,指一种迷蒙汗漫的状态,即若坠入五里雾中的一种茫茫然无可知的状态呢?当然,这些都是望文生义的遐想。
没有尝过蒙汗药,也没有直接见过被蒙汗药麻到者到底是无汗或多汗。所以,此解也只能聊备一说。药名之探已说得多了,且打住。
整部《水浒》中涉及蒙汗药的情节真是太多了。
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的成功就是靠的蒙汗药;十字坡酒店中武松与孙二娘之间的智斗也是以蒙汗药为中心的;宋江因揭阳岭李立酒店中的蒙汗药,差点被肢解;戴宗被蒙汗药麻翻让梁山截获了蔡九知府给蔡京的家信;朱贵用蒙汗药迷倒了李云,得以把李逵解救出来。以蒙汗药为媒介,我们读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蒙汗药让中药者迷醉,却使读者兴奋,尤其是施药者骗过了对象,药效渐生,施药者念念有词地唤着咒语似的“倒也”、“倒也”,而一个个大汉玉山颓倒的景象,常令人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也会赞一声“真神”!
这种神奇的蒙汗药还真有其物,那就是麻醉药。
中国古代麻醉药的使用有悠远的历史。
《列子?汤问篇》记名医扁鹊为公扈和齐婴治病事:“扁鹊遂饮两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这是说扁鹊为公、齐两人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前用了“毒酒”使两人“迷醉三日”,这就是麻醉术,这“毒”酒即麻醉剂,手术之后所投“神药”应该是解除麻醉作用的药剂。这段文字古远了些,略而不详,因此让我们觉着有点玄。但我是倾向于信其所记之事是有根据的。
《后汉书》所记华佗事则要详尽些:“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即平复。”
这些文字所记载的就是华佗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整个过程。今天的同类外科手术从技术层面上讲与之并无二致。我们常常以为现代人比古人高明,尤其是外科技术上,这是不确的。今人有胜于古人处,但客观而言,不及古人处也多所在焉。这儿所记的外科手术可信度极高,而其中用于麻醉的“麻沸散”更是可以确信无疑。
这“麻沸散”就是“蒙汗药”、“麻沸”、“蒙汗”在发音上甚接近。中国古代语言中由于方言影响或时代变迁造成的发音变异都会形成同一事物的异名异称,仔细寻绎起来是能够找到其间联系的。
麻醉药,历代医典、药典都有记载,南朝齐龚庆宣《刘涓子遗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宋葛弘毅《淄水千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汪林瑞《本草疏》等均载有麻醉药,名称有所不同,宋元后习惯上叫“蒙汗药”,也有唤作“睡圣散”、“草乌散”等名的,时有人指出,麻醉药皆从麻沸散发展而来。
医药典籍所载麻醉药物本用于治病救人,但麻醉药显然也是双刃剑,除了治病救人,它也可以用以劫人财物甚至取人性命。小说中的“蒙汗药”基本上是用于后一种用途。《水浒》之后多种小说,乃至新武侠小说中“蒙汗药”仍是一种常用之物。不过《水浒》可能是“蒙汗药”运用最早最神奇的一种小说。
关于“麻沸散”或“蒙汗药”究竟主要成分为何物也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大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曼陀罗花,赞后说者甚多,几乎有点定论的倾向。
曼陀罗,异名甚多,一名醉仙桃,亦名风茄儿或山茄子;也有叫它洋金花、风前花、大闹洋花的。
曼陀罗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上,高四五尺。叶作卵形,尖端、边缘呈不规则波状分裂。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花冠呈漏斗形,边缘五裂。果实也呈卵状,表皮有尖刺。叶、花、果均可入药。
宋周去非云“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岭外代答》)
广西盛产此花,但江、浙和湖北、四川、福建也都有此花生成,并非罕见物。
制作蒙汗药,一般取曼陀罗花曝干,研成粉末。再配以其他药物数种,笔者曾见过几种配方,不宜扩散,此不赘述。
古人使用蒙汗药,下入酒中最多,因药本身有苦昧,在酒中可略冲淡,且酒本身也有麻醉作用,两者相和,堪称绝配。《水浒》中基本上采用此法,唯朱贵救李逵那次,因李云不饮酒,似乎是将药拌人肉中让对方食之中药的。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明魏浚《岭南琐记》中都讲到曼陀罗入酒的麻醉作用。《岭南琐记》中说到“风茄产广西,土人谓之颠茄”。我们不是土人,但“颠茄”一名我们似乎倒更耳熟。那么今天我们所常听到的“颠茄”一药即曼陀罗,或者说就是“蒙汗药”?
经现代医学研究,曼陀罗的麻醉作用是其药素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莨菪碱和阿托品所造成的。
现代常用的麻醉剂“洋金花制剂”即由曼陀罗花制成。
所以说到“蒙汗药”,有几个关键词须记住:曼陀罗、颠茄。
似乎还有把“麻沸”和“吗啡”连在一起的,应该也有道理。
另外,我们不会忘记,《水浒》中好几处提到了“蒙汗药”的解药,如在十字坡,武松让张青夫妇用解药将两个公差救醒,但未说明解药为何物。
以敝陋所见有这么几种:毒扁头碱,坐拿草心,甘草绿豆汤均有除毒醒醉作用,可作解药。而最简单的方法是嘴中满吸一口凉水,往醉者脸上用力喷去——那是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
《水浒》中的“蒙汗药”是粉状的,一般溶于酒中。到了《小五义》、《醒世姻缘传》等小说中则进化成了气态的“安息香”,令人闻之即晕。如今科技进步,这蒙汗药会发展到何种地步还真难说。
似乎有人在福州东街口天桥赫然瞧见“出售蒙汗药”的广告,并提示有液态、粉状不同形态,还真令人有点怵目惊心呢,读者诸君还须提高警惕,不要被坑蒙拐骗者蒙倒了。
以上选自 李剑冰 著,《出入水浒》,上海辞书出版社